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概述及干预措施

时间:2020-01-08 09:29:31 来源: 浏览:564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概述及干预措施

  魏艳霞 李孟飞

  摘要儿童牙科畏惧症( children dental fear,CDF),是儿童牙病临床治疗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妨碍儿童口腔保健服务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对于CDF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心理特征、行为表现、评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综合性干预措施。

  关键词:牙科畏惧症;儿童:病因: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11( 2018) 15-0023-05

  牙科畏惧症( dental fear,DF)是指对牙科诊疗过程或其中某些环节的害怕,在儿童中尤为明显。牙科治疗对儿童中表现得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这种应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来影响儿童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使就诊儿童表现出对牙科治疗特有的忧虑、紧张、害怕,哭闹甚至拒绝口腔疾病诊疗的行为,称为儿童牙科畏惧症( children dental fear,CDF)。CDF往往导致医生诊断不明、治疗不彻底或治疗无法进行,从而延误治疗时机,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3。,而且这种畏惧感还可延至成人期,同时CDF也会给医护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如何评估和应对患儿的恐惧心理及不合作行为,是临床口腔治疗巾非常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应对有CDF的患儿,使其能够在相对平静、舒适、心里不受创伤的前提下顺利进行牙科疾病的诊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追求的目标。同外对于CDF'已作了较多研究,尤其是北欧国家,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其给予了关注

  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第二i次全闫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0%,龋齿的未治疗率为97.1%: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8.9%,龋齿的未治疗率为89.00/0心一。可以看我同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情况不容乐观。分析儿童龋病未治疗率较高的原冈:一方面,是部分家长对儿童牙齿(尤其是乳牙)的健康保健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是影响儿童就诊及治疗的重要凶素。有调查表明,就诊患儿中超过70%tl\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等心理问题5。

  2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病因学分析

  2.1年龄因素临床上就诊患儿多数都是被动求医者,年幼,无求治的意愿,是被家属要求来医院就诊,所以大多都有恐惧感。加之儿童对疼痛的承受力较弱,理解力和自制力均较差,在诊疗过程中难免产生恐惧心理,且年龄越小的儿童,恐惧心理越严重61。Mishra等研究发现,在治疗过程巾产生消极行为的儿童在不同年龄组巾比例不同,3-6岁组中为68.9%.7 -10岁组为30.7%,11-14岁组为9.5%。这是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处理焦虑情况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得到提高,年龄较大的儿童对家长或者口腔医生的解释说明理解性更好,可以减轻其焦虑程度.2.2陌生的诊疗环境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较高,极易受外界的影响。医院、医护人员及相关设备等对儿童而言都是陌生的,容易诱发其恐惧和不安等情绪体验;加之牙科诊室内多而尖锐的诊疗器械(如口镜、镊子、探针、注射器、牙钳、根管扩挫针等)、噪音较大的特殊设备(如高速涡轮机、吸唾管、二用枪头等)、刺鼻难闻的气味(牙科药物的刺鼻气味和开髓时的腐臭气味)等;诊室的白色墙壁,医护人员的H色外套、帽子、【J罩,以及其他病人治疗时发m的尖叫声等都会加重患儿的紧张情绪。

  2.3不良就诊经历不良的就诊经历是儿童牙科畏惧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当患儿经过一次疼痛的牙科治疗后,再次进行治疗的时候会更易患CDF。调查发现,具有侵袭性、疼痛性的牙科操作(如拔牙、开髓、备洞、注射麻药等),给患儿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这种痛苦体验的记忆几乎町伴随终生。研究表明,670/c的CDF'是由于以前牙科诊疗的痛占经历造成的9i。另外,在其他科室就诊时的受创经历也会对CDF的形成产生影响。

  2.4他人言行的影响

  2.4.1有些患儿看到家人或诊疗室中其他患者在治疗时的疼痛反应,或者听到他人描述自己痛苦的看牙经历时会产生替代感受。

  2.4.2由书、电视、卡通片、网络等公共传媒得到的关于牙科治疗的负面宣传和威胁性信息,都可让儿童在还未就诊前就害怕进行牙科治疗。

  2.4.3接诊时若医护人员表情冷漠、语言生硬、态度严肃、操作随意,或没有耐心,表现出急躁厌烦情绪,也会对儿童造成心理上的不良影响,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

