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丽云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诊治的无排卵性功血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给药方法分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组(观察组)和传统口服左炔诺孕酮组(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经期、经量、血红蛋白(Hb)、经前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素(LH)、雌激素(E2)、孕酮(P)睾酮(T)]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BAC评分、经期、经量、Hb、经前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BAC评分、经期、经量、经前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降低,Hb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100%(40/40),与对照组的92.5%(37/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E2水平显著下降,P水平显著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2/4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治疗无排卵性功血疗效满意,对激素水平影响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荣

    慢性骨髓炎的传统治疗包括感染坏死组织清创,消灭死腔,骨组织修复,足够的软组织覆盖,全身应用抗生素.但长期、全身、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副作用容易显现.而单纯手术治疗失败率高,复发率高,如同时伴大面积的骨缺损,需要再次行植骨手术,治疗将更为困难.基于全身用药的种种不足,人们开始把思路转向局部用药.局部应用抗生素较全身应用抗生素有其独特的优点:可以准确地将抗生素投放到骨感染的部位;在局部迅速达到峰值药物浓度并可维持较长时间;可以降低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用药总量远低于全身用药量,因而不会对全身重要脏器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可以避免局部缺血对抗生素作用的影响.

  • 硫酸吗啡控释片用于癌症镇痛68例疗效观察

    作者:罗奕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本院2000年10月至2003 年1月,在三阶梯止痛治疗中对68例重度癌痛病人服用硫酸吗啡控释片镇痛,其结果报道如下.

  • 载阿帕替尼纳米胶束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王硕;李永盛;边睿;戴一星;郎美东;刘颖斌;施伟斌

    目的:探讨载阿帕替尼(apatinib)纳米胶束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抑制作用及其释放规律与安全性.方法:分别用紫外-吸收法和溶血实验检测载apatinib纳米胶束的释放率与使用安全性,然后分别用CCK-8实验、迁移实验、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观察载apatinib纳米胶束对HUVECs的抑制作用.结果:载apatinib纳米胶束有短暂的突释效应(2 h达20.5%),随后呈缓慢释放(72 h达62.9%),其溶血实验阴性.载apatinib纳米胶束与单纯apatinib均能明显抑制HUVECs的增殖,并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均P<0.05);48 h内载apatinib纳米胶束对HUVECs的抑制率小于单纯apatinib组(48 h IC50:1.385μmol/Lvs.0.768μmol/L,P=0.012),但随着时间延长至72 h,载apatinib纳米胶束的抑制率超过单纯apatinib(63.34%vs.59.70%,P=0.005).载apatinib纳米胶束与单纯apatinib均能明显抑制HUVECs的迁移及小管形成,并呈浓度与释放时间依赖性,且体外释放3 d的载apatinib纳米胶束对HUVECs迁移及成管的抑制超过单纯apatinib(均P<0.05).结论:载apatinib纳米胶束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及缓释性,对apatinib进行纳米包载可增强apatinib对HUVECs的抑制作用并延长apatinib的作用时间窗.

  • 长效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作者:刘永珍;李惠清;李波;沈群

    目的:探讨采用长效变应原制剂对由粉尘螨和屋尘螨所引起的变应性鼻炎进行脱敏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螨变应原注射液对129例尘螨致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同时进行治疗指导和环境干预,包括治疗前的个性化档案建立、治疗期间的依从性指导、每次注射后的观察和不良反应处理及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注意事项。结果129例患者经过整个疗程的治疗后效果良好,总有效率为82.9%(107/129),无效率为17.1%(22/129),脱敏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螨变应原注射液特异性免疫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疗效可靠、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而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指导和生活环境的注意事项建议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胃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作者:葛勤利;杜坤庭;李玉霞;杨伟捷;杨玉捷;李斌

