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家庭3G无线传输电子血压计与门诊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结果的相符性

    作者:胡一河;董晨;张正姬;韦晓淋

    目的 为评价电子血压计居家测量的可靠性,开展家庭电子血压计(HBPT)和社区门诊台式水银血压计(OBPM)测量结果的相符性研究.方法 2015年9-12月,随机抽取10个行政村,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新登记高血压患者顺序选择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获得电子血压计当天(第1天)和第7天同日进行OBPM和HBPT测量;所得数据先进行差值统计学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法一致性分析.结果 有效观察对象294人,第1天和第7天OBPM血压值分别为(133.9±14.1)/(82.3±9.7)、(1.30.0±11.6)/(79.6±8.4)mm Hg,HBPT分别为(133.8±16.2)/(81.7±10.7)、(130.3±14.4)/(79.4±9.9)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9、0.156、0.637、0.742);第1天和第7天OBPM、HBPT患者达标率分别为62.9%、45.2%、77.2%、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land-Altman PLOT计数收缩压6.10%(36/588)和舒张压5.95% (35/588)超出95%极限范围.结论 将创新型具有3G数据传输功能的电子血压计引入HBPT,所获血压值信息与OBPM相符,能够替代OBPM的血压监测管理;且3G无线传输电子血压计具有操作简便、测量信息电子化等优势,值得在家庭中推广使用,但评估达标率需慎重.

  • 家庭血压监测对伴焦虑或抑郁情绪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影响

    作者:刘冬兰;吴沃栋;黄焕亮;黄莉文;张云

    背景 家庭血压监测(HBPM)有助于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指导降压治疗,有助于白大衣高血压的鉴别,但也可能加重伴焦虑或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的情绪障碍.目的 探讨伴焦虑或抑郁情绪的高血压患者使用HBPM对降压治疗达标的影响,以评估HBPM是否适用于伴焦虑或抑郁情绪的高血压患者.方法选取789例同一社区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给予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自评,根据自评得分值分为轻度焦虑、中重度焦虑、轻度抑郁、中重度抑郁、无情绪障碍,并按血压监测方式将每种情绪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HBPM组和诊室血压监测(CBPM)组.随访12周.比较应用不同血压监测方式的各组患者自行调整测压次数、自行调整降压药物及血压达标情况.结果 伴中重度焦虑情绪的高血压患者,HBPM组自行调整测压次数、自行调整降压药物的人数分别为22(95.7%),16(69.6%),明显多于诊室血压监测组10(45.5%),5(22.7%),P<0.05;研究末诊室血压达标率HBPM组明显低于诊室血压监测组(43.5%比72.7%,P<0.05).伴中重度抑郁情绪的高血压患者,HBPM组自行调整测压次数、自行调整降压药物的人数分别为14(82.4%),10(58.8%),明显多于诊室血压监测组2(11.8%),3(17.6%),P<0.05;研究末诊室血压达标率HBPM组明显低于诊室血压监测组(23.5%比64.7%,P<0.05).进行HBPM的患者,中重度焦虑组自行调整测压的频数(0.77±0.37)、自行调整降压药物的频数(0.14±0.04)与轻度焦虑组(0.09±0.04)、(0.08±0.02)和无情绪障碍组(0.06±0.03)、(0.03±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抑郁组自行调整测压的频数(-0.50±0.34)、自行调整降压药物的频数(-0.15±0.02),与轻度抑郁组(-0.80±0.10)、(-0.09±0.02)和无情绪障碍组(0.06±0.03)、(0.03±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中重度焦虑或抑郁情绪的高血压患者使用HBPM可因情绪因素干预血压监测和降压治疗方案,影响患者的血压达标,不适宜进行H BPM.

  • 家庭血压监测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白大衣效应和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检出率的影响研究

    作者:姜峰;张虹;孙帅;张变花;曹向红;黄晋喜;王海雄;仝凌;吴桂萍;李建龙

    目的 采用家庭血压监测(HBPM)法观察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白大衣效应(WCE)和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WCUH)检出率变化和意义.方法 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招募已确诊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185例,每次随访前1周进行HBPM,6:00-8:00和20:00-22:00分别进行3次血压测量,取后6 d(36次)血压平均值;分别于2、4、12及24周时门诊随访进行诊室血压测量(OBPM)(每次测2次血压值),每次随访根据OBPM与HBPM差值确定WCE和WCUH,并依据患者HBPM结果 进行降压药物调整.结果156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本研究.随着治疗的持续和降压药物及时调整,OBPM和HBPM的血压和心率平均值逐步下降,24周OBPM和HBPM血压平均值与基线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WCE和WCUH的检出率分别为35.9%、12.2%,24周时WCE和WCUH的检出率分别为30.1%、19.9%,WCE的检出率随着HBPM值的下降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P=0.5),WCUH的检出率随着血压平均值的下降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P=0.14).在4次随访中,有64.7%的高血压患者检出过1次或1次以上的WCE,42.6%的患者检出过1次或1次以上的WCUH;17.9%的高血压患者检出过3次或3次以上的WCE,而6.4%的患者检出过3次或3以上的WCUH.结论 多数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WCE和WCUH现象,HBPM应成为血压监测的主要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