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蔡碧珊;梁春梅;黄芳玲;何雪瑜;王晓华;陈文静;吴铁强;陈永锋

    目的:探讨各种变应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国际标准的皮肤点刺试验对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27种变应原的检测.结果: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变应原检测阳性率达83.8%.屋尘螨、粉尘螨是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变应原,各占58.10%、59.70%;其次是虾、杂草、松属、谷类和花粉(禾本科),分别占25.8%、23.4%、22.60%、17.70%和16.9%.其中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9例(7.26%),对两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为8例(6.45%),对三种及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为65例(52.4%).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点刺试验有较高的变应原检出率,能为疾病的预防和进一步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检测及自体血清试验临床分析

    作者:柯丹;刁庆春;邓抒琴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检测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皮肤点刺试验(SPT)检测30种变应原皮试液(包括吸入性和食物性),以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以组胺作阳性对照,注射于前臂屈侧,20-30分钟后观察结果.自体血清试验(ASST)以自体血清注射于一侧前臂,另一侧注射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30分钟后观察结果.结果:78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SPT有550例阳性(69.89%),6种以上变应原阳性332例(42.19%),吸入组阳性516例(65.57%)明显高于食物组309例(39.26%);ASST阳性为244例(31.00%),SPT阴性组ASST阳性率明显高于SPT阳性组.结论:SPT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引起慢性荨麻疹的相关变应原.ASST阳性表明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可以作为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筛选试验.

  • 3151例慢性荨麻疹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马文辉;张俊虹;叶淡娜;廖斌斌

    目的:了解普宁市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次性点刺针和阿罗格变应原点刺液(包括10种吸入性变应原、17种食入性过敏原、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组胺阳性对照组)对3 1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3 1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总阳性率69.53%,其中吸入物阳性数2 134例,食入物阳性数1 894例.吸入物过敏原中,蟑螂阳性率高,共2 100例,占66.65%;粉尘螨居第二位,共2 066例,占65.57%;第三位为屋尘螨,共1 372例,占43.54%.食入物过敏原中,金枪鱼阳性率高,共1 793例,占56.90%;红辣椒居第二位,共903例,占28.66%.结论:本观察组3 1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以蟑螂、粉尘螨、屋尘螨多见;食入性过敏原以金枪鱼、红辣椒为主.找出病因,对临床治疗该病有较好指导意义.

  • 2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

    作者:阳忠辉

    目的:研究慢性荨麻疹的常见过敏原.方法:选取2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皮肤点刺方法,进行28种吸入性、食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吸入性变应原中阳性率居前三位的依次为:粉尘螨(45.0%)、屋尘螨(41.2%)、花粉(27.9%);食物性变应原中阳性率居前三位的依次为:螃蟹(36.4%)、虾(33.2%)、芒果(25.7%).结论:变应原检测能发现部分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指导患者进行预防及治疗.

  • 大米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润祥;梁碧华;林日华;龚业青;丘小珊;黄振明;朱慧兰

    目的:调查大米在广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生机率.方法:用大米及尘螨、猫毛等20种常见吸人和食物变应原对110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大米过敏原阳性115例(10.5%),"+++"以上的患者与l临床显著相符,"+++"以下的患者与临床不显著相符.结论:广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存在大米过敏,临床中可考虑开展大米变应原皮试检查.

  • 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纪经智;陈奋华;陈壮桂;陈岩峰;陈虹

    目的 探讨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FELAn)临床特点以对这种可能威胁生命的疾病提供正确和及时的防治.方法 对10例FEIA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FEIAn年龄范围从7~57岁,家族和/或个人过敏史(100%),过敏反应在运动后40 min内出现,小麦是常见的诱发食物,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反应.绝大多(90%病人无前驱症状且在作出诊断前有过两次以上发作.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找出食物过敏原,食物运动激发试验可确诊FEIAn.结论 FEIAn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运动的激烈程度和FEIAn的发展无关,正确认识FEIAn并作出预警对FEIAn的处理至关重要,从而使患者能安全地进行日常活动.

