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前平颗粒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小菊;郭英慧;王海娟;高杰

    经前期综合征(PMS)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发病率高、影响严重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肝气逆证是PMS的主要亚型,是肝气偏盛而产生的以功能亢奋为特点的证候,主要表现为情志亢奋、急躁易怒.经前平颗粒(JQP)是针对PMS肝气逆证研制的国家三类中药新药,具有平肝理气、除胀止痛、佐以和胃等功效,是典型的调肝方药.近年来,针对JQP治疗PMS肝气逆证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现就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与阐释,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 刺血法结合耳压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王全权;陈海林

    目的:观察刺血法结合耳压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刺血法结合耳压并西药口服治疗经前期综合征52例为治疗组,单纯西药治疗38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5%;对照组有效率68.4%.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刺血疗法结合耳压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 MAPK信号通路与经前期综合征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概述

    作者:郭英慧;乔明琦

    经前期综合征(PM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多发病.从肝疏泄太过致肝气上逆和疏泄不及致肝气郁结的基本病机出发,临床应用调肝法治疗PMS疗效显著,但机制不明.近年来,基于对大量调肝方药对应激性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性作用研究资料分析和MAPK途径是神经损伤修复的重要信号转导途径认识,结合我们前期发现,PMS发生发展的重要调节中枢在海马等脑区,治疗PMS肝气逆证的经前平颗粒可调节MAPK信号通路中JIK等若干信号分子的表达,提示我们MAPK信号通路活性状态可能与PM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但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关研究资料.因此,对MAPK信号通路与PMS发病机制相关性进行概述,可为进一步探讨PMS神经生化方面的微观机制提供参考.

  • 王克穷审症求因-先证而治辨治脾虚瘀热互结经前期综合征

    作者:黄启云;徐瑾;王克穷

    王克穷教授强调病有轻重缓急,先证而治,顿挫病势,防止传变是治患精髓.通过审症求因-先证而治辨治脾虚瘀热互结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验案,彰显仲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旨,诸多症状并非施一剂重方,针对刻下痛苦之症状,使之缓解后再着手次要症状.女,26岁,经前期乳房胀痛3年,加重20d.乳房胀痛,甚者乳头不敢沾衣,胃脘坚胀,食难用饱,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发青,面颊及额头有少许脓疱,硬结,烦躁易怒,入睡困难,睡则夜梦烦多.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乳外观正常,无乳头凹陷、溢液及橘皮样改变,双乳可触及腺体及包块,有压痛,尤以左乳外上象限为著,痛甚连及后背;腹部平软,心下痞硬,腹力偏强,左侧少腹急结;舌暗红,苔薄黄,脉沉弦.观其脉症,属瘀热互结,肝郁脾虚,用逍遥散似有病重药轻之嫌,尊“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二方合用(生半夏65g,干姜45g,黄连15g,黄芩45g,甘草炙30g,大枣12枚,人参-45g,大黄60g,芒硝30g,桃仁20g,桂枝30g.2剂.水煎500mL,早中晚温服),重药轻投,下瘀血,除痞满,诸症自缓.二诊易上方为逍遥散合止痉散(柴胡、当归、白芍各20g,茯苓、白术各40g,甘草炙10g,煨姜1块,薄荷8g,全蝎15g,蜈蚣3条)3剂,水煎300mL,早中晚温服,舒肝理气,柔肝止痉以再挫病势;三诊止痉散加入生半夏、夏枯草、连翘各30g,12剂,清体内之实热以收功.诸恙若失,面颊及额头有少许脓疱,硬结已无,体重增加,双乳柔软丰满.

  • 陈莹教授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经验摭拾

    作者:赵晓静

    指出经前期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引起,但以肝脏的功能失调为先.认为经前期综合征治疗原则是扶正固本,将调肝、健脾、补肾、行气、活血之剂配合应用.经前诸疾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反映,故调整五脏功能,攻其有余,补其不足,也是治疗经前诸疾的重要方法.