  2.5 陪伴家长的态度和表现

  2.5.1 家长对牙科治疗的态度也是影响CDF的重要闪素之。父母态度不坚决时,子女较难完成牙科治疗。Popescu等研究认为.7-15岁儿童的牙科畏惧或焦虑与父母是相关的。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与父母的文化水平、经济条件有关,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好,则发生率低“。家长对待治疗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的患儿CDF发生率分别是78.11010、92. 86%l。父母态度坚决时,儿童尤其是畏惧型儿童,较易完成牙科治疗。

  2.5.2 -般来说,父母(尤其是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家庭环境良好的儿童比较懂道理,且有良好的家教,不溺爱,使儿童有一定的自制力,更容易与医护人员沟通,CDF的发生率较低。

  有的家长对患儿过分溺爱,对医护人员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患儿不合作时义缺乏耐心,训斥或打骂,使患儿增加恐惧感。当患儿牙疼时,表现为局促不安,担心患儿承受不了痛苦,在就诊前使用一些不恰当的言语诱导,自己在一旁做出非常可怕痛苦的表情动作,从而影响患儿情绪,引起或加重患儿就诊时的畏惧心理。

  2.5.3 口腔卫生情况较好的患儿,其家长多数有很强的口腔保健意识,并在生活中多给儿童一些有关牙齿方面的信息,使儿童从小对牙齿就有一定的认识,当儿童来看牙时,他就会因为对牙齿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而较容易接受医生或家长的诱导和解释,进而乐意配合医生的治疗。相反,口腔卫生情况较差的患儿,其家长大多不重视口腔保健,对乳牙的治疗不认可,孩子易患口腔疾病,甚至不积极治疗,就诊时病情往往较严重,这样易引起治疗时疼痛,造成不良牙科经历,也就容易发生CDF,形成恶性循环,终损害儿童口腔健康。

  2.6儿童身心状况有研究发现,CDF的发生与儿童自身的气质类型有关。J性格冈素与精神状态也是CDF发生的因素之一,性格开朗活泼的患儿比性格内向胆怯的患儿更容易接受口腔治疗,CDF的发生率分别为76.790/0和98.77%[12l。过于敏感的儿童,对疼痛刺激能产生强烈的反应,而意志坚强情绪乐观的儿童更能忍受疼痛,很少会发生CDF。

  3心理特征

  3.1恐惧心理尤其以幼儿期和学龄期儿童多见。表现为不安、害怕、紧张、哭闹,不愿和医务人员交谈,不愿接受甚至拒绝治疗。疼痛仍然是主要因素。

  3.2依赖心理儿童对家人有明显的依赖心理,依赖的程度取决于家长对儿童信息和要求反应的速度和满足的程度。反应越快,满足越好,依赖性就越强。表现为认生,不愿和家长分开、硬性分开反而不配合,难以治疗。

  4行为表现

  4.1不敢说实话或说谎:在临床上有时会遇到这样的病儿,在家里喊牙痛,哭闹,当医生问他那颗牙痛时,他却说不痛,这种情形在儿童阶段,尤其以4-5岁儿童多见,这个时期的儿童语言能力强,会用语言来处理面临的应激,于是他选择说谎,以逃避看牙。4-5岁的儿童没有强烈的善恶是非之分,说谎的目的是f*于自我防卫。

  4.2抗拒行为:多见于年幼的病儿,表现为硬性抗拒治疗,不听家长的劝慰,甚罕发脾气,抗拒行为在各个阶段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有时是直接表现出来,有时是间接表现出来。

  4.3躲藏与退缩行为:多为学龄前,表现为到医院不肯进诊室,看见医务人员躲到家长的身后。需要家长和医务人员格外耐心,若家长大声训斥、批评反而加剧病儿的畏惧心理。

  4.4掩饰心理及行为:这类病儿多为学龄儿童,认知和思考的能力增强,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他们对看牙的畏惧并不直接表现为反抗和退缩,反而会掩饰这种心理,较为多见的是不断地提问。医务人员应认真对待他们所提的每个问题,不要回避,耐心细致的解释不但会减轻他们的畏惧心理,还会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5评估方法

  5.1生理评估法 即仪器检查,通.过仪器测定患儿的脉搏、肌肉紧张度、皮肤反应等来判定其焦虑程度。紧张将使肾上腺系统释放儿茶酚胺,借以调节神经体液变化,维持其内环境的平衡。对心率、血压、mL液中的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浓度的测定可用于对牙科畏惧症的检查评估,但鉴于血液化验对儿童是一项较大的创伤性检测,Nobulike等研究认为可通过尿液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来评价儿童紧张程度,并发现儿童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尿液中的NA(去甲肾上腺素)、A(肾上腺素)、NMN(去甲异肾上腺素)等明显增高。本法缺点是需要特殊仪器,所得到的信息如脉搏等都限于间接评估,并且无法判定是仪器还是牙科治疗本身激发了儿童的畏惧感。

