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载VEGF-ASODN PLGA纳米粒抑制大鼠肝癌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作者:徐爱民;张树辉;林川;李国栋;程红岩;吴孟超

    目的研究VEGF-ASODN PLGA纳米粒对大鼠肝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Walker-256肝癌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均采用肝动脉插管方法注射药物.A组生理盐水组,B组PLGA组,C组单纯反义ODN组,D组VEGF-ASODN PLGA纳米粒组.每组3只大鼠于治疗后1周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以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CD34阳性血管内皮细胞记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常规病理检查,A、B组组织形态学相似,C组癌细胞巢减小,部分癌细胞核固缩,出现小片坏死灶,而D组癌细胞核固缩和核碎裂现象明显增多、核染色质浓缩、细胞体积缩小,并出现多个片状和灶性坏死;MVD测定显示:D组MVD值为(18.1±6.15),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载VEGF反义寡核苷酸纳米粒能更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GA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实验研究

    作者:庄淑波;刘毅;李晓东

    目的 探讨采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生物支架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将雄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PLGA支架上,成脂诱导培养1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及黏附情况;同时,将细胞-支架复合体异体移植于雌性大鼠体内,观察其成脂情况,并使用原位杂交技术鉴定.结果 在生物支架上大量成脂细胞呈簇状生长;1个月时可见脂肪组织形成,3个月时脂肪组织成熟.结论 PLGA生物支架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可降解支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PLGA生物支架可用于组织工程化脂肪的研究.

  • 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血管内局部给药效能

    作者:苗立夫;杨菁;黄超联;宋存先;曾玉杰;陈连凤;朱文玲

    目的 制备包载雷帕霉素(RPM)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NPs),评估其通过DISPATCHTM球囊在血管内局部给药的应用条件及给药效能.方法 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计算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通过新西兰白兔腹主动脉及小型猪冠状动脉内局部给药模型评估DISPATCHTM球囊血管内应用RPM-PLGA-NPs的实验条件及给药后不同时段血管组织药物浓度.结果 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 nm的RPM-PLGA-NPs,包封率为77.53%,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成功建立经DISPATCHTM球囊新西兰白兔腹主动脉、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冠状动脉内局部给药模型.20.27 kPa灌注压力下经DISPATCHTM导管球囊灌注5 ms/ml RPM-PLGA-NPs 10 min,第7和14天后局部组织药物浓度为(2.438±0.439)和(0.529±0.144)μg/mg干重.结论 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方法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效果满意.纳米载药系统结合DISPATCHTM球囊导管能显著延长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为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 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细胞周期时相、p27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苗立夫;黄超联;陈连凤;朱文玲;杨菁;王以光;张华;刘佩毛;佘铭鹏;宋存先

    目的 评估本实验室自制包载雷帕霉素(RPM)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NPs)对离体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细胞周期时相、p27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按不同浓度RPM-PLGA NPs设定药物作用组,并设立RPM组、PLGA组和M231培养基及平滑肌细胞生长添加剂(M231-SMGs)组作为对照.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不同处理组HUASMC p27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表达水平的差异,流式细胞技术评价各处理组对HUASMC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RPM和RPM-PLGA NPs对HUASMC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10μg/L及以上浓度的RPM和50 μg/L及以上浓度的RPM-PLGA NPs可明显抑制HUA-SMC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时间曲线显示,100μg/L RPM和500μg/L RPM-PLGA NPs作用于HUASMC 24h后细胞计数值明显低于M231-SMGs对照组;单纯PLGA NPs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与PLGA组和M231-SMGs培养基对照组相比,RPM组和RPM-PLGA NPs组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及G_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均<0.01),但两组间细胞周期时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100μg/LRPM和500μg/L RPM-PLGA NPs组的HUASMC p27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PLGA组和M231-SMGs培养基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RPM-PLGA NPs抑制体外培养的HUASMC生长效果与RPM相似,并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HUASMC p27蛋白表达,阻抑其细胞周期进程于G1/S期而抑制其细胞增殖.