  • 412例湛江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钟文伟;赵云峰;黄锦葵;吴达才;陈霞

    目的 调查湛江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 选用18种常见本土化标准变应原对湛江地区41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412例患者变应原点刺试验阳性率为84.5%,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排名前5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79.4%)、蟑螂(27.4%)、棉絮(18.2 %)、海蟹(13.6%)、狗毛(11.2%),其中粉尘螨是主要和强烈的变应原.结论 粉尘螨是湛江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主要的变应原.

  • 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553例分析

    作者:孙坚;周世良;刘晓静;徐春燕;许萍;王农荣

    [目的]观察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方法]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湿疹/荨麻疹等3组患者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试剂为北京协和医院诊断试剂厂生产的吸入组与食物组共38种过敏原试剂.[结果]成人组中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湿疹/荨麻疹组过敏原皮试阳性率分别为61.8%、86.8%及53.8%,其中过敏性鼻炎组中阳性率(86.8%)与儿童组(37.5%)比较有显著差异;成人组中花粉阳性率(32.11%~57.02%)明显低于儿童组(10.47%);成人组中夏秋花粉阳性率高于春季花粉;近年来蟑螂、家蝇等过敏原阳性率增高.[结论]根据试剂所含过敏原的种类可检出过敏性疾病的相关过敏原.儿童呼吸道过敏疾病检出阳性率较成人低可能与病毒感染所引起有关.吸入性过敏原,尤其是气传花粉与气候、季节等因素密切相关.

  • 43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黄祖锋;刘荷英;刘腊凤;黄进福

    目的 了解东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常见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 对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的 43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做27种变应原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3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食物组变应原阳性率前6种是金枪鱼(71.4%)、虾(43.2%)、芹菜(34.1%)、蚌(31.1%)、鲤鱼(29.3%)、牛奶(24.7%);吸入组变应原阳性率前6种是屋尘螨(67.3%)、粉尘螨(67.0%)、禾本科(花粉)(33.2%)、杂草(28.4%)、禾本科(谷类)(20.1%)、云杉(19.0%).其中金枪鱼、虾、屋尘螨和粉尘螨阳性率均在40%以上,是东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主要变应原.25种变应原阳性率比较与年龄无关,2种(粉尘螨和云杉)变应原阳性率比较与年龄有关.结论 金枪鱼、虾、屋尘螨和粉尘螨是东莞地区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可以有效寻找过敏原,减少病情反复机会.

  • 热带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比较

    作者:魏欣;符征;林霞;黎菁;邓慧琳;李和燕;王小娟

    目的 比较热带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结果的相关性及阳性检出率有无差别.方法 对378例可疑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热带螨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以及临床症状评分,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在热带螨过敏变应性鼻炎上存在显著相关性(r=0.626,P<0.01);分层分析发现在性别和各年龄组上均存在相关性.两种方法在热带螨的阳性检出率上存在差异(2=22.737,P<0.01);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程度与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不能完全替代,变应原检测阳性程度不能反映变应性鼻炎症状严重程度.

  • 广州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315例吸入变应原种类分析

    作者:周丽枫;王洁;陶佳;陈彦球;刘碧霞;李玉云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儿童致敏变应原种类.方法 对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的患儿315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 315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中,283例变应原SPT阳性,阳性率为89.84%.其中常见的为屋尘螨、粉尘螨,阳性率分别为72.70%和55.56%,其余过敏原阳性率依次为:狗毛11.43%,猫毛8.57%.低龄组(3~7岁)SPT 阳性率(83.69%)低于高龄组(>7岁)儿童(9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入变应原种类的比较中,低龄组尘螨阳性率、猫毛狗毛阳性率均低于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霉菌和树草类的比较中,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15例变应性鼻炎儿童主要的变应原为屋尘螨和粉尘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尘螨的阳性率也随之增加,因此,控制环境,避免接触变应原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首要问题.

  • 儿童哮喘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与特异性免疫治疗

    作者:傅霞;麻晓妹

    目的 探讨过敏原皮肤点刺检验和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就诊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国Allergopharma公司提供的标准化反应原试剂10种,对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将尘螨(屋尘螨、粉尘螨)呈现阳性的8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观察组患儿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过敏皮肤点刺阳性110例,占84.6%(110/130),过敏原中以屋尘螨56例(50.9%),粉尘螨54例(占49.1%),阳性率高.其中44例儿童为符合性过敏原,即一名儿童有多个过敏源.尘螨(屋尘螨、粉尘螨)呈阳性患儿88例治疗结果为: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0.9%,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2.7%,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为儿童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依据,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减少哮喘患儿发作次数及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是治疗儿童哮喘的一种有效途径.

