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张庆华;马鑫笛;廖华山

    [目的]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阻滞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45 min(T5)、60 min(T6)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始和维持时间,比较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 T0、T1和T2时间点,MAP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T3~T6时间点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R和SpO2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较麻醉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骶神经电刺激治疗32例继发性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作者:唐华;黄建成;黄宏;廖小七;黄世勇;陈剑

    目的 观察骶神经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穿刺电刺激骶3神经治疗32例女性继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40周,通过排尿日记及患者症状评价疗效,并通过治疗前后抑郁与焦虑的心理评分来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无改善.结果 23例尿频尿急综合征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日排尿次数显著减少,平均排尿量增加,尿急程度减轻;9例症状略有改善,疗效不显著.症状明显改善者治疗前后抑郁与焦虑的心理评分也明显改善.结论 骶神经电刺激可明显改善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从而改进患者的生活质量.

  • 骶神经S2调节治疗性功能障碍初探

    作者:薛力;杨传策;陈琦;曹斌;李和程;张鹏;种铁

    目的 探讨S2骶神经调节对于性功能、排尿及排便功能改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于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排尿、排便及性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S2骶神经调节治疗,通过生活质量评分、勃起指数评分、排尿日记和便秘评分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此例患者性功能改善明显,术前术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排尿及排便指数均改善明显.结论 S2骶神经调节对于性功能改善明显,对于排尿和排便也有一定疗效,需要更多样本量进行观察.

  • 无张力性疝修补术中切除髂腹股沟神经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王紫括;徐靖;张新;王荫龙;吴易锋;孙广革

    目的:评价开放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中预防性切除髂腹股沟神经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外数据库2017年3月之前公开发表的有关评价髂腹股沟神经切除的临床意义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2 033例患者,其中神经切除组1 007例,神经保留组1 026例.与神经保留组比较,神经切除组术后近期和中期疼痛感(SMD=-0.54,95% CI=-0.85~-0.23;SMD=-0.25,95% CI=-0.40~-0.10)均明显降低(均P<0.05),远期疼痛感(SMD=-0.21,95% CI=-0.4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中期、远期麻木率(RD=0.00,95% CI=-0.06~0.07;RD=0.01,95% CI=-0.03~0.06;RD=0.00,95% CI=-0.03~0.02)与感觉障碍率(RD=0.05,95% CI=-0.03~0.12;RD=0.02,95% CI=-0.02~0.06;RD=0.01,95% CI=-0.02~0.04)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次要并发症发生率(RR=0.71,95% CI=0.48~1.06)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开放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中预防性切除髂腹股沟神经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近期、中期疼痛感,且不增加腹股沟区感觉异常的风险.

  •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刘胜强;阙彬;张蔚青

    目的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70例拟行下肢手术患者临床麻醉情况,其中35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者为对照组,另35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者为观察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30、60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完善及持续时间;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量表测试两组麻醉前30 min、麻醉后12、24、72 h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于麻醉后5、10 min心率较麻醉前明显加快(P<0.05),观察组各时点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于麻醉后5、10、30 min时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明显下降,且对照组变化程度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245.6±92.8)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200.3±82.7) min],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157.6 ±87.2)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10.1 ±9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老年下肢手术中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且术后并发症少,同时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具有一定安全性.

  • 骶神经电刺激与辣椒辣素类似物治疗特发性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40例疗效分析

    作者:唐华;廖小七;饶顺琴;黄建成;黄宏;黄世勇;陈剑

    目的 比较骶神经电刺激与辣椒辣素类似物(RTX)治疗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IOAB)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女性IOAB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经皮穿刺电刺激骶3神经(A组)及100 nmol/LRTX溶液100 ml膀胱灌注(B组)治疗3个月,并观察治疗前后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及抑郁与焦虑的心理评分的变化.结果 A、B组治疗前后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前后抑郁与焦虑的心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尿道刺激症状及膀胱区不适.结论 骶神经电刺激与辣椒辣素类似物(RTX)均可改善女性IOAB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但骶神经电刺激因无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明显.

