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浴开始出汗时间与体温下降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秦凤华;王雅丽;周莉莉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时开始出汗时间对外感发热患儿体温变化的影响,为采取药浴降温者提供操作上的时间依据.方法:对94例患儿用(39±1)℃的中药液进行浸浴及相应的经络刺激,浴前、浴后30 min各测量体温1次,根据患儿在药浴过程中的出汗开始时间,分为5~10 min出汗组、11~ 15 min出汗组、16~ 20 min出汗组等32组.结果:5~ 10 main出汗组48例,体温下降47例,下降率为97.91%,体温上升1例;11~ 15 min出汗组30例,体温下降25例,下降率为83.33%,体温无变化1例,体温上升4例;16~ 20 main出汗组16例,体温下降13例,有效率为81.25%,体温无变化1例,体温上升2例.结论:药浴时在10 min以内出汗的患儿,浴后体温下降率明显高于在10 min以外出汗的患儿,而体温上升率明显低于10 min以外出汗的患儿.

  • 退热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0例临床观察

    作者:胡玉琼;周士伟;袁凯;刘昌玉

    2002年3月~2003年3月,笔者运用退热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0例(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30例(对照组)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柴葛加味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峥嵘;张晶樱;周士伟;刘昌玉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及荆门市石化医院的门诊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7岁者16例,8~14岁者14例;辨证属风热型者24例,外寒里热型者6例;兼证挟痰者11例,挟滞者12例,挟惊者6例;病情轻度者4例,中度者18例,重度者8例;病程<1天者8例,1~2天者15例,~3天者7例;白细胞<4.0×109/L者24例,4.0~10.0×109/L者4例,>10.0×9/L者2例.

  • 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

    作者:叶琴;余启超

    目的 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外感发热60例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中药直肠滴入)30例和对照组(口服布洛芬)30例,观察其临床有效率、热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较对照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选择合适的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影响中药药浴退热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单海军;陈团营;秦凤华;侯江红;董志巧;李玮;朱珊;陈建设

    目的 确定影响中药药浴疗法退热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水平析因设计,研究不同药液温度、药液浓度、药浴时间对药浴退热疗效的影响.结果 2 g/100 ml和1 g/100 ml的药液浓度退热疗效明显优于0浓度,药液温度(38±1)℃、(40±1)℃两水平的药浴疗效无明显差异,药浴时间15,25 min两水平的药浴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优的药液浓度为2 g/100 ml,适宜的药液温度为(39±1)℃,适宜的药浴时间为15~25 min.

  • 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进

    目的 观察自拟柴芩灌肠液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灌肠液灌肠,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柴芩灌肠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 万全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40例临床观察

    作者:姜桂荣;焉洁

    目的:探讨万全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选择外感发热小儿40例给予内服万全汤,1剂/d,早晚温水冲服,治疗期间不采用任何解热止痛药及激素类药.结果:40例中,治愈2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运用万全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芩胡品种选育与开发——芩胡颗粒的制备及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宜芳;郭晓华

    目的 研究芩胡颗粒的制备方法和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芩胡提取加工制成颗粒剂,并进行毒性试验.观察芩胡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退热效果.同时设立苦甘冲剂对照1组和西药对照2组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82.54%,总有效率92.06%;对照1组愈显率53.33%,总有效率80.00%;对照2组愈显率55.17%,总有效率75.86%,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体温始降时间及体温复常时间分别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体温复常人数及体温复常率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 芩胡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且无毒副作用.

