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油滴和小粒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陈玉兰;徐玉秀

    目的 探讨骨髓油滴和小粒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0例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MDS)、10例骨髓纤维化(MF)患者的骨髓涂片油滴和小粒进行观察.结果 AA组骨髓涂片全部见到油滴,且分布多.骨髓小粒的肉眼观察对三组疾病无鉴别意义.骨髓小粒镜检AA组小粒面积均<50%,以非造血细胞为主,均见到组织嗜碱细胞和浆细胞.结论 骨髓油滴和小粒在A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化疗后骨髓油滴和巨核细胞数变化规律及其预后意义

    作者:王婕好;于明华;苏涛;蔡文宇;秦铁军;徐泽锋;张悦;肖志坚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非M3)患者化疗后骨髓油滴和巨核细胞数变化规律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对99例初诊AML(非M3)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规范治疗各阶段骨髓油滴及巨核细胞数变化及其对总体生存(OS)率、无病生存( DFS)率的影响.结果 99例患者中位DFS为21个月(2~88个月),3年DFS率为47.3%,中位OS 70个月(4~ 89个月),3年OS率55.8%.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骨髓油滴数随着诱导缓解后化疗次数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巨核细胞数呈减少趋势.将单因素分析提示有意义的诱导缓解后第2次化疗后巨核细胞数变化率、诱导缓解后第1~3次化疗后骨髓油滴变化、骨髓纤维化分级、初诊乳酸脱氢酶值、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起病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及诱导化疗结束后第7天至第10天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等观察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起病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小于50%、诱导缓解后第3次化疗后骨髓油滴较诱导化疗CR期增多对于延长患者DFS时间有独立预后意义(P=0.010、0.018);而诱导化疗结束后第7天至第10天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10%及诱导缓解后第2次化疗后骨髓巨核细胞数变化率≤-50%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9、0.038).结论 AML(非M3)患者达CR后,随着诱导缓解后化疗次数增加骨髓油滴呈增加趋势,而巨核细胞数呈减少趋势.动态观察骨髓油滴及巨核细胞计数有助于患者预后判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