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24h眼压的影响观察

    作者:王国平

    目的 研究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POAG)24 h眼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就诊的POAG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前列腺素类、β受体阻滞剂类以及碳酸酐酶抑制剂类实施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随机眼压、24 h眼压峰值、24 h眼压平均值以及24 h眼压波动情况.结果 相对应于基线的眼压,3组患者使用的药物其眼压下降值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对POAG患者施予药物治疗,前列腺素类药物能有效稳定的将患者眼压降低24 h;β受体阻滞剂类对对眼压的降低效果和前列腺素类的效果一致,但是其眼压的波动较大,夜间眼压的峰值较高;碳酸酐酶抑制剂在夜间对眼压的降低效果和前列腺素类的效果一样.

  • 夜间眼压的监测及护理

    作者:杨敏慧;刘彬彬

    目的:探讨改良24h眼压监测方法对眼压峰值及眼压波动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80例青光眼患者进行24h眼压监测,根据其测量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40例(80眼),每2h测1次眼压,共12次;B组40例(80眼),白天每2h监测1次眼压,夜间每3h监测1次眼压,共11次.结果 :两组白天及夜间平均眼压峰值、谷值、眼压波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两组问卷统计对比,患者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B组优于A组.结论 :在不影响眼压监测结果的前提下,适当改变监测次数,能够让患者有更多休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为诊断青光眼及选择和调整合适的降眼压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早期滤过泡形态与24h眼压关系

    作者:贾超;翟刚;解聪

    目的 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个月时结膜滤过泡形态与术后24h眼压(IOP)的关系.方法 对46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IBAGS滤过泡分级系统(Indiana Bleb Grading Scale,IBAGS)对术后1个月的滤过泡进行记录,应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滤过泡与24 h眼压的关系,采用t检验的方法对有无微囊结构滤过泡的24 h眼压进行比较.结果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滤过泡高度(H)每增加1分术后24 h眼压波动值将降低0.60 mm Hg(95%可信区间为-1.183~-0.024),滤过泡范围(E)每增加1分术后24 h眼压波动值将降低0.66 mm Hg(95%可信区间为-1.193~-0.122),滤过泡面积(即大小H+E)每增加1分术后24 h眼压波动值将降低0.43 mm Hg(95%可信区间为-0.756~-0.109),术后具有微囊结构的滤过泡其眼压波动范围较无微囊结构者平均降低1.02 mm Hg(95%可信区间为-1.876~-0.156).具有微囊特征滤过泡的患者上午10点的IOP、24h IOP平均值、波动值、24 h IOP 大值及小值均较无微囊者为理想(P值分别为0.0058、0.0039、0.0019、0.0014、0.0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中仅有一例发生滤过泡渗漏.结论 滤过泡形态与术后24 h眼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滤过泡的高度,范围及面积对术后24 h眼压的影响明显.同时具有微囊结构滤过泡的病例术后24 h眼压控制良好.

  • 不同间隔时间测量青光眼患者24h眼压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辉;江志坚;董健鸿

    目的 比较每隔2 h与每隔3 h测量24 h眼压的差异,从而制订出对患者更方便、更行之有效的24 h昼夜眼压监测方法.方法 选择青光眼患者27例(54眼),相同条件下,使用非接触眼压计,分别进行每隔2 h与每隔3 h的24 h眼压测量.比较2 h测量组与3 h测量组的峰值出现的时间,并比较2 h组与3 h组的全天时间段和睡眠时间段的峰值眼压、谷值眼压、波动值、平均值眼压.结果 2 h组中,有59.26%的患者眼压峰值出现在睡眠时间;3 h组中,有61.11%的患者眼压峰值出现在睡眠时间,2 h组和3 h组达峰值的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天时段2 h组和3 h组的眼压峰值、谷值、平均值及眼压波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时间段2 h组和3 h组的眼压峰值、谷值及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h组眼压波动值大于3 h组(P<0.01).结论 24 h眼压监测能更好地发现青光眼的高眼压和昼夜眼压波动异常.使用非接触眼压计每隔3 h昼夜眼压监测可以代替2 h发现高眼压和眼压波动异常,是既行之有效,又更为简单的方法.

