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女性生殖道乳酸杆菌密度与阴道病分类的相关性

    作者:黄业亚;唐维政;孙鸿高;许丹妮;邱海平;潘方蝶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乳酸杆菌和细菌性阴道病(BV)、真菌性阴道病(VVC)及滴虫性阴道病(TV)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东湖分院门诊就诊患者中BV感染者136例、VVC感染者126例及TV感染者100例作为观察组,体检健康人员1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阴道微生态图象诊断系统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细菌种类和密度,干化学检测pH、H2O2、白细胞酶和唾液腺酶,将观察组中的BV、VVC及TV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中阴道分必物的乳酸杆菌含量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V、VVC及TV患者的pH值分别为(4.8±0.3)、(4.4±0.3)和(5.4±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V、VVC及TV患者的Nugent评分分别为(7.0±1)分、(3.0±1)分和(4.0±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H2O2阴性率为100%(130/130),BV组为5.3%(8/136),VVC组为18.3%(23/130),TV组为9%(9/100),各观察组患者的H2O2阴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杆菌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加特纳菌/普雷沃菌明显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酸杆菌的缺失或降低是阴道疾病的重要因素,治疗过程中,乳酸杆菌数量的恢复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标准之一.

  • 妇康栓对老年性阴道炎阴道厌氧菌的影响

    作者:曾倩;丁维俊;邓琳雯;朱鸿秋;吴颖琦;裴洪鸽;牟菁;魏智慧;邓霞

    目的 观察妇康栓对老年性阴道炎阴道厌氧菌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予妇康栓阴道给药,对照组予明胶海绵基质之空白栓;7d后比较两组阴道厌氧菌值.结果 治疗前两组情况相近,治疗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妇康栓可扶植阴道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可从多层面调节阴道内正常菌群的共生比例,维持阴道生态系统平衡.

  • 乳酸杆菌基因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姚纲;张健鹏

    乳酸杆菌广泛分布于环境,是人体正常菌群,具有改善调节肠道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形成等生理功能[1],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工等领域。如何对乳酸杆菌进行准确、规范地鉴定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乳酸菌形态易受培养条件的影响,而且生理生化特征差异较小,故对于许多乳酸杆菌,仅凭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等表型特征并不能准确地鉴定。目前对细菌的鉴定已深入到基因型性状,一些新的分子标记技术相继被用于乳酸杆菌的基因鉴定,如多位点序列分析(M 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 , MLS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及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 TGGE)等。本文就乳酸杆菌基因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细胞溶解性阴道病白带常规与临床诊断

    作者:王远朝

    1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概述
      女性CV是阴道正常菌群乳酸杆菌过度增殖而引发的一种阴道疾病。乳酸杆菌是阴道菌群中的主要菌种,正常状态下乳酸杆菌的生长对维持阴道微生态环境起着重要院号、临床诊断、标本类型、入库时间、标本数量、存放位置、出库时间、使用人、保存人等。各类标本按扫描顺序放入对应的盒、架及冰箱。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阴道微生物菌落的影响及乳酸杆菌干预的作用分析

    作者:李珂;李明传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阴道微生物菌落的影响及乳酸杆菌干预作用.方法 以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医院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3个月使用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干预3个疗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对比两组阴道微生态失衡率、乳酸杆菌检出率、pH值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结果 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阴道菌群密度、阴道菌群多样性、pH值及乳酸杆菌数量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均较术后2个月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阴道微生态失衡率(37.50%)、阴道pH值(4.81 ± 0.26)均低于对照组[70.00% 和(5.16 ± 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97.50%)、FSFI评分[(81.14 ± 1.75)分]高于对照组[57.50%和(75.34 ± 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可能影响女性阴道微生态菌落,术后2个月微生态环境较差,应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可改善阴道微生态与性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乳酸杆菌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糖脂及炎症指标相关性分析

    作者:江浪;李流连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以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粪便标本乳酸杆菌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粪便标本乳酸杆菌拷贝数,以及FBG、TC、TG、HDL‐C、HbA1c、LBP、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sCD1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拷贝数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其对数值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体内乳酸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乳酸杆菌水平与糖尿病患者部分血脂及炎症指标存在相关性。

