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CD40L的表达

    作者:陈志峰;金争鸣;胡申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免疫介质细胞分化抗原40(CD40)及其配体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CS组(23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40、CD40L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CS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40平均荧光强度(MFI)19.12±4.96明显较SA组9.99±2.55和对照组11.50±2.21高,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37,P<0.05).ACS组CD40L MFI 0.21±0.27与SA组0.10±0.18、对照组0.19±0.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7,均P>0.05).ACS组血清CRP水平(12.07±15.83)mg/ml与SA组(1.58±1.19)mg/ml、对照组(1.43±1.10)m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4,P<0.05).CD40与CRP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0.406,P<0.05).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增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活动性的血清学标志物.

  • HBVS-ecdCD40L融合基因构建及相应融合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

    作者:林贤凡;吴金明;陈瑾;孙慧;金思思;申苏建

    目的 构建HBVS-ecdCD40L融合基因,并利用软件对其相应融合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HBV S基因与人CD40L胞外段基因进行融合,构建融合基因及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蛋白质分析软件对相应融合蛋白二级结构水平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预测.结果 融合基因序列与设计一致,其相应氨基酸序列经软件分析,并与HBsAg和CD40L胞外段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比较.发现在二级结构上几乎无变化,亲水性和抗原性等生物学活性几乎未受影响.结论 HBVS-ecdCD40L融合基因构建成功,软件分析表明融合过程未影响HBsAg和人CD40L胞外段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强化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可溶性CD40配体L的影响

    作者:王修卫;马立学;韩增雷;曹庆博;袁涛

    目的 观察强化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d,50例)、治疗2组(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5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8周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L(sCD40L)、血脂、肝功能等指标,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以及瑞舒伐他汀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后1周、4周、8周血清hs-CRP、sCD40L、LDL-C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治疗后8周hs-CRP、sCD40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可能通过抗炎、改善内皮、稳定斑块等作用而终获益.

  • 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判断的价值

    作者:余强;马根山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血浆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的水平变化,评价血浆sCD40L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近期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 4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时血浆sCD40L水平,随诊3个月,并测定 17例稳定型心绞痛及15例健康成人血浆sCD40L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sCD40L水平,以血浆sCD40L>300 pg/ml 为界值,追踪观察正常组与增高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ACS患者血浆sCD40L水平(392.32±144.15)pg/ml显著高于SCHD组(282.57±56.13)pg/ml(P<0.01)和对照组(267.31±53.52)pg/ml(P<0.01),在48例ACS中,血浆sCD40L水平升高 38例,随诊期共发生心脏事件20例,较血浆sCD40L水平正常组高 (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浆sCD40L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密切相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sCD40L水平对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CD154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秀娟;黄胜起;王阿妮;李时英;陈卫光;韦峰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154及CD4+CD2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AS(AS组)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154、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人类白细胞抗原-B27 (HLA-B27),并分析CD154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AS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S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15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38±1.64)%比(1.92±1.13)%(t=5.836,P<0.05)],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87±1.11)%比(6.30±1.46)%(t=6.254,P<0.05)].AS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154表达水平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39,P<0.05).外周血CD154及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表达与HLA-B27平均荧光强度及ESR、CR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S患者外周血CD154、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异常,CD154、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可能共同参与了AS的免疫发病过程.

  • 尼可地尔对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hsCRP、sCD40L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作者:陈彬;刘华;张永军;马智会;陶建平;胡雨;曾金美;王兴德;陈忠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血浆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 ) 、可溶性 T细胞 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102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和尼可地尔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 5mg , 3次/d) ,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浆hsCRP 、 sCD40L水平,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浆hsCRP 、 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尼可地尔组患者血浆hsCRP [(2.63 ± 0.25) mg/L比(1.80 ± 0.28) mg/L]、sCD40L[(71.88 ± 3.71)pg/ml比(55.25 ± 2.47) pg/m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01).尼可地尔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8. 43% 比56.86%,P=0. 02) .结论:尼可地尔可显著提高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能降低患者的血浆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T细胞CD40配体的水平.

