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脉输注病毒灭活血浆致变态反应1例

    作者:姚伟;孔飞飞;黄晓英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因"外伤致头面部疼痛出血1h"于2012年9月10日入院.无输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脉搏:60 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94/60 mm Hg,神志清楚,对答切题.

  • 病毒灭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在血浆置换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丁琪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中应用病毒灭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的效果差异.方法 2012年1~6月洛阳市26例进行血浆置换患者分别采用新鲜冰冻血浆及病毒灭活血浆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凝、蛋白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病毒灭活血浆组治疗后患者PT 、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清蛋白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量应用血浆制品时,病毒灭活血浆安全性仍较高,但若患者有出血倾向则易选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做置换液,临床效果更佳.

  • 茂名地区病毒灭活血浆的临床应用

    作者:梁若鹄;黄彦;梁燕丽;符雪丽

    目的 探讨病毒灭活血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来自茂名地区的510例受血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受血者在临床治疗中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对照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比较两组受血者输注血浆前后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并比较两组中围术期受血者输注血浆后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输注血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血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各受血者输血前后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围术期受血者经输注血浆后CD3+、CD4+、CD8+、CD4+/CD8+均显著降低,与输注血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中围术期受血者经输注血浆后CD3+、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病毒灭活血浆对受血者基本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可减轻围术期受血者因输注血浆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 病毒灭活血浆的临床应用

    作者:赖建芬;卢少芬;黄小毅

    通过对血浆输注的风险分析,提出对血浆病毒灭活的临床意义与必要性.

  • 病毒灭活血浆对人γδT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姚仁南;陈玲;陈娜云;刘军权;周忠海;陈复兴;孙阳

    目的 探讨病毒灭活血浆对人γδT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用10%病毒灭活血浆和10%新鲜冰冻血浆分别培养γδT细胞,分别检测培养前、培养5d和10d后的扩增倍数;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培养10d后的γδT细胞表面标记,即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等.结果 10%新鲜冰冻血浆和10%病毒灭活血浆对人γδT细胞培养10d时,由扩增前的3.12%增加到80.46%和81.18%,5d和10d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1.65±2.11、38.21±1.57和11.77±2.13、37.11±1.81,CD107a、穿孔素、颗粒酶B含量表达分别为90.54%±1.99%、23.47%±3.18 %、35A7%±2.42%和90.22%±2.21%、22.58%±3.41%、34.63%±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灭活血浆在一定浓度下对人γδT细胞生长、增殖,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与新鲜冰冻血浆无明显差异.

  • 输注病毒灭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何秋贤;李锦荣;梁翠苗

    目的 回顾性分析对凝血功能异常的新生儿输注病毒灭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与临床表现因素分析.方法 对进行凝血治疗的新生儿按照不同病因进行分组分析,观察分析其变化.结果 凝血功能异常的新生儿临床表现因素:宫内窘迫、新生儿肺炎、酸中毒、低体温的比例均高于凝血功能正常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9~38.00,P<0.05).结论 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提前干预治疗可减少新生儿凝血性疾病的发生.

  • 病毒灭活血浆对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姚仁南;史高群;王涛;陈玲;周忠海;刘军权;陈复兴

    目的:探讨病毒灭活血浆对人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 ,NK细胞)生长、细胞表型以及体外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病毒灭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分别培养人NK细胞,观察2组培养体系中NK细胞的扩增情况;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NK细胞CD3-CD56+表达以及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含量变化;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NK细胞杀伤SGC-7901细胞活性。结果病毒灭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比较,在促进NK细胞的增殖以及CD3-CD56+的表达上无明显差异( P>0.05);检测培养10天的NK细胞,病毒灭活血浆培养组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以及杀伤活性与新鲜冰冻血浆培养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病毒灭活血浆对人NK细胞的增殖、细胞表型和体外杀伤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 郑州地区183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丹;崔丽霞;刘玉振;古晓鸽

