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防性多模式镇痛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彭伟;冯继峰;庞登戈;郑剑秋;吕凯敏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 B组、S组和 C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后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 mL,S组同时复合舒芬太尼5μg。B、S两组行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C组不行术后镇痛。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后6、24、48 h患者平卧、翻身时疼痛程度以及B、S组术后镇痛期间镇痛泵按压次数。于麻醉前(T0)、术毕即刻(T1)、术后第1天7:00(T2)、第2天7:00(T3)各时间点检测血糖值及皮质醇、胰岛素等激素水平。结果 B、S组 VAS评分各时间点均低于C组(P<0.05);平卧时,B、S组各时间点的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翻身时,S组患者术后6 h的 VAS低于B组(P<0.05),而在24、48 h的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 S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与T0比较,3组患者在T1、T2、T3时间点的血糖值、皮质醇、胰岛素水平均升高(P<0.05);B、S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血糖、皮质醇、胰岛素水平均低于C组(P<0.05);S组对血糖、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均小于B组(P<0.05),在T1、T2时间点,S组对胰岛素浓度的影响也小于B组(P<0.05),而在 T3时间点,B、S组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相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术前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能增强镇痛效果,更好地抑制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

  • 大剂量瑞芬太尼增加上腹部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作者:李家铁;冯继英;陈莺

    [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连续硬膜外镇痛与大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单次硬膜外镇痛后早期异常疼痛的发生率及其与术后急性疼痛程度和慢性疼痛的关系.[方法]40名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瑞芬太尼组[H组,平均效应室浓度为(5.54±0.76)ng/ml]复合术后单次硬膜外镇痛,小剂量组瑞芬太尼组[L组,平均效应室浓度为(2.01±0.02)ng/ml]复合0.5%罗哌卡因持续术中镇痛.在住院期间测定静止及运动VAS评分、术后伤口异常疼痛的强度及范围;术后1、3、6月回访测定有无残余痛及范围,用DN4调查表诊断有无神经病理性疼痛.[结果]H组术后1 d、2 d、3 d、1月、3月、6月异常疼痛区域的面积较L组显著增加,且与慢性疼痛发生相关的异常疼痛发生率较L组显著增加(3月RR值:1.08~8.69,6月RR值:1.32~6.26),60%患者术后6月DN4评分≥4分.[结论]无术中硬膜外镇痛的大荆t瑞芬太尼组(0.14~0.26 jig/kg/min)较术中连续硬膜外镇痛的小剂量瑞芬太尼组术后伤口异常疼痛的范围增加,慢性疼痛发生率增加.

  • 医护麻联合疼痛管理在腹部手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惠蓉;杨孟昌;伍沁;苟潇潇;彭雨

    目的 探索医护麻联合的疼痛管理方法在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以期构建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效果评价指标.方法 选取2017年4~7月在我中心的24例肝脏肿瘤、胰腺肿瘤、胆道肿瘤和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医生、护士、麻醉师联合疼痛管理:疼痛知识健康教育,口服预防性镇痛药,严密的疼痛评分;并回顾选取2017年1~3月26例肝脏肿瘤、胰腺肿瘤、胆道肿瘤和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术后3、6、12、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早期活动的依从性,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第一次解便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3、6、12、24、48小时VA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床上坐起和下床活动好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和第一次解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麻联合的疼痛管理能有效的缓解腹部手术患者的疼痛,促进其早期下床活动及肠功能的恢复,疼痛管理是快速康复管理的核心.

  • 超前镇痛有效性争议及预防性镇痛研究新进展

    作者:佘守章;许学兵

    充分认识超前镇痛,规范临床设计镇痛方案,提高临床镇痛效应,持续和多模式的预防性镇痛是急性疼痛治疗发展方向.本文重点介绍超前镇痛概念、有效性争议、注意事项及预防性镇痛研究现状.

