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柳青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中西医治疗该病均有多种治疗方法.针灸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针灸的理论、针具、治疗方法种类繁多,临床可选择面大,在降低肌张力方面有显著的疗效.但仍存在缺少对其他影响疗效的基础病进行统计分析、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缺少治疗刺激量化标准等问题,有待在未来的临床试验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

  •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80例疗效观察

    作者:晁建国

    目的:观察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进行温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另外80例作为试验组,分别予以电针治疗和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2组患者的ADL评分、FMA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其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方法有利于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临床借鉴和大力推广价值.

  •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

    作者:马松武;高崇;潘砚章;张诚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试验组给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ADL评分、FAC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显著效果,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 筋针配合循经点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梅;刘龙彪;刘沛沛;沈斌;姜文萍

    目的 探讨筋针配合循经点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2月盐城市大丰中医院针灸科、盐城市中医院康复科61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针配合循经点刺,31例)和对照组(传统针刺,30例),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肌张力评分(1.7±0.2)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7±1.8)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6.83,P<0.05).结论 筋针配合循经点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肌张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对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针刺跷脉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作者:刘杰;李淑彦;晋志高

    目的:探讨针刺跷脉改善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泻阴补阳手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采用泻阴补阳手法联合针刺跷脉穴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肌张力较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跷脉可降低患者肌张力,改善痉挛程度.

  • 痉挛性偏瘫患者联合采用巨刺法与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黄翠立;殷玉鹏;梁静;周峰

    目的:分析采用巨刺法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痉挛性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仅应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巨刺法与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痉挛状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7.16±2.15)分、(72.15±8.37)分,对照组为(13.24±2.87)分、(51.34±6.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与康复训练联合运用于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更有效地改善症状.

  • 小针刀治疗中风后肩疼痛疗效分析

    作者:康杰

    下肌痉挛,缓解中风后肩痛.

  • 头皮针加体针透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42例

    作者:吴常征;丁一;焦杨

    目的 观察头皮针加体针透刺治疗42例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头皮针加体针透刺的方法,并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痉挛及ADL的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及ADL的评定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头皮针加体针透刺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促进中风肢体偏瘫的康复及治疗.

  • 现代温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

    作者:朱卫士

    目的:探讨现代温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现代温针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痉挛状态,同时通过简化Fugl-Meyer评价法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肢体痉挛状态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时差异明显(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现代温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针药结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侯震;王瑶

    目的 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口服肌肉松弛剂巴氯芬片;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患肢体的针药结合法,疗程2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改良Ashworth评定结果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痉挛程度均有减轻,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患者Fugl-Mager(FMA)和Barthel(MBI)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药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中医治疗进展

    作者:张瑞杰;孙西庆

    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发生是以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其根本病理,以肝肾亏虚、水不涵木为病机关键,终致营卫失和、痰瘀阻络的病理过程[1].对于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中医治疗进展,本文分中药治疗(中药内服、中药内服外用、中药外用)和针刺治疗阐述.

  • 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痉挛性偏瘫的疗效

    作者:闫志强;李国君;陈素菊

    目的:探索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以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成2组,其中50例应用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联合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50例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2个月、3个月时分别评价日常生活能力(BI)、Berg平衡量表、大步行速度(MWS)、步行功能(Holden)进行评分.使用肌电图仅对患者进行H反射测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痉挛性偏瘫效果更为明显,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Berg平衡评分、步行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且步行功能(Holden)分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对照组患者H反射亢进,潜伏期时间有所缩短至,肌电图波峰增高,说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而观察组患者H反射潜伏期缩短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波峰没有增高现象,说明患者H反射情况较好.结论: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痉挛性偏瘫较常规康复训练疗效更为显著.

  • 早期康复联合针刺拮抗肌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的影响

    作者:徐雪松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针刺拮抗肌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和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以简单随机法,将10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传统针刺联合常规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则康复期联合拮抗肌针刺进行干预.4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患侧痉挛状态(用改良Ashworth的量表评分,MAS)、肢体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日常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痉挛程度MAS评分和肌力结果分别为(1.58士0.6)分和(372.7±21.6)N,均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测定结果(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82.8±10.6)分和(83.7±5.6)分,优于对照组评分结果(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对患侧痉挛肢体进行针对性治疗,可通过神经反复刺激,改善患肢肌张,提高运动的协调性.

