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粉尘螨滴剂治疗尘螨致敏性儿童哮喘疗效分析

    作者:彭瑜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 ,SIT )过程中日间及夜间症状评分改善量、患儿自我疗效评价、血清SIgG4变化、肺功能FEV1和VAS 评分情况。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11年5月-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尘螨过敏的哮喘患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常规应用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加用粉尘螨滴剂含服;治疗组27例,仅常规应用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结果舌下含服组治疗前后日间及夜间症状评分改善量、患儿自我疗效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舌下含服组用粉尘螨干预后肺功能 FEV1和血清SIgG4及VAS 评分及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P<0.05和 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尘螨致敏性儿童哮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吸入皮质激素组。且安全性高、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哮喘 脱敏法 免疫 尘螨
  • 变应性鼻炎与慢性荨麻疹的脱敏疗效观察

    作者:张楠;李海燕;郄俊改

    目的:观察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和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变应性鼻炎和慢性荨麻疹患者各50例进行变应原皮内试验和脱敏治疗.结果:变应性鼻炎组总有效率为74%,慢性荨麻疹组总有效率为5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比慢性荨麻疹更显著,这可能与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多样有关.

  • 脱敏治疗过敏性鼻炎414例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李芹

    目的 总结脱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对41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特异性脱敏治疗并辅以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2 a的临床观察,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 采用脱敏治疗并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能明显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并长期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的发作.

  • 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芳;赵辉;卢丽艳;刘桂云

    目的 提高脱敏治疗的成功率,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脱敏治疗影响因素的问题,根据脱敏治疗范围、时间及局限性,提出改进脱敏治疗的措施.结果 脱敏治疗只要有效,其疗效比较持久.结论 脱敏治疗可使支气管症状减轻到低限度,对症用药量减少甚至不用药,吸入变应原引起的气道反应也减低.

  • 介绍一种破伤风抗毒素(TAT)脱敏注射法

    作者:杨惠玉;李剑平;郑菊妃

    读了<护理研究>1999年10月第13卷第5期刊登的<根据皮试结果决定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次数>一文,受益匪浅.从2007-05-2011-02我们在这一方面也做了探索,对于外伤、烫伤、烧伤的患者根据年龄、皮试结果进行脱敏注射,现已注射10 000例,无不良反应发生,现介绍如下.

  • 护理干预对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的影响

    作者:高素芝

    目的 探讨对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的护理指导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确诊的10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按照患者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对照组37名和试验组63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指导基础上,通过专家讲座和电话随访进行教育指导.结果 经过一年的治疗,试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专家讲座和电话随访是常规护理指导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护理 哮喘 脱敏法 免疫
  • 儿童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终止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作者:林静;许渝

    通过电话回访及档案资料的总结,分析25例患儿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终止的原因,认为药物起效慢、病情反复、家长缺乏治疗信心;注射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疗程长,治疗时间安排困难;家长对患儿经过短期特异性免疫治疗后专科症状改善情况的认知程度等,是导致患儿终止治疗主要的原因.提示应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完成全阶段的脱敏治疗.

  • 左旋门冬酰氨酶脱敏方法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护理

    作者:田菊;丛金松;司辉

    探讨左旋门冬酰氨酶脱敏疗法的应用及护理.应用脱敏方法对20例左旋门冬酰氨酶过敏的忘儿进行脱敏治疗及护理,19例患儿在脱敏治疗过程中无过敏反应发生,1例患儿出现轻微过敏反应,经处理后治疗顺利进行.2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本疗程的左旋门冬酰氨酶化疗.强调脱敏过程中滴注速度应逐渐加快,做好惠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细致周到的病情观察,准确无误的病情判断,及时有效的过敏抢救.经过脱敏疗法及护理后,再次发生过敏的几率小,且应用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 多西他赛10倍稀释法脱敏试验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佳元;李天虹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10倍稀释法脱敏试验的临床应用.方法 借鉴紫杉醇脱敏试验的方法 ,采用连续10倍稀释法治疗因多西他赛引起的过敏.结果 运用多西他赛脱敏试验成功治疗5例.结论 多西他赛10倍稀释法能安全用于多西他赛过敏患者的脱敏治疗,达到了临床上多西他赛化疗的预期效果.