  • 布托啡诺联合地塞米松用于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预防性镇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戎宇霖;汤剑锋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联合地塞米松用于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预防性镇痛的效果与用药时机.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TEP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切皮前15分钟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加地塞米松10mg;Ⅱ组手术结束前15分钟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加地塞米松10mg;Ⅲ组切皮前15分钟、手术结束前15分钟都给予生理盐水5ml.观察患者术后1、2、6、12、24h的VAS评分,三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的比较,拔管时间的比较及术后恶心、呕吐、清醒时间躁动例数等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结果 Ⅲ组患者与诱导前相比,拔管时、拔管后5分钟,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加快,与Ⅰ、Ⅱ组比较拔管时、拔管后5min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Ⅰ组的VAS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Ⅲ组恶心、呕吐及咽喉不适发生率高于Ⅰ、Ⅱ组(P<0.05);Ⅲ组追加镇痛药止吐药的次数高于Ⅰ组(P<0.05).结论 TEP手术时,布托啡诺联合地塞米松应用能有效缓解和延长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的使用,减少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可有效的抑制气管插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 氯胺酮、盐酸右美托咪定预防性镇痛对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剑;董蜀华;朱涤非

    目的:观察氯胺酮、盐酸右美托咪定预防性镇痛对结肠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清IL1-β、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结肠癌手术ASAI-I 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K+D组),各10例。三组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式。记录患者拔管后(T1)以及术后镇痛6 h(T2)、24 h(T3)和48 h(T4)的生命体征、NRS评分。并分别于麻醉前(T0)、T2以及T3、T4采集外周静脉血3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1-β和TNF-α,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的计数以及CD4+/CD8+比值。结果①NRS评分院两预防性镇痛组在T1和T2时均明显的低于C组(<0.05);T3时K+D组明显低于K组和C组(<0.05)。②血清TNF-α:两预防性镇痛组在T1和T3时均明显的低于C组(P<0.05),其中T3时K+D组又明显低于K组(<0.05);T4时间点K+D组明显低于C组和K组(<0.05)。③血清IL-1β:K组和K+D组T1、T3、T4时间点均明显的低于C组(<0.05),其中在T3和T4时K+D组又明显低于K组(<0.05)。④外周血T淋巴细胞:T3时间点时,K组和K+D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C组(<0.05);T4时,K+D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K组和C组(<0.05)。结论结肠癌手术患者,氯胺酮预防性镇痛能降低患者术后免疫抑制,但持续时间短且免疫优化效应有限。而氯胺酮与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于预防性镇痛,持续时间更长,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的免疫抑制。

  • 硬膜外预防性镇痛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蒋辉;莫怀忠;陈伟;陆一鸣

    目的探讨硬膜外预防性镇痛对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30例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M组(吗啡预防性镇痛组);S组(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组);D组为对照组,每组10例.三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开始前20min(T0)/手术开始后2h(T1)/术毕即刻(T2)/术后1d(T3)/术后3d(T4)5个时点取外周血测定IL-2/sIL-2R/IL-6/IL-10.结果①与基础值T0比较,各组在T1/T2/T3时点IL-2的浓度均明显下降(<0.05);M组与S组在T1/T2/T3时点IL-2浓度要高于D组(<0.05);②与基础值T0比较,各组在T1/T2/T3时点IL-6/IL-10/sIL-2R的浓度均明显升高(<0.05); M组与S组在T1/T2/T3时点IL-6/IL-10/sIL-2R浓度要低于D组(<0.05).结论硬膜外预防性镇痛能抑制炎性因子sIL-2R/IL-6/IL-10的升高及IL-2下降.

  • 预防性镇痛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赵青川;刘小楠;丰帆;郝一鸣;朱俊杰

    目的 探讨预防性镇痛方案在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61例患者行前瞻性随机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预防性镇痛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包括传统胃大部分切除联合毕Ⅱ式吻合术,或全胃切除联合食管空肠吻合术,术后均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预防性镇痛组开腹前给予地塞米松10 mg和帕瑞昔布200 mg静脉注射,开腹前、入腹后、关腹时在腹壁切口周围浸润注射0.5%罗哌卡因7~8 mL,术后连续3d口服塞来昔布.对照组仅在术后给予静脉留置管泵注入镇痛剂.记录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每天下床活动时间>8h的患者例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偏态分布数据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161例,分为预防性镇痛组(87例)和对照组(74例).预防性镇痛组患者术后第1、2、3天VAS评分分别为(2.8±0.6)分、(2.6±0.4)分、(1.8±0.4)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3±0.5)分、(4.2±0.6)分、(2.4±0.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P<0.05).预防性镇痛组患者术后第1、2、3天每天下床活动时间>8h的例数分别为8、17、20例,对照组分别为0、3、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0,10.26,3.16,P<0.05).预防性镇痛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1 ±24)h、(61 ±24)h、(5.5 ±3.0)d,对照组分别为(71 ±23)h、(83±30)h、(6.3±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5.04,0.17,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未出现呼吸抑制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胃癌患者施行胃癌根治术围术期采用预防性镇痛方案,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临床试验注册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ChiCTR-TRC-11001440.