  • 尿激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付元元;党书毅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ACS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尿激酶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小剂量尿激酶静滴).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CD40L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CD40L和cTnT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尿激酶组治疗后sCD40L[(2.92±0.36) ng/ml比(2.58±0.18) ng/ml]和cTnT水平[(0.10±0.02) μg/L比(0.04±0.01) μg/L]降低更显著,P依次=0.013, 0.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尿激酶组治疗总有效率(76.6%比95.7%)显著升高,6个月内MACE发生率(34.0%比4.3%)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尿激酶能显著抑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的表达,减少心肌肌钙蛋白T的释放,提高疗效,防止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PCI前后CD40配体的影响

    作者:张新霞;段雯;魏文斌;张允奇;许香广;胡雪松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CD40配体(CD40L)和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冠脉内介入治疗(PCI)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规范的抗心绞痛治疗,术前给予氯吡格雷75mg/d,行PCI术前及术后6 h,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活化血小板CD40L的表达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40L的含量.结果:30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血小板CD40L的表达率水平为(3.73±2.15)%,术后6 h为(2.46±0.90)%,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1).PCI术前血清sCD40L的含量为(11.72±4.25) ng/ml,术后6h为(9.98±3.32) ng/ml,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1).结论:氯吡格雷降可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早期血清和血小板膜CD40L的含量和表达,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sCD40L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赵晓辉;王皓娟;李淑红;牟春平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0例冠心病患者[ACS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5例]、35例非冠心病患者(正常对照组)sCD40L、MMP-9,TIMP-1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SAP组比较,ACS组sCD40L[(2.73±0.92)μg/ml比(3.05±0.98)μg/ml比(4.72±1.15)μg/ml]、MMP-9[(152.38±54.22)ng/ml比(341.12±69.96)ng/ml比(574.2±139.20)ng/m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而TIMP-1[(415.92±13.96)ng/ml比(249.32±36.80)ng/ml比(172.20±40.10)ng/ml]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MMP-9与sCD40L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CD40配体、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升高,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水平下降提示这两指标与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可作为判断粥样斑块不稳定的血清学指标.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受体FcγRⅡA和CD40配体的表达水平

    作者:李忠艳;曲鹏;朱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合并冠心病(CHD)病人血小板表面受体FcγRⅡA(CD32)和CD40配体(CD40L)的表达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单纯CHD患者36例(Ⅰ组)、单纯2-DM患者35例(Ⅱ组)、2-DM合并CHD患者33例(Ⅲ组)及正常对照者3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血小板表面FcγRⅡA和CD40L的表达水平,并将二者作相关分析.结果:Ⅲ组血小板FcγRⅡA和CD40L水平较对照组、Ⅰ组及Ⅱ组均显著升高(P<0.05~<0.01),血小板表面FcγRⅡA和CD40L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 0.374,P<0.05).结论:2-DM合并CHD患者的血小板表面FcγRⅡA和CD40L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血小板表面FcγRⅡA和CD40L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用指标.

  • 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联系纽带-CD40/CD40L系统

    作者:傅宏杰;袁铭

    CD40/CD40配体(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现已被广泛接受.CD40通路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触发.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似乎对预后有影响.传统的心血管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已被证明能够降低sCD40L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 解毒活血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CD40L及IL-8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月莹;宫丽鸿;黄欢;郭秋影;赵静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中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CD40L及白细胞介素(IL)-8表达的影响.方法:PCI术后的50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25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中药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CD40L及IL-8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中药治疗组CD40L[(1.60±0.62) ng/ml比(1.35±0.49) ng/ml]及IL-8[(6.03±0.69) ng/ml比(5.33±0.62) ng/ml]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中药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比72%,P<0.05).结论:解毒活血中药能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清CD40-L及IL-8的表达水平,能抑制PCI术后炎性反应,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疗效.

  • 调脂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6、hsCRP、sCD40L的影响

    作者:林开敏;李卫华;戴淑惠

    目的 探讨调脂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L(sCD40L)和血脂水平,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中IL-6、hsCRP、sCD40L水平的影响. 结果 治疗5 d后,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6由(6.63±1.44)mg/L降至(3.03±1.45)mg/L,hsCRP由(9.95±3.62)mg/L降至(5.25±3.12)mg/L,sCD40L由(3.82±1.55)ng/mL降至(2.82±1.55)ng/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早期就具有抗炎作用;尽早使用可使患者获益更大.

