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源双能量CT成像评估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彭晋;张龙江;罗松;周长圣;朱飞鹏;卢光明

    目的 评价双源双能量CT(DECT)成像诊断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8只猪通过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或第一对角支(D1)建立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行DECT心肌灌注成像扫描.检查结束后立即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进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分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范围.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测量损伤区、非损伤区的CT值以及损伤区面积.将左心室壁分为17个节段,确定DECT心肌灌注碘图、DECT(140、100和平均加权120 kV)3组图像和大体病理上心肌损伤的节段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DECT心肌灌注碘图、3组图像显示心肌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一致性.利用方差检验分析损伤区和非损伤心肌不同管电压条件的CT值、大体病理和DECT 3组图像所测量损伤区重量的差异.结果 8只猪DECT心肌灌注碘图见心尖前壁、心尖间隔灌注稀疏甚至缺损,DECT 3组图像中再灌注损伤区CT值均较正常心肌明显降低.与病理金标准对照,DECT心肌灌注碘图诊断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2% (23/27)、86.2% (94/109),Kappa值为0.62;DECT3组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Kappa值:140 kV组分别为88.9% (24/27)、92.7% (101/109),0.76;100 kV组分别为85.2% (23/27)、89.0%(97/109),0.67;平均加权120 kV组分别为88.9% (24/27)、91.7% (100/109),0.74.DECT 3组图像测量损伤心肌重量与大体病理所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19,P=0.741).结论 DECT心肌灌注成像可用于检测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

  • 吸入麻醉药对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作者:孟宪慧;李恒;孙凯

    目的 研究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异氟醚和恩氟烷对缺血再注心肌功能、代谢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3组,每组8只.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按给药方式又分为对照组、七氟醚组、氟烷组、异氟醚组.实验结束后测定心率(HR)、灌脉流量(CF)、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心肌丙二醛含量、高能磷酸盐(ATP)含量等.结果 ①恩氟烷、异氟醚具有明显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恩氟烷能促进缺血再灌注心肌冠脉流量的恢复.②各用药组明显降低左心室发展压、左心室压力升高速率,升高LVEDP(P<0.05);缺血再灌注后,七氟醚、恩氟烷、异氟醚组的左心室发展压分别恢复到基础值的78%,62%,59%(P<0.01),左心室压力升高速率分别恢复到基础值的76%,67%,74%(P<0.01);与对照组恢复的左心室发展压(27%)、左心室压力升高速率(13%)相比,具有差异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各用药组均能提高心肌ATP含量,缺血后心肌ATP下降较慢,复灌后恢复较快.④复灌后用药组S0D活性较高;丙二醛生成量下降(P<0.05).结论 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心肌收缩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缺血再灌注后,能明显促进心肌功能与代谢的恢复,而且能提高冠状动脉流量、SOD酶活性.

  • 肌钙蛋白Ⅰ在先心病手术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

    作者:单岩;张谦;牛扶幼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cTnⅠ)在小儿先心病矫治术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患儿中,男45例,女1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为心肌未缺血组;Ⅱ组心肌缺血时间小于60min组;Ⅲ组为心肌缺血时间大于60min.分别于切皮前、开放循环后(Ⅰ组为手术结束后)30min、6、12、24、48、72、96、120h取患儿静脉血,检测CTnⅠ浓度,Ⅱ、Ⅲ组患儿应用电镜检测,观察开放循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cTnⅠ活性随心肌缺血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P<0.05;而在心肌无缺血损伤时变化不明显;电镜下观察,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心肌超微结构明显改变,肌原纤维不清,横纹消失,肌浆凝聚、断裂,形成不规则颗粒、团块和收缩带,核轻微浓缩.结论cTnⅠ可以作为小儿先心病畸形矫治术中评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的指标,其血浆浓度的改变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 丙泊酚通过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解丽君;赵松;张建新;李兰芳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从线粒体过氧化损伤方面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全心停灌25 min,再灌注30 min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记录各项心功能指标;测定心肌线粒体呼吸链的完整性、膜肿胀度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及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9和-8的表达.结果 与I-R组相比,缺血前10 min开始,并于再灌注期间持续灌流丙泊酚30和60 μmol·L-1能明显改善I-R后的心功能;心肌线粒体呼吸链损伤有所恢复,膜肿胀度减轻,MDA生成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caspase-3和caspase-9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丙泊酚减轻I-R所致的心肌线粒体过氧化损伤,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 丹酚酸B对兔离体心脏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武骏;徐立;许立

