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Orthopaedics and Rehbilitation (Electronic Edi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6-0263
  • 国内刊号: 11-9364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英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骨组织细胞外泌体对骨代谢作用的研究现状

    作者:吴石磊;刘勇;邵增务;田青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骨组织来源细胞可分泌外泌体,包装和运载多种活性物质,如蛋白质、miRNAs、各种活性因子等,进行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根据骨组织来源细胞外泌体和内容物的特点,利用其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平衡的作用,甚至作为生物或基因治疗的载体,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全新的思路.

  •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世峰;金群华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软骨退行性变为主的疾病.该病常见于老年患者,病程末期可致严重的关节畸形,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极大的痛苦.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作为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手术方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现已被广大医生及患者接受,特别是年轻患者的接受度更高.该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下肢畸形力线,以延缓或解除内侧间室KOA的退行性改变.HTO一直被认为具有技术简单、手术创伤小、畸形矫正精确、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多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创新、内固定的不断改良,手术的适应证变得更为广泛.目前普遍认为HTO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长期临床效果良好.本文对近年来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术前选择、手术方式、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长期疗效进行综述.

  •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策略与选择

    作者:郜振武;吴斗;高敏;朱剑;陈晨;孙吉平;刘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低暴力脆性骨折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而锁定钢板和骨水泥加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得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已不再困难,但骨质疏松再骨折已成为另一治疗难点和热点.各种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问世,使得医务工作者在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时,面临更多的选择难题.本文通过对既往临床文献的阅读和结果的总结,旨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使用方面提供参考.

  •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作者:刘磊;王宝泉;孙然;杨宗酉;孙家元;陈伟;王海立;殷兵;刘松;李石伦;杨光;张英泽

    目的 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35所医院和西部28所医院诊治的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和Evans分型等数据.将东部35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28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 共收集9233例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男女比为1.04: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71~80岁(28.71%);根据AO分型,31-A1型骨折2464例(26.69%),31-A2型骨折5251例(56.87%),31-A3型骨折1518例(16.44%);根据Evans分型,稳定性骨折4169例(45.15%),不稳定性骨折5064例(54.85%).A组6856例,男女比为0.99:1;B组2377例,男女比为1.19: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82,P<0.01).A组患者中位年龄(74岁)大于B组(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755,P<0.01).两组骨折高发年龄段均为71~80岁,构成比分别为29.89%和25.33%.根据AO分型,两组患者骨折高发类型均为31-A2型,构成比分别为57.28%和55.70%;根据Evans分型,均以不稳定性骨折多见.两组患者年龄段分布和骨折Evans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AO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高发年龄为71~80岁,男性多于女性,高发类型为31-A2型,多见于不稳定性骨折.东部地区女性患者比例、中位年龄和稳定性骨折构成比高于西部地区,31-A3型骨折构成比低于西部地区.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1年死亡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宇;秦晓东;许艺荠;谢文俊;胡军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1年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年龄≥60岁)资料,分析术后1年死亡率,通过病历总结分析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术前合并疾病及其数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数、白蛋白、血钾、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资料完整患者161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1年累计死亡20例,死亡率为12.4%.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分型、术前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术前合并疾病的数量、术前白蛋白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存活组与死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以及术前白蛋白<35 g/L是影响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危险因素.改善术前健康情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防治术后并发症以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

  • 多孔涂层钽金属棒系统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方源;丁昌荣;王英振;张海宁

    目的 对比分析保守治疗与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短、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至2017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80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保守组,30例40髋)与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术(钽棒组,30例40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患肢功能、Harris评分、影像学分析内植物状态、绘制股骨头生存曲线.结果 保守组获得随访27例(36髋),失访3例(4髋),钽棒组获得随访20例(27髋),失访10例(13髋),平均随访时间为(26±6)个月(3~6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保守组和钽棒组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末次随访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6.153,P<0.001),组别与时间点间存在交互作用(F=5883.563,P<0.001),各时间点除治疗前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钽棒组各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3.841,P<0.001).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87.432,P<0.001).结论 多孔涂层钽金属棒植入可获得较好的短、中期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 双反牵引、微创复位及raft技术治疗后内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亢世杰;胡义明;鲍飞龙;黄东生;江涛;刘涛

    目的 分析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内外侧经皮置入双钢板治疗后内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评估复位质量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创伤骨科收治的后内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37~73岁,平均56.71岁.均采取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内外侧经皮置入双钢板治疗术后给予X线及三维CT再次评估复位情况.同时随访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0.1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无畸形愈合及骨不连.1例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后切口愈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优14例,良3例.结论 应用双反牵引、微创技术植入钢板及双钢板raft技术固定治疗后内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术中快速复位,软组织并发症少,可避免骨折塌陷,畸形愈合优点.这种方法是治疗后内侧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荐.