  • Mg-PLGA-rhbFGF复合支架在下肢缺血血运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包汉梅;刘天军;吕丰

    目的 制备荷载生长因子的镁合金-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Mg-PLGA)复合支架,构建大鼠下肢缺血模型,观察其对缺血骨骼肌血管新生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在金属Mg支架表面涂覆包载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的生物降解性PLGA聚合物,制得药物涂层支架(Mg-PLGA-rhbFGF).体外试验研究支架中药物的释放性能.体内试验构建大鼠下肢缺血模型,机械打孔后植入支架,通过检测Mg2+在大鼠缺血骨骼肌、血浆、尿液和大便中的浓度,分析支架中的金属Mg在大鼠体内的降解与代谢情况;通过免疫组化分析支架对大鼠缺血下肢骨骼肌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 在体外试验中,药物在Mg-PLGA药物涂层支架中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可持续释放4周.在体内试验中,大鼠血液、尿液和大便中的Mg2+度在正常范围内;免疫组化染色及血管密度定量分析表明,药物涂层支架组与空白支架组相比新生血管显著增多、血管壁增厚.结论 载rhbFGF的Mg-PLGA药物涂层支架可促进下肢缺血大鼠缺血骨骼肌血管新生,为危重症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包载缺氧诱导因子-1α反义寡核苷酸纳米粒子的制备和特性评价

    作者:郑延波;刘胜;李丽君;刘万卉

    目的 制备一种包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并评价其理化特性.方法 应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PLGA纳米粒子,并固定其他因素,选择不同的聚乙烯醇(PVA)浓度(0.5%、1.0%、1.5%、2.0%)和乳化速度(17 500、21 500、24 000 r/min),观察其对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度和载药量的影响;应用电子显微镜和粒度测定仪对制得的纳米粒子进行形态观察和粒径测定;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子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 制得的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PLGA纳米粒子外观呈圆形或介于圆形与椭圆形之间,表面光滑圆整,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平均粒度为320 nm(标准差50 nm),纳米粒子载药量为(0.930±0.015)%,包封率为(79.14±1.78)%;纳米粒子中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在24h突释期内累积释放率为31.2%,10d内呈缓慢线性稳定性释放,释放量达81.5%.结论 应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HIF-1α反义寡核苷酸PLGA纳米粒子,方法实用有效,工艺稳定,重复性好.

  • 西罗莫司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脱细胞生物血管材料内应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学宁;王华;王晓敏;刘虎子;徐一君;田晋生;邓勇志

    目的:制备包载西罗莫司(SRL)的纳米粒子,并将其应用于脱细胞生物血管材料。方法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乙酸-聚乙醇共聚物(PLGA)为载药基质,采用界面沉淀法制备SRL-PLGA-纳米粒子(SRL-PLGA-NPs)。使用激光粒度仪及扫描电镜对纳米粒子的粒径、形态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纳米粒子的载药量、包封率,双室扩散池行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实验。脱细胞联合肝素处理犬颈动脉制备生物人工血管材料,采用血管腔内局部灌注的方法将纳米粒子结合于血管材料,根据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4组,120 s(A组)、240 s(B组)、360 s(C组)和480 s(D组)。定期测定各组血管组织内的药物浓度。结果成功制备了SRL-PLGA-NPs,粒径为227~303 nm,平均粒径为(265±24)nm,包封率为81.53%,平均载药量为18.96%。SRL-PLGA-NPs在30 d内能够一直持续释放药物,2周后释放药物量约75%,30 d后释放量约90%。经SRL-PLGA-NPs腔内灌注后的脱细胞血管在21 d后,血管组织内仍可检测到西罗莫司,呈逐渐降低趋势。A组的药物浓度在给药后即刻和1 d低于其他3组(P<0.05),而在3、7、14、21 d后,4组的药物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界面沉淀法制备SRL-PLGA-NPs方法稳定可靠,对脱细胞生物血管行局部灌注处理,效果满意。

