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超在胆石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纪南帅;蒋娟

    目的:通过对胆系不同部位结石症的诊断,探讨B超在胆石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胆石症患者共102 例,对其进行B 超检查,并将B 超检查结果与患者手术结果进行对比,以确定B 超检查的准确性.结果对胆石症患者进行B 超检查显示,B 超对于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高,而对于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低,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石症患者进行B 超检查,能够对胆囊结石进行准确的诊断,而对于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较低,但只要采用适当的操作方式,就能提高胆管结石的检出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部位X线灰度测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曹伟光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不同部位X线灰度测量结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50例患者.采用X线对50例患者治疗后当天的标准腕关节以及出院时的标准腕关节进行拍摄.对桡骨远端、头状骨、第1-5掌骨干、第1-5牚骨基底等12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观察那些部位对桡骨远端骨折的骨量变化有无影响.结果:通过X线拍摄分析,50例患者出院时患侧和健侧的头状骨、第2掌骨基底、第3掌骨基底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余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经过治疗后,采用X线拍摄发现头状骨、第2掌骨基底、第3掌骨基底的骨量均明显减少.其余部位的骨量无明显变化.

  • 脑血管病患者不同部位大脑损伤对记忆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高功臣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患者不同部位大脑损伤对记忆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损伤部位不同分为左半球组和右半球组、皮层组和皮层下组.所有对象均进行双字词及无意义图形再认测验,研究比较各组患者再认成绩之间的差异.结果左半球组双字词再认成绩(9.28±2.34)分显著低于右半球组(10.69±2.68)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左、右半球组无意义图形再认成绩比较[(9.89±3.01)分、 (9.68±2.79)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层组患者双字词再认成绩(9.12±2.47)分显著低于皮层下组(10.66±2.75)分(P<0.05),皮层组患者无意义图形再认成绩(9.18±2.71)分]显著低于皮层下组(10.88±2.41)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病患者记忆力障碍,皮层的损伤较皮层下的损伤表现严重,左半球较右半球的损伤表现严重.

  • 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对比分析

    作者:乔鲁冀;徐惠绵;王振宁;曾宪东;张春霞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差异,为诊断、鉴别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对1961年2月-2005年3月收治成功手术且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齐全的连续胃癌病例14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按肿瘤部位进行分类,分别总结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情况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胃癌1426例,胃上部癌215例(15.1%),胃中部癌195例(13.7%),胃下部癌888例(62.3%),全胃癌128例(9.0%).胃上部癌与其他部位胃癌相比男女比例明显高,发病年龄较大,腹膜转移率低,Borrmann1型胃癌较其他部位多,而Borrmann4型胃癌较少,肿瘤多呈巢状生长,多侵及SS层,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低.全胃癌年轻人较多,淋巴结及腹膜转移率高,行姑息手术者所占比例大;无早期胃癌病例,进展期胃癌多为Borrmann4型,肿瘤多呈弥漫性生长,病理组织分型管状腺癌及乳头状腺癌相对较少,而特殊型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浸润程度多为Si,预后差.各部位胃癌在肝转移率及姑息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下部胃癌生物学行为相似且预后较好,胃上部癌和全胃癌的预后较差,之间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差异.

  • 《伤寒论》不同部位汗出机理探析

    作者:焦翠琴;周小平

    目的 探析《伤寒论》不同部位汗出机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方法 本文对《伤寒论》中汗出部位进行归纳整理.结果 在《伤寒论》中"汗证"出现的次数非常多,有的条文中作为主证,有的作为伴随症状.其中对不同部位、不同时间、不同汗量、不同转归的"汗证"均有描述.结论 根据其部位汗出机理不同进行针对性治疗,反映其病机证治的差异性.

  • 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动态的研究

    作者:张丹;钟国跃;瞿显友;曹纬国;廖光平

    目的:建立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FeCl3-K3[Fe(CN)6]比色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总酚酸、绿原酸与阿魏酸的含量。结果:测得黄连不同部位总酚酸含量约98.435-184.456 mg·g-1在范围内,绿原酸与阿魏酸含量分别在0.176-2.227 mg·g-1与0.039-0.512 mg·g-1范围内。结论:黄连不同部位酚酸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各部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均表现为移栽2年后高,进而随生长年限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 不同部位鹿茸水提液对NRK-49F细胞促增殖作用的研究

    作者:吴帆;董玲;王春梅;丁倩男;刘建亭;赓迪;戴俊东

    目的:研究鹿茸不同部位水提液体外对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差异。方法:以大鼠肾成纤维细胞NRK-49F作为模型,以MTT法检测鲜鹿茸上、中、下三部分水提液的促细胞增殖率,以BCA法检测样品蛋白浓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样品蛋白组成的差异。结果:上、中、下部鹿茸样品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17.89、16.04和6.89 mg·mL-1,从顶端到基部,鹿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依次降低。加样24 h时,鹿茸上部和中部样品分别在蛋白浓度800μg·mL-1和600μg·mL-1时达到大促增殖率,分别为66.76%和64.36%,下部样品在1000μg·mL-1时达到大促增殖率,为58.87%。作用48 h后,鹿茸上部和中部样品均在蛋白浓度800μg·mL-1时达到大促增殖率,分别为219.56%和215.86%,下部样品在蛋白浓度1000μg·mL-1时达到大促增殖率,为169.20%。鹿茸样品对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远大于10%胎牛血清。3个部位样品蛋白组成的SDS-PAGE图谱差异不大。结论:所有样品对细胞增殖均有促进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效应。不同部位样品主要蛋白组成差异不大。