    目的 分析本地区不同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为血站采用血液制品精细化管理来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统计2017年1~12月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发放至郑州市签订供血合同医院的各类血液制品,收集并查阅同期医院反馈的183例临床输血反应反馈单,记录血液制品种类和输血不良反应类型,比较不同血液制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统计分析不同血液制品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的差异.结果 2017年1~12月共发放血液制品751490袋,发生输血反应183例,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0.024%(183/751490),其中全血、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细胞、普通冰冻血浆和病毒灭活血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69%(2/107)、0.052%(89/172366)、0.024%(15/62247)、0.030%(47/155337)和0.005%(7/147460).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和发热为主,过敏的患者中,由普通冰冻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38例(40.43%)高于病毒灭活血浆6例(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的患者中,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54例(75.00%)高于去白悬浮红细胞6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血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悬浮红细胞和普通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和病毒灭活血浆可以显著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临床应用价值对比探讨

    作者:陈浩峰;叶伙梅

    目的 对比分析病毒灭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临床应用价值,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血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期间输注血浆的患者200例,分为普通冰冻血浆组与病毒灭活血浆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PT值和APTT值以及观察治疗前后PT、APTT、Fg、TT的变化值和血浆的使用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 普通冰冻血浆组输血后的PT值和APTT值比较输血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病毒灭活血浆组输血后的PT值比较输血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普通冰冻血浆组与病毒灭活血浆组比较血浆使用量、PT降低值、APTT降低值、TT降低值、Fg升高值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病毒灭活血浆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方面的作用与普通冰冻血浆没有明显区别,但病毒灭活血浆在改善内源性凝血系统或者共同凝血途径凝血因子缺乏的凝血障碍可能没有明显效果.病毒灭活血浆可以在大部分情况下取代普通冰冻血浆应用于临床.

  • SPE-HPLC法检测病毒灭活血浆中的残留亚甲蓝

    作者:乔文本;申华;崔晞

    目的 建立SPE-HPLC法检测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浓度的方法并对病毒灭活血浆中的残留亚甲蓝进行质控检测.方法 血浆样品经Waters Oasis HLB固相萃取柱提取,采用迪马 Diamonsia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1%乙酸(45∶5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651nm.结果 亚甲蓝在0.05~5μmol·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低检出浓度为0.05μmol·L-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8%.结论 SPE-HPLC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用此法检测的病毒灭活血浆样品中的残留亚甲蓝均达到要求.

  • 非破坏性微量血密度测定法在血液制剂容量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冀慧

    目的:比较两种血密度测定方法,探讨应用非破坏性微量血密度测定法测定全血及成分血密度的可行性。方法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去白悬浮红细胞和病毒灭活血浆的密度,进行准确性、精密度分析;随机留取去白悬浮红细胞和病毒灭活血浆各10袋,用两种方法测定容量,进行t检验。结果非破坏性微量血密度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度平均值为100.9%,变异系数≤0.53,经t检验,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破坏性微量血密度测定方法可用于血站进行全血及成分血密度的测定。

  •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时间对FⅧ活性的影响

    作者:项军;周静宇;王泰瑞

    目的:为在制备病毒灭活血浆过程中,寻找佳工艺,尽量减少不耐热FⅧ活性的下降,制定病毒灭活血浆企业标准.方法:比对采血当天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和采血第2天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检测其FⅧ因子活性.结果:采血第2天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与采血当天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其FⅧ活性均值下降12.5%,合格率下降15%.结论: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时间对血浆中FⅧ活性的影响很大,为减少FⅧ活性的损耗,应优化制备工艺,缩短制备时间.病毒灭活血浆一方面降低了输注后病毒感染的风险,同时导致不耐热凝血因子活性的下降.

