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罗君;杜宗汉;周晓晴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5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47%,对照组者总有效率为4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TBIL(184.25±72.49)μmol/L、ALT(53.45±38.79) U/L、AST(45.69±34.14) U/L、Glo (20.51±3.96) g/L、PTA(21.34±4.70)%都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TBIL(268.41±87.62)μmol/L、ALT(136.28 ±52.86) U/L、AST(71.25±60.73) U/L、Glo(27.37±4.65) g/L、PTA(28.5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时,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肝功能恢复.

  •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厉小玉;朱以军;章松平;李超丹;朱明利

    目的 分析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12月354例慢性莺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发病诱因、病原菌分布、感染部位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16.67%,感染时间多发生在住院15~30 d(47.46%);感染部位以腹腔感染为主(40.32%),其次为下呼吸道(22.5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8.75%);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内毒素血症、高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等.结论 临床要加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因素分析和护理

    作者:杨淑玲;李梅;朱顺芳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原因.结果:98例病人中发生继发感染者59例,占60.2%,其中31例出现2个及以上部位感染.较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腹腔、肺部和胆道,感染率分别为57.6%、42.4%和37.3%;其他感染部位有泌尿道、口腔、上呼吸道等.真菌感染20例,占所有感染的33.9%.感染的原因有机体抵抗力差、肠道细菌移位、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等.结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发生继发性感染比率高,危害大,护理上要做好预防隔离、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及对症处理.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陈玲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研究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与相关生物化学指标[丙谷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ALT、TB下降幅度以及PTA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邬碧波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氢化可的松25 mg/日静脉滴注,疗程2周,治疗20例重型肝炎,并与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重型肝炎方面,有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作用,副作用小。

  • 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陈明泉;许夕海;施光峰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疗效.方法 40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保肝支持治疗和膦甲酸钠治疗,对照组仅接受保肝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HBV标志和膦甲酸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肝功能恢复亦比对照组为佳;治疗组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快(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未见严重肾损害、明显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膦甲酸钠能快速直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用于治疗慢性重型乙肝有较好疗效.

  •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因素分析和护理

    作者:苏艳芹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106例患者,继发性感染发生率为61.32%(65/10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继发性感染发生与偏低的机体抵抗力、肠道菌移位、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及低蛋白血症等有关;经针对性护理,63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护理满意率为96.92%(63/65).结论 临床实践应明确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给予个性化护理方案,以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优质护理对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作用初探

    作者:谭振英

    目的 观察对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依从性为80%,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依从性为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且更易被患者接受.

  • 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附87例报告

    作者:陈幼明;朱建芸;李建国;江元森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慢重肝)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记录87例慢重肝患者(A组)在应用血浆置换及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并与94例行血浆置换联合内科综合治疗的慢重肝患者(B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A组临床症状改善100%(87/87),低钾血症复常率为80%(33/41)、低钠血症复常率为93%(27/29),肝性脑病清醒率55%(12/22);B组则相应为48%(45/94)、7%(3/42)、7%(2/30)和20%(5/25),2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近期有效率、近期生存率分别为80%、48%,B组为47%、3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不良反应以血浆过敏反应为主,均未发生低血压、肺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浆置换及持续性血液滤过透析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可有效纠正慢重肝患者的电解质紊乱,保持内环境平衡,且能提高其近期生存率和肝性脑病清醒率,为慢重肝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 拉米夫定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

    作者:张南;夏杰;邓国宏;王宇明

    目的 观察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配对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年龄、性别和病程3个变量对应用拉米夫定和未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匹配,比例为1:1.配对结果为拉米夫定治疗组103例,未用拉米夫定组103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并比较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的差别.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5 d,3年生存率为42.7%;未用拉米夫定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 d,3年生存率为23.4%,两组之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可提高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 肾移植术后患者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分析及处理

    作者:李孟英;李玲;毛青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慢性肾脏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导致肝功能严重损害也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总结6例肾移植术后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结合有关文献作一分析报告.

  • 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纠正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效果探析

    作者:胡飘萍;吴承高;李松;邹娟;肖昆;乐爱平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凝血功能改善效果.方法 将275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其中输血治疗组85例,非输血治疗组190例;监测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以探讨预防性输注FFP的临床价值.结果 1)输血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T和INR与非输血治疗组间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的PT、APTT、INR、FIB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logistics回归分析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有效纠正凝血功能的PT和INR cut-off分别为31s、2.55,其对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90%.结论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规小剂量预防性输注FFP改善凝血功能效果不佳,预防性输注FFP不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的独立性因素,但当PT或INR达到一定阈值时输注FFP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