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研究进展

李贞娟;柴宁莉;令狐恩强

摘要: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经成为治疗食管早癌主要的手段.目前,ESD可将食管大面积早癌甚至食管环周的病变进行完整的剥离,在进行治疗的同时,通过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病理诊断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及评估患者的预后.但是,食管早癌发症主要为食管狭窄.目前,对于食管狭窄的预防,仍是世界性的难题.本文对近些年来食管早癌ESD术后狭窄预防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预防食管狭窄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艳飞;陈平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217例患者临床病理特点,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是否为早癌、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浆膜浸润、脉管浸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OR=2.495)、脉管浸润(OR=2.493)、浸润深度(OR=2.302)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肿瘤大小、脉管浸润、浸润深度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高龄患者内镜引导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麻醉效果的观察

    作者:席宏;韩冲芳;刘变英;雷宇峰;李小会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和其它静脉麻醉药伍用对高龄(80岁以上)患者内镜引导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疗过程中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拟行ERCP治疗的高龄患者50例,年龄85~96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两组(n=25).两组均在麻醉诱导时给予咪达唑仑作,术中维持泵入丙泊酚3~5 mg·kg-1·h-1.K组和C组不同之处,是在诱导时推注丙泊酚前,给予小剂量的氯胺酮0.1 mg/kg.记录两组丙泊酚的用量、呛咳和体动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中发生低氧血症、低血压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苏醒时间和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C组比较,K组诱导时需要推注的丙泊酚量少,体动和呛咳反应发生率低,血压和心率几乎没有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痛苦体验,且苏醒快、清醒程度高(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咪唑、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高龄患者ERCP的麻醉,呼吸循环系统平稳,安全有效.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病变的长期疗效研究

    作者:张波;令狐恩强;柴宁莉;卢忠生;杨竞;陈亚东;冯秀雪;宋丹丹;杜红;孟江云;王红斌;王向东;朱静;唐平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及早期胃癌(EGC)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6年1月经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ESD治疗的术后病理诊断为HGIN及EGC的444例患者,对其生存状况进行随访,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总结,分析评价ESD疗效,包括: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生存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经ESD治疗的444例患者共切除病变451个,其中黏膜内癌52个(11.5%)、黏膜下癌25个(5.5%)、HGIN 374个(82.9%).整块切除率为94.5% (426/451)、完全切除率为88.9% (401/451)、治愈性切除率为87.1% (393/451).术中微小穿孔1例(0.2%),金属夹夹闭治愈;术后迟发性出血11例(2.3%),10例内镜下止血成功、1例内镜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治愈.术后幽门狭窄2例(0.5%),均经扩张治疗好转.444例患者中,41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2.3%,随访时间平均56个月(18~109个月).总复发率为2.9% (13/451).随访期间死亡5例,总生存率为98.9% (439/444).结论 ESD治疗EGC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长期疗效肯定.

  • 不同胆道引流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的疗效观察

    作者:牛宏;李明阳

    目的 分析不同的胆道引流方式在肝门部胆管癌(HC)患者减黄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HC患者86例,根据减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ERBD内引流)、B组(PTCD外引流)和C组(内外引流).比较3种引流方式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引流有效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种引流方式对于患者的减黄及肝功能恢复治疗均具有显著疗效,且相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Ⅰ、Ⅱ型HC患者,3种引流术的引流减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Ⅲ型HC患者,PTCD的引流减黄有效率显著高于ERBD (P<0.05);对于Ⅳ型HC患者,PTCD的引流减黄有效率显著高于ERBD及经PTCD内外引流(P<0.05).ERBD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TCD组(P<0.05);而PTCD组术后胆道出血及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显著高于ERBD组(P<0.05).结论 不同分型的HC应选择适宜的胆管引流术,可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Ⅲ型HC患者,减黄时PTCD优于ERBD,对于Ⅳ型HC患者,PTCD效果佳.不同的引流方式因其手术入路及操作方式的不同而易导致某种并发症的发生,这与操作者的经验、手法密切相关.