  • 3D MERGE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陈细香;查云飞;刘昌盛;丘丽

    目的:探讨3D MERGE序列在显示腰骶丛神经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怀疑腰骶椎病变患者行常规腰骶椎MRI扫描后加扫3D MERGE序列及STIR序列扫描。将扫描结果在工作站行三维MIP重建,比较两种方法对腰骶丛神经根的显示情况,同时比较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结果3D MERGE和STIR两种序列都能显示腰骶丛神经的形态和走行,但3D MERGE序列在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及细节方面优于STIR序列,其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高于STIR序列(P<0.05),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病人容易耐受。结论3D MERGE序列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走行,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的术中电生理监测

    作者:马凯;李勇杰;庄平;胡永生

    目的 探讨术中肌电图及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指导意义.方法 利用脑电双频(BIS)指数监测麻醉深度,对27例痉挛性脑瘫行SPR术.术中将L2~S2各后根均匀分为3~5个神经束后行电刺激,对下肢多组肌肉及肛门括约肌收缩情况进行肌电图监测,切断扩散范围异常的神经束,保留出现明显括约肌收缩的神经束.结果 BIS指数在60~80时,电刺激强度适宜,反应适中,生命体征平稳.而BIS指数<60或>80时,不适宜手术操作.术后痉挛均有改善,无大小便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术中肌电图监测对提高手术疗效,保护括约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控制麻醉深度,维持麻醉平稳具有重要作用.

  • 腰骶部脊神经后根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肖礼祖;熊东林;蓝惠琴;蒋劲;张德仁;邵立健

    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腰骶部脊神经后根的穿刺径路.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腰骶部脊神经后根进行解剖学研究;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对30例腰腿痛病人X-线及CT图片所示椎骨、硬膜囊与神经后根进行测量并分析,寻找一条安全穿刺脊神经后根的路径.结果尸体标本示脊神经前、后根分别位于马尾前、后部,后根较前根粗大,出硬脊膜后下行一段距离再出椎间孔,L3,4、L4,5、L5S1椎间隙的硬膜囊直径小于相应节段椎板间隙间距,且越低位者差距越大.病人测得的数据与标本相似,临床上从椎板间隙宽处穿刺进针均能抵达相应的脊神经后根.结论经椎板间隙宽处穿刺入路可抵达相应脊神经后根而不伤及硬膜囊.

  • 健侧骶1为动力源神经移位修复骶丛撕脱伤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作者:陈爱民;江曦;李永川;鹿楠;杨迪;张志凌;郭清河;李钧;朱清华

    目的 探讨健侧S1作为动力源神经修复1例骶丛撕脱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2007年11月收治1例骨盆骨折伴左下肢功能障碍3个月患者,男性,10岁.术前检查:左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皮肤感觉麻木或缺失,左髋外展、左膝屈曲和足踝部活动丧失.X线片示左骶髂关节分离术后、左耻骨上下支骨折.椎管照影显示左侧L4~S1根部假性硬膜囊肿.肌电图检查提示骶丛神经损伤.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骶丛神经探查+健侧S1移位、腓总神经移植修复臀上神经和股二头肌肌支,左侧闭孔神经移位、腓总神经移植修复部分胫神经术.结果 该患者手术时间为5h,术中出血量约2000 mL,输血量为1600 mL.术后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术后4d右侧下肢髋外展、后伸、屈膝与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基本无影响,踝关节外翻稍减弱;足底、足趾外侧部分皮肤感觉减退,面积约4cm×12 cm;术后20 d,皮肤感觉减退面积约为2 cm×6 cm.术后18个月随访,右足底皮肤感觉减退区消失,感觉恢复正常,右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左侧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屈曲肌力达3级,踝关节功能无恢复.结论 利用S1作为新动力源神经移位修复骶丛撕脱伤可能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术式.

  • 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损伤的诊治

    作者:顾立强;张景僚;王钢;裴国献

    腰骶丛损伤临床较为少见,但骨盆后环骨折移位、骶髂关节脱位、骶骨骨折时可牵拉、压迫致伤腰骶丛神经, Tile C型骨盆骨折时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发病率高达 50%.腰骶丛损伤多数为神经失用、轴突断裂,严重者神经断裂,个别神经根撕脱.多发伤及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时,腰骶丛损伤的早期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要求在早期复苏时及病情稳定后进行仔细的神经学检查谨防漏诊,电生理学、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及损伤机制分析.骨盆骨折早期手术切开复位、牢固内固定,恢复骨盆后环的解剖学结构与稳定性特别重要,多数患者能自行恢复神经功能;少数患者可酌情行神经探查、减压手术或神经修复术.但对腰骶丛神经根撕脱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灼性神经痛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 兔骶丛爆震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郭清河;陈爱民;王建民;李永川;朱磊;张志凌;江曦;李晓霞;张良潮;陈志强;鹿楠;杨迪;朱清华

