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嗜酸细胞腺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群;马振申;张裕华;李爱银;林东升

    本院收治2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术前影像和临床都发生了误诊,应引起重视,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 病例1,男,56岁,右下腹痛4天.查体:腹平软,右下腹轻压痛,双肾下极未触及,双肾区无扣击痛,两侧肋脊角区未闻及血管杂音,输尿管区无压痛.尿常规(-).超声检查:右肾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有一大小约100 mm×86 mm混合型团块,边界清楚,其内回声不均匀.

  • 小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增强表现及与小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

    作者:马丽娅;胡道予;李佳丽;沈亚琪;李震;罗彦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肾嗜酸细胞腺瘤及小肾透明细胞癌的影像表现,总结病灶的增强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记录并分析10例小肾嗜酸细胞腺瘤及20例小肾透明细胞癌病灶的部位、边缘、密度、有无钙化、囊变、坏死、与正常肾实质夹角、中心星状瘢痕、节段强化反转征及假包膜测量并分析腹部三期增强CT中病灶与正常肾皮质的CT值.结果:两组间病灶与正常肾实质夹角(P=0.008)、中心星状瘢痕(P=0.030)及节段强化反转征(P=0.002)有统计学差异.将病灶与正常肾实质夹角(角度)、中心星状瘢痕(瘢痕)、节段强化反转征(反转)进行组合,分别进行模型1(角度+瘢痕+反转)、模型2(角度+瘢痕)、模型3(角度+反转)、模型4(瘢痕+反转)预测分析,其中模型1和3的敏感度较高(100%),而模型4特异度较高(100%),AUC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模型1(0.930)、3(0.912)、2(0.830)、4(0.800).两组间病灶的CT值及与皮质的比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无症状偶然发现的小肾皮质肿块,突出于肾轮廓外、与肾实质夹角为钝角,伴中心瘢痕及节段强化反转,可提示倾向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

  • 肾嗜酸细胞腺瘤6例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松超;吴洪涛;赵晓昆;钟朝晖;李杨乐

    为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根治性肾切除术.本研究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诊治的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手术方式,并对患者进行随访.6例患者无特殊症状,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其中2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在影像学上有相对特异性表现,手术前考虑肾嗜酸细胞腺瘤可能,行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诊断为肾嗜酸细胞腺瘤,行肾脏部分切除术,余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随访1~5年,6例患者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目前认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肾脏肿瘤,依据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可诊断部分典型的肾嗜酸细胞腺瘤,治疗上行肾脏部分切除术或者是肿瘤剜除术,尽量减少根治性肾切除术.明确诊断需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宜密切随访.

  •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MSCT的诊断

    作者:梁华滨;马云彪;吕永章

    目的:认识、总结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MSCT(多排螺旋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RO的资料,所有病例均实行MS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的MSCT特点。结果所有8例RO均为单发,CT平扫,平均CT值41HU,所有各病例均无钙化灶。病灶直径3.2cm-6.5cm,6例(75%)病灶边缘清楚,形态规则,无分叶,2例(25%)病灶边缘部分不清楚,形态规则,无分叶。3例(37.5%)见星状或条索状瘢痕。增强扫描,RO病灶均呈中高度强化,皮质期平均CT值约115,实质期平均CT值约128,排泄期平均CT值约105,强化特点为“速升缓降”改变,2例病灶内瘢痕呈延迟强化表现,2例病灶增强扫描皮质期与实质期、排泄期“强化逆转”(图2-4);结论RO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MS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 肾嗜酸细胞腺瘤误诊1例

    作者:胡敏;郑海军

    #

  • 增强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黄菁慧

    目的 探讨增强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接受检查的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15例,设为RO组,嫌色细胞肾癌16例设为CCRC组,收集患者的增强CT相关影像资料,并对这些影像资料进行处理,方法包括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及大密度投影技术(MIP),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1个肿瘤5个呈辐轮状强化,MIP重建显示血管束呈辐轮状粗细不等,其中2个轴位像显示不清,MPR冠状位显示清晰;11个星状瘢痕,3个轴位像显示不清,其中2个MPR冠状位、1个矢状位重建显示清晰.RO组星状瘢痕征象发生率为53.33%,明显高于CCRC组的18.75%;而CCRC组均匀强化率为56.25%,明显高于RO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11.386,Z2=8.124,P<0.05).RO组皮髓质期、实质期、排泄期肿瘤强化与皮质强化的比值为0.71±0.17、0.64±0.17、0.58±0.08;CCRC组分别为0.67±0.15、0.63±0.12、0.57±0.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CT与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显示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癌强化方式与特征性表现,其中中央星状瘢痕与强化均匀度有助于两种肿瘤的术前鉴别.

  •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牛强

    目的 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O)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RO和30例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资料.结果 11例肿瘤均为类圆形、无钙化的单发软组织密度肿决,4例(36.36%)中央可见星芒状低密度影,增强后2例(18.18%)可显示包膜,病灶中央的星芒状瘢痕均无强化,强化特征呈“快进慢出”型.平扫RO的CT值高于肾癌(P<0.05),皮质期与平扫CT值的差值低于肾癌(P<0.05),而髓质期和排泄期两者C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效果评价

    作者:史志伟;陈枫;赵勇;石岩;卓果然

    目的:对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为肾嗜酸细胞腺瘤的7例患者进行影像学资料的分析,选取年限均在2012年2月~2015年7月。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均接受CT平扫以及多期增强扫描,多期扫描主要包括排泄期、皮髓质期以及肾皮质期,其中2例患者,1例同时进行静脉肾盂造影(IVP),另1例同时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结果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中,有4例发生于肾下极,3例发生于肾上极,有2例患者的肿瘤直径<3cm,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均呈类圆形或圆形,并表现为单发;5例患者增强扫描不均匀,2例患者的增强扫描相对均匀;临床T1WI的肿瘤显示为低、等信号;T2WI的肿瘤显示为混杂信号,并以高信号为主要表现形式。结论影像学表现在肾嗜酸细胞腺瘤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及肾癌的鉴别中发挥效用。

48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