  • 移动护理平台在消化内镜中心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作者:王盈盈;张婕;宋丹丹;付小风;冯双

    目的 评价移动护理平台在消化内镜中心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利用自带数据收集系统的移动护理平台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用户数据,比较不同推广方式及不同内容点击率情况.结果 自平台建立起,APP下载和微信关注人数呈上升趋势.微信用户量明显多于APP用户量,检查预约流程是点击量高的内容.结论 利用移动护理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可提供便捷的微信扫描方式来扩大影响力,并根据不同内容点击量指导临床健康教育工作.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术式选择标准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楠钧;令狐恩强;柴宁莉;王向东;杜红;孟江云;朱静;王红斌;唐平

    目的 探索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时术式的选择标准.方法 自2010年12月至2016年6月经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POEM术的483例患者中,选取资料完整的423例进行研究,对食管动力测压、压力缓解度(PRD)、Ling分型、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及分析.其中,PRD定义为患者术前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与术后LESP的比值.结果 患者总体症状缓解率为96.69%,术后LESP以10 mmHg为界分为两组,组间反流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各术式(环形肌切开式、环形肌切开联合球囊塑形式、渐进式、眼镜式、全层肌切开)的PRD分别为2.74、2.76、4.12、6.77、6.91.此外,Ling Ⅱc型的总并发症和气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Ling Ⅱb型黏膜穿孔发生率高;渐进式手术时间短,更具优势.结论 根据术前LESP和术后预期的10 mmHg的LESP的比值,寻找与之接近的PRD并选择相对应的术式,可作为POEM术式选择的主要标准.

  • 消化内镜对小肠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丁雪丽;于亚男;荆雪;田字彬;刘华;尹晓燕

    目的 探讨小肠淋巴管瘤(LA)的临床表现、病变分布、消化内镜特点及其对小肠LA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59例小肠LA患者临床资料(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2例及检索国内外文献57例).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出血31(52.5%)、贫血25 (42.4%)和腹痛25(42.4%).病变分布:空肠相对多见.消化道内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21例,14例发现病变,1例通过镜下特点疑诊;小肠镜检查24例,23例发现病变,其中12例初步诊断.13例患者均进行了胶囊内镜及小肠镜检查,内镜下病变发现率,小肠镜优于胶囊内镜(P<0.05);内镜下初步诊断率:小肠镜优于胶囊内镜(P<0.05).结论 小肠LA非常罕见,消化道出血、贫血及腹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病变分布以空肠多发,胶囊内镜具有良好的病变定位功能,小肠镜对于发现病变及初步诊断小肠LA具有重要价值.

  • 肝硬化患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低血糖原因分析

    作者:杨小莉;陈丽;李罗红;吴俊超;王一平;袁丽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术后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为EVL术后制定合理治疗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减少EVL术后低血糖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行EVL术的肝硬化患者共计3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硬化患者EVL术后发生低血糖共73例(18.96%),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多集中在术后24 h内(56.16%);空腹高血糖患者术后更易发生低血糖(x2=8.894,P=0.003);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较肝硬化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更易发生低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63,P=0.000);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低血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13,P=0.519).结论 肝硬化患者EVL术后低血糖发生率高,术前应对患者进行糖耐量筛查、规范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制定并执行个性化能量补充方案,以减少患者术后低血糖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EVL术治疗质量.

  • 上消化道上皮下病变超声内镜影像学结果分析

    作者:李彦茹;李文;李盈盈;钱晶瑶

    目的 通过对上消化道上皮下病变行超声内镜(EUS)检查,探讨其EUS影像学特征并进行评估,进一步提高EUS对上消化道上皮下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经天津市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行普通胃镜检查提示的41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包括食道、胃及十二指肠),对其进行总体评估,并选取其中经内镜下切除并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184例患者,分析其具体分布情况及EUS下影像学特征.结果 上消化道上皮下病变,按部位分类以胃部病变多见,其中胃部病变以胃底及贲门胃底侧常见,其次为食道及十二指肠病变;按病种分类以间质瘤(GISTs)常见,其中GISTs以胃底多见;其次为平滑肌瘤,以食道多见;按EUS层次分类以固有肌层病变为主,主要位于胃底及贲门胃底侧,固有肌层病变以GISTs为主;其次为黏膜下层病变,主要位于十二指肠及食道,以囊肿及脂肪瘤常见;黏膜肌层病变,主要位于食道部,以平滑肌瘤常见.结论 各种上皮下病变在内镜及EUS下均有一定特点,EUS对上消化道上皮下病变的大小、起源、回声特点,尤其是较小或早期的上皮下病变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随访方案有着指导作用.

  • 点胶法在内镜结直肠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建国;许晶;祖宏;李宝玲;何宝通

    目的 探讨点胶法在ESD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经我院内镜中心行点胶法内镜结直肠ESD的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消化道ESD治疗适应症.首先对结直肠病变进行染色确认边界,然后进行标记、注射,切边,剥离,当已剥离组织遮挡视野时采用点胶法将其胶黏到远处黏膜,从而暴露黏膜下层,继续完成剥离.结果 15处结直肠病变采用点胶法均实现整块切除,平均操作时间约40.5 min,无迟发性出血与穿孔发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未见复发.结论 点胶法是一种安全可行简便的黏膜下层暴露方法,有助于缩短ESD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

国家级期刊 审稿时间:1个月内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