  • 人参不同部位中人参皂苷成分的分析

    作者:周卫松

    目的:建立UV/HPLC法测定人参不同部位中人参皂苷含量。方法:通过对市场上通行的UV法和HPLC法测得含量进行近似折算比较,以及对根部提取物与茎叶提取物中各人参皂苷成分HPLC出峰比例的分析,建立鉴别不同来源人参皂苷的方法。结果:人参根部提取物中,Re:Rb1:Rc:Rd皂苷比例近似为1:2.20:0.94:0.97;人参茎叶中,该比例近似为1:(0.05~0.07):(0.10~0.16):(0.32~0.37);对比掺混后的人参根部和人参茎叶提取物,Re:Rb1:Rc:Rd理论值在上述两比例之间。结论:该方法简易、稳定、可靠,可作为人参根部和茎叶提取物中人参皂苷的鉴别方法。

  • 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含量比较与分析

    作者:梁欢;胡志刚;卢金清;邵孟超;秦媛;沈倩;杨敏;邓玉珠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并比较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差异。结果: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均有明显差异,4年生石斛中石斛碱含量高于3年生,不同部位中石斛碱含量为:茎上段跃茎中段跃茎下段。结论: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主要成分含量比较分析,为确定石斛采收期及对不同部位石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石榴的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作者:蔡霞;刘悦;张芳芳;赵彩云;王毓杰;张艺

    石榴作为一种古老的药食两用资源,在我国中医药、藏医药、维医药等传统民族医药以及印度阿育吠陀医药学中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石榴皮、石榴子、石榴花等不同部位在中医药与民族医药中应用广泛。因此,利用现代分析检测手段,分析鉴定石榴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明确其物质基础,同时完善质量控制标准,对石榴的综合开发利用意义重大。本文对石榴皮、石榴子、石榴汁等石榴不同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并分析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石榴不同部位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虎耳草根、茎、叶中岩白菜素的含量研究

    作者:黄志金;赵杨;赵超;周欣;杨占南

    目的:比较贵州不同地区虎耳草根、茎、叶中岩白菜素的含量差异,为其合理用药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虎耳草不同部位的主要药效成分岩白菜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贵州不同产地虎耳草的同一药用部位中岩白菜素的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同一地区产的虎耳草不同部位岩白菜素的含量也不尽相同,叶子中岩白菜素含量高于茎中,根中的岩白菜素含量低.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虎耳草根、茎、叶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稳定、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虎耳草全面质量评价的方法之一.

  • 黄芩的不同规格及不同部位质量评价

    作者:李先端;顾雪竹;程立平;张丽宏;毛淑杰

    目的:对收集的市售不同规格及不同部位的黄芩药材、饮片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HPLC,色谱条件KromasilEternity-5-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0.4%乙酸(B),梯度洗脱(0.01 min,15%A,0.01 ~ 20 min,25%A,20 ~ 35 min,30%A,35~40 min,40%A,40~50 min,40%A;50~60 min,15%A,60~70 min,15% A),体积流量1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条芩药材中黄芩苷含量比枯芩药材含量高66%左右,条芩饮片中黄芩苷含量比枯芩低4.60%左右;枯芩枯朽部分几乎不含黄芩苷;4 mm以下黄芩及其须根黄芩苷含量在12%左右.结论:建议市场价格条芩应略高于枯芩;4 mm以下黄芩及其须根建议药用,枯芩枯朽部分药用应尽量除去.

  • 不同生育期黄芩各部位活性成分动态变化

    作者:张琳;刘伟;王晓;段文娟;周洁;刘峰;张钦德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山东产黄芩各部位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测定山东莱芜和平阴两地2年生黄芩不同生育期地上和地下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两地黄芩地上部位的野黄芩苷含量高,分别为15.46,11.83 mg·g-1.地下部分,莱芜黄芩所含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在整个生育期呈下降趋势,高含量在展叶期,分别为173.60,34.31 mg·g-1,平阴黄芩所含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则出现2个高含量,分别为176.40,212.94 mg·g-1和28.93,34.21 mg·g-1.两地黄芩的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分别有2个高峰期,莱芜黄芩所含黄芩素在始花期和采收期达到高峰,分别为8.05,9.49 mg·g-1;汉黄芩素含量分别在始花期和采收期达到高峰,分别为1.94,3.75 mg·g-1.平阴黄芩所含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在展叶期和成熟期达到高峰,分别是12.80,8.27 mg·g-1和2.70,1.48 mg·g-1.结论:野黄芩苷以地上部位较高,而黄芩苷则以地下部位为高;地下部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从展叶期到采收期)基本呈“M”型变化趋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基本呈倒“N”型变化趋势.