  • 火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宁;李志峰;吴海红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0例.火针组以火针点刺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等穴,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患侧肩髑、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每日治疗1次,每2d治疗1次,共治疗3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痉挛侧上下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张力均减轻,肢体运动功能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火针组上肢肌张力低于常规针刺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P<0.01),两组下肢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火针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而常规针刺组为65.0%(26/40),火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在降低中风后患者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和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尤其是改善上肢肌张力和肢体运动方面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不同分期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

    作者:宁艳哲;刘宏伟;李宗衡;张勇;金贺;韩笑;陈沛;任毅;邹忆怀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不同分期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状态、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选取符合标准病例64例,均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两组均给予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基础治疗,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定量表、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在入组第1天和第21天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痉挛程度均得到改善,但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恢复期组的疗后-疗前上、下肢的FMA评分明显高于急性期组(P<0.05);恢复期组疗后-疗前的Barthel指数高于急性期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对运动功能恢复,仅显示恢复期较好,可能与运动功能损伤程度有关.

  • 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贾澄杰;张宏如;倪光夏;张一楠;苏彬;徐新蕾

    目的:评价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单纯康复及音乐联合康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5例)、音乐联合康复组(25例)和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26例).康复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解除引起痉挛的各种诱因,正确的体位摆放和物理治疗;音乐联合康复组在康复组治疗基础上予音乐疗法,音乐治疗师用节奏听觉刺激、模式性感觉促进及治疗性器乐演奏3类技术为患者治疗;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在音乐联合康复治疗基础上,予头针疗法,取偏瘫肢体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进行透刺并留针,留针期间每隔10 min捻针1次,每次2 min.以上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及静息状态下偏瘫侧肘、膝关节被动活动时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FMA、BI、MAS这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MAS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FMA、BI评分均高于音乐联合康复组及康复组(均P<0.05),音乐联合康复组FMA、BI评分均高于康复组(均P<0.05);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MAS分级低于音乐联合康复组及康复组(均P<0.05),音乐联合康复组MAS分级低于康复组(P<0.05).结论: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常规康复及音乐联合康复相比,临床疗效更优.

  • 互动式头针结合PNF技术对缺血性卒中痉挛性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祁丽丽;韩振翔;周一心;陈文华;褚立希;陆静珏;许文杰;王宏林;王智博;凌隽

    目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探讨互动式头针治疗、头针后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康复治疗及单用PNF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PNF组、互动式头针组与头针组,每组30例,各组均采用内科基础治疗与PNF康复治疗.互动式头针组于头针治疗期间进行肢体PNF康复训练,头针组于头针治疗结束后行PNF康复训练.头针穴取病灶同侧(肢体偏瘫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中2/5,顶颞后斜线上1/5、中2/5,每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干预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记录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各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上肢MAS分级优于PNF组与头针组(均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各组患者FMA及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FMA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BI评分均高于PNF组与头针组(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头针后采用PNF及单用PNF康复治疗者.

  • 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期偏瘫疗效观察

    作者:佟帅;苏李;吕海波;刘建桥

    目的:评价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处于痉挛期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44例)与康复组(42例).针刺康复组采用关键点针刺法选取头面、胸腹、肩背、手、足、踝等部位的穴位,如攒竹、膻中、肩(髑)、养老等,并配合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康复组单纯采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定抗痉挛疗效.结果:针刺康复组抗痉挛总有效率为90.9%(40/44),优于康复组的73.8%(32/42,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均可改善Fugl-Meyer评分及FIM评分(均P<0.05),针刺康复组优于康复组(均P<0.05),且在第1个疗程治疗后对FIM评分的改善针刺康复组即显示出优势,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关键点针刺法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痉挛期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 火针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研究

    作者:王宁;李志峰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及康复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火针组取肩髃、臂臑、曲池、阳陵泉、血海、三阴交等穴行火针治疗,每2天1次,连续治疗30天,共15次;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一周5次,共4周、20次.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运用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量表分别评定上下肢痉挛指数,Fugl-Meyer(FM)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患者报告结局评价(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量表评定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Ashworth量表评定,两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个月的结果均优于治疗前(P<0.05,P<0.01),且火针组在同期比较中均优于康复组(均P<0.05);②CSI量表评定,火针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个月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康复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相当(均P>0.05),火针组在同期比较中均优于康复组(P<0.05,P<0.01);③FM量表评定,除康复组下肢治疗结束时的结果与治疗前相当(P>0.05)外,两组上下肢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个月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火针组在同期比较中均优于康复组(P<0.05,P<0.01);④PRO量表评定,两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个月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火针组在同期比较中均优于康复组(P<0.05,P<0.01).结论:火针疗法可有效减轻中风患者痉挛性偏瘫状态,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较常规康复疗法为佳.

  • 从循证医学角度分析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

    作者:范江华;黄永;王开龙;马甜;雷龙鸣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为推拿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CTR、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2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共16项研究总计109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Fugl-Meyer评分中有7个亚组、Ashworth评分和NDS评分各有4个亚组、Barthel指数评分有3个亚组、CSI量表有1个亚组,均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据目前临床证据表明,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有效,但本评价所纳入的研究质量不高,仍期待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177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