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脾肾、祛湿热、理气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作者:王钦和;李孝保;许成勇

    目的:探索补脾肾、祛湿热、理气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治疗方法:采用具有补脾肾、祛湿热、理气血的中药基础方(由黄芪、获苓、菟丝子、旱莲草、虎杖、白背叶根(或叶下珠)、柴胡、郁金、枳壳、丹参、山楂、鸡内金组成),加"乙肝五个证型"用药:湿热中阻加茵陈、大黄:肝郁脾虚加太子参、淮山药;肝肾阴虚加女贞子、白芍;瘀血阻络加赤芍、田七(或莪术);脾肾阳虚加仙灵脾.水煎服,日一剂.治疗30例肝功能一级以内的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病人.结果:治疗半年,治疗前、后乙肝二对半各项阳性、肝功能异常例数(人):治疗前HBsAg(+)30、HBsAb(+)0、HBeAg(+)21、HBeAb(+)6、HBcAb(+)23、ALT↑22、AST↑20、r-GT↑14,治疗后HBsAg(+)28、HBsAb(+)1、HBeAg(+)14、HBeAb(+)9、HBcAb(+)25、ALT↑3、AST↑0、r-GT↑4.HBsAg转阴率约6.7%,HBeAg转阴率约33.3%.结论:补脾肾、祛湿热、理气血法治疗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疗效较理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 土茯苓合千年健、露蜂房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者:邓沂

    土茯苓,历代经验认为具有解毒消痈、除湿止痛的作用,可治梅毒疮疡、淋证血尿等病证.吾师于己百教授受<本草纲目>"……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和<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的启发,用土茯苓合千年健、露蜂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甚佳,兹介绍如下.

  • 土茯苓善治淋病和泌尿系感染

    作者:陈鼎祺

    土茯苓古人用以祛湿热、利筋骨、解汞粉银朱毒.主治杨梅疮毒,骨痛拘挛,恶疮痈肿等,对梅毒有效,笔者随先父在无锡行医时,以土茯苓为主治疗淋病和泌尿系感染,今举病案如下.

  • 浮萍的来源与鉴别

    作者:陈瑞生;陈相银;张露露

    浮萍原称"水萍"."水萍,其体轻浮,其性清燥,能祛湿热之药也.热气郁于皮肤则作痒,味辛而气清寒,故能散皮肤之湿热也.寒能除热,燥能除湿,故下水气.酒性温热,而萍之质不沉于水,其气味辛寒,轻清而散,故能胜酒.

  • 加味温胆汤治疗痰湿型杂病验案3则

    作者:王艳;杨小军;张福利

    温胆汤首见于南北朝姚僧垣所著的《集验方》[1],后为《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引用,到宋代陈言在原温胆汤基础上加茯苓、大枣进而形成了新的温胆汤,并作为十大名方而沿用至今.温胆汤在《千金方》中主要治疗痰饮留于少阳的“胆寒证”,如其载:“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亦服温胆汤方.”后陈言将其所治之证进一步发展,由原来的少阳痰饮证扩展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气郁生痰诸证”的痰证.明清时医家对温胆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除将其治疗范围扩大为痰湿、痰热、湿热证外,亦将其代表之法提炼为分消走泄法.正如叶桂在《温热论》中谓:“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如温胆汤之走泄.”

  • 地鲜硝柏散治疗脓疱疮

    作者:刘晋秀

    笔者用家传验方地鲜硝柏散治疗脓疱疮,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方药与用法地肤子、白鲜皮、黄柏各30g,芒硝50g。共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先取地肤子20g煎水洗净患处,然后撒上药粉,每天2次。一般敷药2-3天后分泌物逐渐减少,5天左右可结痂痊愈。适应症脓疱疮大多发生在鼻、颊、颈、头皮及四肢等显露部位,初期为水疮,不久疮液呈脓性,疱有黄豆大小,继之结成黄色痂,痂下为红色糜烂面,具有传染性且反复发作。病案举例祁某,男,14岁,学生,1998年9月6日初诊。患脓疱疮已10余天,经治疗效果欠佳,病情反复发作前来就诊。诊见:鼻、口周、头皮、四肢等部位有大小不等的脓疱疮,大都已结痂,痂下为红色糜烂面。予上述中药外用,2天后分泌物逐渐减少,4天结痂痊愈,随访未复发。体会脓疱疮是一种化脓性皮肤病,小儿易发。方中地肤子苦寒,清利湿热,止痒。故先用地肤子煎水洗患处,清理疮面;白鲜皮味苦性燥,善治湿热疮疹;黄柏泻火毒,祛湿热,治疮疡肿毒;芒硝润燥软坚,清热消肿,诸药合用,治脓疱疮效果满意。

  • 祛湿热治黄疸,功在茵陈

    作者:沈尔安

    茵陈,又称茵陈蒿、白蒿、安吕草等,为菊科艾蒿植物,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通常在春季采集高三寸左右的茵陈幼苗,晒干后入药,其中以有特异香味、味微苦、质嫩、绵软、色灰绿者为上品.中医称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肝、胆经,它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并善渗泄而利小便,故可去湿热,利黄疸.近年来,茵陈用于下列病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 四妙丸治痛风举隅

    作者:苏克俭;魏华

    四妙丸虽出于清@张秉成<成方便读>一书,实由朱丹溪二妙丸加牛膝、薏苡仁而成.二妙丸主治湿热下注所致下肢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肢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症.张秉成云:“湿热之邪虽盛于下,其始未曾不从脾胃而起,故治病者必求其本,清流者必洁其源.方中苍术辛苦而温,芳香而燥,直达中州,为燥湿健脾之主药.病既传于下焦,又非治中可愈,故以黄柏苦寒下降之品,入肝肾直清下焦之湿热,标本并治,中下两宣.……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领苍术、黄柏入下焦而祛湿热也.苡仁独入阳明祛湿热而利筋络.”根据四妙丸的配伍功效,笔者多年来紧扣痛风的主要病机,以此方为主灵活化裁治疗痛风疗效明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