  • 东莞毛织产业人员变应性鼻炎尘螨变应原检测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军;余佳林;梁少颖;刘冰莲;严雪原;彭治龙

    目的 评估毛织产业人员对比非毛织产业人员变应性鼻炎(AR)尘螨变应原检测阳性率的差异,研究毛织产业的工作环境对AR患者患病率的影响,对毛织产业人员尘螨所致AR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东莞局部区域大朗镇在本科就诊并接受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的AR患者1 200例,根据患者就诊资料记录,将工作是毛织产业一线人员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将工作与毛织产业无关的患者归为对照组,据资料汇总统计,观察组720例为毛织产业人员,对照组480例为非毛织产业人员,对比分析这两组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结果.结果 1 200例患者中,尘螨检测阳性总人数337例,总阳性率28.1%;观察组阳性人数226例,阳性率31.4%;对照组阳性人数111例,阳性率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毛织产业人员AR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毛织产业人员;观察组强阳性率较高,患者暴露于尘螨时间(从事毛织产业工作年限)越长阳性率越高.结论 毛织产业的工作环境及患者暴露于尘螨时间长短影响AR患者的患病率,管理部门须关注毛织产业的工作环境,为该特殊群体尘螨所致AR的防治制定措施.

  • 佛山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特点分析

    作者:于青青;王跃建;唐隽;刘悦胜;刘美华;马新苗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吸入变应原的分布特点,为儿童AR的诊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采用包括11种吸入性过敏原的阿罗格过敏原点刺试剂盒,对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本科门诊拟诊为AR的佛山地区562例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描述变应原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间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并分析变应原阳性率与患儿哮喘史、湿疹史和家族史的关系.结果 变应原总体阳性率为82.56%(464/562),其中粉尘螨、屋尘螨及热带螨阳性率居于前三位,分别是80.64%、78.66%、59.31%,其次为狗毛15.36%、猫毛12.63%、德国小蠊12.32%.阳性患者中单一变应原阳性者16例(3.30%),两种变应原阳性者39例(8.02%),三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者431例(88.68%).不同年龄组患儿的变应原阳性率不同,10~ 14岁组高(90.18%),其次7~ 10岁组(87.57%),3~7岁组低(79.73%),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52,P> 0.05),男女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95,P<0.05).有哮喘、湿疹及家族史的患儿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哮喘湿疹及家族史者.结论 粉尘螨、屋尘螨及热带螨是佛山地区儿童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儿童变应原阳性率与性别及年龄存在一定的关系.变应原阳性率与患儿哮喘史、湿疹史及家族史关系密切.早期进行变应原筛查,有助于儿童AR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 哮喘并过敏性鼻炎儿童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过敏原致敏程度与呼出气一氧化氮间的关系

    作者:陈希;郭梓君;郑佩燕;韦妮莉;黄惠敏;孙宝清

    目的 分析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儿童血清总IgE(total IgE,T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皮肤点刺试验(SPT)致敏程度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儿童121例,分别进行血清TIgE、外周血EOS和FeNO检测,以及14种常见过敏原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75.2%的患儿对2种或以上过敏原致敏.多过敏原致敏的患儿TIgE水平比单致敏的患儿高(P<0.05).TIgE水平与SPT致敏过敏原数量呈正相关(P<0.05);FeNO水平与TIgE水平和EOS%也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屋尘螨SPT结果为2或3级时,其TIgE水平相对0或1级显著增高(P<0.05).结论 SPT过敏原致敏程度、血清TIgE、外周血EOS和FeNO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可以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

