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肛周皮炎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甘霞

    目的:观察联合外用药物治疗肛周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该科收治的肛周皮炎湿疹患者93例,并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早上外用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涂擦肛周皮损,并口服依巴斯汀片每天10 mg;同时治疗组患者晚上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对照组患者晚上外用尿素软膏涂擦肛周皮损作阳性对照,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46.81%,总有效率为80.85%,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为23.91%,总有效率为5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4、8.58,P<0.05或0.01)。结论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肛周皮炎湿疹效果好,方法简单、实用。

  • 氟保护漆防龋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珊;张露露(综述);柳志文(审校)

    局部应用氟化物是世界公认的有效防龋措施之一。氟保护漆作为一种缓释剂型的氟化物,早于1994年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现在临床常用的氟保护漆有duraphat (2.26%F)和protector(0.10%F)2种。前者以松香为基质,后者以聚氨基甲酸乙酯为基质,此外还含有蜂蜡、树胶、虫胶、乳漆、流动增强剂、糖精、调味剂等成分,这决定了氟保护漆有高黏度、遇唾液固化、味甜的特点。氟保护漆使用安全、操作简便、作用持续稳定、易被人接受,因而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就氟保护漆防龋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甘孜州饮砖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

    作者:蔡其华;张广

    目的 了解四川省甘孜州饮砖茶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资料.方法 按统一方案,分层抽样抽取6个县、60个乡、120个村,调查812岁儿童及成人氟斑牙、20岁以上成人氟骨症病情,对疑似氟骨症者摄X线片,测定砖茶、砖茶汤、饮水、食物及尿含氟量.结果 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平均为56.3%,成人为60.79%;临床氟骨症检出率平均为41.74%,氟骨症X线阳性率为45.91%;尿氟均数儿童1.66 mg/L,成人2.36 mg/L;砖茶含氟634.141 093 mg/kg、均数为910.43 mg/kg,砖茶汤为5.40 mg/L,饮用水含氟<1 mg/L、食物含氟<1 mg/kg.结论 甘孜州为饮砖茶型氟中毒病区,流行现状较严重,应实施综合性的防治策略以减轻其危害.

    关键词: 砖茶 氟化物 中毒
  • 应用Excel计算水中氟化物检测结果

    作者:沈辉

    目的 应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利用Excel图表和函数功能制作标准曲线,计算出回归方程.结果 标准曲线直观形象,对检测结果自动进行计算.结论 用Excel计算水中氟化物检测结果快速准确,图表直观,实用性强.

  • 氟化物在儿童和青少年龋病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冯汝舟;刘娟;吕长海

    氟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可预防龋病.氟化物的防龋机制体现在降低釉质溶解度,促进釉质再矿化,抑制细菌代谢和菌斑形成,影响牙体形态等方面.氟在龋病预防中的应用主要有氟的全身应用和局部应用.前者包括饮水氟化:将饮水中的F-调整到适宜质量浓度,使其能预防龋病,又不会导致并发症;食盐氟化:以食盐为载体加入氟化物;牛奶氟化:将适量氟化物添加到牛奶中以预防龋病;氟片和氟滴剂:兼有局部和全身的双重作用,以全身作用为主.全身用氟有优点有缺点,需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应用.后者包括个人用氟: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含氟牙线和茶叶水漱口等多种方式;专业用氟:氟溶液涂布、含氟涂料、含氟凝胶、含氟泡沫、含氟材料和缓释氟材料等.局部用氟在临床及家庭预防中较为普遍,防龋效果较佳.

    关键词: 氟化物 龋病 防治 进展
  • 钛材料在口腔生物环境中腐蚀的研究进展

    作者:富丹丽;刘丽

    钛材料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钛材料在口腔中的腐蚀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钛材料的腐蚀与口腔生物环境中递质的变化以及口腔的咀嚼活动参与密切相关.下面就钛及其合金在pH值、氟化物和蛋白质以及温度变化等口腔生物环境中的腐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钛及其合金耐腐蚀性能的提高提供参考.

  • 氟化物在预防正畸釉质脱矿中的应用

    作者:董宁;刘东旭

    釉质脱矿是正畸临床中经常伴有的牙体损害,一旦发生,大部分不可逆转,常会影响到牙齿的健康和美观,因此预防釉质脱矿非常重要.氟化物的应用可以抑制釉质脱矿的发生并促进釉质再矿化.氟化物防龋机制主要是降低釉质溶解度、生成氟化钙和氟磷灰石来促进釉质再矿化.本文就氟化物预防正畸釉质脱矿的可能机制和预防方法进行综述.

  • 过量氟对大鼠下切牙釉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春娜;王强;武红梅

    目的 研究过量氟对大鼠下切牙釉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氟斑牙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饲以F顺量浓度为100mg/L的氟化水,对照组饲以蒸馏水,两组均用常规饲料喂养8周.饲养8周后处死大鼠,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过量氟对大鼠下切牙釉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大鼠下切牙釉原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过量氟可能通过抑制釉原蛋白的表达来影响釉质发育.

