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血管疾病介入放射治疗12例的全程护理

    作者:袁洪春;邢合荣;朱建平

    目的:探讨和总结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措施.方法:充分术前准备后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必要时根据血管的狭窄程度及长度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12例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除1例脑血管急性闭塞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余11例均治疗成功治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积极的术中配合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脑血管造影中脱入导丝成功取出1例

    作者:常建波;杨良佩;李炳翠;胡志广;田煜

    1 病例报告 男,48岁。以右侧视力进行性下降1.5a收入院。MRI检查见鞍区占位,约2.5 cm×2.0 cm大小,强化明显,提示垂体瘤可能。临床上考虑不排除脑膜瘤可能,故做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以利鉴别。患者平卧位,消毒、铺巾、局麻,选右侧股动脉用穿刺针穿刺顺利,拔出针芯,插入导丝约20 cm后抽出穿刺针,取造影用有6F导引管套在导丝尾端,顺导丝逐渐插入股动脉,因操作失误,没将导丝尾端穿过导引管暴露,而将导引管直接推入股动脉,致使导丝脱入股动脉,透视见导丝头端已接近主动脉弓。经商议决定,从左侧股动脉穿刺透视下置入7F导管到导丝头端旁,将网罩从7F导管内顺入,出导管后张开,透视下慢慢转动网罩的导芯,直到导丝头端被套入网罩中,轻抽导芯使网罩被压闭,并把导丝头端折叠后拉入7F导管中,再一起拉出血管。2 讨论 导丝脱入动脉中很罕见,本案例纯属操作失误所致,实属不该。因情况紧急,当时的器械—网罩只能从导丝的头端取之,若设计有高磁性的导芯或钳状物等器械从尾端取导丝,损伤会更小、更安全。可喜的是,我们成功的取出了导丝,无血管穿破出血等并发症,避免了一起事故的发生,也为解决类似于导管断裂等意外的发生提供了依据。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并引以为据。

  • 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溶栓治疗合并冠脉痉挛抢救成功1例分析

    作者:赵俊玲;王再红

    对我院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溶栓治疗合并冠脉痉挛抢救成功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6岁.该患者以突然左侧肢体活动不灵3 h为主诉入院.该患者于3 h前,突然自觉左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渐渐不能行走,当时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急诊来院.

  • 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陆新宇;陆培松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的病因、临床及处理.方法:报道1例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脑血管造影术后皮质盲具有发病突然、凶险的临床特点,一般认为是术中使用的造影剂,使血脑屏障一过性破坏,造影剂特异性地进入视皮质而导致皮质细胞毒性损害所致.治疗原则为舒张血管、抗脑水肿、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及加压氧治疗.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的皮质盲是一临床少见的并发症,必须尽快确诊及治疗,并须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来积极防治.

  • 脑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TI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春来;李继梅;薛启蓂

    目的:探讨脑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7例临床确诊的TI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头CT平扫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关的责任病灶;22例脑CT灌注成像异常;25例CTA可见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结论:CTA联合CTP对诊断TIA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活动平板试验及双源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李玉东;高建步;杨守忠

    目的 评价活动平板试验(TET)与64排双源螺旋CT(DS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对7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行TET、DSCT、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参照,评价TET、DS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 TET和CAG在诊断冠状动脉的狭窄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DSCT与C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 双源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脑血管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贺海荣;李培秀;姜杉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迅猛发展,CT功能成像对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64层螺旋CT多种技术在此疾病中的意义综述如下.

  • 冠状动脉CTA检查350例的心理护理

    作者:王丽;杨培红;孙丽

    随着CT检查的发展与应用,64排CT对心脏、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斑块以及冠脉支架进行细微的观察和诊断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已成为临床无创检查冠状动脉的首选方法.心率的控制和扫描过程中的屏气是检查成败的关键,因此心理护理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极为重要.对35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 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心理干预

    作者:郑瑞芳;付婷;谢宁伟

    目的:通过心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取得患者对脑血管造影术的配合.方法:责任护士对造影患者有针对性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结果:56例患者经过相关心理护理,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顺利.结论:应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及心理支持,达到良好的检查和诊断效果.

  • Moyamoya病1例临床及影像检查特点分析

    作者:周及红;周建;续永利;赵锋;申晶慧

    Moyamoya病,我国学者称为烟雾病.近年来文献中少见报道.我们对1例脑室出血MRA检查证实为该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点及影像检查分析如下.1 病例报告男,41岁.因饮酒后出现头痛呕吐4 h急诊入院.既往患高血压多年,经常出现头痛.入院时意识清楚,BP 130/90 mm Hg,主要阳性体征:项强及Kernig氏征阳性.

  • CT血管造影

    作者:闫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得到了飞速发展,从过去单一的X线成像技术发展成为与计算机、电子学和医学生物工程技术等相结合的综合诊断体系.CT机已由早年的单一检测器发展成为目前拥有多排检测器的多排螺旋CT.CT血管造影就是在螺旋C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CT检查新技术.以其准确、真实、安全无创的特点,在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1-3].