  • 心肌内双层多孔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的制备

    作者:吕丰;刘天军;赵健;刘晓程;宋存先

    目的:制备心肌内双层多孔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评估其对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后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方法:以聚己内酯为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药物,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为药物载体,制备成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采用考马斯亮蓝试剂法对支架上牛血清白蛋白含量及体外释放量进行测定,万能材料测定仪测定支架的力学性能.制备猪慢性心肌局部缺血模型,体内评估该支架在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术后对心肌孔道的作用效果.结果:该支架牛血清白蚩白携带量为每支架10 mg,30 d后牛血清白蛋白释放量达80%,支架压缩80%时承受的应力为1.2 MPa,在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后可保挣心肌孔道通畅.结论:成功制各心肌内双层多孔生物可降解性药物缓释支架,能承受心肌压力并达到缓慢控制释放药物的效果,可维持透室壁性心肌血管重建后的心肌孔道通畅.

  •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在兔脊髓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白万山;王新伟;袁文;王占超;梁磊;王会学

    背景:自体组织、异体组织、动物来源的硬脊膜替代材料都难达到降低脊髓损伤后致残率与致死率的修复结果.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修复大白兔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70 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 组:假手术组(n=10):单纯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后未进行修复;壳聚糖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处植入壳聚糖人工硬脊膜;复合膜组(n=20):脊髓损伤硬脊膜缺损处植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复合膜.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24 h 后,壳聚糖组和复合膜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复合膜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壳聚糖组(P<0.05).脊髓损伤之后潜伏期均有明显延长,模型组、壳聚糖组、复合膜组潜伏期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在6 h 各组潜伏期有明显增加,在24 h 左右到达高峰,而后开始逐渐下降,脊髓损伤2 d 后模型组、壳聚糖组、复合膜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细胞凋亡率均大于假手术组(P<0.05),损伤后6,24 h 壳聚糖组和复合膜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果提示在大白兔脊髓损伤模型中应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壳聚糖人工硬脊膜有利于脊髓损伤恢复.

  • 包载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释放试验

    作者:苗立夫;杨菁;黄超联;宋存先;曾玉杰;陈连凤;朱文玲

    背景:新型可生物降解多聚物纳米控释载药制剂能显著改善药物穿透组织能力、再分布时程和滞留时间,可能克服载药基质对血管修复的负性影响,有望避免药物洗脱支架晚期支架内血栓.目的:制备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rapamycin poly(lactic-co-glycolic)acid nanoparticles,RPM-PLGA-NPs)并观察其表征及体外控释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3-03/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聚乳酸-聚乙烯醇酸共聚物50:50由美国Birmingham Polymers公司提供.方法: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作载药基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采用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平均载药量、平均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高效液柑色谱法计算体外药物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 nm的RPM-PLGA-NPs,平均粒径246.8 nm,粒径分布集中在208~294 nm,呈窄分布;包封率大于77%,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结论: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具有良好的控释效能.

  • 载IL-2磁性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联合体外磁场在肿瘤组织中的靶向富集作用

    作者:沈爱蓉;郭全义;袁玫;王桂琴;卢世璧

    目的:以Fe3O4磁性纳米粒(Fe3O4magnetic nanoparticle,Fe3O4-MNP)和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glycolide,PLGA)为材料,制备载IL-2磁性纳米颗粒(IL-2-1oaded magnetic nanoparticle,IL-2-Fe3O4-PLGA),观察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靶向富集作用.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IL-2-Fe3O4-PLGA,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大小和形态.ELISA检测IL-2-Fe3O4-PLGA的包封率、体外释药特性;MTT法检测其释放IL-2的生物学活性.构建S180肉瘤细胞小鼠肿瘤模型,研究其瘤体内注射联合体外磁场对S180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普鲁士蓝染色观察IL-2-Fe3O4-PLGA在肿瘤组织以及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富集和分布.结果:成功制备了IL-2-Fe3O4-PLGA,IL-2-Fe3O4-PLGA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697±0.51)nm,包封率为(83.76±1.24)%.IL-2-Fe3O4-PLGA突释期释放的IL-2质量浓度为100 ng/ml,第15 d后质量浓度为180 ng/ml,并且保持原有生物学活性的85% ~55%.在肿瘤组织中,IL-2-Fe3O4-PLGA联合体外磁场组可见大量的普鲁士蓝染色阳性IL-2-Fe3O4-PLGA颗粒沉积,IL-2-Fe3O4-PLGA组只有少量的IL-2-Fe3O4-PLGA阳性颗粒沉积;两组肝脏中均可偶见少量阳性颗粒沉积,而肾脏几乎未见IL-2-Fe3O4-PLGA颗粒沉积.结论:载IL-2磁性纳米颗粒IL-2-Fe3O4-PLGA具有缓释IL-2的功能,联合体外磁场可有效富集于肿瘤组织中.