    目的 探讨胃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晚期食管癌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应用支架植入治疗;观察组采用胃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并记录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病灶长度[(4.62±1.33) cm]低于对照组[(6.93±1.28)cm,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24% (37/41)]高于对照组[68.97%(20/29),P<0.05];观察组胸骨后疼痛、胃液返流、发热持续、管腔再狭窄的发生率[9.76%(4/41)、7.32%(3/41)、12.20% (5/41)、2.44%(1/41)]均低于对照组[37.93%(11/29)、27.59%(8/29)、41.40%(12/29)、17.24%(5/29),P<0.05].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0.8个月)短于观察组(16.6个月,P<0.05).结论 胃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和支架植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肯定,但胃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更好,可降低并发症,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后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的临床疗效对照分析

    作者:栗美荣

    目的 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TCRP)后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进行治疗,再将患者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后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进行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月经量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月经量减少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变薄(P <0.01),其中3及6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12及18个月时子宫内膜明显薄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仅观察组治疗6、12及18个月时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3个月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复发,药物的不良反应轻.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后联合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优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预防术后EMP复发的作用,又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直肠癌Miles术中植入缓释化疗粒子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陈宏伟;陈渡

    目的 探讨直肠癌Mile术中腹腔植入缓释化疗粒子中人氟安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直肠癌Miles术患者,其中26例腹腔局部植入缓释化疗粒子中人氟安1000 mg;24例行5-FU 2000 mg腹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结果 缓释化疗粒子中人氟安腹腔植入组术后2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明显优于5-FU腹腔灌注组,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Mile术中植入缓释化疗粒子中人氟安行腹腔化疗具有明显临床疗效.

  • 噻托溴铵联合缓释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彩霞;杨炯;余红缨;王新卫;刘新年

    目的 比较噻托溴铵与噻托溴铵联合缓释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周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A组(41例):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B组(40例):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联合缓释茶碱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周测定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量(FVC)、FEV1/FVC、深吸气量(IC)、功能残气量(FRC)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VC和肺过度充气指标IC、FR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两组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用药后第1、2、4周△FEV1、△FVC与A组比较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IC、△FRC与A组比较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稳定期中重度COPD治疗中,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联合缓释茶碱口服治疗比单用噻托溴铵粉雾剂吸入治疗更有利于改善静息状态下肺过度充气.

  • 新型抗结核缓释体的骨密度初步实验研究

    作者:黄术;张宏其;刘宝荣;周益昭;翁晓军;盛斌;肖晟

    目的:观察缓释抗结核微球填充于骨支架后的骨密度测试情况,为减少术后抗结核治疗的副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骨密度仪分别观察人工同种异体骨( A组)、利福平( RFP )缓释微球-人工同种异体骨缓释复合体( B组)和RFP-人工同种异体骨复合体( C组)灌注前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灌注前A、B、C三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0.191±0.018)g/cm2;B组:(0.186±0.016)g/cm2;C组:(0.189±0.018)g/cm2;P >0.05],而灌注后A、B、C三组骨密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A组:(0.191±0.018)g/cm2;B组:(0.179±0.023)g/cm2;C组:(0.185±0.021)g/cm2;P >0.05]。结论RFP微球使用超声波振荡方法可以与多孔隙的骨制备成抗结核缓释复合体,且灌注后不会对骨密度产生明显的干扰作用。

  • 纳米银-表皮生长因子促进大鼠糖尿病创面愈合

    作者:周晓东;郑华;郑瑞国;张慧芳;唐宁宁;周建大;胡丰

    目的 探讨纳米银-表皮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的抗菌效果和治疗大鼠糖尿病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 依照前期方法制备出纳米银-表皮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设计纳米银-表皮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组、单纯纳米银组、单纯生长因子组、单纯生理盐水对照组、青霉素钠阳性对照组,对比检测各组对5种常见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然后将糖尿病大鼠创面模型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以纳米银-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纳米银及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单纯表皮生长因子、单纯纳米银、生理盐水治疗创面,不同时相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缓释复合体及纳米银抗菌性能明显高于其它三组,同时缓释复合体能显著缩短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时间(P<0.05);第3天各组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和13天缓释复合体的愈合率[(61.71±8.78)%、(100±2.60)%]明显高于其他四组(P<0.05).结论 纳米银-表皮生长因子缓释复合体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且能快速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 载转基因细胞的肌腱内固定用复合材料-rhEGF缓释微球的研究