  • 有无前列腺素类药物对眼压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4 h眼压的影响

    作者:韩光杰;周和政;张文强;陈云辉

    目的 比较通过药物治疗眼压得到控制(峰压≤21 mm Hg)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单用或联合应用前列腺素类(PGs)药物(有PGs组)和单用或联合应用其它降眼压药物(无PGs组)的24h眼压测量结果.方法 对经药物治疗后连续3个以上时间点测量的高眼压值≤21 mm Hg的38例POAG患者(64只眼)于末次就诊的1周内进行24h眼压测量,对比分析有PGs组(20例31只眼)和无PGs组(18例33只眼)的测量结果(波动幅度、眼压峰值和平均眼压).结果 有PGs组和无PGs组的24h眼压波动幅度均值分别为(4.19±1.60)mm Hg、(5.63±1.7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79,P<0.01);两组的眼压峰值均数分别为(17.81±1.68) mm Hg、(18.79±1.4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7,P<0.05);有PGs组的平均眼压(15.89±1.68) mmHg低于无PGs组(15.96±1.53) 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2,P>0.05).结论 通过药物治疗眼压得到控制的POAG患者中,尽管两组24h眼压测量的平均眼压没有差别,但有PGs组的波动值和眼压峰值均低于无PGs组,提示PGs比其他药物对24h眼压的控制效果更好.

  •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24h眼压的影响

    作者:赵志玲

    目的:探讨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24 h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基线眼压、随机眼压降低和平均眼压降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眼压峰值降低高于对照组,24h眼压波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青光眼眼药可促使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下降.与噻吗洛尔滴眼液相比,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效果更佳,可明显降低眼压峰值,减轻24h内眼压波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拉坦前列素与噻吗洛尔不同联用方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书;张开颜;陈炳荣;王玲玲

    目的:观察拉坦前列素与噻吗洛尔不同联用方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2× 2自身交叉对照方案,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1月在三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POA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个治疗顺序组,各25例.A组患者先行传统用药方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每次1滴+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早晚各滴1次,每次1滴),治疗8周后,经48 h洗脱期,再行改进用药方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每次1滴+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每日早上1次,每次1滴)治疗8周;B组患者则先行改进治疗方案治疗,治疗8周后,经48 h洗脱期,再行传统治疗方案治疗8周.比较两种用药方案患者用药前后24 h平均眼压、峰值眼压、谷值眼压及眼压波动值,并记录其眼部血流动力学[大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大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后,患者24 h平均眼压、峰值眼压、谷值眼压、眼压波动值及R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EDV、PS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用药方案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用药方案(4.0%vs. 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拉坦前列素联合噻吗洛尔的传统联用方案中的噻吗洛尔早晚2次用药改为早上1次用药,不改变其疗效,但用药不良反应有所减少.

  • 疑似青光眼患者24h眼压变化规律

    作者:李珊珊;李凤双;纪力旸;张策;李静敏

    目的:分析疑似青光眼患者24h眼压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疑似青光眼患者48例96眼,使用Accupen手持眼压计(24-3000)和NCT非接触眼压计(CT-80)测量24h眼压,自7:30开始,每2h测一次眼压,共12次,其中7:30~21:30测量坐位眼压,23:30 ~5:30测量坐位及卧位眼压.结果:两种眼压计测量的传统体位下24h眼压峰值均出现在7:30,非接触眼压计测得的结果为22.05±3.608mmHg,手持式眼压计测得的结果为19.79 ±4.147mmHg.手持眼压计测得习惯性体位下眼内压峰值出现在5:30,平均21.64±4.814mmHg,且两种体位24h眼内压谷值均出现在21:30,谷值眼内压平均值为15.73 ±3.649mmHg.两种体位均呈夜间眼压逐渐升高,白天眼压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疑似青光眼患者眼内压峰值多出现在清晨,夜间卧位眼压值较坐位眼压值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