  • 不同蔗糖浓度下外源性右旋糖酐酶与氟化钠对粘放线菌生物膜的影响

    作者:房宏志;田媛媛;喻譞;杨英明;杨惠;胡涛

    目的 探索在不同蔗糖浓度条件下,外源性右旋糖酐酶(Dex)与氟化钠(NaF)对粘放线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粘放线菌生物膜量.用二甲氧唑黄(XTT)法检测细菌生物膜的活性.用pH仪测定细菌培养初始液体培养基的pH值(pH1)及培养18h后培养基的pH值(pH2),并计算△pH(pH1-pH2).结果 在不同蔗糖浓度条件下,各组细菌生物膜量先随蔗糖浓度升高而增加,至蔗糖质量分数为0.5%时到达峰值,继而随浓度升高生物膜量减少;在蔗糖质量分数为1%时,Dex+NaF组生物膜量明显小于Dex组或NaF组.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各组生物膜活性有降低趋势.相同蔗糖浓度下,Dex组生物膜活性与对照组相似(P>0.05);NaF组生物膜活性较之对照组有轻度增加(P<0.05).随着蔗糖浓度增加,各组△pH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在蔗糖质量分数为0.25%~2%时,Dex和NaF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时均能抑制细菌产酸.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Dex和NaF对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活性及细菌产酸的作用受蔗糖浓度的影响.在蔗糖质量分数为1%时,Dex和NaF联用对粘放线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协同作用.在蔗糖质量分数为2%时,Dex和NaF能协同抑制细菌生物膜产酸.

  • 广东东部饮水氟适宜浓度的探讨广东东部饮水氟适宜浓度的探讨

    作者:杨军英;龙琰;沈彦民

    目的:探索广东东部饮水氟适宜浓度。方法:在广东东部,对饮用0.1~2.5mg/L不同水氟浓度水的1237名9~17岁、35~44岁居民,进行龋病和氟牙症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对可能接触氟的生活习惯进行研究;让受检者对氟牙症牙色进行自我评价。结果:水氟浓度是影响氟牙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氟牙症随水氟浓度升高加重,而随水氟浓度升高,龋均则下降。当水氟浓度为0.57mg/L时,氟牙症指数为0.4,水氟浓度为0.7mg/L时,氟牙症指数为0.6。当地居民对氟牙症流行可接受程度与Dean所订标准相符。结论:广东东部饮水氟适宜浓度建议为0.57mg/L,高允许浓度为0.7mg/L。

  • 不同质量浓度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雪莉;张颖;席淑华;程广岩;郭晓英

    目的 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氟对大鼠切牙生长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氟斑牙的发病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建立氟斑牙动物模型.3组分别为低剂量氟组(F-质量浓度60 mg·L-1,13只)、高剂量氟组(F-质量浓度120 mg·L-1,13只)和对照组(蒸馏水,14只).10周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的形态及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大鼠切牙均出现典型的氟斑牙症状,牙面出现白垩色改变,釉质表面有横纹.HE染色结果显示成釉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排列紊乱,甚至成灶性堆积,可见空泡性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TGF-β1在分泌期和成熟期成釉细胞均为强阳性表达,在星网状层、中间层均为阳性表达,在新形成的釉基质中呈阳性表达.2个实验组TGF-β1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个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可能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而干扰了成釉细胞的分化和基质分泌,造成釉质发育障碍.

  • 正畸不同用氟方法预防釉质粘接面早期龋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庞光明;白丁;陈扬熙;李棋

    目的:测定应用氟化物的不同方法对釉质吸收氟离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因固定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双尖牙12颗,随机分成对照组、酸蚀中用氟组和酸蚀后用氟组,每组牙釉质经酸蚀和不同用氟方法处理后,做扫描电镜检查.结果:酸蚀后用氟组釉质表面的反应产物多,釉质吸收的氟离子多.结论:酸蚀后用氟是一种固定正畸治疗中较好的预防早期釉质龋的方法.

  • 正畸不同用氟方法对托槽粘接抗张强度的影响

    作者:庞光明;白丁;陈扬熙;李棋

    目的:测定酸蚀前和酸蚀后用氟化物对托槽粘接抗张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因固定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双尖牙45颗,随机分成对照组、酸蚀中用氟组和酸蚀后用氟组,每组牙经酸蚀和不同用氟方法处理后,粘接托槽,水浴24 h后测托槽的粘接抗张强度.结果:3组托槽粘接抗张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临床可使用酸蚀中及酸蚀后用氟,以预防釉质粘接面早期龋.