    目的 探讨兔骶丛爆震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 取18只日本大耳白兔,致伤物为当量600 mg三硝基甲苯(TNT)炸药的电子雷管,根据雷管与皮肤致伤距离不同分为3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1 cm(A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2 cm(B组)、致伤物与皮肤距离为5 cm(C组),每组6只,以后正中线、右髂后上棘与股骨转子连线及右股骨转子水平连线形成一三角形区域,即骶丛在体表投影区域为致伤点,于距爆炸点10 cm处采集爆震波压力,通过压力公式转换成各组致伤压力,于致伤前、致伤即刻、致伤后1周3个时相点检测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评估动物的伤情,观察骶丛神经损伤的情况.结果 A、B、C组爆震伤压力平均分别为(413.25±8.09)、(51.34±1.03)、(3.61±7.50) MPa,致伤面积平均分别为(31.47±5.91)、(18.13±8.04)、(4.60±7.16) cm2,以上项目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肉眼下骶丛神经全部断裂,1周存活率为0;B组肉眼下骶丛神经挫伤,骶丛损伤症状明显,伤后即刻SLSEP消失,1周后无恢复,1周存活率为83.3%;C组仅伤及皮肤,未见骶丛损伤症状,伤后即刻、伤后1周SLSEP与伤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存活率为100%.结论 600 mg TNT炸药、致伤距离为2 cm,可形成典型的骶丛损伤,稳定性良好,且存活率高,可作为长期实验观察研究.

  •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骶骨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

    作者:杨鹏;叶添文;张帆;杨迪;朱磊;何翔;陈爱民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骶骨骨折伴骶丛损伤的初步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1例复杂骨盆伴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28 ~ 57岁,平均42.3岁.新鲜骨折7例,陈旧性骨折4例;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Ⅱ型3例,Ⅲ型8例.11例患者存在鞍区或下肢骶丛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弱或丧失,10例存在下肢放射痛及肌力下降,5例患者存在膀胱括约肌、肛门括约肌或性功能障碍.创伤严重度评分平均为21.5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骨盆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并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模型,利用直径3 mm电线模拟骶丛神经走行,预估神经在骨折移位后走行,判断神经受压部位及程度,并进行模拟手术.然后对患者行后路腰椎骨盆固定+骶丛神经探查+神经减压术治疗.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1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2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 845 mL.所有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8.2个月)随访,骶骨骨折均获稳定固定和愈合.运动功能恢复较术前平均提高2.5个等级,感觉功能较术前平均提高2.6个等级.10例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疼痛消失. 结论 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骶骨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与神经减压的准确性,利于骶丛神经恢复.

  • 骨盆骨折与腰骶丛损伤

    作者:顾立强;王钢;裴国献

    腰骶丛神经损伤临床较为少见,主要因其位于骨盆内,与臂丛神经易受到牵拉移位、撕裂撕脱损伤不同,其受到稳定的骨盆骨性结构保护,对一般外伤作用力的抵抗力较强.只有发生了威胁生命的高能量损伤--严重的骨盆骨折、后环断裂移位时才出现腰骶丛损伤.目前,腰骶丛损伤的诊断与处理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 多个磁共振脉冲序列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加良;张汉良;吴珊珊

    目的 探讨比较MRM、3D-MEDIC、DESS序列冠状位显示腰骶丛神经的优劣.方法 采用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对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腰椎MRI扫描、MRM、3D-MEDIC、DESS序列冠状扫描.对MRM、3D-MEDIC、DESS脉冲序列所得图像均进行大强度投影(MIP)成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充分显示腰骶丛神经影像.由2位MRI专科诊断医生对各序列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各序列的优劣性.结果 MRM、3D-MEDIC、DESS序列都能显示腰骶丛神经影像,3D-MEDIC、DESS序列在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细节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可以显示腰骶丛神经部分节后段;与3D-MEDIC序列相比,DESS序列图像在椎管内神经的显示具有优势,且使显示更加直观.结论 DESS、3D-MEDIC序列图像质量优于MRM,是常规MRI的重要补充;用MIP软件进行神经根曲面溶剂重建图像可提供更加直观的解剖形态信息.

