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震灾害中掩埋140小时伤员的救治体会

    作者:赵平武;向春华

    地震掩埋往往使伤员丧失食物及水盐来源,引起机体代偿性的能量及水盐代谢变化,严重时,引起伤员器官功能损伤及内环境紊乱,导致生命危险.合理地进行能量补充及水盐紊乱的纠正,预防感染,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地震灾害 急救
  • 5.12地震伤员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管理的探讨

    作者:赵涛;吕汝琦;杨雍

    目的 探讨突发大型灾害事件中对伤员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管理.方法 总结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应对5.12地震灾害对伤员注射TAT的实践.结果 427例伤员注射TAT,89例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C),未出现破伤风患者.结论 有效的管理可保障成批伤员注射TAT的高效和安全.

  • 九寨沟“8.8”地震中有效及时检伤和后送转运对伤员的救治意义

    作者:刘纪宁;杨雍;王才宏;黄彬

    目的 探讨有效及时的检伤和后送转运对地震伤员救治的意义.方法 对绵阳市中心医院医疗救援队在九寨沟“8.8”地震发生后8月9日-8月11日对地震伤员的检伤、救治、后送转运、进一步住院诊治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绵阳市中心医院医疗救援队在地震现场协同震区医院检伤、转运伤员17人,检伤巡诊伤员122人,手术5人;组织协同后送转运伤员到绵阳市中心医院四批次共48人,共收治入院伤员47人,手术24人,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截止8月20日已有6人经治疗后康复出院,另外42人经手术及相关救治后病情稳定恢复中.后送转运及转运后的救治中做到了零死亡.结论 在地震等大型灾害的救援中,有效及时的检伤和后送转运对伤员救治至关重要.

  • 特大地震灾害救治中伤员标志方法的应用分析

    作者:冯岗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医疗救援工作,包括现场处置、后方转运等,而其中伤情分类标志,是医疗救援的第一步.本文就地震灾害过程中所使用的伤情标志方法 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国内外通用的伤情分类方式,总结出新的标志方法 ,并建议在针对自然灾害、战争、车祸现场等处的救援中使用.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做好抗灾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保障的体会

    作者:赵自勤;向超群;余晓君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给医疗机构的现场教授、集中收治提出了巨大挑战.医院领导临危不乱,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各级员工分工明确,无私奉献,应急医疗救援体系运转有序,医院后勤物资保障供应充足,绿色通道有效保证了伤员得到及时有效处置,而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质量.

  • 浅谈地震灾害的药材配置规律

    作者:刘蓉蓉;秦银河;周林;任家顺;周峰;李黔生

    地震灾害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灾害医学救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在"5·12"汶川地震救援过程中,由于对地震灾害伤病发生发展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经验不足,医疗队药材配备不够合理,曾对医疗救援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地震灾害不同时期的伤病谱特点分析,探讨其药学救援规律,对于做好救灾药材准备,提高伤病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1-3].

  • 边疆地区发生地震灾害时紧急救援卫勤保障体会

    作者:唐文俊;任永社

    自1993年以来,新疆南部喀什及邻近地区连续发生6.0级以上地震,我院先后4次派出应急医疗队随救灾部队赶赴灾区进行紧急救援的卫勤保障工作,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环境恶劣、伤情复杂的情况下,因出动迅速、组织严密、指挥有力、军地配合密切,圆满地完成了伤员救治、后送及灾区卫生防疫任务,受到上级及地方各族群众的高度赞扬。现结合几次救灾工作的实际情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1 地震灾害时紧急救援卫勤保障的特点1.1 思想准备性 由于西北边疆喀什及邻近地区是地震多发区,境内有南天山地震带和西昆仑地震带通过,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剧烈,仅1895~1995年100年间,发生7级以上地震达7次之多,特别是1993年以来,喀什地区接连不断发生一系列破坏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是驻疆部队在执行维持稳定和应付突发事件中紧急救援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要求全体官兵必须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具备高度的战备观念,日常生活及工作养成雷历风行、紧张有序的作风,要做好随时救灾的准备。1.2 时间紧迫性 地震何时发生,没有准确的时间,也难以预料,都是在人们毫无思想准备、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短暂的几秒钟发生了破坏性的灾害,有的人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就丧失了性命,有的被砸在房屋、墙头下生命垂危,因此,要求医院的应急医疗队在接到灾情命令后,快速做出反应,迅速出动,紧随救灾先遣部队在短的时间内赶赴灾区以快的速度救治伤员。1.3 伤情复杂性 地震发生后,伤员类型复杂,伤情较重,不仅有因房屋倒塌所致的颅脑外伤、胸腹外伤、挤压伤,还有许多因地震灾害后,饮用水污染、生活条件差、露宿野外等因素所致的流感、痢疾、关节炎等类型的疾病。此外,由于地震发生时的恐怖景象以及地壳内部发生的撞击声使许多年老体弱者受到惊吓,精神高度紧张,头痛、头晕、恶心、站立不稳,个别患者出现精神失常,心脏病复发等。伤员较多,伤情复杂,给救治带来较大困难。1.4 环境恶劣性 地震发生后的大部分地区依然余震不断,倾斜的房屋、残墙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地震升级与减级的变化可能会再导致一场更大的灾难;其次,灾区的各种设施受到破坏,环境污染、人体抵抗力下降,烈性传染病随时可能发生和流行,又加之救灾部队大都是汉族官兵,与灾区少数民族群众在语言沟通上有诸多不便等等原因,将直接影响到救治工作的进展。

  • 汶川地震后护理人员灾害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

    作者:胡秀英;刘祚燕;龙纳;陈娟;张甜;陈茜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灾后护理人员灾害康复护理继续教育的需求,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自行设计护理人员灾害康复护理继续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对四所医院包括骨科、康复科、ICU、内科、外科、急诊科的17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汶川地震灾后护理人员灾害康复护理知识匮乏,有继续教育需求者总体百分率为81.8%,各子条目的 继续教育需求百分率为84.7%~91.8%.显示继续教育需求较高.结论 中国灾害康复护理的发展需要一支高效的、专业的灾害康复护理队伍,在经历了地震灾害救援和漫长的康复过程之后,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中国灾害康复护理的发展之路.

