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沈北新区鲜族人群华支睾吸虫病感染检测结果

    作者:闫莉;唐岩;吕钢

    华支睾吸虫病(简称肝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生食鱼、虾而感染.近年来沈阳市对浑河水系进行了治理,水质有很大改善,各种淡水螺蛳大量孳生,随着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共同栖息在同一生态环境中,为肝吸虫病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 桂林市人体重要寄生虫调查结果

    作者:潘定权;陈伟;张灵通;贺力平;张素红

    桂林位于广西北部,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产业,属亚热带气候,全年雨量充沛.据广西医学院等单位在桂中、桂南等地做了一些调查,除发现常见肠道寄生虫外,部分县(市)有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1~3].1987-1989年首次寄生虫普查,广西肠道寄牛虫感染率为85.65%,居全国第2位,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1.39%,也居伞国第2位[4].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流行因素的变化,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已发生明显变化.为了解和掌握棒林市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为制定桂林市重要寄生虫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2006年3-10月开展了桂林市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湖南省永兴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作者:廖国乐;段绩辉;李正祥;唐阳;李灯华;何德彪;何孝勤

    目的 了解永兴县华支睾吸虫病人群感染现状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策略.方法 对五个行政村二岁以上当地居民1 992人进行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虫卵.粪检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了解其生活习惯、感染方式及临床特征;螺类:解剖镜检华支睾吸虫尾蚴、雷蚴、胞蚴等幼虫;鱼、虾:解剖检查华支睾吸虫囊蚴.结果 调查1 992人,检出华支睾吸虫卵感染69人,总感染率为3.46%.年龄分布主要为20~50岁,51例,占73.91%.中间宿主调查:从当地捕获的麦穗鱼体中检获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他鱼类、螺类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永兴县华支睾吸虫病近年为低感染率.但因潜在流行因素存在,仍为急需重点防治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 广西人体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与对策

    作者:阮廷清;黎学铭;张鸿满;谭裕光;黄福明;林睿;江河

    目的了解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提出适合其流行特点的对策.方法采用改良醛醚法或Kato-Katz法调查人群感染率;收集广西两次全国人体寄生虫调查数据及其他既往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在扩大,人群感染率在升高,感染度在加重.全区89个县市中59个有本病,比1994年增加了14个县市;全省14个地级市中13个市的城区有本病流行;2002年调查9个流行县市感染率为9.76%,中重度感染所占比例达52.2%.7县18个调查点中,本虫已成为优势寄生虫虫种.提出了"成瘾型"流行区华支睾吸虫病的防制对策.结论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有蔓延、加重的趋势,应采取相应对策加以控制.

  • 102例华支睾吸虫病合并肝损害临床分析

    作者:张春兰;何凯英;李玉娥;常株洲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病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华支睾吸虫病合并肝损害102例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主要误诊为肝炎、感染性疾病、梗阻性黄疸,误诊率依次为50.00%、13.73%、11.76%.主要表现为反复疲乏、纳差、尿黄(28.43%),发热或伴右上腹痛(17.65%)、肝区不适、隐痛(10.78%).肝功能以轻度损害为主(71.57%).B超以肝内回声增粗为多见(占47.06%),其次为肝内胆管显露、管壁增强(占29.41%),脾大(占19.61%).血清HA、LN、Ⅳ、PⅢNP水平在B超不同声像改变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结论华支睾吸虫病合并肝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检查B超和血清HA、LN、Ⅳ、PⅢNP水平有助于华支睾吸虫病诊断和治疗.

  • 广州市番禺区1988~2002年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曾锐志

    目的比较分析广州市番禺区1988年和2002年两次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结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3个自然村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进行蠕虫感染调查.粪检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蛲虫检查用透明胶纸粘贴法.结果1988年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83.69%,2002年为21.48%,两次调查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002年的蛔虫、钩虫、鞭虫、蛲虫感染率较1988年分别下降98.05%、80.16%、99.18%、63.27%,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上升76.35%.结论番禺区多年的寄生虫防治工作效果显著,今后寄生虫防治重点应放在华支睾吸虫防治上.

