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类风湿关节炎的非药物干预

    作者:肖东伟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多关节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系统性疾病,可多器官受累,是造成社会劳动力丧失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风湿专科医生往往重视它的药物治疗,而忽视非药物干预的作用.不可否认,药物治疗的主流地位,但是类风湿关节炎仅靠药物治疗常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 非药物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作者:贺光林;马素琴;张新华

    目的:现察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病死率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将干预组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加用健康教育、生活指导、适量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并与对照组5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再住院率、病死率、6分钟步行距离方面作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药物干预可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并提高其运动耐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 社区中老年体重超标人群非药物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郑莉;陈淑红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教育、饮食与运动量化指导以降低社区中老年超重/肥胖人群体重的效果。方法:通过非药物对68例超重/肥胖人群进行半年的强化管理。结果:管理前后对比: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健康知识知晓率、饮食与运动评价(P<0.01)、腰围、空腹血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量化饮食控制、量化运动指导等可以提高干预对象对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社区中老年超重/肥胖人群的体重指数、控制体重。

  • 癫痫患者治疗经济评价的系统回顾

    作者:Wijnen BFM;vanMastrigt GAPG;Evers SMAA;李思思

    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和与癫痫相关的高成本促进了癫痫疾病经济评价的发展.因此,检查这些经济评价的可用性、质量并找出潜在的研究差距非常重要.除了研究抗癫痫药物(AEDs)和非药物(例如癫痫手术、生酮饮食、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外,本综述还考察了所有经济评价的方法学质量.我们使用MEDLINE,EMBASE,NHS经济评价数据库(NHSEED),Econlit,Web of Science和CEA Registry进行了文献检索.此外,还使用了Cochrane评价,Cochrane DARE和Cochrane健康技术评价数据库.为了识别相关研究,我们设计了将预定义的临床检索策略与检索过滤器结合的模式以识别健康经济学相关的研究.以下主题都使用了特别设计的特定检索策略:①AEDs;②认知缺陷患者;③老年患者;④癫痫手术;⑤生酮饮食;⑥迷走神经刺激;⑦治疗(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本综述共纳入40篇文献,其中29篇(73%)为有关药物干预的文章.以“健康经济学标准共识”(Consensus health economic criteria,CHEC)评价,所有文章的平均质量评分为81.8%,低质量评分为21.05%,有五项研究评分为100%.使用综合健康经济评价报告标准(Consolidated 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 reporting standards,CHEERS),平均质量得分为77.0%,低为22.7%,有四项研究评定为100%.所有纳入的文章在方法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阻碍了将信息进行有意义地合并.总的来说,方法学质量是可以接受的,尽管一些研究质量明显比其他研究差.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强调需要确定一个参考案例(例如应该如何进行癫痫内的经济评价),并就什么为“佳治疗标准”达成共识.

  • 某高校教职工代谢综合症调查分析及健康对策

    作者:奚雪梅

    目的:分析昆明理工大学教职工代谢综合症的患病率,据此观察非药物干预效果.方法:对昆明理工大学(莲花校区)2009年8月体检格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代谢综合症的患病率,分组进行非药物干预.结果:教职工代谢综合症患病率男19.59%,女15.97%.结论:非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代谢综合症的危险状况.

  • 非药物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效果研究

    作者:陈进;王家良;李宁秀;章茂顺;符宗胤;张兰;尹国玲;吴泰相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方法采用组群干预试验.干预组给予每周1次,连续6周的高脂血症非药物干预,包括高脂血症相关的健康知识、改变饮食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具体指导;两周一次的门诊随访等.对照组不给予上述干预措施.两组观察期均为6个月,观察期间不使用降脂药.在入组时和干预后6个月分别测定血脂、血糖、体重、血压及高脂血症的知识水平、饮食和运动情况指标.结果干预组154例,对照组150例纳入分析.干预后干预组的高脂血症相关的知识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22.5(4.8),17.4(4.2)(95%CI:4.1,6.1)];干预组中饮食积分和参加运动的比例分别增加了27.20%,21.78%;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和体重指数(BMI)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干预组分别为:2.0(0.9) mmol/L,5.4(0.9) mmol/L,23.4(1.9),对照组分别为:2.4(0.9) mmol/L,5.9(1.0) mmol/L,24.2(3.0)].结论本研究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是有效的.经过非药物干预效果不显著的病例采用降脂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但非药物干预应作为基础治疗.

  • 非药物干预在社区防治2型糖尿病的效果述评

    作者:高嘉良;魏军平

    社区医疗作为基本医疗服务机构,面向广大社区居民,常在宣传、防治糖尿病等慢性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心理、饮食、运动等为主的非药物干预在防治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社区推行非药物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缓解症状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建议在防治2型糖尿病过程中应尽可能推行操作性更强、接受性更好、效果更持久,并能产生良好社会及经济效益的综合性干预措施。

  • 非药物干预对下肢骨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陈文娟;姜景卫;潘红英

    目的:观察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下肢骨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的影响,评价非药物干预措施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使用自控式镇痛泵。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镇痛泵的使用、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导管护理、会阴护理、常规宣教及适当体位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责任护士为主导的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加强医护人员疼痛管理教育、患者参与的预期疼痛教育、使用三维立体冰袋、心理干预和音乐干预。观察两组术后48 h内疼痛强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镇痛泵按压总次数。结果观察组在术后4,8,12,24,48 h各时段疼痛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6,P<0.05)。观察组的镇痛泵按压次数为(2.2±1.1)次,低于对照组的(3.3±1.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37,P<0.05)。结论非药物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减少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烧伤创面操作性疼痛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琛;陆巍;陈婧婧

    非镇痛药物护理干预是创面操作性疼痛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本文综述了换药者技术、敷料因素、内层敷料预浸湿、分散注意力等对烧伤创面操作性疼痛的辅助镇痛管理现状,为针对性管理烧伤创面操作性疼痛提供参考和依据.