  • 地震灾害后成批骨折病人的治疗及护理

    作者:李大芬;陈荣义;邹孔敏;宋凌霞;王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总体安排,我院接收了100名地震伤病人,到达时间是5月22日.

  • 我院76例地震灾区伤员病原体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作者:徐艳;杨锦玲;罗湘蓉;李琦;杨怀;杨艳

    地震灾害所造成伤害的病因均为创伤或挤压,患者受伤部位常涉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大多数患者为多发性复合外伤,而且患者伤口均为污染或污秽伤口,伤势可变性高,感染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故灾区伤员有着其特殊性,外伤病人及感染病人占多数,我院于2008年5月22日接收了76名灾区伤员的救治任务,为了做好灾区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伤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伤员不必要的痛苦和国家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我们对医院地震灾区伤员感染病例病原体进行目标性监测,现报道如下.

  • 震后应急安置点杀虫工作探讨

    作者:刘平;徐佳清;孙红英;胡建娟

    目的:探讨地震后应急安置区的杀虫(灭蚊)工作,防止虫媒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方法:灾民入住安置点前后加强对安置点内外环境中的水源、帐篷进行灭蚊杀虫处理.清除孳生地,并按<汶川地震灾区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实施杀虫的标准执行.结果:通过以上措施,在灾民安置区(九洲、南河、安县、北川、江油、平武以及溃坝撤离居民安置点)尚无虫媒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结论:5*12大地震后,由于加强了安置区病媒生物的监测管理,严格、科学地实施杀虫,是保证目前无重大虫媒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有力措施.

  • 影像学检查在地震灾害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李捷;张晓兰;王宏;王洪州;魏远;邢雪范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长.从灾难发生的1个多月时间内本院共成功救治地震伤员1285人次,其中近90%伤员在本科作了各种影像学检查.现就本科在此次重大自然灾害中的应对及有关影像学检查在地震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情况作以分析.

  • 少数民族地区地震伤员异地救治的护理组织与管理

    作者:黎巧玲

    地震灾害产生的批量伤员如果及时和有效的后送救治将有效地减少国家和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有效降低灾害的致死率[1].在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区地震伤员的异地救治工作中,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20名伤员.本次救治工作的对象绝大多数来自藏族地区,因为语言障碍、生活习俗的不同,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我院护理部积极组织、迅速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 49例地震灾后患者整体护理及随访体会

    作者:杨波;赵丽萍

    地震属突发性自然灾害,目前,世界上平均每年约有1~1.5万人死于地震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地震频繁的国家之一[2]。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亲人离世、生活家园被毁、自身伤残、社会支持系统的断裂等给受灾群众造成了极大的身心创伤。因此,为灾后患者提供系统、动态、个体化、全程、优质的整体护理及出院后的随访指导对重建患者的"心理家园"及步入生活正轨具有重要意义。

  • 地震灾害中医疗卫生应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笳;杜欣颖;梁媛媛;周天玉;杨雪斐;吴诗惠

    地震灾害是一种波及范围非常广、损失非常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地震造成严重的损失就是人员伤亡。为了降低地震灾害中的人员伤亡,发挥地震中医疗卫生应急管理的重要作用。本文汶川地震为例,从地震中医疗卫生应急管理的问题出发,对地震中医疗卫生应急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 甘肃省文县地震伤情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盛华;叶丙霖;周明旺;宋渊;李红专

    目的:调查分析文县地震的伤情.方法:对甘肃省文县地震受伤人员按照年龄、性别、受伤因素、受伤部位、伤后就诊时间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有组织地及时救助伤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结论:总结地震伤病人救治的经验,可为实施有效的救灾对策提供有益信息.

  • 汶川地震对甘肃省克山病流行的影响

    作者:廖永建;格鹏飞;王新华;刘俊娓;王燕玲;邵建赟;鱼素琴;高佩媛;陈晓燕;王福彩;王东京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对克山病流行的潜在影响,为指导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评估防治能力、发病危险性、人群硒营养水平和硒干预措施.结果 克山病致病因素依然存在且致病力强并活跃;近1/3的人群缺硒;合格硒盐的覆盖率为24.5%;防治机构和仪器损毁严重.结论 地震灾区存在克山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应建立健全克山病防治的长效机制.

  • 重大自然灾害灾区医疗应急工作初探

    作者:黄坚;朱锡光;黄显凯;张俊;任家顺

    5.12汶川大地震致近8万人失去了生命,数十万人受伤.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笔者参加了此次地震灾害的医疗救治工作,在亲历现场的同时,对灾区的医疗应急救援工作有一些浅显的认识.

  • 地震伤员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作者:毛庆详;曾建蓉;周继红;闫红;杜权;陈力勇;葛衡江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由于地震灾害造成的伤员的伤类、伤情不同于其他自然灾害或战争,医疗救援的侧重也有所不同,笔者总结了所在医疗队在地震灾后开展的手术和围术期麻醉管理的特点,旨在对以后的灾后救援工作提供借鉴.

  • 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所致创伤的救治

    作者:王正国

    地震是世界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一次大地震,可在顷刻间造成一个或多个城市的毁坏和数万至数十万人员伤亡.世界上每年因地震致死的人数约为8 000人,伤26 000人[1].

327 条记录 15/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