  • PMS/PMDD与抑郁症共病探讨

    作者:高明周;杨焕新;王杰琼;孙文君;蔡亚伟;高冬梅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突变和社会变迁,抑郁症、经前期综合征等精神情绪类疾病高发,中医称之为情志病.此类疾病对患者躯体及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表现为诸多情感障碍症状,病程日久,影响人际关系,降低生活、工作质量,影响严重者会有轻生念头,甚者造成家庭悲剧.临床大数据研究发现:具有焦虑、抑郁特质的个体易患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趋于焦虑型和抑郁型两类,而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亦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的共病形式.作为高发疾病的抑郁症和经前期综合征是否存在某种共病机制?二者易感特质存在何种联系?理清相关关系对于进一步的药物研发、临床防治迫在眉睫.

  • 岳在文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经验

    作者:周丽萍;岳慧

    岳在文主任医师,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30余年,学验俱丰.岳师师仲景之学,悟仲景之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法活机圆,今举小柴胡汤在妇人经前期综合征的治疗经验,可窥一斑.

  • 女大学生月经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920名心理分析

    作者:郑蓉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确立健康教育的重点.方法 2005-05对随机抽取菏泽学院1~3年级的女大学生920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经前期的症状及行经期间的一般症状.结果共发放920份问卷,收回920份,有效842份,有效率为91.5%.调查结果表明63%以上的女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经前期综合症状出现,女大学生月经周期发生改变和经前期紧张征加重原因,大多与情绪波动、环境变化、生活习惯改变、经期体育活动、学习紧张等有关,54%的女大学生对月经的改变及经前期紧张征加重有思想顾虑.结论大学生的性教育性心理是预防治疗月经失调及经前期紧张的有效处方.

  • 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现况调查分析

    作者:喻琴;王红霞

    目的:研究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MS)的患病率和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此横断面研究中,采用John Bancroft编制的经前期综合征量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锦州市3所大学90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9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56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95.11%。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2.7%(280/856),其中轻度症状为22.7%(194/856)、中度为7.9%(68/856)、重度为2.1%(18/8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差、动物脂肪摄入、蛋黄类食物摄入、痛经、初潮年龄小可能是女大学生PMS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经前期综合征在女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生活方式和营养因素是这种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作为整体健康服务的一部分,应当对女大学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 不同个性中国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作者:张永爱;安瑞芳;唐争艳;李静;张海苗

    目的 探讨不同个性类型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相关症状及其应对方式的差异,为不同个性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国不同地区12所大学,72个班2508名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月经症状量表以及月经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资料分析利用SPSS Windows Program 18.0进行单向分类-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个性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总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8,P<0.001).不同个性女大学生的PMS症状6个领域即疼痛、注意力下降、行为改变、自主神经反应、钠水潴留、否定情绪反应分数之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内向稳定型和外向稳定型、内向不稳定型和外向不稳定型分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向稳定型、外向稳定型分别与内向不稳定型、外向不稳定型分数进行比较,不稳定型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不同个性女大学生PMS各种应对方式即一般应对方式、积极行为应对方式、积极认知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的分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向稳定型分别和内向不稳定型、外向稳定型、外向不稳定型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不同个性女大学生的PMS相关症状及其应对方式存在差异,应根据不同个性类别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为女大学生个体化性健康教育程序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经前期综合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陈科亮;陈炜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反复在黄体期出现周期性的以躯体和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1].伴有严重情绪不稳定的PMS称为经前焦虑性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将其作为抑郁症的一个亚型[2].

  • 香芍颗粒临床应用指导建议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绝经学组

    香芍颗粒于2005年作为国家三类新药上市(国药准字Z20050425),该药物由香附、白芍、川楝子、柴胡、川芎、枳壳、豆蔻等10种纯天然植物药物提纯加工而成,主治更年期综合征,对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心悸、肋痛、头晕耳鸣、失眠、焦虑、抑郁等一系列症状有明显疗效;此外对经前烦躁易怒、头痛、失眠多梦、小腹胀痛、胃烷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亦有特效.2005年该药通过中华医学会组织的专家论证,并先后获得了“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国家专利证书”和“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 经前期综合征脏腑精气血津液病机分析

    作者:耿凤燕;王海军;乔明琦

    检索1980年1月至今有关经前期综合征病因病机、证侯症状、治疗及相关动物实验的文章共449篇,其中明确阐述与肝有关约占86%.结合经前期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分析经前期综合征的病位主要涉及肝肾脾心,以肝为主,病机与精气血津液失调密切相关.

