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参素-吡嗪酯类脑靶向衍生物设计合成及体外代谢研究

    作者:尹华阳;张郑;惠爱玲;周安;吴泽宇;潘见

    目的 设计合成丹参素脑靶向衍生物,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外血浆和脑匀浆中的代谢.方法 将四甲基吡嗪及其衍生物作为载体引入丹参素设计脑靶向衍生物,借助计算软件对化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脑血浓度比、P-糖蛋白亲和力等参数进行预测,筛选出较优化合物DT3进行化学合成;采用HPLC-UV测定DT3及中间产物DT1在大鼠血浆和脑匀浆中的降解情况.结果 制备了两种丹参素-吡嗪酯类衍生物——DT1和DT3;建立了DT3、DT1和羟甲基川芎嗪在大鼠血浆和脑匀浆中同步检测方法;DT3在血浆和脑匀浆中均经历DT3→DT1→活性代谢物过程;DT3在血浆中降解相对于DT1有所减缓,其羟甲基川芎嗪的t1/2分别为1.71和1.68 min;DT3在脑匀浆可快速代谢出羟甲基川芎嗪,且浓度呈现平稳增加,t1/2达222.88 min.结论 本实验设计合成的丹参素-吡嗪酯类衍生物DT3延长了血浆t1/2,同时能在脑匀浆快速降解出活性代谢物.

  •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单侧鼻腔给药脑靶向性研究

    作者:李楠;叶英杰;杨明;蒋学华

    目的 研究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单侧鼻腔给药后黄芩苷在大鼠体内血浆与左、右嗅球,左、右脑及小脑中的药物分布,并评价其脑靶向性.方法 大鼠静注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单侧(左侧)鼻腔给予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后,采用HPLC分别测定血浆中及各脑组织中黄芩苷的浓度.结果 药物经左侧鼻腔给药后,高药物浓度出现在左嗅球,其次为右嗅球,接下来分别为左脑、右脑及小脑.噢区转移率分别为100%、100%、75.06%、62.39%、65.11%.结论 黄芩磷脂复合物经鼻腔给药后,黄芩苷可由“鼻-脑”通路实现药物的脑靶向分布.

  • 利培酮鼻用凝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脑靶向性研究

    作者:谷福根;马维娜;王毅;解红霞;孟根达来;吴春芝;张艺馨

    目的 研究利培酮(risperidone,RIS)鼻用凝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脑靶向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HPLC测定RIS在大鼠血及脑组织中的浓度;以灌胃给药作为参比,测定RIS鼻用凝胶剂经鼻腔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以及在嗅球(OB)、嗅束(OT)、小脑(CL)、大脑(CR)等脑组织中的药物分布.结果 RIS分别经鼻腔与灌胃给药后,测得其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5和20 min,Pmax分别为9.89与1.93 μg·mL-1,RIS鼻腔给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r)为4 730%;此外,RIS鼻腔给药后在OB、OT、CL及CR等脑组织中的AUC值分别灌胃给药的45.3,10,1.5以及1.1倍.结论 RIS经鼻腔给药在体内的吸收速度明显加快,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并具有较强脑靶向性.

  • 乳铁蛋白修饰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脑靶向性评价

    作者:肖衍宇;陈曦;邹浪;陈志鹏;张明菲;平其能

    目的 选用乳铁蛋白(Lf)为脑靶向配体,构建受体介导的脑靶向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Lf-Cur-NLCs),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内脑靶向效率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熔融-乳化法制备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Cur-NLCs),通过静电作用在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表面吸附乳铁蛋白,得到不同乳铁蛋白含量修饰的Lf-Cur-NLCs.考察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血浆稳定性及在含1%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中的释放行为;选取乳铁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0.5、1.5、2.0 mg·mL-1时制备的载荧光显像剂NIRD-15的乳铁蛋白修饰纳米脂质载体(分别标记为Lf1-NLC、Lf3-NLC和Lf4-NLC)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采用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小鼠活体及离体器官中药物荧光强度,评价Lf-NLCs的脑靶向性.结果 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和乳铁蛋白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体系均呈类球形.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平均粒径(187.5±4.7)nm,Zeta电位(-23.7±2.9)mV.乳铁蛋白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体系平均粒径范围167.8 ~299.9 nm,Zeta电位的分布范围为-26.87 ~-13.03 mV.乳铁蛋白与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的静电吸附作用存在一个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当乳铁蛋白浓度为2.0 mg·mL-1,温孵时间为6h时,乳铁蛋白在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表面的吸附趋于饱和.乳铁蛋白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在血浆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与NLCs相比,尾静脉注射5 min后,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在脑内有较强的荧光,说明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能主动靶向脑组织,同时研究发现Lf3-NLC的脑靶向效果好.结论 本实验利用静电吸附作用成功构建了具有脑靶向功能的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避免了靶向载体设计中的化学合成过程,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载体脑靶向能力与乳铁蛋白的用量有关.

