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天然产物中的AMPK激活剂研究进展

    作者:赵力挥;王璐;刘文丽;王国成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被称为真核细胞的“能量感受调节器”,是治疗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药物靶点之一.天然产物种类繁多、结构多样,是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按照天然产物的结构分类,综述了来源于天然产物的AMPK激活剂研究进展,为AMPK激活剂类药物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 二甲双胍对左心室重塑的影响和机制

    作者:吴越阳;赵威;张幼怡;高炜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途径来实现其降糖作用。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二甲双胍除降血糖外,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作为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心室重塑已成为其治疗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抑制纤维化、改善内皮功能等机制抑制左心室重塑,从而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与肾脏疾病

    作者:柏云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激酶,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发挥不同的功能.AMPK作为“细胞能量调节器”来调节糖、脂代谢及蛋白质合成,并参与调控机体炎症反应和细胞增生等过程,参与多种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AMPK与肾脏疾病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

  •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调控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桂迪;黄晓颖;王良兴

    自噬是细胞对外界环境应激所作出的反应,是细胞降解自身成分以维持细胞活性和生存的过程.在动物组织中,自噬机制的缺陷通常和细胞衰老、年龄相关性退化性疾病有关联,这些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和神经系统病变等.目前已经发现,许多蛋白可以对能量、营养和生长因子水平以及应激做出反应,其中包括一些激酶,它们可以正向或负向调节自噬过程以调节细胞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近研究表明细胞可以通过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上述适应反应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些年有关AMPK对自噬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加减薯蓣丸抑制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对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的神经保护研究

    作者:陈延;谭子虎;刘进进;刘茜;祝媛明;杨琼

    目的 检测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海马组织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水平的变化,探讨加减薯蓣丸对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复制慢性脑灌注不足模型,应用尼氏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AMPK及p-AMPK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尼氏染色较浅,神经锥体细胞数减少,海马组织p-AMP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尼氏染色加深,锥体细胞数量增加,p-AMPK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AMPK和p-AMPK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损伤后,AMPK过度激活,出现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加减薯蓣丸可抑制海马区AMPK的激活,减轻海马神经损伤.

  • AMPK/mTOR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娟;俞松

    肿瘤是信号传递过程中发生紊乱,导致细胞无限增生而形成的恶性结果.针对异常传递通路的深入研究,以发现可用的高效作用靶点是目前关于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和个体水平维持能量及氧化还原平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号传递异常可能打破这种平衡而引发肿瘤.该文将对AMPK/mTOR信号通路及其激动剂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基于AMPK对RIP140的调控作用探讨二甲双胍的抗肝癌机制

    作者:曾沙;刘建英

    糖尿病是癌症的危险因素,同时也被认为是肝癌的一个危险因素.二甲双胍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特别可降低糖尿病患者患肝癌的风险.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激活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下游mTO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在肝癌细胞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40,RIP140)的表达下调70%,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MPK可通过调控RIP140的表达进而影响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AMPK对RIP140的调控作用对二甲双胍的抗肝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AMPK作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洋洋;蔡雅迪

    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功能紊乱、多囊卵巢和胰岛素抵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主要临床特征.单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调节性激素代谢和能量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其活性受AMP/ATP比值和钙离子浓度的调节.激活的AMPK可诱发一系列反应降低雄激素分泌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排卵和受孕率,增加月经周期的稳定性.AMPK还可调节脂肪和糖类代谢,如促进脂肪酸氧化和糖酵解,抑制脂肪酸和蛋白质合成.近年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通过激活AMPK,在PCOS治疗中具有较显著的效果.因此,阐明AMPK在卵巢组织及整体水平上对性激素和能量代谢的调节将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且AMPK的级联反应可能成为治疗PCOS的有效靶标.

  • 负压封闭引流改善兔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作者:解杰;杨帆;陈驾君;王翔;陈继革;白祥军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新西兰兔通过股动静脉夹闭法建立I/R模型,随机分成对照(假手术)组、I/R组和I/R+ VSD组,每组10只.对各组各时间点进行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采用方差分析和小显著性差异(LSD)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各时间点的观察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1)胰岛素抵抗指标: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I/R+ VSD组胰岛素在再灌注前显著性升高(F=2.779,P=0.030),而血糖和胰岛素比值显著性下降(F=2.844,P=0.027);与I/R组比较,I/R+ VSD组胰岛素在再灌注后6h显著性降低[(117.156 ±22.799)、(85.357±19.237) pmol/ml,£=2.754,P=0.030];(2)能量代谢障碍指标: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I/R+ VSD组单磷酸腺苷在实验结束后均显著性降低(F=8.912,P=0.008);且磷酸腺苷总量低于对照组水平;与I/R组比较,I/R+ VSD组单磷酸腺苷、单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比值和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表达在实验结束后均显著性升高(t=1.799,P=0.048;t =2.315,P=0.036;t=13.520,P=0.001);(3)葡萄糖转运蛋白4:与I/R组比较,I/R+ VSD组葡萄糖转运蛋白4在再灌注后6h表达显著性升高(3.465±0.930、4.144±0.633,t =1.890,P=0.045).结论 VSD技术可促进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表达,通过加强葡萄糖的转运和能量底物的利用,改善创伤后胰岛素抵抗.

  • 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自噬激活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安吉洋;周丽丽;庞宏刚;罗显华;孙鹏;宋锦宁

    目的 探讨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自噬激活的机制.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SAH+AICAR(AMPK激活剂)组、SAH+Compound C(AMPK抑制剂)组、SAH+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2只.后4组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后3组于造模前30 min分别经左侧侧脑室注射AICAR、Compound C或生理盐水.术后24 h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层自噬相关蛋白LC3、AMPK、磷酸化AMPK(p-AMPK)表达,采用Loeffler的5分制评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p-AMPK水平显著升高;p-mTOR组织学表达增高,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分布在出血周围的皮质、深部皮质与脑白质结合部;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 Ⅰ比值显著增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H组及SAH+生理盐水组相比,AICAR干预显著增高了SAH后p-AMPK水平,抑制了p-mTOR表达,显著增高了LC3Ⅱ/LC3 Ⅰ比值,降低了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mpound C干预则有效降低了p-AMPK水平,抑制LC3Ⅱ/LC3Ⅰ比值的表达上调,有效改善了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p-mTOR表达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 AMPK信号通路参与了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神经元自噬的激活,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TOR活性有关;调控AMPK可以发挥与自噬相关的神经保护作用.

  • AMPK-能量代谢感受器与可激活AMPK相关的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耿凤豪;张鹏;董玲;高峰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可以感受细胞能量代谢变化,调节细胞的葡萄糖、脂肪酸的代谢过程.AMPK与细胞生长、生存和多种代谢信号途径关系密切,研究发现AMPK信号途径涉及炎症、肿瘤和代谢疾病.本文综述AMPK的功能与炎症、肿瘤、代谢类疾病的关系和诸如水杨酸、二甲双胍等药物激活AMPK的研究进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