  • 链球菌蛋白G-ELISA用于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的方法初探

    作者:裴福全;崔惠儿;方悦怡;吴军;阮彩文

    目的 评价链球菌蛋白G-ELISA法在华支睾吸虫病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重组链球菌G蛋白用于快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其他寄生虫感染者(日本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囊虫病)和健康人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G的阳性检出率为94%(47/50),健康人血清的阴性率为100%(50/50).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肺吸虫病血清及囊虫病血清,交叉反应率分别为5%(1/20)、0(0/20)、20%(2/10).检测健康人及其他寄生虫感染者的总阴性率为97%(97/100).结论 链球菌蛋白G-ELISA用于华支睾吸虫病血清学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 华支睾吸虫病防治

    作者:方悦怡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 Looss,1907]即肝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也称为肝吸虫病.人体感染是因为食入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鱼或虾所致.寄生在肝胆管内虫体运动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作用,致胆管上皮损伤,胆管阻塞,从而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可表现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和儿童发育障碍等,重者可发生肝硬化.华支睾吸虫是McConnell 1874年在印度加尔各答解剖一因病死的华侨木匠尸体时,在该尸体肝内首次被发现的.国内于1908年在广东发现华支睾吸虫病人后,又陆续在汉口、北京、沈阳、香港、广西和上海等地发现华支睾吸虫病例.但对湖北江陵马山砖厂出土的战国时代女尸进行寄生虫学研究证实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流行了2300年.我国目前除西北地区外,25个省、市、自治区有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或散发病例,该病已被卫生部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

  • 65例临床疑似华支睾吸虫病的超声诊断分析及评价

    作者:唐晓辉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效果,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华支睾吸虫疑似患者65例,采用东芝24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75MHz)行肝胆系统各切面连续扫查,详细观察及分析华支睾吸虫病的肝胆道系统的声像表现.结果 65例疑似患者中有45例经粪检和手术确诊为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确诊的45例中有38例超声检查肝胆系统有特异性改变,表现为肝内中小胆管弥漫性轻度扩张,管壁不均匀性增厚,回声增强,不同切面呈现小点状、小等号状、斑状、条索状等强回声.超声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为84.44%,特异性为58.46%.结论 超声检查方法简单、易操作,对辅助提高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江门市新会区人群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李来德;曾庆生;梁健华;甄健斌

    目的 了解新会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不同地理位置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并计数.结果 全区共调查5个点2 005人,其中感染华支睾吸虫456人,感染率为22.74%,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24~780个.男性感染率为26.16%,女性感染率为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76,P<0.01).结论 新会区为华支睾吸虫病高度流行区,建议加强主动监测,将华支睾吸虫感染筛查列入体检项目.

  • 开平市农村居民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调查

    作者:陈缘超;吴丽兰;许楠;黄立本

    目的 了解开平市农村居民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状况,为制定该病的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在开平市按东、南、西、北、中各选1个镇的1个村委,每村按整群抽样对年龄≥8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200人以上,采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制定的《华支睾吸虫病卫生知识与卫生行为问卷》.用Epidata3.1和SAS9.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5个镇5个村的居民917人,年龄8~91岁,以农民为主,占68.16 %(625/917),学生占26.17%(240/917),其他占5.67%(52/917).该人群对肝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6.00%(880/917),其中对该病感染途径知晓率为95.53%、知道其危害的占94.98%、知道感染后需就医治疗的占97.06%、而知道如何预防的仅占71.10%.态度正确率,自愿接受检查或主动就医检查的占68.27%(626/917)人,但支持或赞成开展肝吸虫病防治仅有34.13%(313/917).吃淡水鱼生或未煮熟的淡水鱼、用生鱼喂养猫狗等家畜、生熟食品蛄板未分开的等易感危险行为发生率分别为46.46%、56.92%和11.12%.结论 开平市农村居民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已处于较高水平,但态度和行为的正确率偏低,需进一步探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应用两级催化模型分析广西两县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状况

