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神经丝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米瑞发;周长满;范明

    目的探讨神经损伤再生过程中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方法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神经再生过程中,L4~6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内轻分子量(light,L)、中分子量(medium,M)和重分子量(heavy,H)神经丝蛋白亚基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光镜下,轴突损伤后背根节神经元内各神经丝亚基mRNA的杂交信号明显减弱,神经丝-L和神经丝-M mRNA的杂交信号位于神经元胞浆内,而在神经元胞浆和胞核内均可见神经丝-H mRNA的表达信号. 结论神经丝3个亚基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不同,神经丝基因表达的下调可能是神经元对轴突损伤的基本应答,而且在有效神经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 嗅神经鞘细胞对胚胎大鼠脊髓后解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秉耀;侯树勋;游思维;章亚东;杨浩;鞠躬

    实验证实,嗅神经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可促进多种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如背根节神经元、视网膜节细胞以及向脊髓投射的皮层神经元、前庭神经元、中缝核神经元,等等.近年OECs移植用于脊髓损伤后再生研究,已成功促进下行传导路纤维的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1].但目前就OECs对脊髓后角神经元的作用目前还缺乏研究.本实验的目的就是观察原代培样的OECs对胚胎脊髓后角神经元的突起生长有无促进作用,从而为进一步的体内移植实验提供依据.

  • 缓激肽对背根节神经元钠通道电流的作用

    作者:毕辉;裴建明;朱妙章;胡三觉

    目的:观察缓激肽(bradykinin,BK)对大鼠背根节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电流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钠通道电流.结果:缓激肽剂量依赖性(0.01~10 μmol/L)增高小细胞背根节神经元诱发放电频率;缓激肽剂量依赖性(0.01~10 μoml/L)增加小细胞背根节神经元的河豚毒素不敏感(TTX-resistant, TTX-R)钠电流,对TTX敏感(TTX-sensitive, TTX-S)钠电流无明显影响.结论:缓激肽引起炎性痛的机制可能与TTX-R钠通道电流有关.

  • 针刺对备用背根节神经元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连双;王希锋;殷彦君;章为;王廷华;于振海

    成年哺乳动物的脊髓具有可塑性,且针刺可促进脊髓可塑性,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有实验表明针刺可促进NGF、NT-3在部分去背根动物背根节的表达[1,2],表明了针刺可能通过改变背根节部分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进而在脊髓可塑性中发挥作用.表皮生长因子(EGF)与神经系统发育及损伤修复有关,但EGF与成体动物脊髓可塑性及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报道不多.本实验拟通过成体猫备用背根模型来初步探讨EGF与脊髓可塑性及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

  • 神经元阵发放电序列的非稳定周期轨道分析

    作者:万业宏;菅忠;胡三觉;杨红军;段玉斌;徐晖

    大鼠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在慢性压迫损伤后可自发产生大量不规则的阵发放电.为探讨此类放电序列的动力学机制,我们以单纤维引导的方法记录了受损神经元阵发放电的动作电位间期(interspike interval,ISI)序列,并计算得到放电的事件间期(interevent interval,IEI)序列.然后,运用一种从时间序列中识别非稳定周期轨道(unstable periodic orbits,UPOs)的新方法对阵发放电IEI序列进行分析.从得到的10例数据中无一例外地检测到了具有高度统计显著性的非稳定周期1轨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阵发放电的非稳定周期轨道分级进行了初步研究,检测到了显著的周期2与周期3轨道.结果表明:受损DRG神经元的不规则阵发放电节律具有显著地确定性动力学机制.

  • 慢性痛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自发放电对脊髓背角广动力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宋英;张咏梅;徐洁;武静茹;秦霞;花嵘

    本文旨在研究慢性背根节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模型大鼠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对脊髓背角广动力(wide dynamic range,WDR)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CD组,在体情况下对DRG和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分别进行细胞内和细胞外记录.结果显示,CCD术后,WDR神经元自发放电发生率及放电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加(P<0.05),分别为59.46%和(4.30±0.69) Hz.在CCD大鼠DRG局部给予50 nmol/L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WDR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从加药前的(191.97±45.20)/min降至(92.50±30.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没有自发放电活动的WDR神经元在DRG局部给予100 mmol/L氯化钾后出现高频放电,洗脱后恢复(n=5).给予坐骨神经非痛电刺激在正常对照组WDR神经元没有记录到后放电,在CCD组可以在36.36% (12/33)WDR神经元记录到后放电,L4、L5 DRG局部表面直接给予TTX (50 nmol/L),后放电频率从加药前的(263±56.5) Hz降至(117±30)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外周神经损伤后,DRG神经元的异位自发放电活动对脊髓WDR神经元兴奋性改变有重要的作用.

