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国细菌药敏试验的室间质量评价

    作者:胡继红;高振祥;尹铭芳

    目的:了解全国大中型医院细菌药敏试验(AST)状况,提高检测水平和质量.方法:定期向全国各参加评价实验室发放冻干标本,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可疑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对回报结果给予数据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2000年全国489个细菌室对常见耐药菌的检测正确率分别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63%(ESBLs);苯唑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74%;苯唑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48%;对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7%;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95%;产β-内酰胺酶流感嗜血杆菌正确率35%.结论:通过细菌药敏试验的室间质量评价反映出我国的细菌耐药性检测水平急待提高.

  • 全国血细胞分析室间质量评价调查

    作者:彭明婷;谷小林;王薇

    目的:为了了解改进后的质评方案的可行性,及时掌握血细胞检测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实施了本次调查活动.方法:对质评物的稳定性进行了检测;按仪器类型对实验室进行分组并统计结果;以SDI为指标对回报结果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各组的参考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质评物的稳定性良好;除Abbott组的白细胞计数检测参数外,其余各组的组均值、中位数和参考值均较接近.使用配套试剂、校准物和质控物比例高的组别成绩较好.结论:质评物的稳定性可用于室间质评.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参加实验室使用非配套的试剂、校准物和质控物或未使用校准物、质控物.

  • 河南省人口计生系统临床实验室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研究结果分析

    作者:杨永俊;陈予梅;刘慧;包杰;曹丽幸;牛成玲;李铭;陈丹

    目的:对2010~2012年河南省人口计生系统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以督促各实验室提高临床全血细胞计数检测质量,提高计生检验服务能力。方法每年发放质控物6份,分两次测定,按分组对其汇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3年室间质量评价,全血细胞计数回报率由95.5%增长到99.5%,合格率由37%增长到76%,PT成绩由61%增长到79%,各地区PT平均成绩及合格率均增长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省计生检验科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量评价总体水平在逐年提高,有必要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开展质评活动以提高计生检验水平。

  • 通过自制新鲜比对血清更加科学合理开展部分临床生化项目的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作者:许泽敏;陈楠;满东亮;顾庆华

    通过对自制新鲜比对血清部分常用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均匀性验证,探讨其是否能够起到评价实验室间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作用,从而解决商品化质控品固有的基质效应问题,进而应用到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中,以使其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对自制的新鲜血清中的ALT、AST、GGT、ALP共4个项目各三个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均匀性较好,结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F<3.02).我们制备的比对标本间均匀性好,可以作为质控品用于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以解决商品化质控品存在基质效应的固有缺陷.进而应用于部分项目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中,可以提供更加科学的评价依据.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作者:张艳春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方法对在2009年-2013年间参加省临床检验中心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的15批次375项血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中所检测的15批次375项测定项目结果总合格率为97.9%,年平均成绩由2009年80%上升到2013年100%,检验室间成绩逐年提高。结论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能更好地提高检验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改进不足之处。

  • 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作用

    作者:马洪滨;王晗;刘立明;李永利;徐军;刘佳;郭静霞;王海滨

    目的:对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加强室内质量控制,保证临床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由卫生部临检中心和北京市临检中心购买的室间质评样本,按照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乙肝五项,共检测了450份.结果:HBsAg、HbsAb符合率为100%,HBeAg、HBcAb符合率为98%,HBeAb符合率为95%.结论:参加临床免疫室间质评工作,提高了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精密、具有完全可信性的实验结果,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宁河县乙肝病毒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作者:邸艳霞

    目的 分析宁河县生殖健康服务中心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为提高检验科乙肝病毒血清病毒标志物检测水平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 对宁河县生殖健康服务中心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质评结果PT结果为HBsAg80%,HBsAb100%,HBeAg100%,HBeAb100%,HBcAb60%,前四项合格,第五项不合格.结论 确保ELISA操作环节的准确性,保证室内质控和阴阳性对照的检测准确性是做好室间质评的前提.

  • 福建省二、三级医院血凝试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作者:徐苏宁;林依顺;叶晨

    目的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我省血凝试验检测情况,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提高血凝试验检验质量.方法采用国际、国内使用的实验室能力比对实验的室间质量评价方案进行血凝试验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结果 2 a实际检测5 223次,满意数4 218个次,满意率80.76%;提示我省2000~2001年血凝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总的结果是成功的.结论通过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血凝试验检测质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作者:刘胜林

    目的:开展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加强一级医疗机构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从而提高实验室检测的准确度。方法2011~2013年对参评的实验室进行失控率的测评。结果分别对5次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失控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P<0.05)。结论通过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和实验室现场检查和指导,同时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参评实验室失控率逐年递减,保证了检验质量,提高了检测准确度,对医疗安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提高了群众对一级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 从室间质量评价分析尿液干化学法的影响因素

