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预防C5神经根麻痹的效果

    作者:刘炳智;田金辉;李志远;李晓东;苗洁;刘法敬

    目的 观察颈后路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在降低C5神经根麻痹及其促进神经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69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38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A组),31例采用常规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B组).术后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曲度指数变化及C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患者椎板切除宽度(16.8±2.1)mm,显著小于B组(21.7±2.5)mm(t=8.849,P<0.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39,P>0.05).术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持续性升高(F>42.996,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021,P>0.05);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有改善,且维持至末次随访(F>86.379,P<0.05),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943,P>0.05).A组术后C5水平脊髓漂移距离(2.5±0.5)mm,显著小于B组(3.6±0.7)mm(t=7.602,P<0.001).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t=0.724,P=0.471).A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5.2%(2/38),低于B组22.5%(7/31)(χ2=4.514,P=0.034).结论 颈椎有限椎板切除联合神经根管减压术可解除脊髓压迫并限制脊髓过度向后漂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降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

  • 颈后路术后脊髓后移与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性

    作者:张景生;张招波;王慧;滕晓;丁凌志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颈后路术后C5神经根麻痹与颈与神经根麻痹的关系,探讨颈与神经根麻痹的原因.方法 颈后路手术患者24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颈椎MRI检查,测量脊髓后移度.观察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采用分组配对t检验分析术后C5神经根麻痹与脊髓后移度的相关性.结果 脊髓后移度平均(2.41±0.46)mm.3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者在C5椎体平面脊髓后移距离平均为(4.11 ±0.14) mm,无C5神经根麻痹者在C5椎体平面脊髓后移距离平均为(2.79±0.17) mm,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0,P<0.01).结论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后C5神经根的牵拉是出现C5神经根麻痹的主要原因.

  • 颈椎病后路减压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

    作者:吴永涛;郝定均;贺宝荣;吴起宁;刘团江;郭华;宋宗让

    目的 探讨颈椎病患者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 笔者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后路手术治疗102例各类颈椎病,术后5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本组中5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4.9%,平均术后2.9 d发生.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均有术后MRI上T2WI像高信号影,4例麻痹的节段与影像学资料相一致.4例基本恢复.结论 颈椎病后路减压融合术后可能发生C5神经根麻痹,术后脊髓灰质区的损伤在该并发症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颈椎多节段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临床观察与分析

    作者:李帅;杨操;郜勇;刘伟;王琨;宋雨;杨述华

    目的 探讨颈椎多节段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自2006-01-2013-12行颈椎多节段减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颈椎多节段减压包括: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术、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并后路融合术、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椎板成形术,排除减压节段不含C5、术前三角肌肌力异常、臂部感觉异常患者后,共132例.对比不同术式、疾病类型、性别及减压节段数目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确统计学差异.结果 132例平均随访22.8个月(10~105个月).共有13例出现术后C5神经根麻痹(9.8%),颈椎椎板切除融合术5/36例(13.9%),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并后路融合术2/17例(11.8%),椎板成形术3/26例(11.5%),颈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术3/53例(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颈椎外伤组1/9例(11.1%),颈椎不稳组1/10例(10%),OPLL组4/17例(23.5%),颈椎管狭窄组3/32例(9.4%),颈椎病组4/64例(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为1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未发生C5神经根麻痹患者平均55.8/58.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结论 颈椎多节段减压术后可发生C5神经根麻痹,在不同术式间发生率存在差别.OPLL及男性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 颈椎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作者:李其一;胡建华;田野;邱贵兴

    背景:颈椎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疾病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近期疗效的判断和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目的:探讨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预防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由同一术者(通信作者)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的106例颈椎疾病患者,男77例,女29例;年龄22~78岁,平均59岁.手术方法包括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术、后路单开门手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患者术后均佩戴颈托3个月.结果:共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C5神经根麻痹.麻痹出现时间均在术后1周内,均为单纯三角肌肌力减退.2例伴随C5神经支配区的皮肤痛觉减退.经治疗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结论: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应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预防继发疾病的发生.

