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露消毒丹治疗61例咳嗽患者证候特点分析

    作者:周宸羽;张立山

    目的 探讨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咳嗽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发病特点及处方药物加减.方法 按照设计的《甘露消毒丹方证调查表》对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患者应用甘露消毒丹治疗前及用药7天后的症状变化.结果 湿热咳嗽病位在肺脾,发病既有外感因素,又有内伤因素;女性多于男性;平均年龄43.57岁,30~39岁患者发病率高(39.3%).甘露消毒丹一年四季均有应用,以12月份和6月份多见.甘露消毒丹治疗咳嗽的主症为:久咳,晚间较重,常因气温变化及劳累加重,咳痰量少色白或色黄或黄白相间,质黏,不易咳出.结论 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咳嗽的病因病机及主、兼症、舌脉等特点,为临床治疗湿热咳嗽提供参考.

  • 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的对比研究Ⅱ

    作者:卫向龙;孙世发;瞿融

    目的:就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通过对183例小柴胡汤和130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现代临床验案的收集整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方证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方药运用方面,两方君药柴胡的平均用量之比仍接近于原方比饲,即2:1.小柴胡汤中柴胡平均用量在10~20g左右,波动较大,其余药物变化不大,加味药物以清热药、解表药为主;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柴胡用量为10g左右,且波动不大,龙骨和牡蛎常用15g和30g两种剂量,其他药物用量变化不大,加味药物以平肝息风药、安神药为主.结论: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的差异,与药味和药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 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的对比研究Ⅰ

    作者:卫向龙;孙世发;瞿融

    目的:就小柴胡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通过对183例小柴胡汤和130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现代临床验案的收集整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方证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小柴胡汤案例中病人以春季发病为多,发病年龄以20岁左右居多,病因以外感多,病程较短,病种以外感发热疾病为主;症状以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心烦、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眩晕为主,舌脉以舌红苔薄,弦细为常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年龄30岁以上为多,病因主要与精神刺激有关,且病程多较长,病种以神志疾病为主;症状以胸胁苦满、烦躁、失眠、便秘、神情呆滞、筋惕肉瞤、心悸、惊悸为主,舌脉以舌红苔黄腻,弦滑为常见.结论:两方证在主要症状方面均有胸胁苦满、心烦、不欲饮食等,但病机上有所不同,一是侧重胆经病变,一是重在肝经病变.

  • 四逆散的方证变及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蔡蓉蓉;姚魁武;刘守尧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记载的名方,其用药精简,配伍讲究,疗效显著.随着历代医家对四逆散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大量的演变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等.其不仅能透邪达表、理气解郁、平衡阴阳,还将其功效发展扩大为疏肝理脾,用于肝郁气滞、肝脾失调引起的情志、饮食相关疾病,亦是公认的疏肝解郁的祖方.本文通过对历代医家研究四逆散方证的病机以及四逆散的现代药理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运用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好地掌握四逆散方证的运用规律,启发临床应用思维,并为深入研究四逆散的临床评价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 浅析DME方法学与中医方证研究思路的联系

    作者:嵇波;陈家旭;鲁兆麟

    分析中医学源流,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来源于依经验用药(或方)治病,来源于大量的临床实践,来源于对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 中医方证实验研究的思考

    作者:姚建平;马书娟

    中医方证研究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模型动物证的标准化,二是评价实验效果指标的特异性.如何解决?一方面继续按现有的方法去做,以期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飞跃;另一方面采用西医的疾病模型,不必拘泥于证,治疗上既要吸取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经验,又要敢于突破常规,把目标定位在解决医学难题上.

  • 浅析黄连解毒汤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蒲娟

    综述了黄连解毒汤的方证研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为进一步研究黄连解毒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黄煌医案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证研究

    作者:李杰辉;雒晓东

    目的 探究黄煌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证规律及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黄煌教授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医案,对其主治疾病系统、症状、药物常用剂量、加味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医案85则.主治疾病以神经系统、骨科、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为主;体质类型常见于中老年人,面色黄暗或暗红,多见面浮肿,体胖,容易汗出,食欲好,腹部松软,容易下肢浮肿;主症有疲倦乏力,汗多,容易头晕耳鸣、心慌,肢体麻木疼痛,腰背酸痛,舌质偏暗淡或暗红,脉多呈虚象,以脉弱、脉弦、脉缓为主;常用剂量:生黄芪30 g,桂(桂枝+肉桂)15 g,芍药(赤芍+白芍)15 g,干姜10 g,大枣20g;常见的加味药为葛根、川芎、怀牛膝;常见的合方为四味健步汤、桂枝茯苓丸.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疾病以神经系统、骨科、内分泌和代谢等疾病为主;患者或其家族多具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该方体质类型多见于中老年人.

  • 基于黄煌医案的八味解郁汤方证研究

    作者:叶譞斐;危兆璋;雒晓东

    目的 探讨黄煌使用八味解郁汤的方证规律及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黄煌使用八味解郁汤的医案,对其主治疾病、症状、舌脉、药物常用剂量、加味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医案235则.主治疾病有胃炎,失眠,湿疹等皮肤病,月经不调等妇科病.主症有眠差,怕冷,手足冰凉,心烦,焦虑,抑郁,咽喉、五官、肢体不适感,胃脘不适,腹泻,大便不调,月经不调及经行不适等.舌红或暗红或舌尖红,苔厚腻,脉弦滑.腹诊示腹肌紧张.常用剂量:柴胡15 g,白芍15 g,枳壳15 g,甘草5 g,姜半夏15 g,厚朴15 g,茯苓15 g,苏叶10g,苏梗15 g.常见的加味药为干姜、荆芥、防风、栀子、连翘、大枣、川芎、黄芩.结论 黄煌八味解郁汤多用于21 ~ 50岁的女性,体型正常或偏瘦,面色肤色黄暗,唇色正常或偏红,过敏体质,容易起皮疹、痤疮,四末怕冷,常患焦虑抑郁、胃肠功能紊乱及全身莫名不适者.