  5.2投射测试法一种用模棱两可的刺激物,如墨迹和谜样的画片让被测试者通过投射的方法以解释,以揭示其焦虑程度的测试。常用的是儿童牙科畏惧症罔片测试( children's dentalfear picture,CDFP)法:根据动物进行牙科治疗的图片来讲述故事:对儿童进行牙科治疗的图片进行评分;将句子(可与牙科治疗无直接关系)补充完整。后进行总体评估。测试结果分i类:畏惧,不畏惧,不确定。投射法往往因其评分标准是否客观而遭质疑。

  5.3行为分级法焦虑或恐惧能通过患儿的非语言行为反映

  出来:身体姿势僵硬、手掌出汗、绷着脸、皱着眉、哭喊、呻吟、躲避治疗等都可能意味着紧张、焦虑或愤怒。因此,可根据患儿在牙科治疗中的行为表现判断其焦虑程度。

  5.3.1 Frankl行为量表由评分员根据患儿在牙科治疗中的行为表现判断其焦虑程度,该法将患儿分为Ⅳ类。I类:拒绝治疗:Ⅱ类:勉强接受治疗,不合作;Ⅲ类:接受治疗,有时紧张,但能配合治疗;Ⅳ类:积极配合治疗。其中I级Ⅱ级为畏惧Ⅲ级Ⅳ级为不畏惧‘“一。缺点是本法缺点是观察者出现在诊室中会对患儿的行为有影响,而且观察时也不可能完全客观,且对每个级别的描述无具体特异的指标,易受评分员主观斟素的影响。

  5.3.2 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 根据儿童在牙科诊治过程中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与医护人员的沟通配合情况等表现并判断其焦虑的程度分为6级。①0级(自如):表情自然,能迅速准确回答医生的提问,与医生配合良好。②1级(不白在):面部表情不自然,手不自然放置,愿意并能准确回答医生的提问,有时屏住呼吸,胸部抬高,诊治紧张,但能配合。③2级紧张):回答问题准确,但声调和速度有改变,有时沉默,有时紧张,但不明显影响医生操作。④3级(勉强):拒绝治疗,哭闹,手时常抬起影响操作,需用命令式语言,诊治冈难。⑤4级(恐惧):语言交流尚可,持续哭闹,操作困难,偶尔需按压,诊治工作受到明显影响。⑥5级(失控):高声哭闹,完全不听话,用力挣扎,逃避治疗,需要采取强制手段才能完成治疗。0级一2级为配合儿童,3级-5级为不配合儿童。对克制力较弱而表里如一的儿童比较合适,结果较为客观。

  5.4心理测试法根据牙科诊疗情形下患儿的应激反应水平以量表的形式呈现,分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5.4.1视觉模拟量表法(VAS) 在长度为10 c:m标尺上,由患儿在治疗开始前或结束后指出相应位置代表恐惧程度,其相对数字即为VAs值。自评量表,不易为幼小患儿所理解。5.4.2面部表情分级法(FIS) 自评量表,通过患儿在5张从很愉快到很不愉快的面部表情中选出与自己治疗时心情为相符的一个表情进行5级评分,简单直观,可直接获取患儿相关信息,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儿童13。

  5.4.3 Corah's评分法(CDAS) 他评量表,南医护人员根据病人在牙科治疗过程巾的面部表情、开口程度、四肢的姿势、牙钻第1次启动时的反应等进行评分,直观反映病人的牙科畏惧程度,多被应用于成人,在儿童特别是年幼儿童中的应用效果还有待证明。

  5.4.4改良的儿童畏惧调查量表牙科分量表(CFSS-DS)为他评量表,年幼儿童主要通过家长代填获取患儿相关信息,包括是否害怕牙医、打针、车针转动、口腔检查等10项内容。害怕程度由轻到重按5级评分,1分为不畏惧,5分为极度畏惧。取中位数为界限,评分值≥中位数值的患儿评为畏惧水平高,反之畏惧水平低。既可用于儿童牙科畏惧症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也可进行儿童牙科畏惧症诊断,并可进一步评估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发展趋势及干预效果,被临床广泛采用。