  • 利福平和异烟肼致皮肤过敏反应及脱敏疗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朝刚;任斐;吕小会;任磊鹏;周俊;李颖

    利福平及异烟肼作为治疗结核病的核心药物,可发生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甚至出现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等全身性重度过敏反应,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识别致敏药物、启动脱敏疗法成为保证抗结核药物治疗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作者就利福平及异烟肼致皮肤过敏反应的机制、常见临床表现、致敏药物检测及脱敏治疗方案进行文献综述与分析总结,以期为两种药物临床脱敏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 尘螨标准化免疫治疗85例哮喘儿童疗效相关指标分析

    作者:张璇;李孟荣;王超;王晓宁;张海邻;林剑;金可;李迎春

    目的 观察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过程中变应原注射时间、变应原累积注射量及糖皮质激素吸入剂量、高呼气流量、总IgE、螨特异性IgE等的变化.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005年2月-2008年6月我院哮喘免疫治疗中心就诊的过敏性哮喘患儿,进行同期对照回顾性分析,其中治疗组接受尘螨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以每4次变应原注射为观察点,历时3.4年,观察治疗时间、变应原累积注射量、糖皮质激素吸入量、高呼气流量变化、总IgE和螨特异性IgE变化,对照组仅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糖皮质激素吸入量及哮喘发作情况,并在SIT结束时评估疗效.结果 SIT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7.6±1.4)岁,对照组病例50例,单纯药物治疗,男28例,女22例,年龄(7.7±1.5)岁.SIT第20次注射、治疗(38.7±2.4)周时,变应原累积注射量达(69.7±4.8)μg,糖皮质激素吸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359,P<0.05);SIT组高呼气流量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F=7.874,P<0.05);SIT前后总IgE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0.313,P>0.05),螨特异性IgE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Derp=0.517,tDerf=0.717,P>0.05);SIT组疗程结束时患儿家长对病情主观评价:45.9%表示明显好转,36.5%表示中度好转,16.5%表示稍有好转,1.1%表示无改变;两组患儿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估,SIT组控制率达85.5%,对照组为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50,P<0.01),提示SIT有效..结论 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第20次注射后,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吸入剂量显著减少;85%以上患儿在SIT结束时哮喘得到控制;总IgE和螨特异性IgE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 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法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附5例报告)

    作者:过毅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一种分解门冬酰胺的酶,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其主要的副作用是过敏反应,但不能通过皮试来预测,即使皮试阴性,在使用过程中还应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我院以往皮试阳性者,或在应用过程中出现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者,则不用或停用此药,但往往影响疗效.我院自1998年3月-2003年12月采用L-ASP脱敏注射法治疗5例,现报告如下.

  • 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1年后免疫学变化

    作者:王阳;娄鸿飞;王成硕

    目的 探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进行集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60例螨过敏变应性鼻炎(AR)患者分为集群免疫治疗组(n=30)和药物治疗组(n=30).检测基线和治疗1年后受试者血清中总IgE、螨特异性IgE、特异性IgG4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h1、Th2、天然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和Ⅰ型调节性T细胞(Tr1细胞,CD4+IL-10+IL-4-T细胞)在CD4+T细胞中百分比.结果 经过1年治疗后,总IgE和螨特异性IgE水平未见明显改变,但免疫治疗组患者血清中螨特异性IgG4水平明显升高(P<0.0001).Th1、Th2型细胞和天然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ns),而Tr1细胞在免疫治疗1年后明显增高(P<0.001).结论 特异性IgG4和Tr1细胞增高可作为产生免疫耐受的免疫学指标.

  • 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不同T细胞亚群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郑瑞;黄雪琨;常利红;陈玉莲;杨钦泰;张革化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Foxp3基因和γδ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 cell receptor,TCR) Vγ亚家族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2例屋尘螨皮下注射免疫治疗1年有效的AR患者,采用RT-PCR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Foxp3与TCR VγⅠ ~Ⅲ基因表达水平.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结果 22例AR患者免疫治疗前Foxp3、TCR Vγ Ⅰ ~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Z=-2.155,Z=-2.114,t=4.101、t=3.108,P均<0.05),治疗后Foxp3、VγⅢ明显升高(t=-4.577,Z=-3.416,P均<0.05);治疗前Foxp3与WⅠ、Ⅱ、Ⅲ呈正相关,治疗后Foxp3与VγⅢ呈正相关.结论 免疫治疗1年有效的AR患者中,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和γδT细胞亚群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关系,患者免疫治疗早期症状的改善可能与T细胞的免疫重塑相关.