  • HPLC测定黄牡丹不同部位中芍药苷的含量

    作者:冯源;王胤;周浓;姜北;余燕

    目的:建立黄牡丹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黄牡丹不同部位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2∶88),检测波长23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芍药苷进样量在0.40~4.00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1095.3 C+31.608(r=0.999 9),平均回收率100.59%,RSD 1.66%.芍药苷在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分布为果实>叶>栓皮>皮部>茎>木部.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芍药苷可作为控制黄牡丹药材质量的一个指标成分.

  • UPLC-Q-TOF-MS结合代谢组学分析冬虫夏草不同部位的差异性

    作者:秦伟瀚;花雷;郭延垒;王云红;冉继春;阳勇

    目的:利用高分辨质谱结合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冬虫夏草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差异及其与品质间的关联.方法:建立虫草类中药材化学成分数据库,采用UPLC-Q-TOF-MS对虫草子座、头及虫体3个部位及全虫样品进行数据采集,将结果导入PeakView软件,结合软件的Formula Finder,Mass Calculators,Fragment Matching功能及二级碎片裂解规律进行定性分析;将定性结果建立已知成分筛查表,并逐个提取分段样品离子强度,代入SIMCA-P软件中,进行可视化处理,构建PCA及PLS-DA数学模型.结果:冬虫夏草醇提样品中共找到了六类23个化合物,从子座、头及虫体中鉴定出11个差异性化合物,以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居多,其中8个化合物为首次在冬虫夏草中发现;运用SIMCA-P11.5软件构建PCA及PLS-DA数学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子座所含成分与头及虫体有明显差异,按照对分类起作用强弱,依次为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生物碱、核苷及糖苷类.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冬虫夏草药效学物质基础阐明及冬虫夏草品质形成机制提供了科学参考,并为冬虫夏草药材的快速鉴定、质量控制与深入地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 不同部位三七粉显微特征及质量标准

    作者:刘颖;苏桂云;芦海生;刘春生

    目的:建立三七主根、剪口、筋条不同部位加工成的三七粉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感官、色度测定、显微、理化、含量测定检验方法.结果:不同药用部位加工成的三七粉在外观颜色、显微特征、灰分、含量测定几个方面有明显区别,感官和显微特征不能区分三七的商品规格.颜色可以区分三七主根、剪口和筋条制成的三七粉,主根加工成的三七粉颜色浅,呈黄白色,剪口与筋条加工成的三七粉颜色略深,呈现棕黄色和浅棕色,使用色差仪并结果经过SPSS分析结果与观察一致,剪口的颜色深,筋条次之,主根颜色浅;显微特征能够区分剪口和主根、筋条加工成的三七粉,剪口加工成的三七粉中可见纤维,主根与筋条加工成的三七粉中均未检出有纤维,剪口可见簇晶,主根中簇晶未检出;主根灰分全部合格,剪口和筋条有部分不合格,酸不溶性灰分全部合格.测定三七不同部位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含量,主根和筋条与剪口成分有明显差异.结论:颜色差异、显微特征区别、灰分数据、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含量为三七粉提供质量依据.

  • 溪黄草根茎叶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楼小红

    溪黄草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的全草.

  • 蒙药白益母草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差异性

    作者:刘晓芳;李雪丽;朱丹

    目的:以蒙药材白益母草为研究对象,比较生长期内药材的地上部分和不同部位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区别,为制定质量标准、科学采收药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6、7月3个月份即药材生长期的全草及花、茎、叶3个不同的部位对比总生物碱、水苏碱和总黄酮的含量区别.结果:5月份采集药材的总生物碱、水苏碱、总黄酮含量均为高,其中生物碱类成分主要分布在花和茎部位,黄酮类成分主要分布在花和叶部位.结论:白益母草药材适宜春末初夏(5月末6月初)采收,取材时尽量保证部位均一.

  • 大蓟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作者:余香;易炳学;龚千锋;钟凌云;陈泣;薛琳颖;王晓崴

    目的:比较大蓟不同极性部位在炮制前后整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初步探讨大蓟炮制增效的物质基础.方法:将大蓟生品和大蓟炭品用75%乙醇提取再经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采用HPLC法进行分析,比较其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图谱.结果:生大蓟经炮制后,原有成分含量发生变化.以氯仿和乙酸乙酯部位含量变化尤为明显.结论:大蓟不同极性部位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 牡丹皮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周刚;吕庆红

    目的:对牡丹皮不同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牡丹皮的佳产地加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牡丹皮各部位中丹皮酚、芍药苷的含量,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栓皮部与韧皮部比较,其丹皮酚的含量约高出1倍,木心部中的含量接近韧皮部的1/2;栓皮部与韧皮部比较,其芍药苷的含量约高出3.5倍,木心部中的含量约高出韧皮部的1倍;指纹图谱中,韧皮部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结论:产地加工时可以不去皮而只去心,既能简化产地加工的繁琐程序又能提高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249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