  • 护理查对制度在病毒灭活血浆制备中的应用

    作者:汤文隽

    目的:探讨护理查对制度在病毒灭活血浆制备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比较人工查对(传统查对模式)和献血码电子核对系统查对(新型查对模式)2种查对方法,完善查对工作流程[1]。结果2014年1~2月人工查对病毒灭活血浆3869袋,误贴/漏贴献血码2例;3~4月试用献血码电子核对系统查对病毒灭活血浆4507袋,误贴/漏贴献血码1例,均及时纠错。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只有明确查对制度,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合理安排操作流程,并进行有效监督,才能有效控制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为血液安全提供保障。

  • 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残留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谢冬梅;陈素君;黄勇华;王艳清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血浆光照后延时过滤以及MB-P病毒灭活血浆留样后延时检测这两个因素对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残留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0 ml/袋全血20袋,分离血浆后进行病毒灭活,在光照结束后0h、lh、2h、3h过滤留样,进行亚甲蓝残留量检测.随机抽取病毒灭活血浆20袋,留样后样本于室温下放置0h、3h、6h进行亚甲蓝残留量检测.均采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检测.结果 光照结束后0h、1h、2h、3h过滤的样本亚甲蓝残留量分别为(0.178±0.041)μmol/L、(0.198±0.056)μmol/L、(0.238±0.047)μmol/L、(0.309±0.065)μmol/L,延时过滤2h以上亚甲蓝残留量与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样后样本于室温下放置0h、3h、6h亚甲蓝残留量分别为(0.173±0.058)μmol/L、(0.128±0.049)μmol/L、(0.087±0.043)μmol/L,延时检测6h以上亚甲蓝残留量与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B-P病毒灭活光照后延时过滤以及MB-P病毒灭活血浆留样后延时检测均对亚甲蓝残留量有影响,在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 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原因的研究

    作者:张建伟;杨红梅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亚甲蓝残留量结果范围及其原因。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检测不同规格的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并分析亚甲蓝残留量超标的原因。结果统计分析不同规格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结果有差异。结论根据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监测,减少亚甲蓝残留量超标现象,保证输血安全。

  • 病毒灭活血浆残余亚甲蓝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陈志忠;李结敏;陈尚良;梁洁贞;卢少芬;陈超红;陆倩文;张绮

    目的:利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C )研究用于血浆病毒灭活后残余的亚甲蓝是否对人体免疫细胞功能产生影响。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 ,在T 细胞特异性刺激因子Anti‐CD3/CD28存在的条件下,加或者不加不同浓度的亚甲蓝共培养,培养至72 h ,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情况;培养66 h后,加入CCK‐8染料继续培养4~6 h ,于A450处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高浓度剂量亚甲蓝(1.25、2.5、5μmol/L组)对Anti‐CD3/28刺激PBM C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P<0.01),其OD值由0.897±0.385分别降至0.632±0.334、0.524±0.254、0.445±0.287,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高浓度亚甲蓝(1.25、2.5、5μmol/L组)可下调Anti‐CD3/28诱导 PBMC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a、IL‐10、γ‐干扰素(IFN)‐γ,且呈剂量依赖效应。1.25、2.5、5μmol/L的亚甲蓝影响PBMC分泌IL‐17a ,IL‐17a水平由(406±57)pg/mL分别降至(276±38)、(192±31)、(134±24)pg/mL ;影响PBMC分泌IL‐10,IL‐10水平由(184±15)pg/mL分别降至(132±13)、(110±12)、(42±8)pg/mL ;影响 PBMC分泌 IFN‐γ,IFN‐γ水平由(4512±187)pg/mL 分别降至(2876±143)、(2234±153)、(1988±112)pg/mL。结论高浓度亚甲蓝(≥1.25μmol/L)对人PBMC的增殖以及分泌细胞因子功能有显著抑制作用,换而言之,血浆病毒灭活后残余浓度(≤0.33μmol/L)的亚甲蓝对PBMC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但该浓度的亚甲蓝对人纯T细胞免疫功能是否有影响需要进一步评估研究。