  • 从转化医学探讨中医方剂学现代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作者:王欣;闫滨;彭欣

    针对中医方剂学现代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从转化医学的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中医方剂学现代研究应借鉴转化医学理念,以临床应用为目标,加强中医方证、复方物质基础和临床疗效再评价研究,切实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

  • 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作者:牛洁;殷海波

    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某些相关脉证,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为治疗提供依据.证候的规范化以及揭示证候本质的研究为中医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将近年的文献概述如下.

  • 从生成哲学谈方证研究的方法学

    作者:林殷;张家玮;嵇波;鲁兆麟

    1 生成哲学概述所谓"生成哲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伴随复杂性科学研究而形成的一种以"生成论"为认知特点的哲学[1]45-119.一般说来,科学思想从探讨宇宙的本原和秩序开始,对于宇宙"本原"生成或构成的理解不同,在哲学上形成"构成论"与"生成论"两种不同观点.

  • 关于中医方证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司富春;刘平

    证候和方剂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特点,数千年来一直在中医临床中应用.近年来,在我国又提出中医方证研究,并且已成为我国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为什么要重视中医方证研究?本文通过讨论中医方证研究的源流、思路、方法和意义等若干问题,认为加快方证研究是促进中医药研究创新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方证研究 理论探讨
  • 基于"体质-疾病谱-主症"模式的当归芍药散方证文献研究

    作者:柴程芝;刘志刚;寇俊萍;朱丹妮;余伯阳

    以"体质-疾病谱-主症"模式,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探讨当归芍药散方证临床辨证要点及药物应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实验研究提供依据.首先利用MS Excel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统计学及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就当归芍药散的主治疾病谱,体质特征及主症特点进行了探讨,基本明确了当归芍药散方证的基本病机及临床应用指征,并结合文献初步分析了该方证可能的病理机制.

  • 金匮肾气丸对金匮肾气丸证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家玮;鲁兆麟

    观察了金匮肾气丸对于金匮肾气丸证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发现该方可显著升高男性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血清辜酮(T)水平,同时亦可使女性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明显上升。提示,金匮肾气丸通过良性调节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体内性激素水平,而使“肾气”及“天癸”的非健康状态得以改善,也许是金匮肾气丸在多系统、多病种被广泛应用的内在机制之一。

  • 张仲景《伤寒论》方证学术思想研究

    作者:杨国栋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撰的一部经典医籍,该书的问世,对后世的医疗实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其影响有增无减,对其研究则涉及到诸多层面,注释之广,专著之多可谓汗牛充栋.就<伤寒论>中之方证思想,拟从仲景创六经辨证方证体系;六经辨证方证体系寓含八纲辨证的内涵;方证应用注重区别病机异同;病机传变,随证制方遣药施治等4方面作一阐述.

  • 茵陈蒿汤和茵陈四逆汤抗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方证比较研究

    作者:边艳琴;刘平;章李军;宁冰冰;陆雁;陈高峰;刘成;刘佳;孙明瑜

    目的:通过观察茵陈蒿汤和茵陈四逆汤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应,探讨该模型的证候病机.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和茵陈四逆汤组,采用腹腔注射DMN 4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于造模第3周开始,各给药组在继续造模的同时予以相应的药物干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以等量生理盐水.4周末杀鼠取材,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肝组织病理学、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肝功能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出现显著的肝损伤和肝纤维化,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功能显著异常(P<0.01).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可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及肝脏胶原增生程度(P<0.01),显著改善肝功能(P<0.05或P<0.01);而茵陈四逆汤不但不能改善任何指标,而且还加重了DMN诱导的大鼠肝脏的炎症和肝纤维化.结论:茵陈蒿汤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茵陈四逆汤;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其形成期的病机以“湿热内蕴”为主,且湿热并重,与茵陈蒿汤方证高度相关.

  • 《伤寒论》中“心肾不交”相关方证探析

    作者:刘敏;闫军堂;王庆国

    “心肾相交”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维持了人体水火交通既济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脏腑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伤寒论》中以“心肾不交”为基本病机的方证进行系统梳理,主要有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栀子豉汤证、桂枝加桂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吴茱萸汤证等6种,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 黄连阿胶汤古代方证探析

    作者:管仕伟;董昌武;周雪梅;吴传云

    黄连阿胶汤早记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该文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梳理,总结此方在古代方证并将其与黄连阿胶汤现代方证进行了比较,以利于现代医生更好地在临床上使用此方.

  • 医案数据源的六味地黄丸类方方证辨证规律研究

    作者:王涛;康广盛

    通过对六味地黄丸类方医案的文献整理,将频数、因子、聚类等现代统计学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对地黄丸类方的医案进行分析整理,探讨本类方证的辨证规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辨证分类框架和辨证要点框架,以期对类方方证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