  • 利鲁唑对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诱发簇放电的抑制作用及电流机制

    作者:宋英;张咏梅;徐洁;武静茹;秦霞;花嵘

    目的 探讨利鲁唑(riluzole)对慢性背根节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模型大鼠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诱发簇放电(evoked-bursting,EB)的抑制作用及电流机制.方法 33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3)及CCD模型组(n=20),进行离体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结果 CCD术后DRG神经元EB发生率增高,达53%(44/8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G局部给予利鲁唑(1、10、100 μmol/L)浓度依赖性抑制持续性钠电流(persistent sodium current,INaP),100 μmol/L利鲁唑可抑制阈下膜电位振荡幅度及EB放电.结论 利鲁唑通过阻断INaP抑制EB放电而发挥外周镇痛作用.

  • 背根节压迫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研究

    作者:宋英;张咏梅;徐洁;武静茹;秦霞;花嵘

    目的 探讨大鼠腰4、5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 (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损伤后,脊髓背角广动力 (wide dynamic range,WDR)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的改变.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CD组(每组12只),分别检测机械痛敏和热痛敏行为,并利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方法记录脊髓背角WDR神经元放电.结果 CCD术后大鼠出现了机械痛敏和热痛敏行为.与正常组大鼠相比,CCD组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有自发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增加、放电频率增加,对外周感受野轻刷、钳夹等刺激的反应性增强.36.36%(12/33)的CCD组大鼠WDR神经元对Aβ纤维刺激出现后放电现象.结论 大鼠腰4、5背根节慢性压迫后引起WDR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其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 施万细胞与背根节神经元体外共培养成髓鞘模型的建立

    作者:苏文凤;韦中亚;顾芸;沈筠恬;陈罡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与背根节神经元髓鞘化共培养的标准化方法,为研究周围神经髓鞘化的形成机制提供稳定的周围神经髓鞘化体外模型。方法:取出生1~3 d新生SD大鼠,培养施万细胞,经纯化鉴定后用于共培养。取孕14~15 d的SD大鼠胚鼠背根神经节,经纯化后用于共培养;将2种分别纯化的细胞进行共培养,加抗坏血酸诱导髓鞘的形成。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髓鞘的形成。结果:纯化后施万细胞纯度可达到98%以上,可用于共培养。背根节神经元贴壁良好,经纯化后几乎无杂细胞可见,可用于共培养。对共培养细胞进行MAG与NF的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数量可观的髓鞘形成,并且髓鞘是紧密包绕在神经元轴突上。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施万细胞包绕轴突形成髓鞘,而透射电镜下则可观察到有致密的髓鞘板层结构形成。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稳定可靠的体外成髓鞘模型,可用于轴突的新髓鞘化实验研究。

  • 嗅觉受体在背根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与鉴定

    作者:李石营;王勇军;顾芸;于彬;龚蕾蕾;姚登兵;丁斐;顾晓松

    目的:探讨背根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中存在嗅觉受体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表达谱芯片检测坐骨神经离断后嗅觉受体在背根节神经元和近端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并用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背根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中存在嗅觉受体的表达,而且在坐骨神经离断后它们的表达发生显著改变.结论:首次报道了嗅觉受体在背根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推测嗅觉受体可能在坐骨神经离断后与检测各种刺激信号相关.

  • Rho/ROCK Ⅱ特异抑制性小分子多肽对脊髓损伤微环境下新生大鼠背根节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宗波;李军;屈一鸣;吴韬韬;冯大雄