    目的 观察丹酚酸B对兔离体心脏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离体兔心脏Langendorff灌流,通氮气饱和的灌流液60 min后再恢复含氧灌流液灌流60 min,造成缺氧-复氧损伤;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改变.结果 在缺氧的同时给予丹酚酸B 0.3,1和3 mg·L-l灌流60 min,可降低心率,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冠脉流出液中CK和LDH的水平,心肌组织形态学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丹酚酸B对兔离体心脏缺氧-复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粉防己碱对大鼠缺血心脏左室发展压,顺应性及(+)[3H]伊拉地平结合位点的影响

    作者:饶曼人;刘秦越;张晓文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脏的左室发展压、左室顺应性和对二氢吡啶拮抗剂(+)[3H]伊拉地平结合位点的影响.以硝苯地平(Nif)作为已知药对照.方法建立离体大鼠心脏缺血(30 min)再灌注(15 min)模型.大鼠预先ip Tet 30 mg*kg-1, 每日2次,连续3 d,然后离体心脏给予Tet 0.18 mmol*L-1灌流, 缺血前灌流5 min,缺血后再灌流15 min.通过连接于压力传感器的乳胶气囊测定左室发展压(LVDP)和左室顺应性;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心脏细胞膜上的(+)[3H]伊拉地平结合位点.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使LVDP降低(42±6)%, 而经Tet处理的心脏只降低(8.6±0.2)%;缺血再灌注后左室顺应性显著受损, 左室舒张末压-容积曲线左移,Tet处理的心脏顺应性改变很小, 接近正常组.Scatchard作图分析, 正常组大鼠心脏细胞膜与(+)[3H]伊拉地平有高度结合位点,KD 为(0.16±0.03)nmol*L-1,Bmax为(0.93±0.30)nmol*g-1蛋白, 缺血再灌组心脏结合位点的密度减少[Bmax为(0.48±0.14)nmol*g-1蛋白], Tet组的Bmax较缺血再灌组明显升高[(0.68±0.12)nmol*g-1蛋白].各组的KD值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Tet与Nif相似, 保护离体大鼠心脏的收缩功能和左室顺应性, 减轻缺血所致的二氢吡啶结合位点密度降低.这些效应伴随能量需求的下降因而阻止胞内钙超载, 改善缺血.

  • 人参茎叶皂苷预适应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宋清;张晓文;徐志伟;陈建文;唐富天

    目的 研究人参茎叶皂苷(GSLS)预适应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HR于I-R造模前每日1次灌胃给予GSLS 50和100 mg·kg-1,连续3周,于缺血40 min和再灌注30 min内测定大鼠血压、心功能和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化方法 测定心肌ATPase酶、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NO含量,镉血红素饱和法测定心肌和肝脏金属硫蛋白(MT)含量,免疫组化方法 测定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结果 GSLS 50和100 mg·kg-1预适应组显著改善I-R损伤SHR的心率、左室内压峰值和左室内压大变化速率(±dp/dtmax),明显提高心肌ATPase 活性,减少LDH漏出,提高心肌SOD活性,增加NO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心肌和肝脏MT含量,增加心肌HSP70阳性细胞百分数.结论 GSLS预适应对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SHR心肌舒缩功能,改善心肌代谢,增强抗氧化活性和诱导内源性心肌保护物质的释放有关.

  • 异甜菊醇抗豚鼠离体心脏缺氧复灌损伤作用

    作者:张双捷;许德义

    目的拟证实双萜类化合物异甜菊醇抗豚鼠离体心脏缺氧复灌损伤作用及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的关系.方法 Langendorff装置逆向心脏灌注.预先灌注异甜菊醇1,5和10 μmol·L-1, 5 min, 流速约为9.5 mL·min-1,全心停灌30 min,复灌20 min,观察心脏舒缩功能、冠脉流出液酶学和心肌组织学改变.结果异甜菊醇预处理有效减轻缺氧复灌引起的左室舒缩功能下降,降低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浓度;延迟停灌后心脏出现挛缩的时间.mito-KATP关闭剂5-羟基癸酸100 μmol·L-1可部分逆转异甜菊醇10 μmol·L-1的心肌保护作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异甜菊醇预处理可减轻缺氧复灌引起的心肌纤维和线粒体损伤.结论异甜菊醇1~10 μmol·L-1预灌注可有效减轻豚鼠离体心肌缺氧复灌引起的损伤,该作用可能与mito-KATP的开放有关.