    作者:杨芳芳;张小娟;王鸽;林睿;欧阳颐;黎学铭

    目的 了解广西宾阳县和上林县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使用改良加藤法查华支睾吸虫虫卵;应用两级催化模型对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宾阳县和上林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82.90%(286/354)和40.06%(135/337),前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3,P<0.005).宾阳县和上林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的两级催化模型曲线方程分别为别为(y^)=1.05(e-0.006t-e-0.1225t)和(y^)=1.83(e-0.0125t-e-0.0275t).宾阳县a、b值分别为:a=0.122 5,b=0.006;上林县a、b值分别为:a=0.027 5,b=0.012 5.宾阳县各年龄组实际与理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林县除10~19岁组外,各年龄组实际与理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级催化曲线拟合良好.结论 应用两级催化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宾阳和上林县人群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状况,广西宾阳县和上林县均属重度流行区,宾阳县的传播速度大于上林县.

  • 药物化疗及健康教育综合防治华支睾吸虫病的效果

    作者:谭覃;余卓文;马健强;唐弦;宫斐;曾富鹏;卓凡

    目的 统计分析佛山市顺德区2009-2010年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危害程度和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等,评价药物化疗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为今后有效预防控制华支睾吸虫感染、减少其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负担提供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 根据历史资料,在感染率相近的两个镇各选择一个村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开展健康教育,但观察组除健康教育外还对感染人群进行群体性服药,观察组人群不服药.干预前后分别检查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并对部分人群进行B超、肝功能及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规范率等的检查和调查.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行为规范率均显著提高;观察组人群干预前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由63.0%下降至32.2% (x2=165.64,P<0.05);B超检查肝胆异常率由85.5%下降至62.8%(x2=17.58,P<0.05);肝功能异常率由22.7%下降为12.0% (x2=4.33,P<o.05),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人群上述检测指标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群防治知识和行为水平,若结合药物化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可真正降低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减少华支睾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 江门市蓬江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刘鹰航;尹本康;郑南才;梁柏年;李凤玲;谭妍芳;吴尔明;罗春红;陈慧欣

    目的 了解江门市蓬江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情况及流行因素.方法 采用清水沉淀法粪检华支睾吸虫虫卵,在江门市的蓬江区选择5个镇(区),每个镇(区)选择1个自然村,每个村抽取500人进行人群及中间宿主、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2 501人,肝吸虫平均感染率为21.47%,5个自然村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70,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率也逐渐增高,男性41岁以上人群感染率高达50.12%,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55,P<0.05).检查了6种鱼共156条,鱼体内肝吸虫囊蚴平均检出率为9.62%;保虫宿主感染率以狗高,猫次之,未发现猪体感染.蓬江区各人群对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低于30.00%.结论 江门市蓬江区是华支睾吸虫病重度流行区,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

  •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黄惠宁

    目的 了解龙川县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方法 在全县随机整群抽样,选取5个镇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虫卵.结果 共调查2 645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19.2%(508/2645),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5.O%,女性为1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1,P<0.001).人群中不同年龄组表现出不同的感染率,以40~岁和50~岁两个年龄组感染率重.结论 龙川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治工作.

  • 深圳市福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作者:范苏云;黄慈林;刘莹;李丽廉;石向辉

    目的 了解福田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现状和流行特征.方法 用血清免疫学筛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 查抗体,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结果 全区共调查2 176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2.30%,男性为3.02%,女性为1.7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群中不同年龄组表现了不同的感染率,高感染率的年龄组主要分布在30~49岁.73%的被调查者吃过淡水鱼生,55%的家庭刀具、砧板没有生熟分开.结论 福田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率较高,吃淡水鱼生、生熟混用刀具是感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不良饮食习惯.