  • 茶多酚漱口液防龋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杨松;刘天佳;刘建国

    茶有防龋作用.经常饮茶者,患龋率较低.通常认为茶的防龋作用是茶中氟化物的作用[1].随着茶叶中另一主要成分茶多酚对口腔致龋菌和菌斑作用研究的深入,茶多酚防龋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通过茶多酚防龋的动物实验,为茶多酚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牙体充填后继发龋的产生和预防

    作者:冯希平

    继发龋是充填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牙体组织所发生的龋病,它伴随着充填的产生而产生,是修复体被替换的主要原因。目前,无论选择何种充填材料都不能完全避免继发龋的产生。无论恒牙还是乳牙,充填后发生继发龋的比例均较高。发生继发龋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是充填后微裂隙形成,当微裂隙宽度超过50μm时,充填体与牙体组织之间会有微量的唾液进入,唾液中存在致龋微生物,当微裂隙的环境合适时,致龋微生物就会生长繁殖,产生继发龋。预防继发龋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包括控制微裂隙,局部使用氟化物,清洁牙齿,治疗龋病和牙周病以及定期检查等。

  • 氟化物对预防牙釉质脱矿的疗效研究

    作者:江炜;江申

    目的 研究氟化物对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疗效,为保护牙齿提供实践案例.方法 从本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氟化物对牙齿进行保护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对牙齿进行清洁.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 治疗后1年,观察组总有效率(91.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73%);观察组并发症率(5.9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并发症率(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化物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牙釉质脱矿,减少龋病发生,提高牙齿健康,改善患者口腔卫生,适合运用到牙釉质脱矿的治疗和预防当中.

  • 氟微量元素制剂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作者:吴红崑;周学东;莫安春;肖晓蓉;朱珠;李继遥

    目的比较几种氟微量元素及对应的单纯微量元素制剂对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生长繁殖的影响,探讨微量元素与氟的相互作用,筛选出具有较强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制剂 .方法选择氟微量元素制剂:氟化亚锡、氟化锶、氟化锌、氟化镧、氟钼酸铵、氟化钠等及对应的单纯微量元素制剂--氯化亚锡、氯化锶、乙酸锌、氯化镧、钼酸铵和氯化钠等 ,加入变形链球菌的菌悬液,采用厌氧菌连续培养技术,观察菌悬液的吸光度和菌落计数的变化.结果氟化钠、氟化亚锡、氯化亚锡、氟化锌、乙酸锌、氟钼酸铵和钼酸铵均有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的能力(P<0.01).氟化亚锡的抑制作用比氯化亚锡强(P <0.01),氟化锌的抑制作用比乙酸锌强(P<0.01),氟钼酸铵与钼酸铵相比无明显差异.其中氟化亚锡和氟化锌对变链球菌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明显(P<0.01).而氟化锶、氯化锶、氟化镧、氯化镧和氯化钠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微量元素制剂比单氟及无氟微量元素制剂具有更强的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这一作用不仅仅归结于氟离子,并与制剂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密切相关,提示氟与锡、锌等微量元素具有协同作用.

  • 氟化物预防固定正畸治疗中白斑和龋病的方法研究

    作者:张爽;万呼春

    固定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表面白色斑块样脱矿病损(白斑)的发生率约为50%~70%,而未接受治疗者仅为25%[1].这种白斑很难再矿化,即使结束正畸治疗5年后,接受过治疗个体的白斑发生率仍明显高于未接受治疗者,并且白斑由于易着色而影响美观,尤其在前牙区[2].

  • 异氟醚、速眠安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渝春;刘洪

    长期使用挥发性麻醉剂,尤其是氟烷镇静,能够导致患者甚至医护人员肝脏损伤,而临床上一些重症患者又常需药物镇静来进行治疗.速眠安是一种短效苯甲二氮类镇静药;异氟醚是一种吸入性氟化物麻醉制剂.笔者就此两种药物长时间低剂量使用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 氟与羟乙膦酸钠预防去卵巢骨丢失的骨计量学特征的比较

    作者:金小岚

    目的通过比较羟乙膦酸钠和氟分别对去卵巢大鼠骨的各种骨计量学参数影响,为临床上防治骨质疏松选择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分别用羟乙膦酸钠(1mg@kg-1@d.)和氟钙剂(0.45ngF+13.56mgCa2+)@kg-1@d-1)对去卵巢大鼠胫骨近端次级松质骨骨计量学指标的影响.结果EP和F均能预防去卵巢后骨量的丢失,F显著增加小梁骨宽度,但小梁骨数量减少,而EP明显抑制了吸收侵蚀表面和刺激频率,并相应地抑制了成骨活性;F有明显刺激成骨细胞活性的作用,但并未相偶联地刺激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模拟骨塑建的成骨方式,两种药物均有抑制矿化作用.结论处于高骨转换阶段的骨质疏松患者,宜选用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的药物,或者与刺激骨形成药物联合用药,而不宜单独选用刺激骨形成的氟;骨转换不活跃而骨量丢失较重者,以选用刺激骨形成的氟为佳,因EP和F均有致矿化缺陷作用,使用时合用大剂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是至关重要的.

602 条记录 26/31 页 « 12...23242526272829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