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急救及围手术期危险因素:附27例报告

    作者:戚悠飞;肖占祥;曾昭凡;岳劼;刘飒华;陈浩;张文波

    目的:探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AAA)的急救经验及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9月间救治的27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中位年龄72岁;18例行开腹手术,6例腔内治疗(包括1例行杂交手术)。总结诊治过程、围术期情况及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前死亡3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9例,术后死因有急性肾衰、急性呼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心肌梗塞、消化道出血,终均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总体抢救成功率为51.9%(14/27),开腹手术和腔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0.0%(9/18)和83.3%(5/6)。围术期存活和死亡患者间的临床参数比较显示,发病到就诊时间、术前收缩压、术前肌酐、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术中尿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AAA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尽早确诊后应紧急外科治疗控制出血,加强围术期管理。在rAAA的救治中,腔内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附27例报告

    作者:张婉;史振宇;符伟国;陈斌;徐欣;郭大乔;蒋俊豪;杨珏

    目的:总结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IAAD)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8月期间诊治的IAAD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生存情况。结果:共27例IAAD患者入组,其中男17例(63.0%,17/27),女10例(37.0%,10/27);合并高血压9例(33.3%,9/27);外伤性IAAD1例(3.7%,1/27),自发性IAAD26例(96.3%,26/27)。所有患者均由CT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均经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技术成功率100%。EVAR术中植入分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20例(74.1%,20/27),直型人工血管内支架7例(25.9%,7/27)。随访26例(96.3%,26/27),平均随访(11.8±5.0)个月,患者均正常生存,无异常腹部体征,腹主动脉CTA提示腹主动脉重构良好,未见内漏、新发夹层以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IAAD属临床少见病,发病时可以表现为腰腹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或无症状,EVAR治疗IAAD可行且近期疗效佳,但长期疗效仍待进一步随访结果。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支架内闭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洪胜;郭媛媛;彭飞;魏广源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髂支支架内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行EVAR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3配比病例对照方法,每个发生髂支支架内闭塞的病例随机选择3例同性别、年龄±3岁、使用同厂家的同种类型支架未发生髂支支架内闭塞的患者为对照,对EVAR后髂支支架内闭塞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49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EVAR,11例(2.2%)发生髂支支架内闭塞。术后发生髂支支架内闭塞的平均时间为2~20周。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髂动脉扭曲成角≥60°(P=0.001),术前髂动脉狭窄≥50%(P=0.002),髂支支架远端口径放大率>15%(P=0.004)等因素与EVAR后髂支支架内闭塞有关;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以上述因素均为EVAR后髂支支架内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根据髂动脉解剖特性严格制定计划,选择合适的支架口径是减少术后髂支内闭塞的关键。应识别高危人群,针对可控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及减少术后支架内闭塞的发生。

  • 腔内介入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短中期疗效

    作者:罗晓苗;张希全;钟山;葛世堂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短中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例SISMAD患者资料,根据Sakamoto分型,其中I型3例(18.75%),II型3例(18.75%),III型10例(62.5%)。
      结果:1例I型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满意,2例I型患者、3例II型患者、5例III型患者行单支架植入术,5例III型患者行双支架植入术(其中1例III型患者真腔狭窄约95%,行球囊扩张后植入2枚支架)。所用支架均为自膨式裸支架。随访1~34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均未再发相关性腹痛等症状,腹部CTA显示夹层假腔不显影,支架无移位、变形,支架腔内无狭窄、闭塞。
      结论:腔内介入治疗SISMAD的短中期效果好,但其长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 “一站式”腔内治疗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探讨

    作者:罗明尧;唐熠达;方坤;陈祖君;陈雷;吕滨;常谦;孙晓刚;欧阳晨曦;舒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策略及其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腔内治疗的7例合并冠心病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76.2(64~86)岁,术前主动脉CT和冠脉CT确诊主动脉病变和冠脉病变并存,术中造影确认主动脉和冠脉病变均符合介入治疗指征后,实施“一站式”手术治疗。
      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附近皮下瘀斑2例,其中合并血肿1例,后者因血色素下降予以输注浓缩红细胞2U治疗。1例主动脉弓降部溃疡患者以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其左侧肱动脉穿刺点出现假性动脉瘤,予以外科修复。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7(6~10)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无再次手术或死亡。
      结论:PCI联合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早中期疗效满意,切口或穿刺部位出血性并发症应予警惕。术后药物治疗方案严格按照冠心病的治疗原则进行。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救治胸主动脉破裂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健;郗二平;朱水波;张瑜;刘子豪;许贵华;李雪梅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救治胸主动脉破裂的临床适应证及疗效,并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9月因胸主动脉破裂急症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就诊的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检索出应用TEVAR救治程序收治的胸主动脉破裂患者51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15例,胸主动脉创伤32例,主动脉食管瘘4例)。51例患者中,术前死亡4例,47例获TEVAR救治;术后死亡6例(其中主动脉食管瘘3例),其余41例患者均无明显严重并发症,且术后1个月内无死亡。术后3、6、12个月,之后每年复查CT,随访截至2016年5月,36例患者获得了完整的随访,随访6~123个月,平均56.6个月。其中1例随访至术后6个月,4例随访至术后12个月,1例随访至术后24个月。随访患者均健康存活、人工血管旁路通畅,血管支架无内漏。
      结论:TEVAR是快速、有效的救治胸主动脉破裂的一种措施。

  • 开窗支架治疗慢性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的现状

    作者:孟庆友

    主动脉夹层起病急,而且凶险,是一类灾难性疾病.在度过急性期后,无论是Stanford A型或B型,一部分发展成为慢性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创伤巨大,近年腔内修复技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开窗支架治疗慢性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刚刚起步,短期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无良好锚定区、真腔狭小、内脏分支动脉开口假腔是这一技术的瓶颈,面临很多技术挑战.一些新的思路,如"开"、"凿"、"疏"、"扩"对这一技术的开展会有所帮助.