  • 462袋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杨红梅;蒋国新;吴敏;张建伟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中病毒后亚甲蓝残留量结果范围。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检测462袋不同规格的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并分析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结果亚甲蓝残留量≥0~0.10μmol/L 126袋,≥0.10~0.20μmol/L 191袋,≥0.20~0.30μmol/L 112袋,≥0.3μmol/L共33袋(其中金坛分站11袋)。按照2012年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抽检合格率≥75%符合要求,而常州地区2012~2015年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亚甲蓝残留量总合格率为92.86%(429/462),总不合格率为7.14%(33/462)。Waters Oasis小柱的吸附效果明显好于北京瑞尔达小柱。结论根据亚甲蓝残留量超标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监测,以减少亚甲蓝残留量超标现象,保证输血安全。

  • 用蒸馏水替代血浆溶解亚甲蓝进行质控的方法可行性探讨

    作者:李海云

    目的 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以下简称《规程》)附录F.19方法对我站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含量项目进行检测方法验证和用蒸馏水替代血浆溶解亚甲蓝进行质控的方法可行性探讨.方法 分别检测含有已知浓度亚甲蓝的标准质控血浆固相萃取后比色、含有已知浓度亚甲蓝的水溶液固相萃取后同法比色和含有已知浓度亚甲蓝1%乙酸甲醇溶液同法直接比色,三组数据相比较,检验固相萃取操作对亚甲蓝萃取程度影响.结果 与含有已知浓度亚甲蓝的1%乙酸甲醇溶液直接比色相比,含有等量亚甲蓝水溶液和含有同浓度亚甲蓝的血浆经过Waters Oasis HLB小柱固相萃取到1%乙酸甲醇溶液中,再用分光光度计比色结果相比,亚甲蓝萃取率回收率在92.9%以上,且线性度好.结论 1)固相萃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亚甲蓝方法具有良好亚甲蓝回收率和可重复性,作为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含量常规质控方法是有效可行的.2)同样浓度的亚甲蓝蒸馏水介质和在血浆介质中固相萃取后检测得到亚甲蓝含量值基本一致,表明在血浆缺乏时,可用蒸馏水或1%乙酸甲醇代替血浆做亚甲蓝释放含量检测.

  • 病毒灭活血浆质量监测控制效果评价的研究

    作者:刘明莉;邹涛;关莉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现代管理的精髓和核心,特点是在在全面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方法[1].我们将CQI应用于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过程环节质量控制中,实施CQI前后,对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监控及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病毒灭活血浆对人CIK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姚仁南;陈玲;刘军权;周忠海;陈娜云;陈复兴

    目的 利用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来研究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是否会对免疫细胞产生影响.方法 对10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采用病毒灭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培养人CIK细胞,观察2组培养体系中CIK细胞的扩增情况;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IK细胞CD3+ CD56+表达;检测经白藜芦醇终浓度为0.8 μmol/L诱导48 h后的CIK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含量变化;以及用乳酸脱氢酶法测定CIK细胞杀伤SGC-7901细胞活性.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与病毒灭活血浆比较培养5、10、15 d CIK细胞的增殖倍数,分别为17.62±1.88、26.31±1.95、46.05±2.86与18.10±1.73、25.97±1.55、45.82±1.15,CD3+ CD56+的表达分别为(12.37±1.38)%、(17.39±2.81)%、(24.3±1.72)%与(11.46±1.35)%、(18.36±1.96)%、(24.08±2.21)%,在促进CIK细胞的增殖以及CD3+ CD56+的表达上,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白藜芦醇终浓度为0.8 μmol/L诱导培养48 h后,新鲜冰冻血浆与病毒灭活血浆培养的CI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杀伤活性分别为(37.17±1.95)%、(38.79±1.91)%、(46.05±2.86)%和(32.04±1.92)%、(33.50±1.17)%、(45.82±1.15)%,2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灭活血浆对人CIK细胞的增殖、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含量变化以及体外杀伤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