    作者:曹景强;刘李继;石坚;张朝跃

    目的 制备出包含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缓释微球,并对微球的体外释放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W/O/W)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人血白蛋白(HSA)微球,单因素法考察微球的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因素.再通过正交设计出实验优化方案,再对优化微球进行性质和体外释放的研究.结果 (1)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工艺稳定.(2)PLGA浓度、分子量、聚合比对微球释药速率和缓释周期有重要影响.(3)微球的粒径和载药量对突释效应有明显影响.(4)优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缓释微球成圆球形,形态规则,粒径呈正态分布.微球在体外可缓释25 d以上,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本实验制备出的优化rhEGF缓释微球形态良好,粒径分布均匀,重现性好,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性能.

  • 肝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胶囊诱导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晖;陈华;吕明芮;汤祖辉;张兆瑞;章志龙;刘勇;牛凡;曾新敏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缓释微胶囊对诱导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空白胶囊组(Ⅱ组),HGF缓释微胶囊组(Ⅲ组),每组10只.三组均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中点,Ⅱ组于左旋支、前降支交界区心外膜下埋藏空白微胶囊,Ⅲ组埋藏HGF缓释微胶囊各5只.术后6周,检测左心室功能指标,免疫组化测定心肌梗死边缘区微血管数.结果 与Ⅰ、Ⅱ组相比,Ⅲ组左心功能恢复好,微血管数目明显增多,分别为(101.28±19.50,105.28±18.28,161.28±15.85).结论 HGF缓释微胶囊能促进兔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 文拉法辛缓释剂结合心理治疗性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集慧;史菊芳;丁静华

    目的 评价心理治疗合并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性病患者伴发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性病患者伴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单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研究组(34例)采用心理治疗结合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疗程6周: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和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进行评定,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6周后,研究组HAMD、CGI-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治疗合并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性病患者伴发抑郁的疗效较好.

  • 眼科药物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伟;何书喜

    传统的眼科制剂如滴眼液和眼膏在治疗眼科疾病时因为角膜前的清除作用而变得效率很低.新型眼科给药系统的研究致力于延长药物与眼表的接触时间,减少药物的丢失率.本研究回顾了近有关药物缓释系统在临床眼科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其包括有多聚体凝胶、胶体缓释系统、植入性缓释给药系统、角膜胶原蛋白罩、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和新型共药缓释制剂.文章将介绍它们各自在提高利用度、延长有效作用时间的特点以及各类在临床上应用的新剂型及效果.

  • 自组装膜技术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作者:何鹏;尹庆水;张余

    自组装膜是有机分子反应活性头基与固体界面之间自发反应形成的稳定、有序、紧密堆积的超薄膜结构,在材料科学、分子化学、生物医学、工业耐磨防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就自组装膜技术在改进生物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设计生物传感器、发挥药物缓释功能和制备抗菌涂层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 rhBMP-2/壳聚糖/硫酸葡聚糖复合微球制备及生物安全性研究

    作者:夏远军;章莹;李丽华;尹庆水;黄显华;谢会斌;夏虹

    目的: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壳聚糖/硫酸葡聚糖(CS/DS/rhBMP-2)复合微球,评估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CS/DS/rhBMP-2复合微球及CS/DS空白微球,电镜观察CS/DS/rhBMP-2复合微球的形态。采用MTT法检测CS/DS/rhBMP-2微球组、CS/DS空白微球组、rhBMP-2组、对照组各组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成功制备CS/DS/rhBMP-2复合微球,电镜检查结果示微球成球满意,分散度好。体外实验结果提示复合微球与L929细胞共培养1、3、5、7 d,其光密度(O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DS/rhBMP-2微球组、CS/DS空白微球组、rhBMP-2组、对照组浸提液对L929细胞作用2 d后的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分别为102.41%、102.85%、99.34%、100%,毒性分级分别为0、0、1、0级。结论成功制备的CS/DS/rhBMP-2复合微球体外生物相容性好,无细胞毒性,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替莫唑胺缓释剂胶质瘤间质内化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光华;董军;吴自成;马辉;陈宝敏;黄强;兰青;杨海龙;王国成

