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诊断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44例

    作者:李晓陵;石伟林;王嘉彦

    缺血性脑中风主要是指脑部血管病损,动脉系统的闭塞所致的脑梗塞而言,它的临床特点为多数病人神志清醒,发病呈逐渐出现口舌歪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舌塞语涩等.我们应用美国GE公司Hispeed Dxi螺旋CT机、GE9800CT机对44例病人全部进行CT诊断并采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及治疗后的CT观察,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针刺组穴对脑缺血大鼠脑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研究

    作者:李常法;赵驻军;李亚;高伟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以及针刺的佳组方配穴,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在大脑中动脉缺血后48小时采用针刺"中脘、天枢、气海、血海、三阴交、丰隆、合谷、太冲、百会"组穴,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其脑组织大脑皮质Bcl-2、Bax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分布.结果:实验组Bcl-2阳性细胞数高于常规组,Bax阳性细胞数低于常规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者所采用的针刺方法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作者:谢海洋

    目的 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和血流变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在疗效和血流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肾元亏虚瘀血阻络型缺血性脑中风102例

    作者:金洁婷;杨金禄

    目的 观察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肾元亏虚、瘀血阻络型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4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02例;在两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培元通脑胶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疗程6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7%,对照组为74.5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积分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元通脑胶囊治疗肾元亏虚、瘀血阻络型缺血性脑中风疗效确切.

  • 复方脑脉通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多靶点作用的分子对接

    作者:邓桂珠;林捷欣;吴纯伟;陈超;王淑美

    目的 复方脑脉通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子对接的基础上筛选复方脑脉通的活性成分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缺血性脑中风的21个关键蛋白靶点与筛选得到的278个复方脑脉通活性分子进行对接.并将具有10个或10个以上靶点的活性分子通过Cytoscape 3.1.1软件建立成分-靶点网络模型进行网络分析.结果 脑缺血关键蛋白靶点对接得分大于5.0的活性分子中,川芎有19个,大黄有19个,葛根有16个,人参有4个.结论 经过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得到的58个活性小分子,仍然需要经过传统的药理学实验进行验证.

  • 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银环;吴智兵;于征淼;杨德福;何小莲;谭彤燕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脑栓通胶囊,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发现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状态评分等优于对照组,在调节TG和TC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HDL和LDL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基础治疗联合脑栓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肭中风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和临床生活能力,安全性好.

  • MR磁敏感成像诊断缺血性中风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家祥;宋桂芳;马岩;程华才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在缺血性脑中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Siemens公司Magnetom Espree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SWI和其它常规技术对12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常规MR成像技术包括SE序列T1和T2、T2梯度回波、T2FLAIR、DWI.结果 (1)SWI显示中脑以上缺血性病灶能力优于常规T2WI和T2梯度回波,并可明确缺血性脑中风类型.(2)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和监测缺血性脑梗塞转化出血性脑梗塞有突出优势.(3)在腔隙梗塞为主要表现的病人,其他序列检测出大多数腔隙软化病灶比SWI敏感;但SWI显示非脑软化灶、微出血灶优于常规序列.(4)SWI可显示缺血性病灶或梗塞灶内的血管变化和侧枝血管的建立.结论 SWI在缺血性脑中风的诊断、监测和决策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 老人频繁打哈欠警惕脑中风

    作者:尹洪俊

    众所周知,一般人在感到疲劳时,常打几个哈欠,可使疲劳感暂时减轻.可是,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者,若频频打哈欠,就有可能是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应提高警惕.

  • 罹患脑中风,又有新杀手

    作者:粟秀初

    脑中风为当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至今居高不下,且已跃居人群诸死因之首,并且出现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它可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两大类.

  • 缺血预适应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基因机制

    作者:董印;刘亚君;崔鹤;陈连璧

    缺血性脑中风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动物实验研究证明,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1~3].近年来研究发现,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可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通过调节靶蛋白活性,合成多种对细胞有保护作用的应激蛋白质,从而对抗细胞凋亡,这一现象称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仅对脑缺血预适应抗凋亡的基因机制作以综述,以期对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干预措施或基因治疗有所帮助.