  •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变化

    作者:王强;王双;卢娜;李建;左文娜;王俊阁

    目的 探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immunotherapy,SIT)前、后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黏膜和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变化.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对照组35例和SIT前、后AR患者30例鼻黏膜中ICAM-1含量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照组35例和AR组66例患者SIT前、后血清中ICAM-1含量变化.结果 SIT前AR患者鼻黏膜和血清中ICAM-1含量(28.20±7.92,406.32±199.47)明显高于对照组(11.1 2±5.76,219.12±109.48)和SIT 1年后AR患者(13.02±6.05,235.10±107.33).结论 ICAM-1参与AR的发病机制,可作为AR发病、治疗及预后的监测指标;SIT是治疗AR的一种有效方法.

  •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护理

    作者:赵岩;张罗;王成硕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和流清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当一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体系可分为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3个部分[1,2].

  • 鼻内镜手术结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作者:廖勇;谭君武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是一种常见病,大部分PAR患者合并有鼻中隔偏曲和鼻甲黏膜肥厚,实施鼻内镜手术结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PAR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我科于2010年成立变态反应室,应用鼻内镜手术结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PAR 4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等级对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郭杰峰;伍慧卿;林丽莉;赵晓明;熊彬彬;刘钊

    目的:观察粉尘螨、屋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等级不同的变应性鼻炎患儿应用安脱达和阿罗格标准化尘螨疫苗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6~12岁患儿按SPT等级分3组,I组:粉尘螨皮肤指数(skin index,SI)大于屋尘螨组,II组:粉尘螨SI等于屋尘螨组,III组:粉尘螨SI小于屋尘螨组。再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每组内患儿分为安脱达组和阿罗格组,并给予相应药物SIT 1年,观察记录并分析比较患者症状得分及药物评分。结果I、II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时症状得分及药物评分改善情况阿罗格组优于安脱达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时症状得分及药物评分改善情况安脱达组优于阿罗格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III组患者治疗9个月、12个月时安脱达组和阿罗格组症状得分及药物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屋尘螨SPT等级不同的变应性鼻炎患儿应用安脱达和阿罗格标准化尘螨疫苗进行SIT 3个月、6个月时疗效不同,9个月、12个月时疗效一致,两者均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药物。

  • 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引起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

    作者:王俊阁;王强;刘卫卫;关继涛;苏芳

    目的 探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引起变应性鼻炎(AR)患者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方法 螨过敏AR患者50例,分为免疫治疗组30例和药物治疗组20例,设正常对照组20例.免疫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1年、2年采集血清标本.药物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集血清标本;正常对照组入组后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水平.结果 免疫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ICAM-1水平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免疫治疗的进行,ICAM-1水平逐渐减低,并接近正常对照组;免疫治疗3个月后,免疫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免疫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IL-5水平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免疫治疗的进行,IL-5水平逐渐减低,免疫治疗1年后免疫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CAM-1与IL-5呈正的直线关系.结论 血清ICAM-1、IL-5水平监测可作为判断AR免疫治疗疗效的免疫学参考指标.

  •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的疗效评价

    作者:林小平;高军;郑岩;李玉珍;吕智慧;冯小娟;迟秀丽

    目的 探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Alutard(R))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对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伴轻-中度哮喘患者37例,进行SIT3年.SIT采用以浓度、剂量逐渐递增的皮下注射方法,从100SQ-U 0.2 ml/次/周的初始量至100 000 SQ-U1.0ml/次/6周的维持剂量.应用UniCAP system免疫荧光法和瑞氏染色法分别测定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lgE)、总IgE(total IgE,tlgE)、IgG、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和外周血嗜酸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j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年后上述各种参数、肺功能指标、症状评分和皮肤反应指数(skin index,SI)的变化.结果 经过3年SIT后,患者血清ECP水平和血Eos计数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SIT后IL-4和IL-5降至正常水平,而IgG和IFN-γ分泌增加;血清tlgE水平降至正常,slgE有所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临床完全控制率64.86%,良好控制率35.14%;所有患者肺功能指标和症状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62.12%的患者不用任何药物,78.4%的患者SI明显降低.3年SIT后无新的过敏症状的发生.结论 坚持长期SIT能明显缓解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抑制Eos的聚集,降低血清ECP水平,增强对变应原的耐受性,从而达到调节免疫细胞Th1和Th2分泌的平衡,以维持长期、稳定的临床疗效.

85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