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对2型糖尿病足大鼠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

    作者:杨元庆;李思;张智龙;王栩;李洁;邢晓彤;张建宾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法"对2型糖尿病足大鼠血管内皮因子及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并将剩余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采用腹腔注射STZ诱导及行足部手术的方式制作2型糖尿病足大鼠模型,而后将造模成功20只大鼠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针刺组10只、模型组10只,其中空白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针刺组大鼠着针刺服后采用"调理脾胃针法"干预,连续针刺4周;模型组大鼠只采用相同方法抓取、穿衣,而不作干预.各组大鼠每周末测量创面愈合情况、空腹血糖及干预前后空腹血清胰岛素含量,并于末次干预后采血进行血脂、凝血时间、全血黏度、血管内皮活性因子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创面的愈合速度较快,空腹血糖下降显著,在各时间点均可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空腹血糖(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FINS含量显著下降(P<0.01),且组内比较亦有显著降低 (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全血黏度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DF大鼠创面愈合快、PT、TT、APTT相对延长, NO、6-K-PGF1α含量增加,ET、TXB2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理脾胃针法"可有效降低大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通过调节糖脂代谢、血液流变性、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2型糖尿病足创面愈合.

  • 三种健康教育方法对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足部护理行为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金曼;安娜;丁秀荣;朱博

    目的 研究对2型糖尿病足高危病人进行足部护理行为采用3种健康教育方法 产生的不同效果.方法 从该院选取2型糖尿病足高危病人105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看图组、教育组和辅导组,每组35例.对应组别采用其教育方式,对病人在接受教育后的4周、12周和24周分别进行一次随访,记录FBG、P2BG、HbA1c和CNAFF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通过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使用多重对比的LSD方式,对3组病人在干预结果 前后的组间FBG、P2B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检验,3组病人的FBG和P2BG的变化存在先降后升的固定趋势,而HbA1c存在下降趋势,然而在干预前后的3种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果 在3组病人之间的前后时间点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的CNAFF得分呈现先升后降,同干预前的分数相对比,看图组和教育组的评分在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辅导组的评分在每个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健康教育方式不能对病人的FBG、P2BG和HbA1c评分有明显的改变,对CNAFF得分都能进行明显的提升,在第4周的效果达到佳.而辅导组的作用效果相对时间更长.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2型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钟丽琼;曾庆萍;王秋琴;刘思平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2型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常规消毒溃疡局部创面、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护理的单纯西医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足浴中医护理.干预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护理有效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采用SF-36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者创面愈合的护理有效率95.58% (65/68)明显高于对照组77.94% (53/68)(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SF-36量表各项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效果,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浅谈对2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的体会

    作者:郎萍

    目的:探讨分析对2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并将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方式和足部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其生活方式更加科学,护理足部的方法也更加规范。结论:对2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能有效规范其生活方式,并使其掌握护理足部的正确方法,对控制其病情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中药沐足缓解2型糖尿病足下肢麻痹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智杰

    目的:探析中药沐足缓解2型糖尿病足下肢麻痹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足下肢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沐足,对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麻痹缓解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功能优良率和下肢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足下肢麻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沐足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下肢麻痹症状,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高压氧治疗对2型糖尿病足大鼠模型皮肤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红英;周海燕;沙建平;陈晓文;任雅瑾;陈玥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糖尿病足大鼠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影响以及HO-1水平与溃疡愈合的相关性.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5只,体质量250~350 g,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足部溃疡组(溃疡组)、糖尿病足部溃疡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5只.3组均以高脂饲料(88.8%基础饲料、1%胆固醇、10%猪油、0.2%胆盐)饲养1个月,制作成2型糖尿病模型,溃疡组和高压氧组大鼠再制作成2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高压氧组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0.2 MPa,1次/d,连续治疗15 d).然后取3组大鼠足部皮肤,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检测皮肤组织中HO-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O-1蛋白的表达.结果 溃疡组、高压氧组、对照组HO-1 mRNA表达量分别为1.063±0.006、1.082±0.007、0.950±0.013,溃疡组、高压氧组与对照组比较,溃疡组与高压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HO-1表达主要集中在表皮组织;溃疡组和高压氧组表皮和真皮组织中的HO-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且高压氧组HO-1表达都多于溃疡组.结论 糖尿病足部溃疡与其皮肤组织中的HO-1表达呈相关性,糖尿病足部溃疡皮肤组织的抗氧化能力降低.

  • 通塞脉片治疗2型糖尿病足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静;孟庆海;殷秋忆;卞慧敏;胡小鹰;张启春;林超

    目的 探讨通塞脉片(TSM)对2型糖尿病足(DF)大鼠伤口愈合作用.方法 用高脂高糖加链脲佐菌素(STZ)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再行足部手术,建立DF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二甲双胍0.135 g/kg组、通塞脉片12.44、6.22、3.11 g/kg3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8 d,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血糖血脂、胰岛素、血液流变学以及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TSM可促进模型大鼠创面愈合、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增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含量,降低模型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血小板聚集率、血液黏度和内皮素(ET)、血栓素B2 (TXB2),调节ET/NO、TXB2/6-K-PGF1α比值.结论 TSM可以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促进2型DF模型大鼠创面溃疡愈合.

