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作者:张丽萍;李杨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筋膜间隔区压力增加,影响血液循环和组织功能,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是临床常见且较为严重的疾病.早期诊断、有效的减压是治疗的关键,围手术期正确护理也很重要,否则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1].我科2009年1月~2013年9月对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20例进行了精心护理,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7 ~ 65例(平均35)岁.其中闭合性骨折伴软组织严重挫伤12例;开放性损伤8例;胫腓骨上段骨折6例,中段10例,下段4例.

  •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并发前臂血肿临床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毛燕;李沫言

    目的 :研究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并发前臂血肿临床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并发前臂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其中对照组主要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肿胀程度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疼痛人数少于对照组,无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并发前臂血肿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预防与护理措施

    作者:章哲

    目的 研究分析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为前臂、小腿等不同部位骨折,对观察组进行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预防和护理.结果 观察组痊愈19例,关节和肌肉的活动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恢复,未痊愈1例.对照组痊愈14例,未痊愈6例.观察组痊愈率(95.0%)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 通过临床预防和科学的护理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痊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实施.

  • 骨筋膜室综合征预防性监护及早期康复疗效观察

    作者:贾勤;张晓英;戴雅琴;朱红英;商丹英

    目的:总结肢体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症(OCS)预防性监护及早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7例肢体骨折患者进行OCS预防性监护和早期康复.结果:随访6~12月,52例肢体骨折患者均愈合良好,未留有后遗症;13例确诊为OCS者立即切开减压治疗并进行早期康复,随访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恢复良好;2例留有后遗症.结论:肢体骨折后早期OCS预防性监护及早期功能康复,能明显减少致残率.

  •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维;王莹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12例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恢复较好,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后再灌注损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分析

    作者:李忠民

    目的 研究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后对再灌注损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8月收治的1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介入溶栓治疗并进行手术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术后患者出现多处不适,相关症状持续,终行右小腿截肢手术.结论 对于急性动脉血栓介入溶栓与手术取栓相联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简单采用单一治疗方法,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基层医院1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的经验教训总结

    作者:袁明

    目的:总结分析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中2例行保守治疗,9例行切开减压,术后随访12个月,9例均恢复肢体功能.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治疗关键,一经确诊,需立即切开减压.

  • 对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何庆华

    目的 对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对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大血管断裂吻合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血管断裂吻合术后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结果 2组患者的末梢血运、疼痛例数和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间隙压力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较低,而患者的满意度和创面的愈合率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早期发现患者的末梢血运和辨别觉异常,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在大血管断裂吻合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

  • 前臂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铁峰;周雄华

    目的:探讨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前臂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38例中6例采用甘露醇治疗,5例行筋膜切开减压,22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切开筋膜减压,5例截肢.分析了治疗时机和疗效的关系.结果:发病后12 h内获得正确治疗的12例中11例肢体功能恢复正常,l例留下缺血性肌挛缩,占8.33%;发病后12 h~24 h10例中有3例留下肢体缺血性肌挛缩,占30%;发病后24 h~180 h11例中有9例留下肢体缺血性肌挛缩,占81.82‰5例发病后36 h~120 h送至医院后见肢体呈紫黑色而行截肢术,其中2例因肾衰死亡.结论:治疗的效果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要力争在发病后12 h内获得正确治疗,对本症治疗宁可过早切开减压,也不可延误手术的时机.

  • 骨筋膜室综合征11例护理体会

    作者:孙静欣

    目的: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0例,1例截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早期观察,早期诊治,加强术后护理,提高治愈率,可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 左臀部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坐骨神经损伤治疗护理体会

    作者:刘鑫;刘力学

    目的: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法是保证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症的关键.方法:采取术前术后观察、监测对症治疗等全面精心护理.总结:及早减压骨筋膜室,纠正肾衰糖尿病,修复神经损伤,实施全面护理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保证.

  • 三棱针火罐技术在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邹庆喜

    目的:探讨三棱针火罐技术在外伤后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外伤后可预见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三棱针火罐应用患者41例.结果:早期诊断,应用三棱针火罐技术和综合治疗,30例效果显著,7例有效,4例无效.结论:三棱针火罐技术在外伤后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陈巍;汲志辉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1998~2008年我科收治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9例,在早期护理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8项护理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前瞻性护理

    作者:姜巍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外科患者易发的一种疾病,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出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如果护士不能及时发现,积极抢救,将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将给患者留下终身的残疾和痛苦.

  • VSD治疗下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作者:田开锋

    通过3例VSD治疗下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笔者认为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正确使用VSD材料及技术,术后通过护理人员的全方位观察及切口处负压引流护理,保证有效引流,可加快创面愈合,提前二期缝合,减轻患者痛苦,防止肢体功能障碍及畸形.

  • 疑难编码浅析

    作者:林素琼;曾少婷;李亭

    目的 加强同行交流,提高编码准确性.方法 在使用ICD-10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某些情况而造成编码错误进行分析.结果 当有明确病因时,一般则首先考虑病因情况作为主要情况.结论 正确选择疾病编码,关键要熟悉ICD-10的分类原则、方法、步骤及分类轴心,掌握一种疾病存在多个编码的差异,才能确保其编码的准确性.

  • 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作者:张开放;陈明光;周陶;王坤正;刘安庆;时志斌;高明宏;杨向阳;郑锡忠;吕跃进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 Compartment Syndrome,简称O CS)是四肢创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于小腿.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9年 12月,共收治各类胫腓骨骨折347例,合并OCS 23例,其中10例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现总结如下.

  • 连续动态监测磷酸肌酸激酶(CK)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刘燚;沈海琦;夏永祥;蒋纯志;桂鉴超;宋华荣

    学差异,病理显示肌肉标本明显坏死呈不可逆性变化.结论:CK浓度的变化能客观的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当这项指标急剧升高时要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动态、连续监测CK浓度能为早期诊断及评估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情提供帮助.

  • 血氧饱和度监测与骨筋膜室内压测量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相关研究

    作者:龚志锋;沈光程;毛琦;池永龙

    目的:探讨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3~60岁,平均32岁;胫腓骨骨折13例,胫骨平台骨折3例,股骨骨折4例.用血氧饱和度仪动态监测指(趾)端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采用改良Whiteside法测压装置监测骨筋膜室内压,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在2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中,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到的数据与骨筋膜室内压测到的数据呈负相关性.血氧饱和度越高,骨筋膜室内压越低,反之也一样.结论:应用血氧饱和度仪动态监测肢端SpO2的方法,能间接反映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的缺血情况,对骨筋膜室综合征作出早期诊断及处理.

  • 抗氧自由基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23例

    作者:付常国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OFR)清除剂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CC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3例OCS患者应用下列OFR清除剂:①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30 min内静脉滴注;②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或川芎嗪注射液160 mg)、七叶皂苷钠20 mg、维生素C注射液4.0 g分别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约60滴(4ml).上述药物首次4 h内滴完,用药后动态测定骨筋膜室压力.大于30 mmHg时立即切开深筋膜减压,小于30 mmHg(或切开减压术后)继续应用上述药物5~7 d,每天1次.其中20%甘露醇根据肿胀程度调整为125~250ml,6 h或8 h1次.同时维持液体轻度负平衡状态及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支持治疗.结果:经6~24个月随访,23例应用OFR清除剂治疗后17例痊愈.因入院较晚,6例切开深筋膜减压后3例痊愈,3例伤残.总有效率86.9%.结论:创伤早期应用OFR清除剂可以明显减轻四肢再灌注损伤,降低OCS的发生率及伤残率.

447 条记录 1/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