  • 16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减影成像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

    作者:毛俊;王建明;陈海东;彭秀斌;杜中立;程光森;许卫国;林丽娟;邓志峰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脑动静脉双期减影去骨成像(DP-B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DP-BSCTA的117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50例(A组,无血管病变)未行DSA检查;67例(B组)行DSA检查.按去骨程度、血管显示与污染程度分别对A组双期图像进行评分(1~5分),并计算后处理时间.用双盲法比较B组DPBSCTA与DSA.统计两组辐射剂量.结果 A组:51个期相(51/100,51.00%)完全去骨(5分),其他辅以手工后完全去骨.软件双期去骨时间及辅以手工时间分别为(2.97±0.29)min、(2.22±0.96)min.45个(45/50,90.00%)动脉期及41个(41/50,82.00%)静脉期图像4~5分,37例(37/50,74.00%)双期评分均为4~5分.B组:阳性63例,其中动脉瘤29例,血管畸形11例,烟雾病3例,静脉窦血栓3例,动脉狭窄病变17例(34处);阴性4例.DP-BSCTA检出脑血管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两组剂量长度乘积平均(875.77±67.94)mGy.cm.结论 16层螺旋CT DP-BSCTA能快速去除颅骨,同时得到类似DSA的动、静脉期高质量图像,检出脑血管病变的能力与DSA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 容积螺旋穿梭模式基底节CT灌注参数测量一致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全冠民;戚思;袁涛;刘洋

    目的:脑CT灌注成像(CTP)测量参数的稳定性对于颅脑疾病的正确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评价128层CT容积螺旋穿梭(VHS)模式下正常兔脑基底节CTP测量的一致性。材料与方法10只健康新西兰成年大白兔,采用VHS模式进行颅脑CTP。分别由甲、乙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进行CTP后处理,感兴趣区置于基底节,灌注参数测量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医师甲间隔30 d后进行第2次后处理及测量。比较两侧基底节灌注参数的差异、不同医师及同一医师2次测量灌注参数的差异,评价2名医师及同一医师2次测量灌注参数的一致性。结果3次测量两侧基底节CBV、CBF、M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62、0.050、0.488,P>0.05)。医师甲、乙首次测量CBV、CBF、MTT值的ICC分别为0.84、0.81、0.79;医师甲前后2次测量CBV、CBF、MTT值的ICC分别为0.80、0.89、0.84,不同医师及同一医师不同时间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使用同一后处理软件情况下,VHS模式正常兔脑基底节CTP灌注参数测量一致性较好,提示该方法可用于相关动物模型脑基底节血流动力学研究。

  • 双低剂量在头颈部无迭代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

    作者:张文艳;赵静;周瑞臣;李健;惠颖;郭庆乐

    目的:通过探讨双低剂量在头颈部无迭代技术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CTA)应用中的可行性,实现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基础上减少对比剂使用量,以降低受检者辐射危害和对比剂肾病发病率。资料与方法选取51例行双低剂量头颈 CTA 检查的患者作为双低组[管电压100 kV,管电流300 mA,对比剂0.7 ml/kg 碘佛醇(320 mgI/ml)],51例行常规剂量头颈 CTA 检查的患者作为常规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50 mA,对比剂1.0 ml/kg 碘佛醇(320 mgI/ml)]。测量两组患者血管内 CT 值和背景噪声,比较两组患者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辐射剂量及碘负荷量。结果双低组与常规组容积 CT 剂量指数分别为18.00 mGy、33.86 mGy,有效剂量分别为3.85 mSv/(mGy?cm)、7.25 mSv/(mGy?cm),碘负荷量分别为224 mgI/kg、320 mgI/kg。双低组主动脉弓 SNR 及 CNR 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1.783,P>0.05);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SNR 及 CNR 均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1~1.739,P>0.05)。双低组及常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3.69±0.47)分、(3.70±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13,P>0.05)。结论采用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无迭代技术螺旋 CT 行头颈部 CTA 检查可以获得质量满意的图像。

  • 颈内动脉颅内段钙化与脑白质高信号的影像学相关性

    作者:相振宇;蔡强;原杰;徐成;贺业新;唐笑先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颅内段钙化(I-ICAC)与脑白质高信号(WMH)的影像学相关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头颅MRI和CTA检查的293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I-ICAC评分不同分为轻度及以下钙化组(≤2分)和中重度钙化组(≥3分)两组.采用Fezakas量表对WMH进行评分,根据评分不同分为轻度及以下WMH组(≤1分)和中重度WMH组(≥2分).结果 轻度及以下WMH组与中重度WMH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I-ICAC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高血压及I-ICAC是WMH的危险因素(P<0.05).在高龄(≥68周岁)患者中,I-ICAC(轻度钙化:OR=2.307,95%CI:1.066~4.992;中重度钙化组:OR=1.994,95%CI:1.075~3.698)是中重度组WM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ICAC与WMH具有显著相关性.I-ICAC是高龄患者WMH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严重程度是WMH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 多期CT血管造影在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宋岩;张红娟;张俊祥;郭涛;随玉真;赵瑞芳

