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30例

    作者:袁磊;杨进平;闻瑛;江雯涵;周海燕;徐丹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诊疗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2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且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和验证.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56.7% (P <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周琼;窦正元

    我们自1985年以来的临床实践工作中.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16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脑欣康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秀英

    目的 观察脑欣康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7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用脑欣康胶囊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51例用血塞通片治疗,比较2组对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欣康胶囊对缺血性中风病有较好的疗效.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0例疗效观察

    作者:周波;曾启全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保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加味补阳还五汤口服,疗程结束后对2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一定的疗效.

  •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60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飚

    缺血性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本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自古以来被视为中医内科四大证(风、痨、臌、膈)之首.缺血性中风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小中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脑栓塞等.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36例疗效观察

    作者:窦正元

    1临床资料36例中,门诊病人16例,住院病人20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小者37岁,大者80岁,发病8短者12h就诊.长者24d就诊.其中诊断为脑梗塞32例,脑血管畸形性脑出血1例(于治愈后经CT证实),未经CT检查者3例,伴高血压者6例,伴风心病者1例,伴糖尿病者1例.……

  • 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研究近况

    作者:韦桂梅

    脑血管病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缺血性中风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86%[1],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医药界的重视.近十余年来,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 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32例临床观察

    作者:余芳菲;郑侠海;曾科学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32例采用调任通督针刺法,康复组32例采用康复疗法.观察:2 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值均得到提高,与治疗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L、FMA的治疗前后差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与康复疗法相当.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林木灿;朱莹

    目的 观察并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平均每组50例.中医综合治疗组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康复治疗+中医综合治疗(口服中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西医治疗组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康复治疗+安慰剂胶囊,两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中医综合治疗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随访期末脑血管病复发率、死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有一定差异,中医综合治疗组有优于西医治疗组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明确,优于纯西医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并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 综合治疗缺血性中风36例临床观察

    作者:彭国军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综合治疗研究.方法 在本院患者中选取2012-2016年7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每组各36例,对于西医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对于中医组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案中药配合针灸推拿,对治疗的临床效果,在治疗后2周,进行分析统计比较.结果 对中药组显效1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1.6%,西医组显效1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0.6%,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的临床结果显示在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下,总有效率较常规的西医方案治疗组较高,疗效确切,中医药在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中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熄风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200例临床研究

    作者:马谦;陈建强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探讨其疗效和机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熄风通络胶囊口服,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和比较,判断该药物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具有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作用,临床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熄风通络胶囊以平肝熄风,活血化痰通络为主,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有效治疗药物.

  • 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进平;闻瑛;王敏玲;高星;杜中亮;袁磊

    目的 探讨太仓地区缺血性中风证候分布特点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从而为缺血性中风辩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及提高脑卒中预防疗效.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2比例分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A组)与不存在不稳定斑块组(B组),测定血脂、胆红素、纤维蛋白原,并进行证候要素、证型辨别.结果 两组痰湿证、血瘀证及阴虚证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火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火证比例较高,B组内火证比例较低,提示内火证患者较易形成不稳定斑块.2组患者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气虚证患者不易形成不稳定斑块.两组内风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由于A组内风证患者例数较少,不能进行临床判断.两组风痰阻络、风火上扰、阴虚风动及痰蒙神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腑实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痰热腑实证患者较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两组气虚痰瘀互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气虚痰瘀互阻证患者不易形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结论 颈动脉斑块形成到缺血性中风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与中医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型均有相关性.

  • 加味涤痰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脂调节的临床观察

    作者:施经伟;刘立群;彭敏红;张田

    目的:观察加味涤痰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味涤痰汤治疗(不予他汀类及其他降脂类药物).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上升;治疗后,对照组LDL-C水平更低,治疗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涤痰汤对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血脂有正向调节作用,有利于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作者:李燕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8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风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临床观察

    作者:毛玉美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42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薛萍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临床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

    作者:蓝文锐;陈胡林;降祥勇;张东淑

    缺血性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优点.本文对近十年来有关穴位敷贴治疗本病的研究做一总结、分析.

  • 金蛭方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血清及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作者:吴翟;王彩荣;张灵敏;杨建新;周恒;王丽

    目的:观察金蛭方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血清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模型对照组、 金蛭方高剂量组、 金蛭方低剂量组、 阳性药尼莫地平片对照组.测定大鼠血清和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 脑组织中SOD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用药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高、 低剂量组在增强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蛭方通过调节缺血性中风大鼠SOD活性、MDA的含量以达到抗缺血性中风作用.

  • 金蛭方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血清及脑组织IL-1β、TNF-α的影响

    作者:吴翟;王彩荣;张灵敏;杨建新;周恒;王丽

    目的:通过观察金蛭方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白介素-1β(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模型对照组、 金蛭方高剂量组、 金蛭方低剂量组、 阳性药尼莫地平片对照组.测定大鼠血清和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性中风大鼠血清及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降低IL-1β、TNF-α的含量(P<0.01).结论:金蛭方通过调节缺血性中风大鼠IL-1β、TNF-α的分泌和释放以达到拮抗缺血性中风作用.

  • 赵英霖熄风化痰祛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

    作者:岳姣姣;赵英霖

    赵英霖副教授擅长运用熄风化痰祛瘀法调治缺血性中风患者,注重从"熄风化痰、活血祛瘀"法入手,每获良效.

1393 条记录 63/70 页 « 12...60616263646566...697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