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持续感染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柴洪佳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持续感染患者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8例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治疗组应用保妇康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HPV感染疗效、宫颈炎疗效和治疗前后宫颈炎积分及相对光化学值/临界值(RLU/CO值),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HPV感染总有效率以及宫颈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0.74%、94.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3%、77.78%(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宫颈炎积分、RLU/CO值均明显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宫颈炎积分、RLU/CO值降低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应用保妇康栓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HPV转阴率,安全性较高.

  • 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栓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持续感染效果观察

    作者:胡静熠

    目的 观察保妇康栓与重组人干扰素栓联合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的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持续感染患者116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保妇康栓)、观察组(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栓),比较两组用药4个月后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清除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高危型HPV转阴率均逐渐升高,完成疗程后观察组转阴率(84.86%)远高于对照组(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0例,发生率17.24%,观察组患者发生9例,发生率15.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持续感染,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病毒的清除率,阻断宫颈病变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持续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袁飞燕;邱建国;李丽娟;焦亚会;耿玲玲;潘彦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进行广东省流动人口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及影响因素研究期间,检查到高危型HPV阳性并持续感染的90例东莞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观察组给予保妇康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7.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LU/CO值及宫颈炎指标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LU/CO值及宫颈炎指标积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较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及阴道镜检查在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苗薇;万爱红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R-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在意义不明确的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6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进行HR-HPV检测和阴道镜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116例患者中,经阴道镜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炎症反应86例(74.14%),宫颈内瘤样变(CIN) 30例(25.86%).HR-HPV检测阳性72例,其中检出CIN 22例(CIN Ⅰ 6例,CIN Ⅱ 8例,CIN Ⅲ 8例),CIN检出率30.56%;HR-HPV阴性44例,其中检出CIN 8例,CIN检出率18.18%,均为CIN Ⅰ病变.结论 应用HR-HPV检测可对ASCUS进行分流;阴道镜检查是处理ASCUS、减少宫颈上皮病变漏诊的较好方法.

  • 解析常见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及评价

    作者:阿依努尔;阿布拉

    目的 比较不同筛查方法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对80例患者进行巴氏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测,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巴氏涂片与病理检查符合率62.5%,TCT与病理检查符合率87.5%,TCT联合PVP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5.0%,TCT联合PVP与病理符合率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CT检测优于巴氏涂片,而TCT联合HPV检查是宫颈癌有效的筛查方法.

  • 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检测联合细胞学诊断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黄永建;陈波;杨剑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测联合细胞学诊断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对疑为HPV感染或宫颈病变的妇科患者行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根据细胞学诊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HPV检测为阳性的病例进行阴道镜活检.结果 (1)225例细胞学异常患者,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16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0例,其高危型HPV-DNA阳性率依次为26.9%(45/167),45.8% (22/48),90.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5例患者均进行接受阴道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NILM、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和浸润癌患者HR-HPV-DNA阳性率分别为25.9% (41/158)、33.3%(14/42)、76.9%(10/13)、87.5%(7/8)、1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0岁患者HPV-DNA阳性率为36.9%(24/65),>30~<40岁患者HPV-DNA阳性率为26.3%(20/76),≥40岁患者HPV-DNA阳性率为38.1%(3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检测联合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能更有效地筛查宫颈病变细胞,为临床防治宫颈癌变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 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

    作者:唐波;梁静;甘中华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采用TCT检查的8 136例患者,其中317例同时行HPV检测及活体组织检查.结果 TCT检查发现异常283例(3.48%),其中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 179例(2.2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1例(1.0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16例(0.20%),浸润癌(SCC)7例(0.09%),诊断符合率为84.10%.HPV阳性患者209例,感染率为65.93%,其中高危型176例(84.21%),诊断符合率为85.80%.单独运用TCT检查漏诊10例,单独检测HPV漏诊77例,联合检测未发现漏诊病例.结论 TCT联合HPV检测能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