  • 易致脑中风药物

    作者:万慎曜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在服用药物时应提高警惕,不可盲目服用药物,慎防药物致脑中风.降压类药:长期患有高血压者,因降压心切,常大量服用降压药物,甚至多药并用,虽短时间内可使血压下降,但结果易造成脑部供血不足、血流缓慢、血液凝集,易发生脑血栓而堵塞血管致缺血性脑中风.服用降压药,切忌操之过急,应合理用药,切忌多药并用.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偏瘫40例

    作者:郑娟芬

    偏瘫是脑中风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会对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较为沉重的负担.笔者通过对4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于本院住院,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的患者80例,且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并排除有出血倾向、大面积梗死或昏迷者.所有患者均表现出口角歪斜、偏身麻木、肢体软弱、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感觉减退或消失,兼有疲倦乏力、心悸气短、面色咣白和舌苔白腻.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观察

    作者:楼敏芳;孙沐炎;胡宁;孙琳琳;汪翔;姜纪敏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疗效。方法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另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观察时间为21d,并记录临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病死率、中风病疗效评价、mRS评分、中医证候分值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中风病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中医证候分值2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RS 0~Ⅰ级(59.2%Vs50.0%)观察组增加9.2%患者独立生活。(5)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使用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并未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运动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脑缺血性中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毛传万;吕颖;严志汉;虞志康

    近年来,介入技术在超早期脑缺血性中风中的治疗取得了进展,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也就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脑缺血性中风后初几个小时确定病灶的范围,并及时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以往CT和常规MRI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敏感度较低.随着高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ed imaging, DWI)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超早期缺血性脑中风的诊断.作者总结49例脑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探讨其在脑缺血性中风中的诊断价值.

  •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郭子华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2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6例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6.79%,P<0.05;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降低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医联合补阳还五汤显著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苦参碱对缺血性脑中风小鼠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丽艳;沈佳;沈陶冶;史红

    目的:观察苦参碱(Matrine)对缺血性脑中风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缺氧缺糖诱导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减轻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缺氧缺糖模型(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MTT法和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观察Matrine对OGD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是否有减轻作用;建立小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模型,观察Matrine 10 min、1h、3h及6h四个不同时间点给药后,脑梗死面积和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其分子机制是否与抑制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NF-κB信号通路有关.结果:经OGD诱导后,原代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与OGD模型组比较,给予Matrine(50 μmol/L)干预后,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与此同时,OGD可使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LDH漏出量增高(P<0.01),Matrine(50 μmol/L)与模型组比较,LDH漏出量明显降低(P<0.01);Matrine(37.5 mg/kg) 10 min、1h两个给药时间点的脑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Martine 10 min、1h两个给药时间点术后24 h的神经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Matrine可降低pMCAO缺血区IκBα与IKK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P<0.05),同时降低细胞核NF-κB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Matrine可通过直接保护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改善缺血性脑中风症状,其作用时间窗可能在发病1h以内,Matrine保护作用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黄芩苷抗脑缺血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赵发全;崔元璐;范祥

    缺血性脑中风是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加强缺血性脑中风的预防和治疗迫在眉睫.黄芩苷是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可用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该文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抗炎、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抗凝血酶细胞毒性、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调节热休克蛋白70表达、保护血脑屏障、促进神经再生等方面,综述了黄芩苷对缺血性脑中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黄芩苷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调控及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文静;王建;罗世兰;彭婉;任奕米

    Wnt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中风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中可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舒林酸、雌二醇等化药,红景天等含苷类成分的中药,姜黄等含挥发油的中药以及丹龙醒脑方等复方可通过调控该通路发挥神经血管保护作用。该文拟对近年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中风后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中的调节作用等相关研究进展以及目前通过调控该信号通路发挥神经血管保护作用的化学药及中药予以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中风的药物改善机制提供方法学基础,同时为研究降低中风后遗症致残率新药提供思路。

  • 缺血性脑中风中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炎症反应研究进展

    作者:黄志英;张晓旭;孙文利;陈畅;李德凤;方婧;付梅红;刘庆山;颜天华;李韶菁

    内质网是机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结构和功能单位,内质网内稳态失衡导致的内质网应激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该文主要针对内质网应激在缺血性脑中风中的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特别对内质网应激触发脑中风炎症反应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以期为缺血性中风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Wingless/Wnt信号与缺血性脑中风中神经血管单元相关的研究进展

    作者:文丽梅;杨洪军;马超英;陈畅;高健;吴传鸿;朱丽;李韶菁

    Wingless (Wnt)信号通路作为一个复杂的蛋白质作用网络,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调节多种细胞的发生和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近年来针对神经和血管的整体保护,提出了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新模型,并发现Wnt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中风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Wnts家族与卷曲蛋白(Frizzled)/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6(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lated proteins 5/6,LRP5/6)结合,进入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激活核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基因水平上直接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Wnt信号可作为HIF-1α和VEGF的上游信号),继而上调β-catenin信号分子,激活其下游信号分子从而调节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及NVU相关基因和蛋白的水平,即从整体上促进缺血性脑中风损伤后修复.

207 条记录 6/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