  • P LGA/P CL混纺技术改良P LGA电纺膜收缩性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孙衎达;陈刚;陈汉邦;章非敏

    目的:利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聚己内酯( PLGA / PCL)混纺技术在不影响纯PLGA静电纺丝膜生物相容性的前提下改良其遇水收缩的缺陷,以使其操作性能更接近临床实际应用。方法:将不同重量比的PLGA / PCL(10∶0、7∶3、6∶4、5∶5及0∶10)混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电纺膜,表征比较纺丝直径及收缩性。在相同条件下在膜上培养成骨细胞,比较不同电纺膜的细胞相容性,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电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结果:随PCL比例增加,纺丝直径有所增加,但在扫描电镜下不同电纺膜表面形貌及细胞粘附形态并无明显差异;加入PCL后混纺膜的细胞相容性较纯PLGA略有下降,但仍比纯PCL高,且不同比例的PLGA/PCL(7∶3、6∶4、5∶5)混合电纺膜细胞相容性无统计学差异;纯PLGA膜呈现极大的收缩比率,随PCL的添加收缩比率明显下降,且不同的添加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PLGA中添加一定比例的PCL可以有效改善纯PLGA膜的收缩性能,且PCL的加入对PLG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影响较小。

  • PLGA/胶原双层引导骨再生膜对成骨样细胞增殖的体外研究

    作者:陈刚;夏阳;章非敏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结构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胶原复合引导骨组织再生膜,对其进行表征,并探索其对成骨样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PLGA及Ⅰ型胶原制备一种双层结构的引导骨组织再生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接触角仪对其表面基团、形貌及亲水性进行测试.将MC3T3-E1成骨细胞系接种到复合膜上,通过流式细胞术、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红外光谱显示胶原被成功结合到PLGA表面,并且在扫描电镜下呈现出特有的纤维网状特征性微结构,同时其表面亲水性大大改善.MTT及细胞周期检测也表明胶原改性后的复合膜上生长的细胞活力及增殖指数明显高于纯PLGA组.结论:本方法制备的PLGA/胶原复合膜很好地组合成了一个功能整体,结合了高分子合成材料和大然材料的优势.

  • HIF-1α介导BMSCs复合PLGA修复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的研究

    作者:朱艳秋;王默涵;周咏;许敏;何家才

    目的 构建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材料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观察其在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目的基因HIF-1 α转染至BMSCs后,与支架材料PLGA复合,修复SD大鼠颅骨双侧直径5 mm的标准骨缺损(n=18),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HIF-1 α-BM-SCs/PLGA复合体(n=6),对照组植入BMSCs/PLGA复合体(n=6),材料组仅植入PLGA支架材料(n=6).术后8周处死大鼠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和HE染色观察缺损区骨形成情况.结果 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和HE染色均显示实验组缺损区新骨形成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及材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内研究表明HIF-1α能够介导BMSCs促进骨组织形成,PLGA是理想的支架材料,用其构建的血管化工程骨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

  • 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复合人工硬脊膜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作者:张卫红;袁文;王新伟;刘洋;韩竹

    目的 观察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复合人工硬脊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制作PLGA膜(膜Ⅰ)、PLGA-Ⅰ型胶原复合膜(膜Ⅱ)、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9∶ 1)复合膜(膜ⅢA)、PLGA-Ⅰ型胶原-壳聚糖(5∶ 5)复合膜(膜ⅢB),对其行接触角、吸水率测定及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吸水率:膜Ⅰ<膜ⅢB<膜ⅢA<膜Ⅱ,P均<0.01;接触角:膜Ⅱ<膜ⅢA <膜ⅢB<膜Ⅰ,P均<0.01;细胞毒性实验:第1天,各膜间OD值比较,P>0.05;第3、7天,膜Ⅰ与膜Ⅱ、膜ⅢA,膜ⅢA与膜ⅢB比较,P均<0.05.结论 PLGA膜经Ⅰ型胶原和壳聚糖改性后,可以促进细胞在膜上的黏附、贴壁能力.膜ⅢA在生物相容性方面基本符合人工硬脊膜的要求.