    作者:宗永学;梅桂杰;李贤龙;袁军

    室间质量评价( EQA )是在室内质量控制基础上组织若干实验室,共同在规定时间测得同一批号质控品,收集测量结果做出统计学分析,旨在相互校正各参与实验室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使各实验室之间结果具有可比性。

  • 探讨临床血液学室间质评

    作者:燕琴

    临床血液学室间质评是衡量一个实验室检验质量权威的指标,它的成绩优劣,直接显示室内质控水平的高低和日常工作质量的可信度.我科自1995年以来使用日本Sysmex F-820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参加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血液学室间质量评价(EQA)活动已有7年时间,质评成绩良好.由于几项血液学指标测定结果较为准确,临床医生也越来越多的依赖于试验结果进行治疗,这就反映我科室内质控的可靠性和实验室的工作质量.现将7年来参加EQA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

  • 我院2012年血气酸碱分析项目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作者:张敏;李瑞兰;刘洁;袁慧

    目的:分析2012年参加卫生部血气和酸碱分析室间质评结果和参加EQA的体会和经验,提高检验工作质量。方法将卫生部临检中心发放的质控样本与常规标本在同样条件下测试,将2012年共3批次15份质评标本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全年每批次共7项结果PT得分均100%,当前性能解释全部满意,累积性能解释全部成功,pH值、PCO2、PO2、Na+、K+、Ca2+、Cl -的总偏差率均较低,分别是0.031%、-0.69%、-0.72%、0.21、-0.01%、-0.58%、0.05%,从测定值与靶值的关系图可看出测定值与靶值很接近,从监测结果的趋势分析Na+所有结果均在靶值一侧,PCO2结果有精密度增加的趋势。结论通过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EQA活动规范了实验室全面的质量管理,并发现潜在的问题,对提高检验质量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我室2013至2016年参加卫生部产前血清学筛查室间质量评价资料分析

    作者:李鹏;王国华

    目的 分析总结我室2013至2016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产前血清学筛查全国室间质量评价(以下简称EQA)资料,为提高实验室管理和检测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2013至2016年,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检测要求,对每一批次的质评物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Free-β-HCG)、游离雌三醇(uE3)水平进行检测,对照自测结果和回报资料,分析偏差出现原因,寻找解决办法.结果 AFP和Free-β-HCG在不同年份均出现正负偏差趋势,分析与定标不当和仪器维护保养不及时等原因有关,纠正后缩小了各项偏差的范围;uE3 EQA结果2013年、2014年每次都有一份样本结果严重失控,分析样本复溶不当是失控的关键环节,纠正后2015年、2016年能力验证(以下简称PT)得分100.结论 认真做好室内质控是EQA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分析EQA反馈资料可以帮助实验室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作者:童绍珍;胡永丽;郝树梅

    目的:探究与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相关结果。方法:对2012-2014年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免疫学检验工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自从本实验室在2012年参加省免疫学质量评价以来,其工作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其精准程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血清的检验准确性从2012年的85%提升到2014年的100%。结论: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院内实验室检验质量水平加以提高,应该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院方也要为提高自身检验质量水平做出努力,在根本上体现出临床检验工作的价值。

  • 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作者:曹守勤;杨宝忠

    目的 通过梅毒血清学实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了解宁夏银川市性病规范化门诊梅毒实验室血清学检测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 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简称性病中心)室间质控标本与常规标本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测试,分别做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定性试验.结果 5家单位参加室间质评活动,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定性试验和定量试验结果符号率分别为83.4%和80.0%;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定性试验结果符号率分别为91.7%.结论 通过室间质控,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定量试验合格率较低,但少数实验室存在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检测方法选择错误及试剂质量等问题.因此,宁夏银川市性病规范化门诊梅毒血清学试验检测水平有待提高.

  • 临床血液分析室间质量评价五年结果分析

    作者:姜凤艳;鲁宪琴;刘琼;王国栋

    目的 通过对五年中血液分析室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总结多年来此项质量控制的失控的原因和在控的经验.方法 按照黑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检测的要求,每年十个质控品分不同时间两次规范测定,然后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2007年血液分析室间质评统计结果,全年总成绩为100%,(注:2007年血液质控品有凝集现象,临检中心取消了部分结果,参与的实验室基本都评为优秀.)2008年总成绩为96%,2009年总成绩为96.5%,2010年为82%,2011年总成绩为94%.结论 结果分析表明临床血液学的质量控制准确与否与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要完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杜绝一切可能影响质量的不利因素,以提高检验质量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 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

