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肠吸收胆固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姜翀弋;韩天权;张圣道

    胆固醇通过分布于十二指肠和近段空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膜的Niemann-Pick C1样蛋白1摄取,ATP结合盒G5、G8抑制小肠对胆固醇的摄取过程.进入上皮细胞的胆固醇大多数被乙酰辅酶A,胆固醇转乙酰基酶2酯化,随后通过组装形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另一部分胆固醇则以未酯化形式直接进入血循环形成高密度脂蛋白颗粒.这些过程受核受体--肝脏X受体的调控.年龄、性别、黏膜屏障和小肠传输速度也影响胆固醇的吸收.

  • 胆囊结石病人小肠胆固醇吸收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姜种弋;韩天权;蒋兆彦;王建承;吴卫泽;雷若庆;蔡劬;姜志宏;蔡杏兴;张圣道

    目的 该研究通过分析胆石病人小肠胆固醇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小肠胆固醇吸收的遗传凶素在胆石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包括10例胆囊结石病人和7例无胆石症的对照.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近段空肠黏膜胆固醇吸收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 胆石组小肠胆固醇吸收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NPCIL1:1.15±0.60 vs 0.80±0.29;ABCG5:3.11±2.70 vs 1.92±1.38;ABCG8:3.65±2.08 vs 2.85±1.33;ACAT2:0.30±0.25vs 0.20±0.16;MTTP:12.35±8.10 vs 8.22±5.74,P>0.05).结论 胆石病人小肠胆固醇吸收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不是胆石病发生的主要遗传因素.

  • SAK -HV 蛋白通过上调 ABCG5/ABCG8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作者:袁敏;王旻;付文亮;蔡贵玲;徐东刚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探讨SAK-HV蛋白降胆固醇的机制。方法以0.5mg/kg浓度的SAK-HV蛋白治疗高脂喂养的ApoE-/-C57小鼠,酶法检测ApoE-/-C57小鼠血脂水平,定量PCR法(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 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ABCG5和ABCG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100μg/ml的SAK-HV蛋白作用caco-2细胞不同时间后,NBD胆固醇作为荧光探针检测SAK-HV蛋白对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的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AK-HV蛋白对caco-2细胞ABCG5和ABCG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SAK-HV蛋白可以降低高脂喂养的ApoE-/-C57小鼠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同时上调小肠ABCG5和ABCG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表明,SAK-HV蛋白可以抑制caco-2细胞胆固醇的吸收,同时上调ABCG5和ABCG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SAK-HV蛋白通过上调ABCG5和ABCG8的表达抑制小肠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 燕麦膳食纤维对肠道胆固醇吸收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张薇;焦俊;秦立强;傅春玲;韩淑芬

    目的:研究燕麦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对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肠道胆固醇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6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燕麦DF组,预防性干预24 w。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低密度脂蛋白(LDL-c)。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肠道中与胆固醇吸收相关的GTP结合蛋白Sar1B、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1(NPC1L1)、清道夫受体B1(SR-B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燕麦DF组的体重、血清TC、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胆固醇吸收相关的NPC1L1水平显著降低(P<0.05),SR-B1无显著变化,调控NPC1L1和SR-B1的Sar1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燕麦DF可以通过上调Sar1B降低肠道NPC1L1表达水平,从而减少肠道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水平,改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高脂血症。

  • 姜黄素在预防高脂饮食小鼠胆囊胆固醇性结石中的作用

    作者:李勇男;吴硕东;田雨

    目的 研究姜黄素与高脂饮食小鼠胆囊胆固醇性结石关系及可能参与调控过程的因子.方法 将C57BL6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其中一组予普通饲料,其余四组予高脂饮食饲料,同时灌喂不同剂量姜黄素[0、200、500、1 000 mg/(kg·d)],共4周.计算小鼠胆囊结石成石率,收集小鼠血液、胆囊胆汁、胆囊、肝脏以及小肠.计算胆囊容积,称量肝脏质量,检测血液及胆汁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小鼠小肠上皮NPC1L1及SREBP2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姜黄素能够降低小鼠胆囊结石的发生,大剂量姜黄素可降低胆囊结石发生率达60%,同时降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降低小鼠血液胆固醇饱和度.同时,姜黄素可以抑制高脂饮食所致的NPC1L1 mRNA表达上调[(2.65±0.04) vs (2.06±0.07),(1.69±0.06),(1.33±0.05),P< 0.01],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降低高脂饮食所致的NPC1L1蛋白高表达.姜黄素还可以抑制高脂饮食所致的SREBP2 mRNA表达上调[(1.34±0.08) vs (1.39±0.03),(1.19±0.01),(1.06±0.03),P< 0.05],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降低高脂饮食所致的SREBP2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姜黄素能够降低高脂饮食小鼠胆囊结石的形成,NPC1L1和SREBP2可能参与了这个过程.

  • 大米蛋白对幼鼠血清胆固醇水平的调控效果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杨林;陈家厚;张兰威;門脇 基二

    [目的]探讨大米蛋白对生长期幼鼠血清胆固醇水平的调控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给7周龄雄性Wiser幼鼠投喂富含1%胆固醇的大米蛋白、大豆蛋白、酪蛋白2周后,检测各组幼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肝脏总胆固醇及肝脏游离胆固醇含量,测定粪总胆汁酸、中性粪固醇的排泄量. [结果]各实验组间幼鼠生长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与酪蛋白组相比,大米蛋白组、大豆蛋白组幼鼠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肝脏总胆固醇含量、肝脏游离胆固醇含量及胆固醇表观吸收率显著降低(P<0.05);大豆蛋白组幼鼠的粪总胆汁酸、中性粪固醇排泄量显著增加;大米蛋白组粪固醇排泄与酪蛋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富含1%胆固醇的膳食条件下,大米蛋白能够显著降低生长期幼鼠血清及肝脏胆固醇水平,显示出与大豆蛋白一致的降低机体胆固醇水平的作用效果,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是有效地阻碍肠道胆固醇的吸收,而非单纯地刺激粪胆汁酸的排泄.

  • 胆固醇吸收合成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白娜(综述);任洁(审校)

    国外大量研究已证明胆固醇吸收标志物(菜油甾醇、谷固醇、胆甾烷醇等)代表胆固醇吸收,胆固醇合成标志物(7-烯胆烷醇、角鲨烯、琏甾醇等)代表胆固醇合成,并将这些标志物用于血脂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研究、临床降脂药物疗效评价及胆固醇代谢的实验研究,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胆固醇吸收合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