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臂丛神经C6横突水平阻滞加锁骨上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及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

    传统锁骨骨折及肩部手术的麻醉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由于该方法操作相对不便.我科根椐颈部神经的解剖特点,从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对152例锁骨骨折与105例肩部手术,采用同一进针点臂丛神经C6横突水平阻滞加锁骨上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及肩部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达100%,没有发生一例并发症.

  • 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病人的手法复位

    作者:李绍臣;兰天;姜长林

    一部分上肢急性骨折病人可以进行的手法复位.以往进行手法复位的时候不给病人麻醉的,病人强忍疼痛进行治疗,常常需要他人帮助,这时病人忍受着疾病的痛苦,而家属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将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急性骨折病人的手法复位,既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够提高手法复位的成功率.

  • 动静脉导管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30例报告

    作者:冷丽红

    我院麻醉科应用动静脉导管穿刺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亚甲蓝神经阻滞加超短波治疗老年疼痛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胜英;陈旭华

    目的:了解亚甲蓝神经阻滞对老年疼痛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老年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疼痛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20),采用0.025%亚甲蓝、维生素B12500 μg、0.1%布比卡因混合液痛点或神经阻滞(每周1次,2-3次为1疗程)后及时辅助超短波注射点理疗(每天1次,10-20次为1疗程);对照组(N=20)单纯每天超短波痛处理疗加口服消炎止痛药.比较两组疗效、副作用、复发率.结果:两组疗效及复发率(3个月内),呈显著差异(P<0.05),而副作用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亚甲蓝混合液神经阻滞治疗老年人疼痛效果肯定,安全.

  • 神经阻滞加小针刀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疗效观察

    作者:王梅英;张维;苏立军;于俊梅;杨凤梅

    目的:比较神经阻滞、小针刀分别或联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将24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神经阻滞、小针刀及二者联合的治疗方法.结果:3组有效率分别为72.2%、86.3%和96.5%,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20.5%、16.9%和2.7%.经统计学处理发现,联合组的有效率与阻滞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 <0.001),与针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针刀组与阻滞组比较有差异性(P<0.01);联合组的复发率分别与针刀组、阻滞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针刀组与阻滞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单一方法治疗时小针刀的有效率高于神经阻滞,二者联合治疗时可明显的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 不同局部镇痛方式对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术后早期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谭颜蓉;任玉香;徐向辉;朱晓曼;胡莎;马亚;白露;张文涛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不同方法对踝关节韧带修复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确诊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合并踝关节不稳定患者共69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9例,年龄(25.7±8.2)岁.所有患者均在充分知情同意基础之上随机予以踝关节周围阻滞镇痛及伤口鸡尾酒注射镇痛.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AS)法对两组患者术后3、6、12小时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在术后3小时早期评测中,鸡尾酒组疼痛感明显小于神经阻滞组(χ2=13.074,P=0.005).术后6、12小时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局部鸡尾酒注射术后早期(3小时)效果优于踝关节周围浸润阻滞.

  • 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春晓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治疗PHN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0例PHN住院患者进行药物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评估患者入院、出院时的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60例PHN患者临床治愈34例(57.5%),好转21例(35%),无效4例(7.5%),总有效率92.5%。无1例患者出现神经根损伤及全脊麻危象,安全性高。结论:本研究应用无创疗法和微创疗法对PHN进行综合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勇

    目的:对采取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5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分别是44例和41例;对比组单一用药对症治疗,探究组同时进行神经阻滞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及用药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改善,探究组要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对比组为58.6%,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神经痛,在常规对症用药治疗同时,进行神经阻滞治疗效果更为优,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且安全性高,临床意义重大。

  • 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比较

    作者:王疆

    目的 探究并比较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接收并给予单侧下肢创伤手术展开治疗的高龄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观察组采取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HR、BP、PR、SpO2及术后4、8、12、18、24 h患者静息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HR、BP、PR、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术后4、8、12、18、24 h患者静息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应用单侧下肢创伤手术展开治疗的高龄患者采取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相较于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不仅能实现手术过程中的麻醉需求,同时也能达到患者术后镇痛的需求标准,麻醉疗效显著,麻醉持续时间较长,对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造成的影响较小,麻醉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更佳.

  • 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比较

    作者:李仁良

    目的 对比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高龄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麻醉方式选择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麻醉,研究组行腰丛或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后15、30、60 min后,观察两组患者的SBP、DBP、心率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及麻醉药用量.结果 在SBP、DBP、心率变化情况方面,注药后,研究组患者SBP、DBP、心率变化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方面,研究组患者均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针对高龄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采取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好于轻比重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对比

    作者:孙剑

    目的 比较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治疗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以该院在2014-2016年期间收治的180例老年单侧下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轻比重麻醉方式,观察组使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变化及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相关指标、药物起效和阻滞完善时间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阻滞对于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具有更明显的治疗效果.

