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与组织多普勒早期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李秀云;姜淑英;寇红菊;邹春鹏;赵雅萍;黄福光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及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早期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例SLE患者(SLE组)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应用STI和TDI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三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和应变率(Sr).结果 STI显示SLE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S均小于对照组(P<0.05);TDI显示SLE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S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心尖段S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结论 SLE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STI和TDI可评价SLE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心肌二维应变的变化分析

    作者:要跟东;任彦斌;侯晓英;李丽

    目的 应用二维应变定量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局部心肌功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住院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0例.分析比较各节段心肌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和径向应变值.结果 冠心病患者术后1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内径缩短率较术前和术后1周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和径向应变值均高于治疗前,除前壁基底段外,其余心肌节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收缩期峰值纵向和径向应变值较治疗后1个月,除前间隔、后壁各段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客观地测量节段心肌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径向应变,为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提供了客观依据.

  • 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左心房大小和功能的方法学进展

    作者:彭芮(综述);邓爱云(审校)

    在过去的几年里,与左心室相比,左心房经常被称作“被遗忘的腔室”,如今许多研究证明,左心房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中起关键性作用。超声心动图通过初的一维心房内径量化,然后二维面积和容积评估早期发现心房几何异常。直到现在,在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如应变多普勒,二维斑点追踪和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评估左心房功能障碍以及检测早期解剖改变发生前均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 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评价心肌应变中的应用

    作者:严诗;郭薇

    应变和应变率是定量评价心肌功能的新指标,具有不易受周围心肌的牵拉和心脏整体运动的影响的优点.超声心动图技术是分析心肌应变和应变率重要的无创技术.各种超声技术分析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原理互不相同,综合运用这些超声技术可以在各个方向对各部位的心肌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应变和应变率的定量分析.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左室扭转运动的评价

    作者:吴海燕;陈爱华

    左室扭转运动指的是心尖部相对于基底部的旋转运动,对左室收缩期射血及舒张早期充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左室扭转运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不受心脏整体运动影响及无角度依赖性,是无创性评价心脏扭转运动的新的量化指标.本文对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评价心脏扭转运动中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范颖超;李海康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特点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65例T2DM患者,根据 HbA1c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者(A组)31例和血糖控制不良者(B组)34例,选取健康对照者(NC组)62例,采用左室全容积图像采集, TomTec工作站分析,得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并比较。结果 B组GAS、GLS[(-20.38±2.63)%、(-14.68±2.84)%]较NC组[(-25.88±4.84)%、(-19.41±3.95)%]及A组[(-24.51±2.94)%、(-18.28±3.10)%]减低(P<0.05);各组LVEDV、LVESV、LVEF、GRS、GCS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与GAS、GLS呈负相关(P<0.01)。结论3D-STI可客观评价T2D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血糖控制不佳者GLS、GAS减低可作为评价心功能受损的指标。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乳腺癌化疗前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

    作者:李慧;郭丽苹;梁顺姬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对乳腺癌化疗前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评价.方法 应用STI检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左室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的前间壁、后壁的应变曲线,分析并计算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前间壁平均心肌运动速率(MV)、环向应变率(CSR)、径向应变率(RSR)、角速度(AV)、角位移(AE)分别为(2.745 ±0.330)cm/s、(1.265±0.330)s-1、(1.462±0.460)s-1、(51.224±0.420)°/s和(2.598±0.330)°,化疗组分别为(1.282±0.300)cm/s、(0.271±0.290)s-1、(0.319±0.280)s-1、(25.812±0.290)°/s和(0.339±0.270)°;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后壁平均MV、CSR、RSR、AV、AE分别为(2.504±-0.240)cm/s、(1.149 ±0.360)s-1、(1.234±0.210)s-1、(25.998±0.310) °/s和(0.976±0.340)°,化疗组分别为(1.133±0.280)cm/s、(0.359±0.300)s-1、(0.179±0.220)s-1、(10.915±0.210)°/s和(0.212±0.270)°.与对照组比较,化疗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前间壁、后壁的MV、CSR、RSR、AV、AE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D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分别为(65.12±1.45)%、(41.53±2.45)mm、(7.71±0.42)mm和(7.61±0.32)mm,化疗组分别为(63.87±1.03)%、(40.56±2.16)mm、(8.44±0.67)mm和(8.29±0.61)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早期、准确地评价乳腺癌化疗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为临床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收缩功能评价的研究