  • 两种颈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效果比较

    作者:贾斌;周晓庆;张传健;陈宇飞;彭页;杜俊杰;栾冠楠

    目的 比较两种颈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原因.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西京医院收治的245例多节段(≥3个)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A组,118例)及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B组,127例)治疗.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17分评分法(JOA)]、颈椎曲率指数(CCI)以及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CCI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CC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改善率为(67.82±13.35)%,B组术后1年改善率为(68.25±14.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脊髓漂移距离低于B组,发生C5神经根麻痹者脊髓漂移距离高于未发生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与无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脊髓漂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两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分别为2.54%和13.39%,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种颈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临床疗效相似,但是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与后纵韧带骨化症可能为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作者:贾斌;张传健;周晓庆;陈宇飞;彭页;杜俊杰;栾冠楠

    目的 比较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MOLP)与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LI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西京医院诊治的245例多节段(≥3节)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MOLP(A组,118例)及LIF(B组,127例)治疗.回顾性观察并比较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曲率指数(CCI)、颈椎的活动度(ROM)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评价两组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JOA、ROM、NDI、VAS、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月及1年JOA、NDI及VAS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CC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M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6月及1年JOA、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及1年A组NDI及VAS均明显低于B组,而ROM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组ROM明显降低(P<0.05)外,其余各组各指标术后6月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两种术式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临床疗效相似,MOLP能够保留颈椎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MCSM的理想手术方式.

  • 颈椎板切除宽度与C5神经根麻痹的关系及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存;苗洁;李晓东;刘炳智;陈伟;刘法敬

    目的 观察颈后路不同椎板切除宽度与C5神经根麻痹的关系及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测量椎板切除宽度为14.5~23.6mm,以中位数19.0mm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A组(14.5mm≤椎板切除宽度<19.0mm)和B组(19.0mm≤椎板切除宽度≤23.6mm),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曲度指数变化及C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维持至末次随访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C5水平脊髓漂移距离为(2.8±0.4)mm,B组为(3.4±0.6)mm,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A组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为5.3%(2/38),明显低于B组的21.1%(8/3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颈椎板有限切除内固定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恢复颈椎序列,解除脊髓压迫并限制脊髓过度漂移,从而降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 颈椎后路减压并发C5神经根麻痹的病因分析

    作者:荆峰;邓树才;马毅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全板减压术中行C4~5神经根孔扩大减压预防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有效性及其病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7例行颈后路全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术的患者资料,男62例,女65例.其中,A组61例(男28例,女33例)行后路C3~7全椎板减压固定,B组66例(男34例,女32例)后路C3~7减压固定的同时行C4~5双侧椎间孔扩大减压术.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和脊髓功能改善率差异.结果 2组组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曲度指数(CCI)变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A组11例(18.03%),B组3例(4.55%),2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颈椎后路全板减压能有效改善脊髓功能,C5神经根通道扩大减压能有效预防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

  • 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致病因素分析

    作者:李会明;夏刚;刘洋;田融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行颈椎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54例,按术后是否发生C5神经根麻痹分为麻痹组20例和无麻痹组234例。比较2组间后纵韧带骨化、椎间孔狭窄、脊髓内缺血信号、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CI)改变、颈椎椎板开门角度以及脊髓后移等因素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关系,分析可能影响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致病因素。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24.9±2.6)个月。麻痹组术后颈椎CCI、开门角度、脊髓后移距离大于无麻痹组(P<0.05)。2组脊髓内缺血信号、后纵韧带骨化、椎间孔狭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门角度、脊髓后移、颈椎术后CCI是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致病因素[OR(95%CI)分别为2.035(1.684~2.359)、3.542(2.465~9.254)、9.126(4.425~17.273)]。结论在术中开门角度大、术后CCI较大以及术后脊髓后移较大是引起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 颈后路椎管成形术联合C4-5椎间孔扩大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疗效观察

    作者:王飞;胡成栋;霍喜卫;陈怀志;李东风;刘法敬

    目的 观察颈后路椎管成形术联合C4-5椎间孔扩大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4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A组67例行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扩大术,B组75例行单纯椎管成形术.观察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颈椎曲度及稳定性的变化,比较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脊髓受损程度加重等情况发生.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术后2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JOA评分)、轴性症状(VAS评分)、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2%),B组出现7例(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对C4-5椎间孔进行适当扩大可降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且不会对颈椎曲度、稳定性及术后轴性症状造成影响.

  • 针灸温经通络法治疗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疗效观察

    作者:杜静;张秀国;刘丽君

    目的:观察针灸温经通络法治疗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疗效.方法:40例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患者,采取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取针灸合并功能训练,对照组采取单纯功能训练.采用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后肌力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P<0.05).结论:针灸温经通络法治疗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疗效显著.