  • 强化护理措施干预在2型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沈国红;王红芳

    文章对2型糖尿病伴发糖尿病足患者行强化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了解及掌握自我护理操作方法的情况,评估护理效果。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2型糖尿病足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凯;兰利明;徐海燕;蔡恩照;赵中伟

    目的 对2型糖尿病足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104例进行研究,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所有患者的抑郁情况,采集患者的疾病情况以及基本信息,分析其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足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53.85%,年龄>60岁,病程>2个月,有截肢史或截肢风险的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此外2型糖尿病足合并抑郁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主观支持评分、客观支持评分、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以及月收入、Wagner分级、患侧肢体ABI评分等与2型糖尿病足未合并抑郁组患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病程长、患肢疼痛、存在截肢史或风险等均为2型糖尿病足患者合并抑郁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

  • 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足出院患者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作者:赖燕新;单淑芳;林海霞;黎碧君

    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在住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出院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只给予常规的住院基础治疗并不采取出院延续护理。采用自我效能量表评价行为改变的效果,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总分均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DS及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型糖尿病足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良好方法和工具,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例2型糖尿病足干性坏疽截趾术后的护理

    作者:闫丽娟;王娅楠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糖尿病肢端坏疽(Diabetic Foot Wounds)是糖尿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是发生在四肢末端的缺血性坏死,尤以下肢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损伤、浅表溃疡或严重坏疽,严重时受累肢端萎缩,伴毒血症、菌血症,可并发骨髓炎[1]。如果治疗不及时常会导致足部干性坏疽,严重者面临截肢或截趾。本科2012年7月收治1例2型糖尿病足干性坏疽截趾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多月的身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足底压力测试在2型糖尿病足预防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杨青;陈文平;张红英

    综述了足底压力测试在2型糖尿病足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包括足底压力异常对糖尿病足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异常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特点、足底压力测定方法和临床指导价值,认为我国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研究虽然已积累了一定数据,但仍有需要不断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足患者胫前(后)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

    作者:罗新华;谭旭青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后)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免法测定血清CRP浓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计算胫前(后)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斑块发生率.结果 CRP在2型糖尿病足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胫前和胫后动脉内径和峰值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而内-中膜厚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CRP浓度与胫前和胫后动脉内径和峰值血流速度呈负相关,而与内-中膜厚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CRP血症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正确评价2型糖尿病足患者胫前(后)动脉的病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级的临床分析

    作者:谢敏崇

    目的 探讨西医基础上结合中医疗法治疗糖尿病足2级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wagner分级法确诊的糖尿病足2级患者60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采用西医基础上结合中医疗法的综合疗法,然后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8周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观察组血清IgG,CD4 /CD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1),且以糖尿病足部感染组下降更为显著,而IgA、IgM、C3、C4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治愈11例,明显好转14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中西医药物联用胰岛素、庆大霉素、山莨菪碱处理创面可有效治疗糖尿病足神经-缺血性溃疡.

  • 血尿酸、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足溃疡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亚丹;龙艳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在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基础上合并感染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临床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溃疡和肢端坏疽,是由于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末梢循环障碍而引发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甚至出现肢端坏死.这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的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发现T2DM患者并发DF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于减少截肢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血尿酸、胱抑素C等危险因素在2型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发生发展作用进行论述.

  • 红光治疗仪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足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晓明;韩思佳;吴雁翔

    目的:探究红光治疗仪联合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足(DF)大鼠伤口的治疗作用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向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中等剂量高糖高脂链脲佐菌素,并严格控制室温,用高糖高脂链脲佐菌素(STZ)复制2型糖尿病Wistar大鼠,进行适当足部介入手术来建立2型糖尿病足大鼠模型.大鼠模型被随机分为4组:二甲双胍0.140 g/kg组、红光治疗仪联合胰岛素治疗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对大鼠灌胃给药30 d),进一步观察每组大鼠伤口愈合率、胰岛素、血糖血脂及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红光治疗仪联合胰岛素治疗组大鼠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促进DF大鼠创面伤口愈合,提高愈合率、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延长凝血四项时间,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等含量增加,DF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血小板聚集率、血糖、血脂、血液黏度和内皮素(ET)等活性因子明显降低.结论:(1)红光治疗仪治疗可以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善糖脂类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活化等作用,提高DF模型大鼠创面伤口愈合率.(2)红光治疗仪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 2型糖尿病足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琳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更好防治糖尿病足,预防截肢.方法 测定34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足80例非糖尿病足260例,分析其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 与非糖尿病足组比较,糖尿病足组在年龄、病程、体重指数、HbA1c、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重度PAD(下肢动脉病变)、吸烟、FIB、收缩压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PAD、吸烟、收缩压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FIB(纤维蛋白原)是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重度PAD、吸烟、收缩压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FIB.

  • 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张亚哲

    目的 对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作用予以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足患者2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开展治疗的2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1组,以及同期正常体检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D-二聚体及hs-CRP水平.结果 对照1组与对照2组患者D-二聚体及hs-CRP水平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D-二聚体及hs-CRP水平与对照1组、对照2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及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D-二聚体(D-D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足早期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赵川岚

    目的 该课题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足患者早期诊断中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标准分为4组,包括DF2组、DF1组、DF0组、DM组.同时选择2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NC组.对比5组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 DM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DF0组、DF1组、DF2组(P<0.05),DM组和NC组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较高,其病情严重程度和Wagner分级呈正相关性,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