  6干预措施

  针对CDF产生的病因,国内外学者研究发展了诸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或解除CDF。

  6.1布置适宜的就诊环境陌生、灰暗的环境,严肃的气氛极易引起患儿紧张惧怕心理,美化环境使之充满童趣,可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儿童心理学家极力推荐把诊室和治疗室向游乐场化、幼儿园化发展。墙壁四周涂成儿童喜欢的艳丽颜色,墙上、诊椅上粘上或悬挂一些儿童喜爱的图画和卡通玩具等:医护人员的工作服设计为粉红色、淡绿色、蓝紫色等儿童喜欢的颜色:播放儿童喜欢的卡通音乐或动画片等,这些都可以令患儿产生亲切感,分散注意力。

  6.2增强医务人员的亲和力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儿童在就诊时由于紧张和害怕,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每句话都极其敏感,因此,医生与患儿交流时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要温柔亲切,注意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用不同的语言与其进行交流。看牙前不要一下就提及牙齿的问题,可以边抚摸孩子的头边问一些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小问题,比如先问问他的名字,年龄,在哪上学等问题,这样可以拉近医生与患儿的距离,让患儿对医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舒缓看牙前的紧张情绪。

  6.3重视儿童首诊,提高接诊技巧研究表明,直接的不良就诊体验容易给患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严重的恐惧感[1 6],是CDF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初

  诊患儿。接诊护士要尽可能把首诊患儿安排在一个治疗后感觉良好的患儿后面,创造愉快的牙科就诊经历,以避免对复诊的恐惧。对哭喊吵闹的儿童尽量安排在单独的诊室,从而减少候诊儿童的畏惧心理。对儿童提出的问题,如“拔牙疼不疼…要不要打针”等,要告诉诊疗过程的真实情况,使之从未知到已知,更能逐渐减轻他们的畏惧,得到他们的合作。

  6.4做好侯诊室的管理儿童的就诊时间段往往在周末、寒暑假,人数较为集中,候诊时问较长,加上有亲属陪伴,诊室内的秩序容易混乱。护士应积极维持秩序,稳定候诊室儿童的情绪:紧凑安排就诊时间,以避免儿童的厌烦情绪。候诊室播放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儿歌,设置游乐场所等,能有效分散儿童对器械、机器的注意力,减轻儿童的畏惧情绪。

  6.5做好与儿童陪伴者的沟通 就诊前医生应与家长作充分的沟通,对于一些不配合的患儿,尽量不要用恐吓、打骂、强迫患儿就诊的方法。就诊前夜保证儿童休息好,使儿童就诊前就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心态。如果儿童正患有其他的疾病,而牙科疾病不是特别痛苦,可暂缓牙科治疗,以免引起孩子更大的恐惧,影响以后的牙科治疗。对一些哭闹不停的患儿也可让其暂停诊治,待其情绪稳定后再做治疗,或让家长带其在一旁观察其他配合治疗的患儿,使孩子感受到榜样的作用,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觉得看牙并不恐惧,别的小朋友能够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从而能够继续接受治疗。另外,一些特别溺爱孩子的家长也可以让其暂时离开诊室。

  6.6掌握儿童陪伴原则3岁以下幼儿或聋哑儿童,需父母或家人在场,便于病情询问。学龄前期以后的儿童,已具有一般的语言沟通能力,应尽量避免陪诊。陪伴人不在场时,儿童的合作行为要好些。陪伴儿童的父母有明显的牙科畏惧时,可让父母离开诊室,避免儿童的情绪受到感染。调查发现61.8%的医生坚决或倾向于进行母子分离,这种倾向在大学附属医院更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是长期以来我国儿童口腔医学教育中一贯主张母子分离,在学术气息相对浓郁的大学附属医院更多秉承了这一传统。完成对孩子的治疗、预防T作要求医生不仅要与孩子还要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医生与家长之间应该是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的关系。母子分离与否的终目的在于塑造孩子的合作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医生除考虑自身的习惯外还应重视家长的意愿及孩子的情况,努力培养相互支持信赖的医患关系。