    作者:刘杨瑒;赵瑞平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与其心肌应变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而为病情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选初发AMI患者125例并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分为各个亚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所有入组患者于入院即刻采血行H-FABP检测.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利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定左心室纵向应变值、圆周应变值.对各组患者H-FABP浓度与心肌应变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心肌梗死患者H-FABP浓度与心肌应变值是否相关.结果: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圆周应变与血清H-FABP浓度成正相关(P<0.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与血清H-FABP浓度成正相关(P<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与血清H-FABP浓度成正相关(P<0.01).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整体圆周应变与血清H-FABP浓度成正相关(P<0.01).结论:AMI患者血清H-FABP浓度与心肌应变量相关,血清H-FABP可与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联合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收缩功能.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心肌梗死左室心肌应变能力中的应用

    作者:喻丽华;赵季红;蔡伟;李学文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整体和局部应变的价值.方法:收集医院60例确诊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将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分别收集2组心尖位左室长轴3个切面高帧频二维动态图像,以自动功能成像软件(automated functional imaging,AFI)测量左室18节段峰值收缩期应变(S)、切面峰值收缩应变(GLS)及左室长轴平均总应变(GLS-Avg),分析GLS-Avg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比较2组患者GLS-Avg.结果: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18节段S值自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增加,各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各节段壁应变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GLS-Avg与LVEF具有良好相关性(r=0.93,P<0.05).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定量测定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和整体心肌的变化.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右心功能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天琪;于世利;王峻松

    一直以来,右心室被认为在心功能构成中并未发挥主要作用.随着对右心室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右心室形态与功能在临床与预后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各种用于整体评估右心室功能的成像技术不断得到发展.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在右心室功能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不同临床条件下右心室功能评估与研究,以及为与右心室功能相关的心肺疾病诊断与预后评价提供了简单且实用的新方法.对STI技术在右心室功能评估中的原理、方法和意义,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作一综述.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纵向收缩功能

    作者:张晶;肖杨杰;任卫东;乔伟;潘福治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检测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CA患者20例为CA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4.80岁。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4.85岁。分别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和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2D-STI获取左心室18个心肌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计算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平均纵向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结果所有受检者左心室心尖段到基底段纵向峰值应变逐渐减低。 CA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CA组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平均纵向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A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均减低,2D-STI能够从长轴纵向应变的角度更敏感、准确评估CA患者收缩功能的变化,适合临床广泛开展。

  • 早期血运重建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瘢痕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金城;寇兰英;张立英;王庆海;段红梅;韩文忠;张立清

    目的 观察早期血运重建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瘢痕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3 h,无溶栓禁忌证,给于尿激酶150万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溶检治疗45例,其中静脉溶栓再通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33例(再通+择期PCI组),静脉溶栓后未通接受PCI治疗12例(未通+择期PCI组);②AMI发病时间3~6 h,行急诊PCI治疗43例(急诊PCI组);③AMI发病时间>6 h,1周后行PCI治疗58例(择期PCI组).以上3组患者于发病后4、8、12周,在相应梗死部位,应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碎裂QRS波(fQRs)、心脏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观察室壁运动应变比率及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瘢痕范围及心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组间各项指标.结果 联合fQRS及ST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后心肌瘢痕,可使临床诊断心肌瘢痕的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8%和98.7%;静脉溶栓再通+择期PCI组及急诊PCI组fQRS阳性导联比率明显降低,室壁运动应变改善,LVEF提高,优于未通+择期PCI组及择期PCI组(P均<0.05).结论 早期血运重建有利于缺血心肌细胞修复,有效阻止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瘢痕形成,保护心功能.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后右心室局部及整体功能

    作者:李玉曼;谢明星;吕清;贺林;方凌云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法洛四联症(TOF)患者术后右室局部及整体功能.方法 正常对照组35例,无症状TOF术后(术后>1年)患者36例,获取心尖四腔观,应用STI技术测量并记录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应变(e)、收缩峰值应变率(SRs)及右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收缩峰值应变率(GL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GL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GLSRa),并分析右室收缩指标与术后时间、肺动脉瓣反流程度和QRS间期的关系.结果 ①TOF患者术后右室游离壁、室间隔部分节段ε、SRs及GLS、GLSRs、GLSRe、GLSR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5),且跨瓣环补片组GLS、GLSRs较右室流出道补片组进一步减低.②TOF术后轻、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组GLS、GLSRs、GLSRe、GLSRa均低于对照组,但肺动脉瓣不同反流程度组间比较右室整体功能无差异.③GLSRs与QRS间期及术后时间呈负相关(r1=-0.431,P1=0.009;r2=-0.469,P2=0.004),GLS、GLSRs和肺动脉瓣反流程度无关.结论 TOF患者术后长期右室局部及整体功能减低,STI可早期发现无症状TOF患者术后右室功能不全.手术方式影响术后长期右室功能,右室形变异常与电去极化异常有关.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消融术后左室心肌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家芬;段福建;陈石;乔树宾;王浩;吕秀章