  • 腰丛、坐骨神经旁置管分次阻滞用于单侧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

    作者:韩晓东;张学政;倪剑武;王权光;陈丽梅;Chenggang Hu;徐旭仲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旁置管分次阻滞用于单侧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 置管术后镇痛组(N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组(E组),每组30人.N组均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根据相应手术部位在腰丛或坐骨神经旁留置导管行分次阻滞术后镇痛.E组施以腰硬联合麻醉并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次数,患者术后开始进食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E组麻醉后30 min和术后4 h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1).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E组(P<0.05),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显著短于E组(P<0.001).结论:单侧下肢骨折手术采用腰丛、坐骨神经旁置管分次阻滞可以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并且对全身各系统影响轻微.

  •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联合普瑞巴林治疗CRPS的临床观察

    作者:顾丽丽;张学学;章勇;刘小健;曹新添;张达颖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联合普瑞巴林(PGB)治疗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6例下肢 CRPS 患者,给予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口服 PGB。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估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7、14、28、56 d 的疼痛变化,并记录患肢皮肤温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 VAS 和 QS 评分明显下降(P<0.05),患肢皮肤温度明显升高(P <0.05),治疗后28、56 d 总有效率为88.46%、96.15%。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和嗜睡,均无血管、神经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联合 PGB 治疗 CRPS 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 不同入路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股骨近端手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周颖;凤婧;杜鹏;王光磊;刘功俭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股骨近端手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2月择期行股骨近端手术的患者150例,性别不限,年龄60 ~ 90岁,体质量51~ 72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大肌间隙入路组(PCB组)、Winnie“三合一”入路组(Winnie组)和髂筋膜间隙入路组(FICB组),每组各50例.手术前12h在超声仪和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行神经阻滞,置管后接电子自控镇痛泵,药物配方及使用方法相同.3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3组维持术后镇痛72 h,采用肌肉注射舒芬太尼10 μg行补救镇痛,维持静态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3分,主动活动VAS评分≤4分.于术后评价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记录术后24 h时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的阻滞有效情况.记录补救镇痛情况、穿刺点出血、硬膜外阻滞、神经损伤和感染等.结果 PCB组穿刺时2例出现硬膜外阻滞,1例穿刺点出血,其余2组未见并发症发生.3组均未进行补救镇痛.FIBC组术后24、48、72 h患肢股四头肌肌力高于PCB组(P<0.05).Winnie组、PCB组和FICB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有效率分别为64%、91%和96%,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innie组、PCB组和FICB组闭孔神经阻滞有效率分别为84%、89%和62%,FICB组低于PCB组和Winnie组(P<0.05).结论 髂筋膜间隙入路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股骨近端手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确切,并发症较少,优于腰大肌间隙入路和Winnie“三合一”入路.

  • 婴幼儿腰骶丛阻滞麻醉临床应用

    作者:何玉明

    腰骶丛阻滞麻醉在许多经典麻醉著作中均有介绍,但在婴儿麻醉中应用报道较少.本文就我院1997年至1998年4月80例小儿腰骶丛阻滞麻醉的临床资料报导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病人资料本组80例臀部及腹股沟以下部位手术患儿、ASAⅠ-Ⅱ级,男68例,女12例,年龄小58天,大5岁.1岁以下9例,1~3岁35例,3~5岁36例.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56例,臀部手术5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19例.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56例,臀部手术5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19例.手术长时间3小时,短40分钟,平均110+12分钟.

  • 左旋布比卡因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晖;张昕;秦秦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4组,0.5%左旋布比卡因组(L1组,n=20),0.375%左旋布比卡因组(L2组,n=20),0.5%罗哌卡因组(R1组,n=20)和0.375%罗哌卡因组(R2组,n=20).施行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观察各组患者术前、手术开始、手术30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麻醉满意度.结果:L1及L2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R1及R2组(P<0.05).L1组感觉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5),L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与R1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长于R2组(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适合于麻醉要求,推荐药物浓度为0.375%.

90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