  • 异甜菊醇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永芳;许德义

    目的在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进一步证实异甜菊醇对缺血再灌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麻醉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30 min后再灌注90min.结扎前10 min静脉注射异甜菊醇.心电图连续观察大鼠心室纤颤(VF)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异甜菊醇0.5~2.0 mg·kg-1有效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期VF和VT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LDH和CK活性.光镜及电镜观察可见异甜菊醇处理组心肌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轻于缺血再灌对照组.结论异甜菊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 厄贝沙坦对大鼠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杨永曜;杨天和;蒋清安;谭洪文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Ⅰ(AT1)型受体阻断剂厄贝沙坦(irbesartan)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经厄贝沙坦预处理1周后,相对于对照组和手术组,应用体外心脏灌流方法 在体外心脏上观察再灌注45 min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悬浮微电极方法 在体内心脏观察再灌注45 min内动作电位的变化;同时我们检测心肌标本AT1受体及肌浆网钙ATP酶(sar coplasmicreticulum Ca2+-ATPase,SERCA)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厄贝沙坦组在再灌注45min内平均室速、室颤事件明显减少(P<0.01),且在再灌注45min内动作电位改善明显;同时发现,相对于对照组,手术组心脏AT1mRNA表达升高而SERCA mRNA表达下调,厄贝沙坦可逆转上述表达变化.结论 厄贝沙坦具有晚期药理性预适应的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动作电位的改善、阻断AT1的表达、逆转SERCA mRNA水平下降,从而减少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 远隔缺血后适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王宁;王贵松;于海奕;米琳;郭丽君;高炜

    目的:评价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46例,随机分为远隔缺血后适应组(n=23)和常规PCI组即对照组(n=23).远隔缺血后适应组在PCI术前于左下肢绑缚无创血压袖带,术中第一次球囊扩张或血栓抽吸而恢复血流后1 min内开始充气加压阻断左下肢血流,充气5 min,放气5 min,交替3个循环.比较两组酶学心肌梗死面积、术后1 hST段完全回落率、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校正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的差异以及直接PCI术前、术后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酶学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隔缺血后适应组PCI术后1 h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60.9% vs.30.4%,P=0.04);PCI术后CTFC在远隔缺血后适应组有降低趋势(28 ±11 vs.33±11,P=0.10),在前壁STEMI患者远隔缺血后适应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5±9vs.39±10,P=0.01).远隔缺血后适应组血浆MDA、ET-1、TNFα水平于直接PCI术后不同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保护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 缺氧复氧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

    作者:马青变;高炜;郭艳红;赵春玉;薛林;唐朝枢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以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5.5 h后复氧2~24 h制备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测定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表达水平.2-脱氧葡萄糖作为本实验的阳性对照,2-脱氧葡萄糖孵育心肌细胞10 h,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GRP78表达水平.结果:缺氧复氧处理的心肌细胞活力减低,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在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均于复氧后2 h开始增加,4 h达峰值,蛋白水平为对照组的142%,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200%,表达的增加可持续到复氧24 h.结论:缺氧复氧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

  •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血浆可溶性Fas和可溶性Fas配体的变化

    作者:宋琳琳;王东信;赵国立;吴新民

    Fas是Ⅰ型跨膜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Fas配体(FasL)是Ⅱ型跨膜蛋白,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Fas和FasL均有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在有炎性反应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害时可在血浆中检测到可溶性Fas(sFas)和/或可溶性FasL(sFasL)的升高[1,2].本文旨在比较在体外循环(CPB)或非CPB下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手术后血浆sFas和sFasL浓度的变化.

  • 党参对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自强;朱陵群;张立平;肖和印

    在大鼠离体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观察党参对缺血/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党参能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肌酸激酶的释放,使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能促进心输出量、冠脉流量、每搏输出量及心率的恢复.提示党参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心脏的功能.

  • HOE642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翔;杨建安;李宏;余翼飞

    目的:研究Na+/H+交换抑制剂HOE642(cariporide)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幼兔(2~3周龄)心脏24枚,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St.ThomasⅡ液作为保护液.实验组HOE642(10 μmol/L)加St.ThomasⅡ液作为保护液.使用Langendorff离体心灌注实验模型,经受常温缺血60min,期间每隔20 min灌注一次心肌保护液,恢复再灌注后,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测定心功能指标.结果:HOE642实验组,平均动脉压(MAP),主动脉流量(AF),冠脉流量(CAF),左室收缩/舒张压(LVSP/LVDP)及左室压力微分(dp/dt)恢复率明显优于单纯用St.ThomasⅡ的对照组(P<0.01),左房压(LAP),HOE642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灌注后,HOE642实验组室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U/L),HOE642组明显少于单用St.ThomasⅡ液组(P<0.01).结论:HOE642(cariporide)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 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亮;张万义;叶平