  • 传统切开复位与顺势反向牵引复位微创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比较

    作者:王昊;方诗元;王叙进;徐磊;杨家赵;李黎;刘雷

    目的 探讨顺势反向牵引复位微创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32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组(传统组)15例;顺势反向牵引复位经皮固定组(微创组)17例.均采用股骨外侧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复位时间、透视次数、术后一周膝关节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为(170±27)ml,手术时间为(76±7)min,复位时间为(14.4±2.7)min,透视次数为(7.9±1.6)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均优于传统组[(377±92)ml、(84±11)min、(25.2±4.6)min、(13.2±3.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 w 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顺势反向牵引复位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复位时间短、透视次数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 双反牵引装置治疗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优势

    作者:鲍飞龙;刘涛;亢世杰;黄东生;江涛;胡义明

    目的 探讨双反牵引装置结合钢针撬拨闭合复位,骨膜外置入双钢板固定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创伤骨科应用双反牵引、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Schatzker分型为Ⅴ型、Ⅵ型的胫骨平台骨折23例,术中应用双反牵引装置,在膝关节周围韧带及关节囊的自身张力牵引下,结合钢针撬拨闭合复位,骨膜外置入双钢板固定,术后根据Rasmussen影像学评价标准进行评分,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9±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平均(125±9)°,伸直平均(2.7±2.1)°.所有患肢均恢复正常力线,患膝稳定.Rasmussen影像学评分优18例,良5例,优良率100%;HSS评分平均为(86±8)分,其中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7%.结论 双反牵引装置可以提供有效牵引力,并能维持断端,给术者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环境,临床疗效满意.

  • 糖基化改装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促进其骨髓归巢及成骨的研究

    作者:金鑫;王宝泉;童伟;刘先哲;张晓光;方家瑞;李松;张玉琼;RabiM.Dhakal;汪健;杨述华;田洪涛

    目的 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表达的CD44,可以被糖基化技术进行修饰,成为造血干细胞E/L选择素配体(HCELL),进而可有效的骨髓归巢并原位分化成骨.方法 应用α-1,3-唾液盐藻糖酶:FTV以及其底物GDP-海藻糖处理人脂肪来源干细胞,使该细胞表面CD44分子糖基化为HCELL,检测其增殖、分化等细胞生物学特性.平行平板流动腔试验以及免疫荧光染色验证其小鼠体内归巢及成骨能力.结果 α-1,3-岩藻糖基化的hASC在不损害细胞活力的情况下表达HCELL,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面E-选择素与其结合,并在剪切力条件下,使hASCs与内皮E-选择素产生强大的滚动粘附效应,促进hASCs迁移到骨髓中,并在小鼠骨髓中产生人骨样细胞.结论 本研究证明糖基化技术能够增强干细胞的骨髓归巢能力,且不对干细胞自身细胞活性产生负向作用.

  • 73例四肢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扬;桑尚;张智长;嵇伟平

    目的 探讨四肢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方法.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四肢转移性骨肿瘤73例,年龄23~83岁,平均(56±8)岁.男性31例,女性42例,病理性骨折11例.其中肺癌转移20例,乳腺癌转移15例,肾癌转移15例,甲状腺癌转移10例,肝癌转移9例、结肠癌转移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转移1例,直肠平滑肌肉瘤转移1例,胰腺癌转移1例.20例拒绝手术,选择保守治疗,另53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术,病灶刮除植骨术,截肢术等.随访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情况、疼痛减轻情况、生存率等.结果 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26±19)个月.53例手术患者术后骨痛均明显减轻,肢体功能恢复均良好.20例保守治疗患者肢体功能较差,患肢疼痛较重.结论 骨转移性肿瘤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主诉、影像学表现和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在治疗方法上,应首先评估患者有无手术指征,建议使用KPS标准,进而选择手术治疗或是保守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应以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病理性骨折的预防尤为重要,一旦发生骨折,则增加痛苦,影响生活质量.

  • 太极拳对老年女性下肢静态平衡、本体感觉与功能活动的影响

    作者:王哲培;张凯;保罗;汪毅;白震民

    目的 探讨长期太极拳运动对老年女性下肢静态平衡能力、本体感觉以及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日常生活中长期进行太极拳运动的老年女性、无锻炼习惯的老年女性、无锻炼习惯的普通女大学生(非体育生)各10名进行前瞻性研究,利用Technobody PK254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对其静态平衡与本体感觉进行评估.运用常用的五次"坐-站"测试(Five Times Sit-to-Stand Test,FTSST)、"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T),6 m步行测试与三姿平衡测试下肢功能活动情况.结果长期进行太极拳运动的老年女性的静态运动椭圆面积与动态平均轨迹差明显优于无锻炼习惯的老年女性(左侧:t=3.684,P=0.003;右侧:t=4.812,P=0.001);与女大学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肢功能测试中,老年女性太极拳运动人群与无锻炼习惯的老年女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SST测试:t=2.435,P=0.026;TUGT测试:t=4.050,P<0.01;6 m常速:t=9.015,P<0.01;6 m快速:t=7.208,P<0.01).结论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能对老年女性下肢平衡能力和功能活动的提高与改善有积极意义.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