  • 阳离子聚合物介导脑部基因传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作者:贾婷婷;俞媛;钟延强

    目的 阳离子聚合物作为非病毒载体携载基因药物靶向于脑部,通过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等机制实现主动靶向,可有效提高外源基因在脑组织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笔者针对其目前入脑转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阐述,为脑靶向基因递释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目前基因载体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载体构建、配体修饰、提高稳定性和转染效率、降低毒性等方面对阳离子聚合物作为脑部基因传递载体的研究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与结论 阳离子聚合物作为脑靶向基因载体具有高载药特点,但还存在转染效率低、细胞毒性大、细胞内靶向不明确等问题,可通过聚合物的结构改造、载体系统的靶向性修饰等策略进行改善.阳离子聚合物作为一类相对安全、高效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可以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药物治疗提供有效的给药途径.

  • 脑靶向给药研究的进展

    作者:徐月红;徐莲英

    目的对国内外近10年的脑靶向给药研究进行总结.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脑靶向给药研究主要集中在趋脑性的给药系统和促进药物有效透过血脑屏障上.结论脑靶向给药多为实验室的机制探讨,现应重视其临床研究.

  • 受体介导的脑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杨媛;娄琨;梅兴国;吕万良

    目的 介绍受体介导的脑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新研究进展.方法 对有代表性的受体介导的脑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受体介导的脑部药物递送特别是转铁蛋白受体和胰岛素受体介导的脑靶向作用备受关注,相关配体或抗体可与药物、生物活性物质、脂质体、纳米粒等相连,提高药物或载体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结论 受体介导机制在脑部药物递送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突破血脑屏障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一星;叶青

    血脑屏障阻碍药物渗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表明,药物-载体可以受体、运载体、吸附介导的胞吞非侵袭手段,或血脑屏障瞬时开放等多种机制跨越血脑屏障并释药达到病灶部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跨血脑屏障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采用多种策略联合应用,使纳米递药系统存在巨大潜力,开发新型无毒脑靶向纳米制剂和材料将获得极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 脂质体在脑靶向给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蓓;肖农

    血脑屏障是阻碍药物进入大脑的主要因素,血脑屏障上皮细胞闻的紧密连接使药物很难渗透入脑.从而显著增加了临床药物治疗颅内疾病的难度.连接抗体的脂质体或免疫脂质体可作为特定的药物载体将药物分子包裹并靶向运输到相应组织或器官内.本文将总结如何应用这种技术将药物转运通过血脑屏障,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 脑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迪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脑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为研制趋脑性给药系统及可透过血-脑屏障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提供理论参考.初步探讨了脂质体、药质体、化学传递系统和磁性靶向给药的概念、应用与评价.

  • 经鼻腔给药靶向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红霞

    目的 脑靶向给药系统是药学及神经病、肿瘤等相关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方法 而经鼻腔给药靶向中枢神经系统,是其中研究的一个重要给药途径.结果 本文综述了药物经鼻腔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药物在鼻腔的吸收及药物靶向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因素.结论 虽然绝大多数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但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表明,其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 β-细辛醚微乳鼻腔给药脑内靶向性评价

    作者:张龙开;许日鑫;蒋梅;严慕贤;陈志辉;欧斯健;魏刚

    目的 探索β-细辛醚微乳利用鼻腔的鼻-脑通道实现鼻脑靶向给药的可行性.方法 按0.42 mL/kg剂量鼻腔给予β-细辛醚微乳后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血浆中及脑中的浓度,并以iv自制微乳注射液为对照,以AUC 脑/AUC血浆指标考察β-细辛醚微乳鼻腔给药的脑靶向性.结果 β-细辛醚微乳鼻腔给药后得到的AUC 脑/AUC血浆值均高于iv给药.结论 鼻腔给予含药微乳系统后脑靶向性良好,有望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型给药途径.