    目的 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冠状动脉室间隔酒精消融术后左室心肌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26例行室间隔酒精消融术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其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左室整体及节段心肌的收缩期应变峰值.结果 术前患者的整体及节段纵向收缩期应变峰值较健康人群减低.术后1周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左室整体及消融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应变较术前明显减低.术后1年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流出道压差和室间隔厚度较术前显著减低(P <0.001),左室整体纵向应变较术前显著改善[(-14.7±2.0)%对(-13.6±1.6)%,P<0.01],左室圆周应变以及消融室间隔的平均纵向应变较术前无明显改变,而长轴的侧壁节段、短轴基底段和中段的平均纵向应变则有明显改善.左室流出道压差的减低与左室整体及基底段纵向收缩期应变的改善相关(r =0.58,P<0.01;r =0.54,P<0.01).结论 经皮室间隔酒精消融术能显著降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改善患者左室心肌整体及节段纵向收缩功能.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价值探讨

    作者:王冬沫;田家玮;任敏;杜国庆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及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DCM、32例ICM患者及30例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各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STI技术测量心肌18个节段长轴纵向应变(Tls)、短轴圆周应变(Tcs)及径向应变(Trs)的达峰时间,同时计算出各峰值应变达峰时间的大差(Ts-dif)及标准差(Ts-SD).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ICM组各节段Tls、Tcs及Trs的达峰时间的大差(Ts-dif)及标准差(Ts-SD)均高于D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得出Trs-dif及Trs-SD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0.946,以170 ms及53 ms为截断值诊断两种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5%、87.5%、87.5%及90.6%、90%、90.2%.结论 通过STI技术得到各应变指标的Ts-dif及Ts-SD鉴别DCM和IC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可以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进一步诊断两种疾病,其中以Trs-SD的诊断效力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 斑点追踪成像多层分析技术评价兔心肌缺血药物后适应模型左心室纵向心肌功能变化

    作者:姜中慧;李克婷;田家玮;刘宇杰;冷晓萍;任敏

    目的 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多层分析技术评价兔心肌药物后适应的局部纵向心功能变化.方法 40只兔随机分为2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与药物后适应再灌注组(ATP-PPost组),两组分别于冠状动脉阻断前、阻断后45 min,再灌注30 min、60 min及120 min进行图像采集.每组于冠状动脉阻断后45 min、再灌注30 min、再灌注60 min后分别随机抽取2只兔及剩余兔于实验结束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①冠状动脉阻断45 min后,两组模型兔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P<0.05),左室局部心内膜应变(SLsys-endo)、心肌应变(SLsys-mid)、心外膜应变(SLsys-epi)绝对值均明显降低(P<0.01),且心内膜变化幅度高于心外膜(P<0.01).②与阻断后比较,ATP-PPost组再灌注30 min后左室SLsys-endo、SLsys-mid,、SLsys-epi绝对值均增高(P<0.01),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SLsys-endo绝对值继续增高(P<0.05);组间比较,ATP-PPost组再灌注各时间点SLsys-endo、SLsys-mid、SLsys-epi绝对值均较IR组增高(P<0.01).③ 两组各状态下SLsys-endo、SLsys-mid、SLsys-epi绝对值均呈递减状态,各时间点SLsys-endo绝对值均高于SLsys-epi(P<0.01,0.05).结论 STI多层分析技术可准确评价兔心肌药物后适应模型左室局部纵向心肌功能变化特征,心内膜应变较心外膜更加敏感.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ICAM-1靶向超声造影检测心脏移植早期急性排异反应的研究

    作者:胡程程;刘英杰;田家玮;李守强;于丹丹;冷晓萍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联合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因子(ICAM-1)靶向心肌声学造影早期判定心脏移植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方法 建立48只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其中同种异体移植(ALLO) 24只,同系移植(ISO) 24只,分别分成3组,于移植术后第1、3、5d进行超声心动图、2D-STI检查及ICAM-1靶向超声造影检查.成像后取材病理学检测心肌排异反应及ICAM-1表达.结果 术后第5d,ALLO组大鼠超声心动图参数与ISO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d,ALLO组左室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及应变率(GCS、GCSr)、心内膜下心肌圆周应变(CSendo)开始出现降低,与ISO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5d的各项应变值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AM-1靶向心肌超声造影显示:移植后第3d及第5d,ALLO组的心肌声学强度高于I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D-STI联合ICAM-1靶向超声造影能够检测心脏移植的早期急性排异反应.