  • 阴道微生态平衡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瑞雪

    随着人体微生物组概念的提出与发展,2007年由美国主导,中国、欧盟等参与的人体微生物组计划启动,并于2009年成立国际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联盟(IHMC)[1].现重点研究方向包含生殖道、泌尿道、胃肠道、皮肤、口腔、呼吸道.生殖道中阴道炎具有患病率高、容易复发且并发症多等特点,现已证实阴道炎与不孕、胎膜早破、早产、异位妊娠等相关[2-3].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阴道微生态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对于阴道炎性反应的规范化诊治逐步完善,对影响阴道微生态平衡因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就近年来阴道微生态平衡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作者:董沛晶

    微生态疗法是指通过应用微生态制剂,促进生理性有益菌的生长发育,间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1].微生态制剂的主体多为肠道菌群中的生理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种胃肠道疾病和肝脏疾病,对婴幼儿保健具有很大作用,另外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它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讨论微生态制剂在儿科的应用情况.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安悦;王佚;李晓庆;艾青;余加林;代英;程茜

    目的:前瞻性研究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患儿术后肠道菌群变化的情况.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分析21名先天性ARM组患儿10日龄(出院前1d)、1月龄和3月龄~4月龄时粪便中3种主要菌群数量,并与日龄匹配的21名对照组正常婴儿菌群数量进行比较.结果:(1)10日龄,先天性ARM组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数量的比值(bifidobacteria/escherichia coli,B/E)<1,大肠杆菌数量较双歧杆菌高和乳酸杆菌高(P=0.021和P=0.004),且乳酸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高(P=0.001).(2)1月龄,先天性ARM组B/E较10日龄增高(P=0.030),B/E>1,双歧杆菌数量增高(P=0.001),高于自身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和对照组双歧杆菌数量(P=0.001、P<0.001和P=0.004),乳酸杆菌数量亦较对照组高(P<0.001).(3)3月龄~4月龄,先天性ARM组乳酸杆菌数量较1月龄时降低(P=0.005),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571),双歧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高(P=0.004).(4)3月龄~4月龄,连续服用益生菌患儿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婴儿(P=0.013),未连续补充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和对照组婴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32).结论:(1)10日龄,先天性ARM患儿以大肠杆菌数量占优势,乳酸杆菌数量亦高,较正常对照组婴儿肠道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占优势的定植状况不同.(2)1月龄和正常对照组婴儿一样,双歧杆菌成为患儿肠道优势菌,而乳酸杆菌数量仍居高.(3)3月龄~4月龄,患儿肠道乳酸杆菌数量下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菌群状态接近正常婴儿.(4)患儿1月龄后连续补充益生菌制剂至3月龄~4月龄能够使肠道保持高水平的双歧杆菌数量.

  • 静磁场对口腔嗜酸乳杆菌生长影响体外实验

    作者:夏熹;胡常红;王权

    目的:研究磁性附着体(Magnetic attachment)静磁场对口腔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口腔嗜酸乳杆菌分别分为12.5 mT,120 mT强度的静磁场加载组和未加载磁场对照组,厌氧培养20 h,从培养后第8 h开始,每2 h测定菌液吸光度值并活菌计数.结果:12.5 mT静磁场组嗜酸乳杆菌吸光度值及活菌数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变化,(P>0.05),120mT静磁场组细菌的吸光度值及活菌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2.5mT静磁场对口腔嗜酸乳杆菌生长无影响,120mT静磁场抑制细菌的生长,静磁场对其它口腔微生物生长影响尚需要深入研究.

  • 孕妇细菌性阴道病阴道乳酸杆菌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常青;谢菲;江露;史常旭

    目的观察正常孕妇、细菌性阴道病孕妇阴道乳酸杆菌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为临床开展细菌性阴道病的微生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妊娠妇女309名,其中患细菌性阴道病孕妇50名.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孕妇阴道内乳酸杆菌进行鉴定,观察孕妇阴道内乳酸杆菌的分布情况,比较孕妇阴道内4种常见乳酸杆菌产生过氧化氢、降低培养环境pH的能力.结果正常孕妇阴道内乳酸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性阴道病.孕期阴道内的优势乳酸杆菌是卷曲乳酸杆菌和嗜酸乳酸杆菌,其大多数可产生H2O2,降低培养环境PH能力较强.结论 H2O2阳性的乳酸杆菌在防御孕妇阴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 乳酸杆菌增强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细胞抗宫颈癌移植瘤作用