  • 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作者:田蕾;杨猛;谢斌;刘佳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预防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疼痛程度、负性情绪、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诱导后10min(T1)、气腹30min(T2)、术毕30min (T3),观察组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01);术后48小时内各个时间点,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48小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6%vs 12.96%)(P>0.05).结论 舒芬太尼预防性镇痛有助于缓解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可能与降低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疼痛等因素有关.

  • 氟比洛芬酯预防性镇痛在手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吴超;江起庭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预防性镇痛在手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手外科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是否采用预防性镇痛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实验组是在切皮前15 min静脉给予50 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0 mL,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00 mL.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6 h,24 h,48 h和72 h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疼痛评分.记录补救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预防性镇痛组术后6 h,24 h,48 h,72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补救镇痛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预防性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 预防性镇痛可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预防性镇痛可作为多模式镇痛方案的重要部分,实现个体化镇痛,加速术后康复.

  • 氟比洛芬酯联合术后硬膜外PCA的预防性镇痛效应

    作者:黄希照;佘守章;胡祖荣;许学兵;谢晓青

    目的 研究切皮前、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布托啡诺复合左旋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行择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F1组(n=20)切皮前15~2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 mg/kg,F2组(n=20)切皮后15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2 mg/kg,F0组(n=20)未用氟比洛芬酯(对照).3组术后均实施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A)24 h,镇痛配方为0.2%左旋布比卡因和0.06%布托啡诺混合液.记录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A泵的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各时段总入药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7 d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PCA期间VAS、Ramesay镇静评分,D1和D2值在T0、T1时间段内基本相似(P>0.05).F0组T2、T3时间段D1、D2值较F1、F2组增高,F0组T2、T3时段PCA入量多(P<0.05),而F1组、F2组间无差别(P>0.05),3组D1和D2值在T2、T<,3>时段均明显高于T0、T1时段(P<0.05),以F0组突出(P<0.05),PCA期间F0组有3例(15%),F1组、F2组各有1例(5%)VAS>5,并需要额外在硬膜外追加吗啡镇痛.手术后第2 d,F2组有1例(5%),F0组2例(10%)需要肌内注射镇痛药物缓解术后疼痛.3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5.0%~25.0%;术后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F1、F2组明显短于F0组(P<0.05).结论 切皮前给予患者靶向非甾体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2 mg/kg较切皮后给药,能增强并延长布托啡诺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PCA镇痛效应.达到预防性镇痛目的.

  • 加巴喷丁在手术后预防性镇痛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作者:王刚;王军

    加巴喷丁作为抗惊厥药,在镇痛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加巴喷丁预防性镇痛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不良反应.本文回顾近年来关于加巴喷丁在预防性镇痛方面的临床应用报道,为减轻术后急、慢性疼痛,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预先镇痛有效性的争议及预防性镇痛的研究现状

    作者:佘守章;许学兵

    预先镇痛或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临床和动物试验研究的结果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对手术疼痛病理生理过程以及预先镇痛概念的认识不全面、镇痛研究方案设计不规范和评价体系不完善有关.近年来提出的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新概念提倡将镇痛治疗时间拓展到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持续、多模式镇痛方式覆盖整个围手术期,以彻底消除手术应激创伤引起的疼痛,并防止和抑制中枢及外周的敏化,从而取得完全、长时间的有效镇痛.

  • 如何看待预先镇痛和预防性镇痛

    作者:徐贯杰

    预先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或称超前镇痛)是指在切皮前给予镇痛药物或神经阻滞等方法以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其机制是防止中枢和周嗣敏化所产生的痛觉过敏.但预先镇痛措施不能只在切皮前而应贯穿于术中和术后初期,并且要采用多模式镇痛以期达到围术期的完全镇痛.这种概念的更新称之为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本文对于此种镇痛方法的临床应用及其结论的不一致进行分析讨论.

  • 右美托咪啶在MG患者行胸腺切除术预防性镇痛效果的观察

    作者:李扬;傅玉鲜;雷亚红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重症肌无力患者(MG)行胸腺切除术作为预防性镇痛药的效果。方法:30例ASAⅠ-Ⅱ级行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用Nipron镇痛泵行术后静脉镇痛,随机分为使用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5例。两组镇痛泵中均为吗啡6mg/d,注药速度均为2ml/h,记录使用镇痛泵后48h内第一疼痛点发生的时间及5个时间点VAS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第一疼痛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延迟(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作预防性镇痛能有效的提高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

55 条记录 3/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