  6.7心理干预

  6.7.1消除患儿对未知事物的畏惧对患儿既陌生义恐惧的诊疗器械,护士可先把器械展示给患儿,让他们摸一摸,放到口内体验一下,引起他们的兴趣,再做治疗。告知一演示一操作( Tell- show - do)方法在患儿父母中的接受程度保持较高水平[18]。Tell-show-do可以将患儿无知畏惧小化,在进行任何临床操作前,告知患儿将要做什么,通过模拟向患儿演示将要进行的操作。在与患儿交流时要使用儿童易于理解的词语和比喻。当患儿表现较好,医生应对患儿进行表扬鼓励,起到正强化作用,治疗结束后可以赠予小礼物作为奖励,充分利用儿童的自尊心、好胜心、虚荣心使患儿表现更积极:。若患儿表现不佳时,医生可以提高声音,调整语气、语调,通过声音控制引起患儿注意,减少患儿的不合作行为发生明。但是对于声音控制,不同父母的接受程度不一。也可选用榜样法。护士可让患儿观察其他儿童的就诊行为或通过观看合作患儿就诊情况的录像带来了解牙科治疗,降低畏惧。在Farha等”的现场模范作用研究中以母亲做为榜样,与以父亲作为榜样和tell- show - do干预措施相比,平均心率明显较低。

  6.7.2培养应对能力 可采用系统脱敏疗法(也称逐步暴露法).系统脱敏疗法是使有牙科畏惧症的患者逐步暴露于患者自身所害怕的牙科情景下,并通过心理放松方法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21]。将畏惧刺激物划分等级,开始时将患者暴露于弱刺激,同时教给其应对措施,如肌肉放松法、呼吸训练法、认知重塑法、引导想象法等,直到畏惧感降低。然后将其暴露于下一级的刺激物中。逐级递进,终使患者得以完成牙科治疗。逐渐暴露法可帮助患者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应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配合医生的治疗。

  6.8应用无痛技术

  6.8.1 Carisolv化学机械去腐技术:在对门诊患儿的寻问调查中发现害怕疼痛是他们畏惧牙科治疗的主要原因,其次高速旋转的手机发出的声音和喷出的高压气水也是他们恐惧的原因。Carisolv作为一种温和的非创伤性的去腐技术非常适用于儿童龋齿的治疗。它是以含有次氯酸钠和三种氨基酸的凝胶破坏龋坏组织中的不饱和胶原纤维,选择性的软化龋坏牙本质,并配合特殊设计的手T-机械将其轻柔去处。Carisolv在去腐过程中没有涡轮机的震动和噪音,使患儿平静,减少恐惧感的发生,手动工具压力小产热少,同时治疗过程中凝胶一直覆盖在洞底,封闭牙本质小管,减少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刺激,有效减轻疼痛㈣,减轻患儿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使患儿主动配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6.8.2问接失活术:以往的开髓失活法,由于首诊开髓引起的疼痛,往往给病儿留下口腔治疗的恶性刺激,从而给复诊造成网难,这种医源性创伤是儿童牙科畏惧症产生的主要原凶。利用乳牙牙本质小管粗大的特点采用问接失活术避免疼痛,有效地减少了牙科治疗给患儿带来的身心伤害,有效地减少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

  6.8.3药物动力学技术以止痛为日的,适用于疼痛明显的操作,包括镇静药物、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

  6.8.3.1镇静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水合氯醛衍生物、异丙嗪和异丙酚、笑气/氧气t昆合物等.,除笑气外的各类镇静药物均需要一定的起效时间,有较长的药物半衰期和程度不等的药物副反应,且不易掌握药物剂量,在儿童牙科的临床应用有限。而笑气/氧气混合物吸入30 s即起效,5 min达到佳效果,2 min复苏。美国儿童牙科学会认为笑气是安全的镇静药物,作用温和、使用方便、代谢迅速、无成瘾性、病人仍有意识且自然放松。因此,笑气作为镇静剂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4],在欧美国家,调查发现88%的儿童牙医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了笑气/氧气吸入技术㈨,相比而言,国内仅少数医院口腔科在儿童牙科治疗中开展了此项业务,主要是将笑气与局部麻醉一起用于儿童口腔门诊的常规手术,如拔牙、龋病充填治疗及牙髓炎治疗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一些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对儿童口腔科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购置相关设施。另一方面,家长认为患儿的牙科就诊焦虑是一种即时的正常防御反应,不会对患儿造成长期影响,没必要增加额外的治疗支出。