    目的: 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对持续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大白鼠随机分为七组.以活结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分别造成阻断冠脉血流和再灌注.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 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凋亡细胞原位标记与半定量分析表明: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处理组与持续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程度明显降低. 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持续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预处理能明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 一氧化氮在重复可逆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心肌顿抑时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英明中;李小鹰;赵保路;张得良;石怀银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在重复可逆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心肌顿抑时,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兔 15 只,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5 只):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组在静脉内注射NO合成底物 L-精氨酸(L-Arg组),第三组在静脉内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NA组).兔用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麻醉后,结扎前降支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ESR法测定血液中NO含量,记录左心室大上升速率dp/dt max.将实验动物缺血 10 min,共三次,第 1、2 次缺血后再灌注 10 min,第 3 次缺血后再灌注 120 min.取心肌组织,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L-Arg组NO含量明显增高,dp/dt max下降明显,电镜检查心肌细胞损伤明显,表现在肿胀线粒体数目增多,线粒体肿胀明显,嵴凸模糊,个别肌丝模糊.而L-NNA组NO含量明显减少,dp/dt max下降较轻,电镜检查心肌细胞肿胀线粒体数目减少,线粒体肿胀减轻,肌丝清晰.结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NO有加重心肌损伤的作用.

  • 黄芪注射液调节一氧化氮合酶抗再灌注损伤作用

    作者:何蕾;王彬;张莉;黄靖香;赵斌;江朝光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抗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实验分为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C组、D组、E组均为缺氧-复氧组.各组培养液组成:B组缺氧液,C组缺氧液加黄芪,D组缺氧液加NOS抑制剂L-NAME,E组缺氧液加黄芪加L-NAME.缺氧4 h,复氧2 h.比较缺氧-复氧后培养液中心肌酶含量,并进行心肌细胞NOS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复氧2 h后,B组、C组、D组、E组与A组比较心肌酶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均有升高(P<0.05).C组与B组比较GOT升高减轻(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黄芪增强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NOS表达增加,L-NAME对黄芪引起的NOS表达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黄芪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涉及了NOS信号转导途径.

  • 低温高压一氧化碳(CO)干燥法对离体兔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郭义龙;张钟;周鹏宇;朱平;黄帅;郑少忆

    目的 探讨低温(4℃)高压CO(CO=0.8ATA,O2=3.2ATA,ATA:1个标准大气压)干燥法对离体兔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72只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8只),即刻移植组(16只),普通干燥组(16只),低温高压CO干燥保存组(16只),低温HTK浸泡保存组(16只);分别将后3组离体兔心用单纯干燥、低温高压CO干燥及低温HTK液浸泡等方法进行保存18 h,并将保存后的离体兔心进行兔子腹腔异位移植,测定移植兔心复跳率、心肌酶(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AS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LDH:血清乳酸脱氢酶)、炎性反应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d;IL-1:白细胞介素-1;IL-17:白细胞介素-17;ICAM-1:细胞间黏附因子-1)及行心肌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检查.对各项试验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低温高压CO干燥对离体兔心的保护效果及其在抗炎性反应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低温高压CO干燥保存法较低温HTK液浸泡保存法而言能有效的降低心肌酶(CK-MB、LDH、CK)的量(P值均<0.05),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因子(IL-1、IL-17、TNF-α)的释放(P值均<0.05),减轻心肌细胞损伤.结论 低温高压CO干燥保存法对离体兔心的保存效果优于传统的低温HTK液浸泡法.

  • 糖原合成酶激酶-3与线粒体分裂蛋白在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中的关系

    作者:罗维昊;贺建东;韩冲芳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与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在大鼠心肌保护中的关系.方法 选取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4组(n=15):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Mivi-1处理组(M组)、缺血再灌注+SB216763处理组(B组)、缺血再灌注+Mivi-1处理+SB216763处理组(D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RIR)模型.M组再灌注前1 min静注Mivi-1(1.2 mg/kg);B组再灌注前1 min静注SB216763(0.2 mg/kg);D组再灌注前静注Mivi-1及SB216763.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浓度;取心肌组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观察心肌病理学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与IR组比较,M、B、D组上述指标下调(P<0.05);与D组比较,M、B组caspase-3浓度、AI、血清cTnI浓度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K-3β与Drp-1在大鼠心肌保护作用中并非单一依赖关系.

1047 条记录 10/53 页 « 12...78910111213...5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