    目的 观察肿瘤间质内应用替莫唑胺缓释剂(P-TMZ)对人脑胶质瘤的抑瘤效应.方法 先以MTT法测定P-TMZ对SHG-44胶质瘤细胞的抑瘤效应,加药96h后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在570nm处的OD值,计算其IC50;再将SHG-44细胞接种于NC系裸小鼠右腋皮下,待肿瘤生长至体积约100 mm3时,将荷瘤鼠随机分为P-TMZ组、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组、卡莫斯汀(BCNU)组和不载药微球(P-0)组,然后将P-TMZ(500 mg/kg)、TMZ(50 mg/kg)、BCNU(40 mg/kg)和P-0(500 mg/kg)以DMEM培养液混悬至终体积150μl,经皮多点穿刺缓慢注入相应组肿瘤间质内,每周测量皮下肿瘤大小2次.结果 P-TMZ、TMZ和BCNU对SHG-44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抑瘤效果明显,三者的IC50均<10μg/ml;与P一0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内抑瘤实验中,P-TMZ、BCNU、TMZ抑瘤率均明显高于P-0(P<0.01).P-TMZ和BCNU的抑瘤效应优于TMZ组(P<0.05).结论 P-TMZ保留了TMZ的抑瘤活性,兼具高稳定性和长时程药物作用时间等药代动力学特征,为胶质瘤病人肿瘤残腔内间质化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PLGA-地塞米松缓释剂的合成及脑内局部应用研究

    作者:马晓东;郭小明;张纪;周定标;许百男

    目的合成地塞米松缓释剂,探讨局部应用地塞米松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国外进口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以溶解挥发法制备PLGA-地塞米松缓释剂.体外进行PLGA-地塞米松微球载药率测定,从而得到合适浓度的微球,继而制成10mg和4 mg两种规格的缓释片,并对缓释片的载药率进行筛选.将制成的缓释片植于大鼠颅内,经高压液相法测定出不同部位及不同时间的脑组织药物释放率.结果制得的PLGA-地塞米松微球中地塞米松磷酸钠(DSP)的载药量为6.1%(W/W).DSP-PLGA缓释微球10 mg片第1个小时释放出130μg DSP,之后释放速率趋向平稳,至第7天仍有20 μg/d释出;4 mg片第1个小时释出40 μgDSP,至第7天仍有少量释出.10mg缓释片组体内释放实验结果显示:1,2,6,24,72和168 h脑内药物含量分别为38.49,21.34,16.72,11.52,6.31和0.51μg/g.结论PLGA可以很好地缓慢控释地塞米松;在脑内局部应用DSP-PLGA,可以得到较高的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并被脑组织很好地耐受.

  •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超细纤维PLA药物缓释体作用于脑胶质瘤的体外研究

    作者:索新;刘伟;郭永川;杨国康;崔朋;李庆伟;李荣刚;景遐斌

    目的 比较可生物降解药物缓释体与单纯抗瘤药物体外抗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方法 通过MTT法筛选药物敏感浓度后,应用化学电纺锤工艺将聚乳酸(PLA)与卡氮芥、阿霉素、紫杉醇制成缓释体,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缓释率,筛选缓释效果好的缓释体.体外利用L929细胞在空载体浸出液培养后测定吸光度值(OD值),计算相对增殖率(RGR),按六级评分标准评价空载体毒性,0~1级无毒性;利用C6胶质瘤细胞在药物缓释体中培养后计算细胞抑制率(IR)验证药物缓释体的缓释杀瘤效果.结果 卡氮芥-PLA缓释体、阿霉素-PLA缓释体缓释平稳,紫杉醇-PLA缓释体缓释效果差并有暴释.空载体毒性为0~1级.卡氮芥-PLA缓释体平稳释放后细胞抑制率为12.3%.结论 载体材料无毒性作用,卡氮芥-PLA缓释体缓释效果好,体外杀瘤平稳、持续杀瘤,可进一步通过体内动物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250 条记录 11/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