    目的 观察Rho/ROCK Ⅱ特异抑制性小分子多肽在脊髓损伤(SCI)微环境下对新生大鼠背根节神经元(DRGNs)轴突生长的影响. 方法 取健康雌性SD成年大鼠5只,按WD法制成T9平面以下截瘫模型,术后7d取T8-10节段脊髓制作截瘫大鼠脊髓提取液.取新生SD大鼠背根神经节经酶解消化、机械吹打、离心、重悬、纯化,进行原代培养观察.DRGNs体外培养5d后随机分组加入不同物质共同培养:A组:DRGNs +60 μL PBS;B组:DRGNs+60 μL截瘫大鼠脊髓提取液;C组:DRGNs+60 μL截瘫大鼠脊髓提取液+20 μL脂质体;D组:DRGNs+ 60μL截瘫大鼠脊髓提取液+20 μL脂质体+不同量多肽(2、4、6、8、10、12 μg).不同环境下共同培养2d后行免疫荧光,测量神经轴突长度和轴突远端平均荧光密度. 结果 B、C组平均轴突长度和荧光密度均小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μg多肽组平均轴突长度增长明显,平均荧光密度大,与其他多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μg多肽组与4μg多肽组的平均轴突长度和荧光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μg多肽组、10 μg多肽组、12μg多肽组的平均轴突长度和荧光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o/ROCKⅡ特异抑制性小分子多肽能促进SCI微环境中DRGNs轴突生长,当多肽含量为8μg时作用明显.

  • 体外培养鸡胚背根节神经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冯曜宇;王廷华;冯忠堂;李利华;王亚明

    为探讨鸡胚背根节(DRG)神经元的体外发育过程,分别取培养0、 1、 2、 3、 4、 5、 7、 14、 21天的神经元,计数相同面积内(2.5×105μm2)神经元的存活数,观察培养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并与体内者比较.结果 :各时相神经元的存活数分别是94±4、 83±6、 67±4、 65±7、 68±5、 71±9、 73±6、 22±4、 0 个.神经元的形态在培养48小时内无显著变化,多为球形或椭圆形,但至3天后,不少神经元呈锥形或梭形,而体内者仍为圆球形或卵圆形.由此提示,离体后,仅部份神经元在一定时段内能够存活生长,且神经元的体外发育过程可能与其在体内的情况有所不同.

  • 成年猫L6 DRG神经元按大小分类的形态学证据

    作者:王廷华;吴良芳;廖德阳;周雪

    采用成年猫L6背根节(DRG)制作20μm厚冰冻切片,测量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以探讨神经元胞体大小与细胞类型的关系.结果:成年猫L6 DRG神经元可分3群,即大(胞体直径>57μm)、中(42~57μm)、小(<42μm)神经元.各占DRG神经元百分比分别是29%,22%,49%.该结果为了解成年猫L6DRG神经元的大小分类提供了标准.

  • 大麻素抑制背根节神经元ATP诱发的[Ca2+]i升高

    作者:孙涛;陈美云;雷晓露;曾俊伟;陈远寿;余德芊;田虹;刘晓红

    目的:观察大麻素对背根节神经元ATP诱发的[Ca2+]i升高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SD大鼠背根节神经元,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培养神经元[Ca2+]i的变化.结果:ATP(100 μmol/L)经P2X受体介导可导致培养的背根节神经元[Ca2+]i增高(P<0.05);大麻素受体激动剂CP55940预孵育10 min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背根节神经元ATP所致的[Ca2+]i升高(P<0.05);CB1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1,B1R)的拮抗剂AM251(10μmol/L)、CB2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R)的拮抗剂AM630(10 μmol/L)均可显著降低CP55940(1 μmol/L)的抑制效应(P<0.05);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Forskolin(10 μmol/L)可逆转CP55940对ATP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CP55940可显著抑制背根节神经元ATP诱发的[Ca2+]i升高,CP55940的抑制效应可能是由CB1、CB2受体介导抑制背根节神经元PKA活性所致.

  • 蛋白激酶A介导慢性压迫背根节神经元的肾上腺素能兴奋反应

    作者:

  • 环化酶激活剂对大鼠背根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世伟;杨涛;李炳万;唐在明

    目的探讨环化酶激活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坐骨神经夹毁模型术后21天,取背根节用图像分析法观测腺苷、前列腺素E1和Zn2+对背根节(DRG)细胞数、核偏心率及核等圆径的影响,并与人胎盘神经生长因子(hNGF)的作用相比较.结果 NGF及环化酶激活剂组与夹毁对照组相比都能增进DRG细胞的存活和减轻核偏移;NGF组及高Zn2+饲料组在细胞存活数及核偏心率、核等圆径方面与假手术组无差别.结论腺苷等环化酶激活剂对DRG神经元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中Zn2+的保护效应与NGF无差别,腺苷、前列腺素E1保护效应低于NGF.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