  • 退热口服液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虞永志;王玉龙

    目的:研制退热口服液,观察退热口服液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处方制成口服液,制定质量标准.用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2例.结果:痊愈44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0.4%.结论:退热口服液对小儿外感发热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 清热汤沐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作者:吴海燕;邓静修;覃涛

    外感发热是因感受自然界的病邪,影响并干扰了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导致人体机能协调状态的破坏而发生的外感热性病的常见症状.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抗病能力差等生理病理特点,故易为外邪侵袭而致病;且小儿外感六淫之邪,极易从热化、火化而出现挟痰挟惊之变,甚至危及患几生命.以往处理高热,常常采用西药退热,而对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治疗上比较棘手.中药沐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退热快,作用持久,不易反弹的优势.笔者自2009- 2010年间,自拟清热汤淋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并与常规疗法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中医治疗181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与观察

    作者:钟加余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181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与观察.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治疗.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标本兼治出发治疗小儿感发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自拟疏解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莉

    目的:考察疏解退热汤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自拟疏解退热汤进行治疗,对照组用乙酰氨基酚混悬液进行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体温开始下降时间以及恢复正常体温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且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95.9%)优于对照组为(79.6%),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自拟疏解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概况

    作者:王媛媛;张晓春

    小儿外感发热多由外邪侵袭而致,六淫之邪侵犯肺卫,卫表失和,腠理开合失常,导致卫阳阻遏,卫阳与邪气交争而出现发热.起病较急,病程较短.且小儿为纯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发病,传变迅速,肝常有余,当感受外邪后易由寒化热,由热化火,火极生风,易发高热、惊风、抽搐等实证、闭证.该病幼儿期发病多,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1].目前临床上,虽然中医药内服治疗外感发热有较好的退热作用和缓解外感发热伴随症状的作用,但小儿内服中药困难,用药依从性差,因而优势难以凸显.近年来,外治法在小儿外感发热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王孟清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陈莹莹;王孟清

    目的:探讨王孟清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的用药特点与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王孟清教授治疗的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148例患儿的处方资料,对所用中药的频次、分类、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使用中药63味,其中使用频率>90%的药物有10味,>30%的药物有16味,>10%的药物有19味.药物种类前3位为清热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药物归经以肺、胃、肝、心经为主,药性前3位依次为寒、平、微温.结论:王孟清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用药以清热药、解表药为多,药物性味以寒、平、微温为主,并根据主次兼证,辨证归经用药.

  • 马融运用甘露消毒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验案2则

    作者:甘璐

    马融教授是全国知名中医儿科专家,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善于治疗小儿癫痫、小儿抽动症及多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对于小儿其他杂病亦有其独到见解.马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舌脉,辨证精准,四诊合参,运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常取得较好疗效.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组方用药经验挖掘

    作者:姜雪平;朱沁泉;张涤

    目的:分析挖掘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经验与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张涤教授门诊的小儿外感发热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结果180首小儿外感发热处方用药49味,以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多入肺胃二经,常用的药物组合为“芦根、荆芥”、“芦根、生石膏”、“生石膏、荆芥”,“芦根、生石膏、荆芥”,“芦根、淡竹叶”。结论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立足解表清里原则、重在清透肺热、清热生津,遣方用药结合湖南气候湿热的特点。

  •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井夫杰;孟红岩

    基于近10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相关文献,梳理总结了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各种外治法,文献研究发现推拿、刺血、针刺、中药灌肠、中药贴敷、熏洗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提供了文献依据.

  • 目标性健康教育对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的影响

    作者:杨荣兵;曾洁萍;李春雨

    目的:探讨目标性健康教育对小儿外感发热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100例小儿外感发热病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由医护药学人员对家长及患儿进行细致的目标性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卫生知识宣教,然后统计两组的退热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标性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 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36例疗效分析

    作者:应克伟

    目的:观察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儿随机均分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麻黄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开始降温时间及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2%,对照组为69.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开始降温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临床疗效显著.

  • 青荷液灌肠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

    作者:王勤;张新喜;王文文;赵剑炯

    目的:观察青荷液灌肠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门诊外感发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治疗组给予小儿青荷液灌肠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治疗,进行2组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比较.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2.526±0.346)天,对照组(3.783±0.485)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荷液灌肠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与西药比较能有效退热,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154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