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宋艳萍;金中秋;周和政;王柏川;丁琴;赵霞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89例9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接触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半导体激光波长为810 nm,将激光束聚焦于睫状体冠部,除内、外直肌时区外,均匀分布26~34个击射点,能量1.5~2.5 W,时间1.5 s.术后随访2周至3.5年.结果以降低眼压30%为手术成功标准,近期成功率为92.3%,疼痛缓解率为96.5%,远期成功率为83.3%,疼痛缓解率为95.2%.少数病例有色素膜炎、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

    作者:李春威;陈珺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4例(34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研究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g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研究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注药后眼压、晶状体改变,以及两组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前房积血、前房渗出和滤过泡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两组患者5~10 d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滤过泡差异明显(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4例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3例眼视力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能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可使其虹膜新生血管快速消退或萎缩,降低术后前房积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 应用玻璃体抽吸加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护理

    作者:贾俊英

    目的:探讨玻璃体抽吸加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35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玻璃体抽吸加小梁切除术治疗,重点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心理状态稳定,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手术中直接抽吸玻璃体加小粱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加强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为手术成功提供保证.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手术的护理

    作者:张群;马进;张淑娟

    目的:总结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手术护理经验.方法:对21例(22只眼)NVG行全视网膜冷凝(Whole Retinal Crotherapy,WRC)联合显微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结果:术后第1天出现反应性高眼压,1周后降至正常,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unnett-t检验;CI(μ2-μ1)=0.44~2.76];末次随访,联合抗青光眼药应用90.9%(20/22)眼压降至正常;术后1周40.9%(9/22),末次随访86.4%(19/22)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P<0.01).结论:加强WRC联合显微小梁切除、自体巩膜条引流术治疗NVG术后1周内反应性高眼压的护理,远期疗效显著.

  • 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基因治疗现状

    作者:张新秀;何守志

    新生血管形成的基本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EC)激活、细胞外基质(ECM)降解、EC移行和增殖、管腔结构形成以及血管外膜形成.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血管生成诱导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共同作用,两者的平衡控制了血管的形成[1].如果这种平衡被改变,减少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或增加血管生成诱导因子的水平,都将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很多细胞因子、细胞及ECM参与了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 护理干预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任晓静;陈玉敏;赵艳霞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84例(91眼)行睫状体冷冻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48例(51眼)和对照组36例(40眼)两组.2008年1-12月入院治疗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09年1-7月入院治疗的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特殊心理护理、疼痛和睡眠的物理疗法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变化及眼部情况和全身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眼压均得到控制,两组治疗后眼压变化和视力改变情况差异无显著性,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全身不适反应明显减轻(P<0.01).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冷冻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有一定辅助治疗价值.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邓成才

    目的:对比观察2种手术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VG)的疗效。方法:对46例57眼手术治疗的NV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分Ahmed青光眼阀( AGV)植入术组( A组,24例31眼)和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TSCPC)组( B组,22例26眼),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组视力变化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其中眼球疼痛、前房出血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AGV植入术与TSCPC治疗NVG均有效,但AGV植入术是滤过性手术,而TSCPC是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后者术后并发症更高。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联合治疗

    作者:李冬育;李克宁;陈芳;董明霞;王杰;贺忠江

    本文总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多波长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810nm激光睫状体光凝联合视网膜冷冻术、单纯810nm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的治疗效果.

  • 不同眼压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魏鹏程;高永峰;董仰曾;李士清;雷祥

    目的 分析不同眼压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共100例(111眼),根据治疗前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情况分为4组:A组:眼压18 ~21 mmHg(1 mmHg =0.133 kPa)者19例(20眼);B组:22 ~ 30mmHg者28例(30眼);C组:31~ 40mmHg者28例(31眼);D组:≥41 mmHg者25例(30眼).A组和B组患者接受广泛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C组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再行PRP治疗,D组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行小梁切除术联合PRP.分别于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眼压、角膜水肿程度、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新生血管A组17眼消退,B组24消退,C组26眼消退,D组22眼消退,A组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眼压与治疗前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42,0.101,0.591),其余各组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眼压均较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不同眼压段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有效.

  • 前房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硅油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胥利平;周明;刘豪杰

    目的 观察前房注射康柏西普在治疗硅油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16眼)硅油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因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均施行前房内注射康柏西普及广泛视网膜光凝,随访6个月进行观察.结果 前房内注射康柏西普后3~5 d,虹膜新生血管开始消退萎缩,眼压下降,未出现并发症,1例眼压无降低,放弃治疗.结论 康柏西普前房注射治疗硅油眼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后,再配合以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硅油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良好.

  • 小梁切除术术前应用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作者:刘颖;葛翠洁;谢丽丽;李跃峰;张兰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前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0例(30眼)的资料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待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随访30个月.观察治疗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27眼(90.00%)虹膜表面新生血管于玻璃体内注药后3 ~7d完全消退;另3眼术后3d明显减少,10 d完全消退.眼压治疗前平均(41.23 ±8.96) mmHg,治疗后降至(15.93 ±2.91) mmHg(1 mmHg=0.133 kPa).治疗前后眼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完全控制成功26眼(86.67%),部分控制成功4眼(13.33%).佳矫正视力3眼(10.00%)提高.25眼(83.33%)视力无明显变化,2眼(6.67%)下降.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无明显并发症,小梁切除术中发生前房积血4眼(13.33%),术后无浅前房、玻璃体积血或滤过泡漏.结论 小梁切除术前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及术后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NVG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成功率高,远期控制眼压效果理想.

