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谷智明

    目的:分析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82例接受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随访和神经功能评估,手术治疗前、手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不同服药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评分,采用 Wilcoxcon 检验比较手术后不同时间点 UPDRS 运动评分,以及与手术前的评分的差异。结果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后6个月、12个月、24的随访显示:毁损术不仅能改善术前帕金森病患者的 UPDRS 评分,UPDRS 评分逐渐减低,而且减轻了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患者术后口服抗帕金森病类药物用量较术前明显减少。核团毁损术永久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1.2%(1/82),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3.4%(11/82)。结论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是中晚期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 UP-DRS 评分,减轻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但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微电极导向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世忠;张旺明;徐强;徐如祥

    目的 观察微电极导向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0例接受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25例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随访和神经功能评估,分别获得术前、术后和DBS开启后1周、6个月、2年及5年的不同服药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评分资料,采用威尔科克森检验(Wilcoxon test),比较不同术后时间点UPDRS运动评分与术前评分的差异.结果 核团毁损术和DBS在术后1周、6个月及2年随访中均能明显改善术前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减轻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在5年随访时间点上仅DBS治疗组较术前比较仍显示差异性.而且DBS组患者术后左旋多巴服药的剂量较术前减少.核团毁损组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永久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DBS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核团毁损术和DBS两者被证实是中晚期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术前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减轻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STN-DBS较毁损术更具有独特的可控性、安全性和长效性.

  • 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及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54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长地;苗兴路;薛健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及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对长期随访的45例接受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9例接受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临床分析.结果 1例DBS病人术后无效,调整电极后效果满意,射频毁损术及DBS术后短期效果均满意,本组显效47例(87%),有效7例(13%),总有效率100%.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开”状态下提高38%,“关”状态下提高49%.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52%,“关”状态下改善率72%.随访结果:射频毁损者复发率为17.8%,DBS者无复发.结论 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及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满意,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微电极记录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DBS具有非破坏性、可双侧同期手术、术后可调节等优点,但价格昂贵.

  • 无框架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凯;田增民;陈涛

    目的 应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CAS-R-2型)进行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1年11月至2006年10月间,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行机器人引导立体定向单侧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6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取得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的帕金森病国际统一评定量表(UPDRS)的评分,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 手术结果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术后6个月、1年、3年,“开”、“关”期UPDRS评分的改善率明显比术后5年高.结论 核团毁损术治疗PD术后疗效肯定,但呈逐渐减退趋势,术后5年的改善率明显降低.机器人系统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方便术者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优势.

  •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作者:李建国;陈宝友;武慧丽;商崇智;梁晋;赵永青;董月青

    目的 研究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颅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116例应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85例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术前、术后和DBS开启后6个月、1年、3年及5年的不同服药状态下帕金森病联合评分量表(UPDRS)的评分,比较手术前后UPDRS运动评分的差异.结果 核团毁损术和DBS在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随访中均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前UPDRS运动评分,在第5年仅DBS组UPDRS运动评分较术前有改善,同时DBS组患者术后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较术前减少.结论 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均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DBS疗效更为长久.

  • CT引导毁损苍白球内侧部治疗帕金森病17例分析

    作者:顾冲;陈国志;李洪亮;陈中俊;阮秋

    目的 探讨在CT导向下脑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规划射频毁损苍白球内侧部(GPi)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南京麦迪柯科技公司98-Ⅲ型脑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规划手术系统,对17例PD患者的头颅CTGPi的直接定位,用N-30型射频仪(西安黄河),制造一个约8毫米直径的毁损灶.结果 按帕金森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运动评分,术后1周,在关状态下,术后症状改善率47.1%,在开状态下改善率41.1%,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经随访3年,显效64.7%,改善23.5%,无效11.8%.并发症:术后8小时内出现对侧肢体部分发作肌痉挛者2例(11.8%),均在3天后消失.对侧肢体轻偏瘫者1例(5.9%),2周内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PD患者行GPi毁损术后僵直、震颤多可消失,运动不能等症状有所改善.

  •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

    作者:娄金峰;牛光明;陶胜忠;常克亮;耿晓腾

    目的:研究微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我院106例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显效(含显效及特别显效)90例(84.9%),有效16例(15.1%),总有效率100%。分别获得微创治疗术前、术后不同服药状态下帕金森病联合评分量表(U PDRS )的评分,比较微创手术治疗前后U PDRS运动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颅内核团毁损术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 a的随访中均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术后U PDRS 运动评分,同时患者术后口服抗帕金森病类药物用量较术前可见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满意,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U PDRS 运动评分,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微电极记录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 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梁福乐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在我国发病率为81/10万[1],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强直和行动迟缓,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终致残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2]。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帕金森病患者众多,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帕金森病致残的负担逐渐增长。目前,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超过200万[3]。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微电极为导向,在细胞水平精确定位,立体定向损毁丘脑腹外侧核或苍白球腹后部异常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创伤小、机体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在近年已成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4]。2013‐09—2014‐06我院针对62例帕金森病患者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靶点损毁术实施科学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27例分析

    作者:史建军;张刚中;王家威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采用C 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对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实施多靶点毁损治疗。术前在256层螺旋C T 扫描下定出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拟毁损的靶点,术中用电阻抗监测验证靶点,70℃射频毁损60~75 s。术前及术后6个月及1 a由精神病专科医师独立进行Yale-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的评定比较。结果本组27例手术病人中强迫症状完全消失13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例。7例病人在术后出现记忆力下降和定向障碍,6例术后2周恢复;5例出现尿失禁,在1周后缓解;1例出现一侧肢体轻偏瘫,复查头颅CT 未见出血,经扩血管及高压氧等治疗3周后肌力恢复。结论螺旋CT导向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毁损术对顽固性强迫症病人疗效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 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王遣;魏新亭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临床上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增强、震颤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症状,由纹状体和黑质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所致[1]。PD 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为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增加了困难。在左旋多巴问世之前,外科手术曾是治疗 PD 的主要方法,但其可导致肢体瘫痪等严重并发症。随着左旋多巴的问世,PD 的外科手术治疗逐渐被人们遗忘。然而,左旋多巴长期应用后常出现药效减退及药物并发症等,这促使人们重新重视 PD 的外科治疗。

  • 原发性震颤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薛海;李建宇

    原发性震颤(ET)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上肢运动性震颤,可累及头、面、下颌和舌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ET病人,考虑行外科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是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其具有可双侧手术、并发症少、效果可调控等优点.丘脑腹中间核是公认治疗ET效果较好的靶点.

  •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娄金峰;常克亮;耿晓腾;牛光明;陶胜忠

    目的:研究微电极在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PD )的应用,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84例未使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术治疗的PD患者(对照组)和74例使用微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术治疗的PD患者(观察组)的临床病例资料。同时分别获得观察组及对照组核团毁损术前、术后不同服药状态下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进而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功能核团毁损手术前后UPDRS运动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及1年的随访中UPDRS 运动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同时患者术后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较术前减少(P<0.05)。其中对照组显效70例(83.3%),有效14例(16.7%),总有效率100%;观察组显效62例(83.7%),有效12例(16.3%),总有效率100%。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核团毁损手术前后的UPDRS 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功能核团毁损治疗PD疗效满意,微电极记录是否可显著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商榷。

  • 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帅松岳

    帕金森病是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治疗以缓解运动症状为核心.外科治疗始于立体定向技术的应用,以核团毁损术与脑深部电刺激术为主要术式.帕金森病外科治疗可以部分改善临床症状,但不能延缓疾病进展.目前基于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递质替代的基因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它可能是帕金森病治疗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案.该文就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及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