  • 两种方法制备肺靶向地塞米松磷酸钠微球的比较

    作者:陶兆武;叶燕青;徐启勇

    目的:研究两种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肺靶向地塞米松磷酸钠微球的特性,确定两种方法是否适合用于制备该微球.方法:对油/水型乳化-溶剂挥发法的工艺进行优化,以优化后的油/水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和水/油/水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考察微球的大小、载药量、体外释药等性质.结果:两法所制的微球的平均粒径相近,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性各不相同.结论:两种方法都适合用于制备肺靶向的地塞米松微球.从载药量方面分析,优化后的油/水型乳化-溶剂挥发法较好.

  • 肺靶向地塞米松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作者:陶兆武;徐启勇;叶燕青;彭平;汪自然

    目的:研究水溶性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肺靶向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方法:以油/水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考察微球的性质及肺靶向性.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内相中加入甲醇和改变外相中氯化钠的加入量后,考察微球的载药量变化.结果:所制的微球的平均粒径为(8.37±4.0)μm.突释性好,初0.5 h释药量达48.28%.各器官石蜡切片中,肺组织中有较多微球嵌顿.随着内相中加入甲醇和外相中加入氯化钠,微球载药量提高.结论:地塞米松微球有良好的肺靶向性.采用油/水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水溶性地塞米松微球时,内相中加入甲醇和外相中加入氯化钠有助于提高微球的载药量.

  • 心肌样细胞和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在体内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

    作者:邢玉洁;祝领;朱火兰;赵娜;徐晶;刘富强

    目的 探索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诱导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作为支架材料,在大鼠体内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可实施性.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BMMSCs,取第3代细胞用5-氮胞苷和血管紧张素Ⅱ联合诱导24h继续培养3周,将诱导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种植到PLGA支架上形成移植物,在孵箱里孵育3d,然后将其移植到预先制备好的大鼠腹膜腔囊袋之中.4周以后,取出移植物并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样细胞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工程化心肌细胞肌钙蛋白(cTn)Ⅰ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样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在PLGA支架上可见到梭形的细胞核,且心肌样细胞分布均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LGA-心肌样细胞组绝大多数移植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cTnⅠ;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在体内构建的工程化心肌组织中,可以看到肌丝沿细胞的长轴平行排列,胞浆中富含大量的线粒体和内质网,以及桥粒结构、缝隙连接和Z线样物质.结论 成功的建立了在大鼠体内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方法.这种体内微环境有助于移植组织或细胞的存活,在大鼠体内构建的工程化心肌组织具有与天然心肌组织相似的结构.

  • P物质缓释系统对正畸大鼠牙周破骨细胞数目的影响

    作者:孙应明

    目的:探讨P物质纳米缓释微球的生物活性及对正畸牙周改建中破骨细胞数目变化的影响.方法:将P物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缓释微球(SP-PLGA NP)注射入正畸大鼠第一磨牙根尖水平龈下,分别在加力后1,3,7,14天后采用HE染色观察牙用组织变化和压力侧破骨细胞数目,并和单纯用p物质以及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加力后1天,三组间牙周都未发现有破骨细胞;加后3天,破骨细胞数量表现为P物质组>缓释纳米微球组>对照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力后7天,表现为缓释纳米微球组>P物质组>对照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力14天后,三组破骨细胞数量都有减少,但缓释纳米微球组数量多.结论:P物质能促进正畸中牙周破骨细胞形成,而SP-PLGA NP能在较长时间维持这种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