  • 从"肝失疏泄"论治经前期综合征探讨

    作者:曹亚芳;王辉皪;董岷;朱小玲;严春玲;刘锦

    "肝失疏泄"为PMS的基本病机似得以共识.根据PMS的中、西医学病因病理基础,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情况,探讨肝失疏泄与PMS的病理机制.肝失疏泄,根据其所致病证的不同,可分为肝气的疏泄功能不及(抑郁状态)和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亢奋状态).

  • 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概述

    作者:唐丽丽;于志勇

    经前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高,副作用少,且远期疗效较稳定.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进展.

  • 复方口服避孕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黎娟;赖坚

    目的:研究复方口服避孕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前期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复方口服避孕药,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6.分别用经期不适问卷(MDQ)和证候评分评估服药前和服药1、3、6个周期后经期不适的程度.结果:试验结束后,治疗组的MDQ评分、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81.1%和48.7%,有明显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口服避孕药对经前期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李改娟

    目的:调查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现状,了解月经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关系,确定健康教育的重点.方法:采用问卷埘山西职工医学院在校专科女大学生1 004例进行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现况调查.结果:有效问卷983份,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山西职工医学院55.65%的女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经前期综合征;经期平均天数较长,害怕月经来潮者、痛经者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前期综合征在女大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引起重视;月经与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月经相关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朱琳鸿;王德斌;洪倩;柴静;王飞;胡奎;姜柯;潘淑萍

    目的:了解安徽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月经相关状况,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 398例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人户面访,其中经前焦虑、抑郁情绪评测分别采用William W.K. Zung的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 221份,应答率为87.3%.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5.16±1.68)岁,月经周期平均为(29.02±4.19)天,经期平均为(4.73±1.62)天,痛经发生率为38.9%,经前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6%、14.6%,经前躯体症状发生率较高的症状是腹部胀满,其次是乳房胀痛、头痛等.结论:安徽农村育龄妇女痛经等症状发生率较高,需要更多地关注农村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

  • 不同性格类型的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相关知识及态度分析

    作者:张永爱;唐争艳;刘庆

    目的:探讨不同性格类型的女大学生对于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sdrome,PMS)的相关知识及态度的差别.方法:以西安医学院1年级973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月经态度问卷(Menstrual Attitude Questionnaire:MAQ)以及月经知识问卷.利用SPSS 15.0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性格类型的女大学生PMS相关知识及态度存在差异.内外向不稳定性格的女大学生比内外向稳定性格的女大学生月经态度分数高,同时外向不稳定性格的女大学生的月经知识分数比内向稳定性格的分数高.结论:性格类型对女大学生PMS相关知识和态度有一定的影响.

  • 两种单向复方口服避孕药对经前期综合征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丽刚;熊承良;官黄涛

    目的:观察两种单向口服避孕药(OCs)优思明和妈富隆对育龄妇女经前期综合症(PMS)的影响.方法:将自愿服用COC避孕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优思明(DRSP/EE)组47例,妈富隆(DSG/EE)组19例.两组均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服药,1片/d,连续服用21天,之后停药7天.两组均连续服用6个周期(28天/周期).两组对象在研究开始前及6个月经周期后各完成1份相同的经期不适问卷(MDQ).计算服用避孕药前和服药6个周期后各组MDQ平均得分和平均得分的变化.结果:①服药6个周期后,优思明组经前期水潴留和注意力损害评分、月经期水潴留评分比妈富隆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②优思明组服药6个周期后,经前期水潴留和消极情绪评分,月经期水潴留评分比服药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妈富隆组服药6个周期后,经前期消极情绪比服药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两种COC对PMS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口服避孕药优思明比妈富隆对PMS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这与DRSP抗盐皮质激素作用有关.

261 条记录 6/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