    目的 颅底脑膜瘤手术难度大,血管相关并发症凶险.本文探讨多期CT血管造影在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为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脑膜瘤患者4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多期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多期图像融合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瘤体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并与术中所见结果比较,评价术前血管造影结果与术中所见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T血管造影显示,44例可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其中单纯颈外动脉供血1 5例、颈内外动脉混合供血 1 3例、单纯颈内供血16例,2例显示不清.与术中所见对比,吻合率达84.78%,两者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8).46例患者中,血管未受侵36例,血管受侵10例,多期CT血管造影与术中所见对比,吻合率达95.65%,两者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3);动脉期CT血管造影与术中所见对比,吻合率为67.39%,两者检查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45).结论 多期CT血管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底脑膜瘤的供血动脉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对术前准确评估手术风险、制订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多层螺旋CT模拟前床突切除术扩大颈内动脉虹吸部的暴露范围

    作者:秦将均;肖红秀;涂蓉;周晓陆;覃群;汤为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在活体个性化模拟前床突切除术扩大颈内动脉虹吸部的暴露范围,提高该区肿瘤切除率,保证手术效果。资料与方法对100例受检者(200侧)在MSCT三维重建图像上模拟眶上锁孔手术入路进行观察,并测量前床突去除前后大脑前中动脉分叉处距所观察到的颈内动脉虹吸部近心点的曲线距离(暴露长度)。结果100例(200侧)在影像上模拟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测量前床突去除前后左侧暴露长度分别为(14.3±3.9)mm、(30.5±4.2)mm,右侧分别为(15.9±3.8)mm、(31.8±3.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278、40.513, P<0.001);前床突去除前后左、右侧暴露长度分别增加(16.3±3.6)mm、(15.8±3.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 P>0.05)。结论 MSCT活体个性化模拟眶上锁孔入路前床突切除术可以有效增加颈内动脉的暴露长度,并扩大鞍区的暴露范围,为该区肿瘤切除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CT血管成像

    作者:李润根;郑少锐;孙兴旺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在CT血管成像(CTA)上的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VBD患者的CTA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A技术获取容积重组(VR)和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分别测量椎动脉(VA)颅内段和基底动脉(BA)的直径、长度、偏移度,总结VBD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47例VBD中,共观测到单纯BA式(8例,17.0%)、BA+单侧VA式(30例,63.8%)、BA+双侧VA式(5例,10.6%)、单侧VA式(2例,4.3%)和双侧VA式(2例,4.3%)5种表现形式,单侧VA颅内段向对侧偏移并骑跨为一种特殊形式.结论 CTA能直观、准确地显示VBD的各种形态学特征,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不同输入动脉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颅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

    作者:叶国伟;钟根龙;陈旭高;邹建勋;鲍丽娟;王英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ICA)不同程度狭窄的慢性脑缺血患者选择不同输入动脉对颅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慢性脑缺血,完成颅脑CT灌注(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且为单侧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颅内段狭窄的40例患者.CTA证实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各10例.分别选择左侧、右侧大脑中动脉(MCA) M1段及基底动脉(BA)共3组输入动脉,均选择上矢状窦为输出静脉,生成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时间(DT)参数.比较3种输入动脉组间(BA组、健侧MCA组、患侧MCA组)两侧CBF、CBV、MTT、TTP、DT的差异.结果 20例ICA轻、中度狭窄患者,3组不同输入动脉获取的各灌注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ICA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健侧MCA及BA组所得到的灌注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MCA组16例患者的CBF、MTr及DT与另外两组输入动脉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3例重度狭窄及1例闭塞患者3组获取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血流灌注图像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的后处理中,ICA轻、中度狭窄患者可以选择脑内任意较大的动脉作为输入动脉,而在ICA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中要尽量选择健侧的MCA及BA作为输入动脉.

  • ABCD2评分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头颈部CT血管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作者:柴永宏

    目的 采用ABCD2评分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评分,分析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于TIA后7d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 80例TIA患者行DWI和CTA检查,采用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进行评分及危险度分层,比较不同危险度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DWI阳性结果与ABCD2评分中危险因素的关系,并分析DWI与ABCD2分层模型对于TIA的预测能力,以及两者结合预测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能力.探讨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ABCD2分层高危组在TIA后7d脑梗死发病率显著高于低危组(x2=7.744,P<0.01).DWI阳性患者具有ABCD2各危险因素的概率明显高于DWI阴性患者(P<0.01).ABCD2分层对于TIA患者预测能力的OR值为3.638 (95% CI 1.059~12.498,P<0.05); DWI分层对于TIA患者预测能力的OR值为4.609 (95% CI 1.187~17.772,P<0.05).ABCD2分层模型及ABCD2分层联合DWI对TIA的预测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TIA重度狭窄组7d后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或轻度狭窄组(x2=4.292,P<0.05).结论 ABCD2评分结合DWI、CTA对于TIA后短期内脑梗死发生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572 条记录 2/29 页 « 12345678...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