  • 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致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勇;李泽卿;江满杰;季俊峰;陈伟;王秋萍;卢青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PT)阳性率、致敏原分布特点及SPT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0例拟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采用13组标准化致敏原(Alutard<'A> SQ)进行SPT.结果:1000例患者中有836例对致敏原中至少一组呈阳性反应(83.6%).SPT阳性率粉尘螨(77.6%)、屋尘螨(73.1%)、热带螨(55.6%)等,低的为花粉Ⅰ组(1.3%).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青年组及中老年组SPT阳性率分别为94.3%、85.1%和68.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SPT阳性率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男女之间SP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螨是致敏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广州市区哮喘患儿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分析——附397例报告

    作者:纪经智;陈壮桂;李鸣;陈岩峰;温燕铭;陈奋华;陈虹

    目的:了解引起广州市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Allergopharma公司生产的过敏原试液对397例广州市区常住儿童哮喘患儿(婴幼儿125例,儿童272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397例患儿均顺利完成SPT,有23例出现局部皮肤瘙痒,未作特殊处理,均于30分钟内自行缓解,无1例出现反应剧烈者.397例患儿SPT阳性256例(64.5%),其中婴幼儿组的阳性率为48%(60/125),儿童组的阳性率为78.7%(214/2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常见过敏原的阳性反应程度,婴幼儿组强阳性(||||-)占11.2%,儿童组相应为4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见的过敏原为屋尘螨,其次为粉尘螨.结论:在广州市区哮喘患儿中,儿童组的SPT的阳性率较婴幼儿组高,其对常见过敏原的阳性反应程度亦更强烈,尘螨是主要过敏原.

  •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

    作者:谭巧燕;李桂秋;龙弦弦

    目的 分析265例儿童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阳性反应结果分布情况,为防治该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对265例过敏性疾病患儿(其中过敏性鼻炎158例和哮喘107例)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在265例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结果阳性反应中,发现吸入性过敏原显著高于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为粉尘螨和屋尘螨,粉尘螨阳性反应为255例,占81.2%;屋尘螨阳性反应为235例,占74 8%;其次为蟑螂46例,占14.6%;海虾和海蟹过敏原为食入性过敏原,阳性反应分别为30例和28例,分别占9.5%和8.9%.结论 认为过敏原检测能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珠海地区哮喘、鼻炎及皮炎儿童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及指导

    作者:谭娴玲;邱琼华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儿童变应原情况,确认变应性疾病的主要诱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22种标准化变应原,对珠海地区2 487例0~18岁患有哮喘、鼻炎或皮炎的儿童进行皮肤点刺实验.结果 2 487例儿童患者中,1 855例(74.59%)皮肤点刺试验为阳性反应.在阳性反应的患者中,35.10%对粉尘螨过敏,40.85%对户尘螨过敏;而对海鲜类的海虾、海蟹的阳性率分别为35.59%和24.53%;儿童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如花生、牛奶、鸡蛋等的阳性率接近30%,分别是30.00%,29.71%,29.03%.通过分年龄段分析,我们发现在0~3岁儿童中,主要过敏原为食入性过敏原如海鲜、牛奶、花生、鸡蛋等;而在4~7岁儿童中,这几种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增加的同时,吸入性过敏原如户尘螨和粉尘螨的阳性率大幅升高;而在8~18岁患者中,主要过敏原则为吸入性过敏原.结论 食入性过敏原是0~3岁过敏性疾病儿童的主要过敏原,4~7岁儿童中除了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外,吸入性过敏原主要是尘螨类开始成为主要过敏原,而在8~18岁患者的主要过敏原为吸入性过敏原.

  • 特应性斑贴试验在检测特应性皮炎过敏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国志;宋冬静;周云慧

    目的:探讨特应性斑贴试验用于特应性皮炎过敏原检测(AP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间于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92例,采用特应性斑贴试验进行过敏原检测,对比分析其与杂孕栽、泽陨早耘检测的临床效果。结果在选取的5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中,户尘螨和粉尘螨的阳性检出率高(分别为25.00豫、29.35豫),均低于杂孕栽和泽I早耘检测,但对于食入性过敏原A孕栽阳性率较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对于吸入性过敏原A孕栽检测的特异性均较高,但敏感度较低;而杂孕栽诊断结果显示,除蟑螂外其特异度均达到90豫以上,且敏感度也较高。结论对于吸入性过敏原,A孕栽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敏感性较差;但对于食入性过敏原的检测上,A孕栽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448 条记录 18/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