    作者:王建斌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朝着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和管理科学化方向的发展,对临床实验室结果准确度和各实验室结果可比性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控制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各级医院检验科的重视。虽然,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检验人员质量控制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质控管理的制度和考核监督,室间质量评价,使得各级医院检验数据准确性和各实验室之间数据结果可比性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护理工作人员对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掌握仍不够,对检验结果带来的负面影响依然意识淡薄,有所忽视。大多数实验室虽有比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机制,实验误差也能够及时发现;可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很多,质量是难以完全保证的,据有关报道,误差来源主要取决于样本采集,70%的误差都来源于分析之前。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临床检验质量管理薄弱、易出现问题、潜在影响因素多、难控制的环节。分析前阶段包括从患者准备到样本采集等分析前过程,分为生理性变异、标本收集和处理过程的变异和内源性干扰因素三大类,涉及护理人员、患者及临床实验室多个环节,影响因素众多,难以监测和控制。因此,作为采集检验标本的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检测项目的标本采集要求,达到检验质量控制的目的。我们采取检验标本采集前防范,护理人员学习,建立相应的对策,有效提高了标本采集的质量,收到满意效果。

  • 山西省血液中心参加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室间质评的结果分析

    作者:李之烨;陕柏峰

    目的:分析2013年我实验室参加中国国际输血感染预防和控制(CITIC)室间质评的结果,验证实验室检测输血传染病标志物的能力,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将实验室CITIC室间质评的结果与目标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检测方法的符合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2013年实验室参加CITIC室间质评3次,检测CITIC室间质评标本75个,其中第1次室间质评的结果与目标结果不一致的标本有2个,总符合率为98%。结论HBsAg ELISA(生物梅里埃)方法检测标本M乙肝表面抗原结果与目标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为标本在发放过程中快递出现故障,标本长时间存放于室温导致结果不准确;抗-HCV ELISA(索林)方法检测标本C丙肝抗体结果与目标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为试剂批间差异造成的假反应性,其他结果均与目标结果符合。2013年我实验室参加CITIC室间质评的结果符合预期。

  • 血清降钙素原实验室检测现状分析

    作者:肖光军;杨娜;李祥坤;杨洪;刘艳婷

    目的:通过对卫生部临检中心2017年降钙素原(PCT)的两次室间质量评价(EQA)结果了解我国临床实验室的检测现状,为其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按检测方法和试剂厂家对实验室分组,对实验室数≥18家的各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中位数、变异系数(CV)等.结果:按检测方法分组时,在第一次EQA活动中,各方法组检测0.05μg/L、0.50μg/L、2.00μg/L及10.00μg/L 4个医学决定水平处(Xc)的EQA样品时,其中位数的大值与小值的比值分别为5.83、6.73、4.78和3.59,相同方法实验室间检测结果的CV为15.53% ~1090.00%;而第二次EQA活动中,其中位数的大值与小值的比值则分别为5.17、5.46、5.04和3.18,相同方法实验室间检测结果的CV为6.96% ~1379.45%.按试剂厂家分组时,各试剂组在第一次EQA活动中各Xc处的中位数的大值与小值的比值分别为6.17、3.83、4.45和5.72,相同试剂实验室间检测结果的CV为8.20% ~1126.32%;在第二次EQA活动中,各试剂组中位数的大值与小值的比值则分别为5.67、5.27、5.55和10.02,相同试剂实验室间检测结果的CV为7.35% ~1225.00%,且除0.05μg/L外,其余Xc处的及格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具有溯源性的3种试剂在两次EQA活动中,其中位数的差异均<50.00%.结论:无溯源性的检测系统之间检测结果缺乏可比性,各系统需加强溯源性的建立与管理;新的检测系统应用于临床时必须进行性能验证,并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及诊断Cut-off值以正确指导临床的诊疗工作,并通过EQA活动对质量持续改进.

  • 室间质评中ALT公议靶值与参考方法测定值的比较

    作者:杨泽华;申彬;杜怡青;胡敏;杜建明

    目的 探讨室间质评(EQA)中ALT公议靶值与参考方法测定值的可比性,为EQA中ALT公议靶值的临床可接受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参考方法和临床常规检测系统同时检测2017年山西省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10个样本的ALT,公议靶值与参考方法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相对偏倚.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规定的室间质评的总允许误差(TEa)的1/2为判断依据,判断结果是否合格. 结果 ALT的公议靶值与参考方法测定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方程为Y=1. 053 3X-1. 491,R2=0. 999 3.所有批号的相对偏倚均<8%,未超过卫生部临检中心规定的1/2TEa. 结论 EQA中ALT的公议靶值可以被临床接受.

380 条记录 4/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