  •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实验兔心肌梗死后骨髓干细胞移植区域心肌收缩功能

    作者:穆玉明;曾倩倩;李艳红;曹桂秋;徐娟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STI)技术探讨兔左室心肌梗死区域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的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24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开胸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左室前壁心肌梗死)和骨髓干细胞移植组(AMI后2周,对梗死区域进行干细胞移植),于骨髓干细胞移植后4周分别采集三组动物左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动态二维灰阶图像;应用STI技术分析左室不同水平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径向应变率(SrR)、周向应变率(SrC)、旋转率(RotR)及扭转角度(Rot),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导管测量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压力大上升及下降速率(LVdp/dtmax).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LVEDd显著增大,LVEF、LVFS显著减低,LVSP、LVdp/dtmax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左室前壁局部及左室短轴三水平整体SrR、SrC、RotR和左室Rot均降低;骨髓干细胞移植组LVEDd较AMI组显著减小,LVEF、LVFS明显升高,LVSP、LVdp/dtmax明显升高,LVEDP降低明显,左室前壁局部及左室短轴三水平整体SrR、SrC、RotR和左室Rot均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I可准确评价骨髓干细胞移植区域的心肌功能.

  • 心室短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肌梗死

    作者:房芳;李治安;杨娅;裴金凤;孙广龙;屈正

    目的 采用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对心肌梗死心室短轴节段不同形式的运动进行评价.方法 分离结扎32只新西兰白兔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对角支造成前间隔及前壁心尖段心肌梗死,于梗死前正常状态及梗死后2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TI技术分析左室短轴基底段及心尖段心室节段径向应变(RS)、圆周方向应变(CS)以及局部心肌旋转 (Rot).根据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EF)下降的程度,将实验动物分为EF显著下降组及EF轻微下降组,分析RS、CS及Rot变化.结果 心肌梗死后梗死段RS、CS以及Rot均下降;EF轻微下降组梗死段RS及Rot较正常时减低.结论 STI能够评价左室短轴各个方向运动,心肌梗死后梗死段短轴各方向应变减低;整体EF无明显变化时,STI部分指标仍能敏感地检测出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评价缺血后适应对兔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任敏;王旭东;何宁;刘宇杰;姜双全;杜国庆;田家玮

    目的 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左室心功能变化,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2组:组Ⅰ,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组Ⅱ,缺血后适应组.采用STI评价两组兔冠状动脉阻断前后及再灌注前后左室应变及扭转功能变化特征,与病理学结果比较.结果 ①阻断后,两组整体纵向收缩期应变率(GLSrsys)、整体纵向收缩期应变(GLSsys)和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p)降低;左室侧壁局部纵向收缩期应变率(SrLsys)、纵向收缩期应变(SLsys)和纵向峰值应变(SLp)明显降低,纵向等容舒张期应变率(SrLivr)负向峰值增高,收缩后应变指数(PSI)明显增大;左室扭转角度峰值(Ptw)和解旋率(untwR)明显降低;②再灌注后,组Ⅱ GLSp增大;组Ⅰ各整体应变指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组Ⅱ SrLsys、SLsys和SLp明显升高,SrLivr负向峰值明显降低,PSI值降低,组Ⅰ SLsys、SLp升高;组间比较,组Ⅱ SrLsys、SLp较组Ⅰ高(P<0.05或0).01),SrLivr降低(P<0.05);组Ⅱ Ptw和untwR明显大于组Ⅰ(P<0.05);③GLSrsys、GLSsys、SrLsys、SLsys和Ptw检测兔心肌梗死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75.0%、62.5%和81.2%、87.5%和87.5%、93.8%和75.0%、81.3%和68.7%.结论 STI能够准确评价兔左室心肌功能变化,准确检测缺血后适应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敏感性高.

245 条记录 6/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