  • 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3G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作者:麻张伟;段宏辉;伍海建

    目的 探讨23G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2例(22眼)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作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控制眼压,在1月内作23 G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后随访6~12月,观察眼压变化.结果 16例手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4例需要加用降压药物控制,2例眼压未能控制.视力光感3例,手动2例,数指4例,0.05~ 0.1者7例,0.12~ 0.3者4例,0.4以上2例.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3例;2例再次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前房积血7例,1~2周后吸收;取出硅油后再次玻璃体积血2例,行玻璃体腔冲洗及补充激光光凝;视神经萎缩2例;前部葡萄膜炎2例.结论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和23 G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个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 泛视网膜冷凝或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张海江;董洁玉;吴昊;霍鸣

    目的 探讨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8例(28眼),根据屈光间质情况选择泛视网膜冷凝或泛视网膜光凝,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分别观察各组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5.8±2.4)月.泛视网膜冷凝组16例,泛视网膜光凝组12例.前者术后眼压12例控制正常,手术成功率75.0%(12/16).术后视力提高4例,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1例术中发生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2例术后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网膜脱离;后者术后眼压8例控制正常,手术成功率66.7%(8/12).术后视力提高8例,7例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泛视网膜冷凝或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办法,在基层医院会受到欢迎.

  • 康柏西普联合手术和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尚利晓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4例(14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并在前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角膜透明度尚好者在术前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对因高眼压导致角膜水肿者在术后角膜透明后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眼压依次为(40.4±5.8)、(15.8±2.8)、(13.6±1.5)、(13.4±1.2)及(14.2±2.1) mmHg(1 mmHg =0.133 kPa).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1周、1、3、6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者8眼(57.14%),无明显变化者5眼(35.72%),视力下降1眼(7.14%).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2眼(14.29%),玻璃体积血1眼(7.14%),浅前房1眼(7.14%).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可有效控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保护其视功能.

  •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分析

    作者:林丹丹;孙丽珍

    目的 分析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14例(1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A组7例(9眼)给予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术以降眼压,然后进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B组7例(9眼)采用药物及手术降眼压,然后行PRP.观察治疗后眼压和视力的变化.结果 A组的治疗后眼压降低者6例(8眼,88.89%),行PRP.B组4例(4眼,44.44%)经药物降压后,行PRP;另3例(5眼)药物眼压控制不佳,进行小梁切除术,眼压明显降低后,进行PRP.A组治疗前眼压平均为(46.12±9.87)mmHg(1 mmHg=0.133 kPa),治疗后为(16.83±0.4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50,P=0.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其中A组患者眼压控制佳,B组8眼术后眼压再次升高.结论 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术可以控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对后续的治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Ahmed 引流阀植入术

    作者:苗培建;张雪翎;刘振英;张正培

    目的:观察Ahmed引流阀植入治疗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VG)的效果。方法2005年12月至2013年5月住院的38例(38眼)采用Ahmed引流阀植入治疗的糖尿病NVG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中术后早期出现低眼压浅前房7例,短暂性眼压升高4例,前房积血12例,阀门管堵塞2例。术前与术后出院时眼压比较,平均下降(34.17±14.99)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提高11例,下降1例,不变26例。结论围手术期血糖的稳定控制,术中的个性化治疗,术后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泛视网膜光凝联合减压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尹娟娟;唐文建;王文战;袁军;杨潇远;陈鹏

    目的 观察泛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减压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3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泛视网膜光凝,5~7d后行Ahmed减压阀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的佳矫正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佳矫正视力提高13眼,无变化12眼,下降5眼;治疗前平均眼压(43.2±5.4) mm Hg(1 mm Hg=0.133kPa),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平均眼压为(12.9±4.9) mm Hg、(14.8±4.5)mm Hg、(16.3±3.9)mm Hg(t=16.584、t=17.576、t=14.328,P<0.05),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前房形成迟缓7眼,前房积血4眼,引流管堵塞2眼,脉络膜脱离2眼.30眼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退,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采用泛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减压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能降低眼压,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挽救视力,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葛胜利;高磊;霍昭

    目的 观察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丝裂霉素C浸润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7例(37眼),以降低眼压,解除症状.术后随访4~12个月.结果 30眼1次手术眼压控制,4眼2次手术眼压控制(第2次手术为睫状体冷凝术),13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眼术后长期观察眼压高且症状不能缓解行眼球摘除术.结论 对于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本术式可以有效控制眼压,保留残余视力.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徐蕾;王大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后行广泛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7例(37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19例行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 0.5 mg,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8例行广泛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 A组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 2 ~3 d后,所有患眼的虹膜新生血管消失,1个月内分次行广泛视网膜光凝,1个月后19眼眼压均高于30 mmHg(1 mmHg=0.133 kPa),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1.35 ± 3.28) mmHg,术后1个月眼压为(12.37±5.13)mmHg,术后3个月眼压为(14.45±5.38)mmHg,术后6个月眼压为(16.27 ±4.28)mmHg.B组18眼行广泛视网膜光凝后行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3.35 ±3.27)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为(20.48±4.25) mmHg,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24.45±6.27) mmHg,术后6个月眼压为(26.27±7.28) mmHg.两组术后眼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A组有2例虹膜新生血管复发,B组有8例虹膜新生血管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后行广泛视网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可靠.

  • 两种不同药物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的比较

    作者:郭飞;崔瑞

    目的 比较康柏西普(Conbercept)与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NVG 68例(68眼),随机分为康柏西普组和雷珠单抗组,每组34例(34眼).两组分别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均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及眼压稳定后行小梁切除术,并尽可能早地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门诊随访7~12个月.结果 两组随访末期眼压控制的成功率、新生血管复发率、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康柏西普组为(3.22±0.74)d短于雷珠单抗组的(3.84±0.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均可使虹膜与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控制眼压,改善视力,但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缩短新生血管消退时间上更具优势.

130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