  • 痴呆症患者非药物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晶;倪平;毛靖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痴呆症非药物干预研究现况的研究,分析各类非药物干预对痴呆症老人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作为对痴呆症老人药物治疗的补充疗法,部分非药物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提高认知功能。使用根据患者个人特质的个性化非药物干预方法护理痴呆症老人,能有效提高痴呆症老人生活质量。

  • 非药物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程莉萍;董建英;王瑞娟;张英娜;柯艳

    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定义、诊断标准、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综述了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合理的喂养方式、适宜的乳类选择、合适的体位选择、早期的微量喂养、口腔运动护理干预、适时的新生儿抚触。

  • 癌症患者症状群非药物干预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刘春雪;张静

    本文阐述了症状群的概念,并简要介绍了症状群发生机制,从单一干预方法和综合干预方法两方面对癌症患者症状群非药物干预方法进行综述,同时总结出各干预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缓解癌症患者症状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 非药物干预改善社区老年人衰弱状况的研究进展

    作者:奚兴;郭桂芳

    ?衰弱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外老年护理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及时采取干预方式改善社区老年人衰弱状况,对于维持老年人功能的独立性,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社区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和衰弱的识别方法,并重点从运动锻炼、营养干预、老年综合评估和综合护理干预等方面介绍社区老年人衰弱的非药物干预进展。

  • 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作者:唐琼;陈平洋

    目的 早产儿与足月儿有同样的生理情感发育需要,然而早产儿往往需要静脉输液、胃管营养、足后跟取血和机械通气等各项检查治疗,经常不能得到搂抱和爱抚,由心理导致生理疾病的可能性极大.近年来,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疾病预防与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抚触的干预效果探讨,综述近年来的临床研究.

  • 早产儿呼吸暂停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林霞;张玉侠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早产儿早期严重并发症多能得到有效控制,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存活率明显增加.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已成为当今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是早产儿、特别是低体重早产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可造成早产儿脑血流波动,若处理不当,可因脑缺氧性损害导致高频性耳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性瘫痪,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2].积极防治AOP,除了可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外,也可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各国学者对AOP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将非药物干预措施整理归纳,并探寻其优缺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 非药物干预促进养老机构老年人睡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彬彬;郑菲菲;王泽泉;李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睡眠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因受身体、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睡眠障碍更明显[1].睡眠障碍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方法,但研究发现使用催眠药物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如导致睡眠结构紊乱、认知运动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等[2-3].因而非药物干预(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关于非药物干预促进养老机构老年人睡眠的研究相对局限.为进一步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睡眠质量,现就养老机构老年人睡眠状况及国内外非药物干预进展作如下综述.

  • 妊娠糖尿病孕妇非药物和药物干预效果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世娟

    目的 观察并分析妊娠糖尿病孕妇非药物和药物干预效果,使其顺利渡过妊娠期.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6年1—12月干预的妊娠糖尿病孕妇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前者给予必要的常规干预措施,后者给予综合性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孕妇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检测值分别为(8.96±1.14)mmol/L和(7.83±1.52)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分别为(16.00±1.58)mmol/L和(14.23±1.47)mmol/L,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63%;干预组孕妇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检测值分别为(8.44±1.12)mmol/L和(5.34±1.38)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分别为(15.92±1.63)mmol/L和(9.76±1.56)mmol/L,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7%,同组孕妇治疗前后和两组孕妇治疗后血糖检测值以及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干预措施均可降低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干预组降低血糖的幅度较大且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结论 应采用综合性干预措施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能够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非药物干预与妊娠糖尿病产妇新生儿体重的关系分析

    作者:刘璐

    目的:分析通过非药物干预来影响妊娠糖尿病产妇,从而得出其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并以此作为指导妊娠糖尿病产妇临床护理工作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3例妊娠糖尿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仅给予产妇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妇针对性的非药物干预,观察干预后对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FBG、PBG、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FBG、PBG、HbAlc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娩出新生儿低体重(<2500 g)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非药物干预对妊娠糖尿病产妇及其娩出新生儿体重的影响非常显著,可有效降低巨大儿出现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糖尿病早期的非药物干预治疗

    作者:程文生

    糖尿病目前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危险疾病之一,以早期发病隐匿,并发症多,预后差,致残率、死亡率高为特点.因此对于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对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减少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心房颤动:目前认识和治疗建议

    作者:陈新;张澍;胡大一;马长生;黄从新;王方正;杨延宗;张奎俊;李莉;杨新春;曹克将;马坚;江洪;吴书林;华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尽管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危及生命,房颤时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产生明显症状,尤其使患者有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大多数房颤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二尖瓣病变的患者。发生在无可察觉的心血管病和其它病因的孤立性房颤也不少见,约占30%。除了病因治疗外,房颤的处理有3个策略,包括(1)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2)控制心室率;和(3)预防栓塞性事件,尤其脑卒中。有些患者需要1个以上的治疗策略。尽管有一些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资料有助于临床医师作出治疗决策,但只有抗凝治疗能裨益患者有较多的证据。但是,由于种族差异,在白种人群中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所获得的资料是否适合中国人尚难定论。本文就房颤的目前认识和治疗方法提出建议,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包括(1)控制心室率的病例选择及具体方法;(2)药物和非药物方法转复窦性心律;(3)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4)经胸和心内直流电转复心律;(5)心脏起搏预防房颤复发;(6)Cox迷宫手术预防房颤复发;和(7)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9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