    作者:逯彩虹;李保红;周艾琳;孙富国;戴卫红;王海波;刘丽宁;李秀娟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在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诱导的CTL细胞抑制宫颈癌移植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雌性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分为3组,①Lb-DC疫苗组:瘤旁注射乳酸杆菌宫颈癌细胞冻融抗原致敏的CTL细胞(1×106/200μl);②DC疫苗组:瘤旁注射官颈癌细胞冻融抗原致敏的CTL细胞(1×106/200μ1);③对照组:注射PBS液200μl.FCM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以及Fas膜蛋白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移植瘤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Lb-DC疫苗组移植瘤治疗后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P<0.01),抑瘤率为85.6%;DC疫苗组可明显抑制瘤体的生长,抑瘤率为57.4%.Lb-DC疫苗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及Fas膜蛋白含量均高于DC疫苗组与对照组(P<0.0l).Survivin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Lb-DC疫苗组大部分为阴性;对照组大部分为强阳性,DC疫苗组为弱阳性.结论 乳酸杆菌辅佐DC疫苗可以明显抑制裸鼠宫颈癌HeLa移植瘤的生长,通过上调Fas膜蛋白,下调Survivin蛋白增强DC疫苗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剖宫产对新生儿出生后3d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定植的影响

    作者:张海波;余加林;艾青;徐艳珍

    目的 探讨剖宫产对新生儿出生后3 d内肠道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 以83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为配方奶喂养,分为剖宫产组(n=44),自然分娩组(n=39).采集生出后3 d内每天的粪便标本,通过real-time PCR技术对新生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日龄1、2、3 d剖宫产组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数量的对数值(lg copies/g)分别为5.65±0.64、6.36±1.00、6.69±1.06,自然分娩组分别为5.69±0.75、7.19±1.15、7.49±1.29;日龄1、2、3 d剖宫产组粪便标本中乳酸杆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4.66±0.73、4.71±0.84、5.16±0.55,自然分娩儿分别为5.88±0.41、6.30±0.99、5.79±0.33,两种细菌的对数值在相同日龄行组间独立样本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改变了新生儿早期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因此自然分娩是佳的分娩方式.

  • 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敏感性分析

    作者:李辉;张振

    目的 分析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β-1actam/β-lactamase inhibitors)的药敏情况.方法 按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的方法从36例健康儿童大便标本中分离出45株双歧杆菌和39株乳酸杆菌,依据2015年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标准,采用E-test方法实施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株双歧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敏感百分率分别为77.78%、95.56%、88.89%、73.33%、91.11%、68.89%、84.44%、82.22%,39株乳酸杆菌对上述抗生素敏感百分率分别为74.36%、94.87%、92.31%、71.79%、92.31%、69.23%、89.74%、79.49%.除头孢哌酮/舒巴坦没有CLSI药敏MIC解释标准而无法判断外,其他β-lactam/β-lactamase inhibitor均比单一β-lactam抗生素敏感百分率升高,双歧杆菌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数P值分别为0.01、0.03,乳酸杆菌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与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数P值分别为0.01、0.03、0.02、0.03.结论 β-lactam/β-lactamase inhibitor比单一β-lactam抗生素抑制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作用更强.

  • 乳酸杆菌在口腔中益生特性的研究

    作者:郭曼丽;聂红兵;周海静

    乳酸杆菌(lactobacilli,LB)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口腔、泌尿生殖道及胃肠道内,是一类杆状或球状的革兰阳性、厌氧或兼性厌氧菌,其嗜酸性,因发酵糖类而产生大量的乳酸,生存适宜 pH 值为5.5~6.0。有研究证实,在肠道及阴道中 LB 由于能够维持胃肠道、阴道菌落间的平衡,被公认为益生菌。LB 在口腔中对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发挥重要作用,然目前较少的研究报道其具体益生特性[1]。以往研究普遍认为由于在患龋部位高检出率的口腔 LB,以及其产酸耐酸特性,因此,被认为它是龋病发展过程中发挥致病作用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但随着越来越多研究对于 LB 益生特性的报道深入,发现将LB 应用于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临床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从 LB 在口腔中的种类、来源、对口腔疾病的治疗以及其发挥益生作用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质粒谱与耐药谱的关系