  6.8.3.2局部麻醉是国内儿童牙科常用的疼痛控制方法,上颌一般选用局部浸润麻醉,下颌一般选用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或牙周膜麻醉,注射药量为0.2-1.0 ml。该方法是一种止痛又致痛的操作,除了局部注射本身埘儿童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注射麻醉药品时黏膜和周罔组织产生的张力也会导致疼痛。闪此,注射过程中的压力控制显得尤其霞要。研究显示,在压力小于306 mmHg(1 mmHg= 0.133kPa)情况下,病人的疼痛和焦虑程度较轻。27]。无痛麻醉仪如STA利用计算机控制给药速度,持续慢速给药,可减轻注射时冈组织压力增加产生的疼痛。局部麻醉前加用表面麻醉,方法简单、无创,实施表面麻醉2-5 min就可减少局部麻醉药注射时的疼痛感觉,在罔内儿童腔治疗中逐渐成为一种常规。

  6.8.3.3全身麻醉全麻治疗是在非药物行为管理方法及镇静方法无效情况下的后选择,进行全麻操作的患儿必须经过适应证的严格筛选。全麻治疗可在大程度上避免牙科诊疗操作受到患儿干扰,但要求较高。术前患儿须经全身系统检查尤麻醉禁忌证,医生按全身麻醉要求制订详细治疗计划;术巾有专业麻醉师、应急抢救设施和技术支持;术后有充分的复苏条件和足够的复苏时间。这不仅增加治疗成本,还引发家长的一砦其他担忧,如麻醉意外、全身麻醉药的毒副反应等。IW此,医患双方对此均存顾忌,一般仅用于多个牙龋坏的低龄儿童、智力残疾和对牙齿治疗极度恐惧的儿童,,美罔儿童口腔医学会( the AmeriCanacademy of pe diatric dentistry,AAPD)指m,全身麻醉和镇静的适应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心理、情感或智力障碍或全身系统疾病而不能配合的患者;(2)3岁以下需要藏即治疗,闪年幼小能配合治疗的低龄患儿;(3)特别恐惧、紧张或不能交流的儿童和青少年,短期内行为不能改善;(4)家长担心束缚口腔治疗会造成儿童的心理伤害或其他可能危险,为保护患儿心理;(5)多颗牙需要治疗,家长或患儿不能多次就诊;(6)急性感染、解剖,竖异或过敏、局麻无效时2。不过,也有学者认为,高级的药物动力学技术,如镇静和全身麻醉,随着时问的推移逐渐被更多的家长接受”。Jankauskiene等30研究全麻F口腔治疗时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OHRQoL)的影响,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使用早期儿童口腔健康影响测堵表进行评价,结果碌乐:经过牙科全麻技术治疗后的患儿,OHRQoL明显改善。

  6.8.4新型技术各种口腔诊治新型技术发展很快,以龋病治疗为例,其新型技术就有空气喷磨去龋法、激光去龋法、Carisolv化学机械微创去龋法、非创伤性修复技术( ATR)等,,这此方法也以止痛为日的,可减轻患儿治疗中的不适,提高治疗效率。汤根兄等[”研究显示,和传统年针去腐相比.Carisolv化。#机械去腐时没有牙钻钻牙引起的疼痛、震动和噪音/fi适感,治疗过程中Carisolv治疗组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病率、疼痛率均显著降低,朱玲等‘”1采用ATR治疗低龄儿童乳牙龋齿,所有龋齿的非创伤性充填均一次完成,治疗半年后总成功率为84.7%,6.9侵袭疗法包括上开口器、强制约束、HOM(将手放在孩子嘴上以达到控制其行为,有效吸引其注意力,进而进行沟通的日的)16]等。上开口器在儿童牙科有两方面作用: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需要保持较长时间张口状态的口腔诊疗操作中,以减轻患儿的不适:作为一种强制手段,与强制约束和HOM -样,适用于极度恐惧、抗拒治疗、完全不能配合的患儿。这些强制手段易引起虐童的误会,并可使患儿产生不愉快的就诊体验,加重患儿心理阴影,形成恶性循环,甚至造成其成年以后仍对口腔治疗怀有恐惧心理。临床应有歧义,必要时使用应征得其家长同意。

  综l二所述,儿童在看牙时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影响其畏惧心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医护人员在接诊患儿时,应根据患儿就诊时表现m的各种情绪和行为表现,给予患儿更多的关心与体贴,并根据患儿的不同心理反应,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提高与患儿的沟通能力,帮助其树立战胜畏惧症的信心。CDF的存在给医患双方都造成伤害,医护人员应综合运用各种干预措施减轻或解除CDF。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