  •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和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比较

    作者:赵晓东

    目的 探析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和轻比重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高龄患者100例纳为该组参研的样本,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轻比重麻醉;后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坐骨或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用药后15 min(T1),0.5 h(T2)、1 h(T3)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轻比重麻醉,在下肢高龄患者手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不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较大影响,安全性高.

  • 针刀微创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慢性膝关节侧副韧带炎临床观察

    作者:孔凡茂;卢立会

    目的 分析针刀微创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慢性膝关节侧副韧带炎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200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95例)予以神经阻滞治疗,实验组(105例)予以针刀微创疗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2周VAS评分相比,实验组(2.01±1.02)分显著更低;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mHSS评分相比,实验组(90.31±5.02)分显著更高;与对照组IL-6相比,实验组(20.13±5.01)pg/mL等炎性指标改善状况均显著更优(P<0.05).结论 将针刀微创疗法联合神经阻滞应用于患者中,可取得显著地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高龄危重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石磊;刘鹏飞;杨杰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高龄危重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收治的196例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危重患者,超声引导下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阻滞效果、维持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等情况.结果 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在T0、T1、T2、T3、T4、T5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高龄危重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可产生良好的阻滞效果,且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卢允亮

    目的 探究对采取膝关节置换手术实施诊治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 抽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该院接收并实施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气管导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选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后产生的疼痛感、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表现.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感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切皮、植入假体及术后时刻的MAP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切皮及植入假体时刻的HR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采取膝关节置换手术实施诊治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治疗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程度维护、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弱均有积极作用,同时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性,无不良反应发生.

  • 神经阻滞在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中的临床应用--附63例观察报告

    作者:蔡封俊;王大寿;韩新明;覃裕

    目的:急性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所引起的剧烈疼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本文报告我科近5年来以神经阻滞治疗治疗45例AHZ及18例PHN,并取得满意疗效.方法:针对不同病变部位选择相应神经阻滞,同时给予以其它治疗措施.结果:45例AHZ全部治愈,未遗留PHN;PHN治愈10例,好转7例,1例无效,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AHZ及PHN患者经过精确定位的神经区域神经阻滞治疗后,疗效确切且疗效稳定,说明了该疗法是治疗AHZ及PHN较为满意的方法.

  •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劳损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秦渭志;黄宏兴;柴生镲;岑宝盈

    目的:明确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对劳损性腰痛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与局部神经阻滞疗效的对比.方法:选择本院理伤科及门诊劳损性腰痛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疼痛治疗仪Super-Lizer HA-550(商品名"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治疗;每次35分钟,6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神经阻滞疗法,隔日注射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疼痛评分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明显疗效,VAS显著降低.两组相比,观察组显效率较高(P<0.05).结论: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用于劳损性腰痛患者疗效显著,比传统的神经阻滞疗效较佳且作用持久.

  •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罗哌卡因神经阻滞作用的影响研究

    作者:吕信江

    目的:分析与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罗哌卡因神经阻滞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到2018年5月就诊的98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每组患者注射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在0.40%的罗哌卡因中加入地塞米松,有效提升了麻醉满意度.通过阻滞腋路臂丛神经,可缩短麻醉的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时间.结论:能够发现含量为0.15mg/kg地塞米松与0.40%的罗哌卡因开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药物维持时间较长,阻滞效果显著.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价值

    作者:李颖慧;刘娜;刘斌;刘冬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收择期手术治疗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μg/(kg·h)和0.6μg/(kg·h),比较两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48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麻醉期对患者持续静脉注射0.6μg/(kg·h)的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良好的镇静效果更好,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维持镇痛时间长,术后疼痛感更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磊

    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结合数据的超声引导肌肉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技术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具体的方法是在侧卧位牵引位置之下采用肩关节镜手术,并且选择患者72名来进行监测,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标准,将72个患者分别分为36人一组,一共有A、B两组.A组使用的是正常的全身麻醉技术,B组则采用在超声引导之下对于臂丛神经阻滞之后再进行全身麻醉技术.结果 B组患者在手术时期的各种症状以及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拔管时间的指数都明显优于A组,但是经过实验统计,发现两组患者之间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和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典型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采用对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之后,采用复合的麻醉技术,能够更好的提高在肩关节手术中的麻醉质量.

1700 条记录 84/85 页 « 12...77787980818283848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