    作者:熊鹿言;陈欣;邓秀英;杨洋;余倩

    [目的]了解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受水平,研究质粒在乳酸杆菌中的存在频率,分析乳酸杆菌质粒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K-B纸片法测定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细菌的质粒图谱,进行质粒消除实验.[结果]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强,对环丙沙星和左氟沙星的耐受性次之;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完全敏感.40株菌株含有质粒,经消除质粒,乳酸杆菌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苯唑西林的耐受率明显降低,分别下降52.50%、50.00%、32.50%、52.50%、30.00%.[结论]正常人肠道乳酸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所有菌株都含有质粒,据质粒消除实验结果推测,乳酸杆茵质粒可能与其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和苯唑西林的耐受性有关.

  • 乳酸杆菌对脂肪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石磊;郭悦;沈曦;李鸣;钟燕;黄承钰;何方

    目的 探索乳酸菌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LGG乳酸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GG,LGG)菌体与小鼠巨噬细胞样细胞系J774A.1细胞进行共培养,收集培养后的上清液以不同体积比添加至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细胞的诱导分化剂中,诱导受试3T3-L1细胞分化,诱导结束后进行油红O染色,收集上清液和细胞检测脂联素(AD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量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y)的表达水平.结果 LGG乳酸菌与J774A.1细胞共培养后的上清液显著降低了受试3T3-L1细胞的油红吸光度(P<0.05),降低了其ADP分泌量(P<0.05),增加了TNF-α的分泌量(P<0.05),且明显抑制了PPAR-γ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LGG乳酸菌具有通过活化巨噬细胞调节脂肪细胞的分化,间接地抑制脂肪蓄积及调整脂肪细胞功能的作用,相关作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 乳酸杆菌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VCAM-1和IL-8含量的影响

    作者:姜梁;胡晓艳;刘奠忠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VCAM-1和IL-8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酸杆菌组及阳性药对照组4组.建立大鼠卵白蛋白致敏模型,取各组大鼠鼻腔黏膜病理切片后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试验各组大鼠血清VCAM-1和IL-8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VCAM-1和IL-8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乳酸杆菌组VCAM-1和IL-8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乳酸杆菌组各项指标与阳性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酸杆菌可降低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VCAM-1和IL-8含量,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

  • 乳酸杆菌对卵白蛋白致大鼠过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晓艳;向丽;姜梁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对卵白蛋白致过敏性鼻炎(AR)大鼠的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血清中IgE、IL-4和IFN-r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OVA为致敏原建立大鼠AR模型,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乳酸杆菌组及阳性药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测定其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IgE、IL-4和IFN-r含量.结果 乳酸杆菌组大鼠鼻痒、喷嚏、清涕、EOS浸润明显减轻,血清IgE、IL-4、IFN-r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 乳酸杆菌能缓解AR大鼠鼻部症状,改变促进变态反应的Th2细胞偏倚,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过敏作用.

  • 人源乳酸杆菌耐酸耐胆盐能力的测定和鉴定

    作者:陈欣;潘素华;胡黎黎;刘祥;余倩

    目的:通过模拟正常人体胃内状态,探讨所筛选4株人源乳酸杆菌耐酸耐胆盐的能力,并进行系统生化鉴定.方法:乳酸杆菌在不同pH值(pH2~4.5)和不同浓度胆盐(0.1%~0.3%)的MRS肉汤中培养4 h后,测定其活菌数及存活率.用API50CHL微量生化反应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结果:4株乳酸杆菌能够耐受pH 3的酸度(存活率6.6%~71.8%)和0.3%的胆盐(存活率9.2%~31.8%),其中22号菌和31号菌在pH 4~4.5的环境中能保持生长活性.12号菌和31号菌耐受胆盐的能力较强.经鉴定,其中3株为唾液乳酸菌,1株为植物乳酸菌.结论:株乳酸杆菌均表现出较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其中以12号菌耐受能力强,有必要进一步评价其体内生存活性.

452 条记录 19/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