  • 后路椎板切除螺钉内固定与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作者:查圆瑜;杨阳;陈舒振;魏任雄;张树威;金伟

    背景:目前有关后路椎板切除螺钉内固定与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的文献较多,但研究的样本量存在局限,对于两者的优缺点缺乏客观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后路椎板切除螺钉内固定与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CMB、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纳入关于后路椎板切除内固定与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治疗的术后JOA评分、术后颈椎活动度、术后颈椎曲度指数、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及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4篇研究,1024例患者,其中椎板切除螺钉内固定组519例,椎管扩大成形组505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椎板切除螺钉内固定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高于椎管扩大成形组[RR=2.24,95%CI(1.33,3.75),Z=3.05,P<0.05],术后颈椎活动度低于椎管扩大成形组[SMD=-0.71,95%CI(-2.21,-1.2),Z=6.63,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结果提示,后路椎板切除螺钉内固定与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有一定疗效,但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对颈椎活动功能损伤小且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低,有一定优势,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仍需结合患者病情综合判断,其远期的疗效有待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分析

    作者:于斌;夏英鹏;杜文军;李辉南;高军伟

    目的 分析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病原因及与颈椎曲度变化、脊髓后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3年采用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4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的患者11例设定为A组,其余63例患者设为B组.术前、术后均行MR、CT及CR明确诊断,行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以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index,CCI),测定C2-7Cobb角计算颈椎曲度变化量,MR矢状位测量脊髓后移量等.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结果 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术前JOA评分、C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CCI、曲度变化量、脊髓后移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量和术后CCI之间、JOA评分改善量和脊髓后移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颈椎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后C5神经根麻痹有较高的发生率(14.9%),术中应避免过度矫正后凸,可行预防性切开椎间孔.术后颈椎曲度及脊髓后移与神经功能恢复无相关性.

  • 微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固定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及再关门的影响

    作者:鲁天祥

    目的 观察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对C5神经根麻痹和椎板再关门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将89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损害评分(JOA)、术后C5神经根麻痹情况、颈椎病疗效评分、随访一年的椎板再关门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33,t=1.613,P>0.05);研究组术后1月、3月的JOA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93, t=7.880,P<0.05).研究组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7.62%(8/105),显著小于对照组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17.98%(1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808,P<0.05).研究组颈椎病疗效总分(17.15±6.16)显著低于对照组(20.52±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55,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随访一年的椎板再关门发生率分别为0.95%(1/105)、4.49%(4/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68,P>0.05).结果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使用微钛板于开门侧固定椎板,可降低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在不影响椎板再关门的情况下,改善症状,促进临床疗效.

  • 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分析

    作者:许海宁;李亮;于学忠;马晓春;隋海涛

    目的 回顾分析两种颈后路手术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8-2011-01期间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84例(A组):其中多节段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37例,发育性椎管狭窄28例,后纵韧带骨化19例.同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椎间孔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82例(B组):其中多节段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39例,发育性椎管狭窄24例,后纵韧带骨化19例.记录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其诊断标准为:在无脊髓原有症状加重的情况下,颈椎管减压术后出现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肌力下降,伴或不伴肩部感觉减退或消失.结果 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颈椎曲度改变率以及术后C5神经麻痹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中,对椎间孔的减压降低了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 微型钛板固定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C5神经根麻痹及再关门的影响

    作者:张心宇;李兴海;袁林

    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本病的经典手术之一,但部分患者在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仍会出现以C5为主的颈部节段性神经根麻痹和术后椎板再关门的现象,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及肩、背部疼痛等,影响手术疗效[1].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颈前路ACDF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杨金华;沈忆新;黄开;潘文明;张伟

    目的 对比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3例CSM患者,依据其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前路组47例,均采用ACDF手术治疗;后路组36例,均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对比其围手术期指标、术后JOA评分和颈椎生理曲度、术后并发症等多项指标.结果 ①围手术期:前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后路组(P<0.05);但两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均较为相近(P>0.05).②疗效:两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2年时的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后路组颈椎曲度无明显改善(P>0.05),且显著差于前路组(P<0.05).③前路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89%,略低于后路组的2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治疗多节段CSM各有优劣,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酌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

  • 颈椎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研究现状

    作者:邓乾兴

    C5神经根麻痹为颈椎前、后方入路减压术后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乏力,伴或不伴感觉障碍、肢体疼痛,发生率0 ~ 30%.节段性脊髓功能障碍、椎动脉血供减少、术中神经根损伤、减压后脊髓漂移牵拉神经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机制“假说”参与其发生.增强对C5神经根麻痹的认识有利于脊柱外科医师提高手术技术,降低其发生率.该文就其定义、发生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治疗与预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颈椎减压术后并发C5神经根麻痹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攀;徐王兵;李勇

    目的:针对近几年颈椎病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治疗进展进行概述和总结.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研究C5神经根麻痹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并总结以往预防和治疗方法.结论:目前尚没有确切原因可以完整解释C5神经根麻痹的发病机制,针对C5神经根麻痹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亦相当有限,以保守治疗方案为主,多数患者症状会在两年内消失.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