  • 2006年潼南县华支睾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蒋诗国;袁乃良;吴成果;王嘉弋;周梓伦;李继艮;谭昌仁;罗兴建;唐述先;罗飞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监测村5岁以上的常住人群粪便标本300份,采用水洗沉淀+醛醚法检查标本中的华支睾吸虫卵.感染因素调查,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与未感染者按1:4匹配调查.采集调查村常见鱼种,每条鱼取其鳍、腮、尾等部位肌肉压片镜检囊蚴.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了解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共调查367人,检出华支睾吸虫卵感染者12人,感染率为3.27%;性别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均为农民,年龄小32岁,大73岁.感染组12人,对照组48人,对吃生鱼半生鱼、吃火烧鱼、用人畜粪便喂鱼等因素分析发现,各因素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检测4种淡水鱼131尾,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12尾,阳性率为9.16%.其中仅麦穗鱼和半餐(白参)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麦穗鱼囊蚴检出率高达25.00%,显著高于半餐(P<0.05).健康教育前学生和村民分别调查69人和50人,知晓率分别为26.09%和44.61%,健康教育后学生和村民调查69人和58人,知晓率分别为84.06%和98.28%,健康教育后两类人群知晓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我市华支睾吸虫病经过多年的大力防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流行区范围并没有缩小,人群感染率仍较高,仍需继续开展防治和监测工作.

  • 重组华支睾吸虫亲环素A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蒋娟;尹红玲;余新炳;黄怀球;胡旭初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亲环素A(CsCyPA)免疫对华支睾吸虫感染及其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进行重组华支睾吸虫亲环素A(rCsCyPA)免疫,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实验组平均抗体滴度达到1:20000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囊蚴灌胃感染(300个囊蚴/只).40 d后,连续3 d粪检计算减卵率;3个月后处死大鼠,回收成虫计算减虫率,收集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并取肝脏胆管周围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结果 实验组大鼠相对于对照组减虫率及减卵率分别为31.5%和46.2%;实验组大鼠血清中肝脏功能生化指标AST、ALT水平较对照组得到有效控制,而相对于正常大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及Masson染色显示实验组大鼠肝脏胆管周围腺瘤样病变、炎性细胞浸润、胶原沉积的程度相对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rCsCyPA是一个较好的抗感染和抗病理损伤的保护性抗原.

  • 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林萍;王筱芳;苏建平;刘国江;江泽良;崔一萍;丁辉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华支睾吸虫病超声声像图诊断分析与粪便查虫卵作对照.结果61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有53例(占86.9%)超声检查肝胆系统有特异性改变.肝内中、小胆管弥漫性轻度扩张,管壁不均匀性增厚,回声增强,不同切面呈现小点状、小等号状、斑状、条索状等形态各异的强回声,后方无声影.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华支睾吸虫病的快捷而准确的影像学首选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两种驱虫药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冯强;罗乐;夏生林;张瑞红;吴海东;范木耿;陈小红

    目的 比较阿苯达唑咀嚼片和吡喹酮两组药物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疗效和副作用,为我市开展华支睾吸虫病的群防群治工作选择高效、安全的药物.方法 分别应用以上两组药物治疗华支睾吸虫阳性者,治毕1个月以改良加藤氏(Kato-katz)厚涂片法检查粪便样本,以虫卵阴转率为疗效评价指标,并了解药物副作用情况.结果 阿苯达唑咀嚼片组在轻度感染组和中重度感染组的转阴率为92.56%,83.33%;吡喹酮组为98.59%,100%.两组药物疗效的分层比较:轻度感染组P=0.115,中度和重度感染组P=0.494,两组药物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阿苯达唑咀嚼片服药后随访254人,其中3人出现腹痛或恶心等现象,吡喹酮组治后随访73人,25人出现腹痛或恶心等副反应(χ2=77.31,P<0.001),吡喹酮组病人出现副作用的几率远大于阿苯达唑咀嚼片组.结论 阿苯达唑与吡喹酮的疗效没有差异,但副作用较少,在人群普查普治时应首先考虑用阿苯达唑.

276 条记录 10/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