  • 短瘤颈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策略

    作者:黄建华;刘睿

    瘤颈是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手术的重要参数.现今针对短瘤颈的方法主要有肾上固定技术、大支架支撑(解剖固定)技术、烟囱技术和开窗(分支支架)技术,并且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与术者、医院技术条件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另外层出不穷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也在不断推进着短瘤颈AAA的腔内修复技术进步.

  • 复杂胸主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策略

    作者:黄建华;王伟;刘睿

    复杂胸主动脉病变形式多种多样,在腔内治疗方法上主要是向近心端拓展锚定区,变不治为可治.具体措施有烟囱支架技术、杂交手术技术、原位开窗技术、预开窗技术等,另外还包括选择合适主动脉夹层的支架,以及今后即将应用于临床的分支支架技术.各种技术的选用主要根据病变的部位与特点,还要结合患者的经济条件与术者的经验决定.

  • 累及股总动脉的复杂外周动脉病变杂交手术:技术与效果

    作者:熊江

    外周动脉疾病(PAD)可引起患肢跛行、严重缺血等.目前对累及股总动脉的复杂PAD(TASC C和D级)病变的治疗,主要有传统开放手术和杂交手术.杂交手术近年来正逐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该技术的操作详解和疗效评价,目前并没有相关文献及指南予以系统介绍.笔者基于所在中心的经验和相应的文献分析,系统介绍杂交手术以指导临床治疗.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的疏与堵

    作者:赵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中髂内动脉的疏与堵的问题,是长期伴随EVAR发展过程的焦点问题.笔者复习了数十篇国外文献,总结和分析了从百年前至今对髂内动脉的系统的解剖学研究、非血管外科手术过程中髂内动脉结扎或栓塞、腹主动脉与髂动脉开放手术中对髂内动脉实施结扎或栓塞、EVAR术中各种栓塞髂内动脉方式的临床后果、导致盆腔缺血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终认为,EVAR术中,维持髂内动脉通畅是必要的,并对没有维持通畅的条件而必须栓塞髂内动脉,操作时如何防止或减少盆腔脏器缺血、具体实施技巧、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归纳.

  •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进展

    作者:林长泼;符伟国

    主动脉夹层发病急骤、病死率高、预后差。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连同治疗理念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分类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分型系统来指导夹层的诊疗;治疗上,StanfordA型夹层仍以开放手术为主;复杂性Stanford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已成为首选手术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非复杂性StanfordB型夹层,早期行腔内修复术远期效果更佳。

  • 腔内血管外科时代,主动脉疾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舒畅;郭媛媛

    腔内血管外科时代的到来,实现了主动脉疾病手术治疗的微创化。用小的创伤治疗高危、复杂的主动脉疾病,是未来主动脉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腔内血管外科器械的进步和腔内技术的飞速发展,过去诸多血管外科腔内治疗禁忌的疾患成为腔内治疗的适应证,未来20年将是腔内微创治疗的时代。

  •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

    近年来,中国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EVAR)的实施规模快速扩增,实施单位由早年的区域中心医院扩展到部分省市的中型医院,与医疗水平均一性差、医疗资源消耗不合理相关的质量问题逐渐显现.如何评价和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国家医疗卫生支出的利用效率这一重大课题,引起了国家卫生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经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家工作组全体专家讨论,拟定了术前CTA检查、术中血压监测和控制性血压调节、术中覆膜支架放大使用率、术后CTA复查率等4项过程指标,风险校正术后30 d病死率、风险校正术后30 d全因再入院率、中转开放手术发生率、入路血管再次干预发生率、主髂动脉再次干预率、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发生率、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等10项结局指标,以及注册登记参与率这一项结构指标,以期通过上述关键指标的考核、推广,提高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医院EVAR手术质量的均一性.

  • 经皮穿刺入路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使用ProGlide 缝合的效果

    作者:崔文军;安乾;司江涛;王颖;吴斐;李阳;王兵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入路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使用ProGlide缝合的效果.方法 我院2015年5月 —2017年8月行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瘤(AAA)病人179例,其中传统股总动脉切开入路104例(A组),使用ProGlide经皮入路75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入路闭合成功率 、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 、手术及住院时间等.股总动脉穿刺点缝合顺利完成无需额外的外科及介入手段干预视为入路闭合成功.结果 所有病人均成功实施了EVAR.A组208条股总动脉中行补片修补1条,闭合成功率为99.5%(207/208);相关并发症包括切口出血2条,切口感染1条,淋巴漏2条,感觉异常1条,术后管腔轻-中度狭窄2条.B组150条股总动脉中146条使用ProGlide闭合成功,闭合成功率为97.3%,2条股总动脉闭合失败中转外科切开缝合,2条股总动脉皮下血肿形成进一步行外科修复;相关并发症包括术后渗血1条,假性动脉瘤2条.两组手术入路并发症总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及住院时间较A组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2、7.04,P<0.01).结论 经皮穿刺入路行EVAR使用ProGlide缝合安全可靠,并不增加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且可明显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75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