  • CD40L高表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宗贵;严金川;黄佐;陈金明;张玲珍;李莉;仲人前;孔宪涛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分别对正常对照组16例、稳定心绞痛(SA)24例(包括8例PTCA)、不稳定心绞痛(UA)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12例患者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UA组及AMI组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明显较SA和对照组高(P<0.01),SA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2)UA组及AMI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SA和对照组高(P<0.01),而SA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P<0.05)。(3)AMI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UA组无差异(P>0.05),但AMI发病后24 h sCD40L有一峰值。(4)PTCA后血清sCD40L明显高于PTCA前(P<0.01),但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可溶性CD40L升高是判断ACS的可靠血清学指标,且可能是冠脉病变的活动性标志物。

  • s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美玲;谭小进

    冠心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脂质代谢紊乱、血凝因素异常、细胞因子、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炎症与免疫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在与冠心病相关的众多炎症介质中,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已成为研究热点.sCD40L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刺激趋化蛋白表达和释放、增强免疫活性细胞的粘附、诱导金属蛋白酶表达等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演变.

  • 活化的B细胞--肿瘤免疫治疗新方向

    作者:陈莹;钟玲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其中树突状细胞(DC)研究较多,但由于培养困难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活化的B细胞正好克服了DC这一缺陷,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刘昌盛;司庆盈;王霞;任建民

    目的 观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DACI)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探讨血清sCD40L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本实验分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DACI组,n=69)、单纯糖尿病组(DM组,n=32)和健康对照组(NC组,n=28).3组研究对象均应用酶联免疫法测量血清sCD40L的水平,常规生化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计算Crouse积分.根据超声结果将DACI组分为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结果 3组之间血清sCD40L水平、IMT、斑块检出率、Crouse积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ACI组以不稳定斑块为主,且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CD40L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水平与IMT(r=0.733,P<0.01)、Crouse积分(r=0.645,P<0.01)、HbA1c(r=0.272,P<0.05)、甘油三酯(r=0.276,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sCD40L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其水平升高可能反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

  • 血清 CD40 L、TNF-α、IL-1β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继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郑堃;马丽霞;郭秀珍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CD40L、TNF-α、IL-1β水平与继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 选择临床检查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5例,使用ELISA法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中CD40L、TNF-α、IL-1 β的浓度,并记录患者住院2周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分析3种炎性因子与患者继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继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CD40L、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P 均 <0.05), CD40L、TNF-α、IL-1β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1、0.803、0.614,P均<0.05). 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D40L、TNF-α、IL-1 β水平检测有助于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骨髓过氧化物酶和可溶性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董淑娟;李莉;孙同文;魏艳胜;贾启明

    目的 探讨血浆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0例冠心病患者(ACS 50例,稳定型心绞病20例)和1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MPO和sCD40L浓度.结果 ACS组MPO、sCD40L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病组和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sCD40L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但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各亚组中MPO与sCD40L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MPO和sCD40L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与ACS的发生有关.

  • 冠心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时血清CD40配体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玲;田野;闫红霞;王元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入院时血清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患者205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入院时血清CD40L、TNF-α、IL-6水平,并记录住院24 h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发生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以及不同Lown分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CD40L、TNF-α、IL-6水平差异.结果 205例患者中96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组),109例未发生心率失常(无心律失常组);心律失常组血清CD40L ((4.17±0.61)μg/L)、TNF-α((28.14±6.12)ng/L)、IL-6((16.29±4.36)ng/L)水平均高于无心律失常组(CD40L为(2.08±0.73)μg/L、TNF-α为(10.14±5.12)ng/L、IL-6为(8.19±3.67)ng/L)(P<0.05);随Lown分级增高,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血清CD40L、TNF-α、IL-6水平逐渐增高(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入院时血清CD40L、TNF-α、IL-6水平增高与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206 条记录 7/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