  • 经鼻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鹏;肖学凤

    鼻腔与脑在解剖生理上的独特联系使得鼻腔给药作为脑内递药途径成为可能.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脑内递药途径.就鼻腔给药脑靶向的依据、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剂型等方面对经鼻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 经鼻脑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徐攀;杜守颖;黎迎;李鹏跃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血液中的药物难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近些年研究表明,经鼻腔给药后,药物可以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部,而且其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都较小,因此经鼻脑靶向给药系统不断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首先探讨了药物经鼻入脑的通路及机制,并针对鼻腔给药的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还介绍了脑靶向性的评价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鼻脑靶向制剂提供了参考.

  • 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向脑内分布的方法研究

    作者:李光华

    血脑屏障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组织相对独立的重要结构,阻挡了有毒有害物质向脑中的转运,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但同时也阻碍了药物向脑中的分布,为脑部疾病的治疗提出了难题.人们从改变药物的结构、剂型、给药途径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以求达到脑靶向效果.常用物理方法为静脉灌注甘露醇及超声技术,但是缺陷较大,选择性不强,目前使用较多的为利用载体增加药物向脑组织中的分布,有病毒作为载体、修饰脂质体作为载体、纳米颗粒及微乳等.新的给药途径如经鼻、经内耳给药也正在研究,中医药理论在神经系统治疗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与研究.本文参考了国内外文献,对以上内容进行综述.

  • 脑靶向药物递送的原理与方法

    作者:王永辉;翟建国;解放军第

    脑靶向给药系统可以提高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降低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效性有决定性意义.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脑靶向药物递送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国内有关脑靶向药物递送的文献资料,对脑靶向给药系统分类进行了总结.

  • 脑靶向纳米载体材料研究进展

    作者:王彬辉;章文红;张晓芬;贺露佳;吴敏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许多药物难以入脑,促进药物跨血脑屏障成为关键。纳米粒具有小粒子特征,能携载药物跨血脑屏障实现脑靶向,并提高脑内药物浓度。本文综述了PLA、PLGA、PCL、PBCA、PAMAM、CS等作为载体材料制备的纳米粒入脑的情况,并重点探讨纳米粒粒径大小、表面修饰等对入脑的影响。

  • 脑靶向脂质体配体维生素C-胆甾偶联物的设计合成及初步脑靶向评价

    作者:陈洋;赵毅;吴勇;马超英;张涛

    目的 合成一种新型的脑靶向脂质体配体——维生素C-胆甾偶联物,并初步评价其脑靶向性.方法 以胆固醇和维生素C为原料,经9步反应得到目标配体.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脑靶向多西紫杉醇脂质体,通过HPLC法测定给药后小鼠脑中的药物浓度.结果与结论 制备得到的配体经1H-NMR和MS谱确证.体内分布实验显示,该配体修饰的脂质体,其脑内多西紫杉醇的摄取率和峰浓度比分别是游离药物的2.51和4.38倍.本研究所设计并制备的维生素C-胆甾修饰脂质体是一种高效的脑靶向给药系统.

  • 脑靶向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伟

    目的 阐述鼻腔的生理特点和药物由鼻黏膜转运入脑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近年来的29篇中外文文献,对药物的鼻腔脑靶向实验手段、离体在体模型、鼻黏膜的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结果 鼻黏膜给药途径在脑内递药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其在脑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论 药物的鼻腔脑靶向给药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聚合物胶束脑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作者:阚默;陈锡俊;兰兴成;石晓征;曲晓波

    血脑屏障(BBB)是大多数药物从中枢神经系统(CNS)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障碍.两亲性聚合物胶束是双层膜的纳米尺寸囊泡系统,具有粒径小、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等特点,能够显著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在其表面进行脑靶向修饰,可获得主动靶向功能,更利于跨越BBB,递送药物至脑内,提高对脑类、神经类疾病的药效.主要对聚合物胶束的特点和跨越完整BBB的药物转运机制进行介绍,并对其新研究进展和脑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05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