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肺运动试验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作者:朱颖莹;陈晓亮

    心肺运动试验(CPET)是通过分析运动状态下患者的呼吸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等)、通气参数,监测运动中的代谢指标、12导联心电图及心搏出量等指标,以此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的一种方法.CPET可用于临床评价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不耐受性和运动相关症状,较为客观地了解患者心肺功能储备和功能受损情况.因此,CPET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具有无创、灵敏度高、安全、重复性强、相对价廉的优点.

  • 逍遥散在冠心病康复双心医学治疗中运用

    作者:何鑫;姚方方;周雨;张泉

    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康复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双心医学治疗理念是除了治疗患者生理上的病症以外,还要治疗患者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正符合心脏心理康复理念.中医运用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辨证使用逍遥散,对冠心病合并心理疾病的患者,有独特的疗效.

  • 双心医学模式在冠心病、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靳秀芝;国小丽;孙雪莉;庄晓赛;宁彬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冠心病、高血压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20例冠心病、高血压合并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压、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 SDS/SAS)评分、B型脑钠肽( 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皮质醇、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NFα/IL-10比值。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压、SDS评分、SAS评分、BNP、JNFαLVEF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IL-10水平均有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血皮质醇在治疗后均有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双心医学模式治疗可提高冠心病、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其内在机制可能与血皮质醇作用以及体内促炎、抗炎机制平衡失调有关。

  • "双心医学"对冠心病临界病变伴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影响

    作者:汪斌;孙震;沐露霞;杨盼

    目的 探索"双心医学"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伴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PHQ-9)及焦虑自评量表(GAD-7)对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进行筛查,选出120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常规组给予冠心病规范化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规范化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及抗焦虑等"双心医学"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PHQ-9、GAD-7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PHQ-9及GAD-7评分比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心医学"模式可显著缓解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双心医学模式在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靳秀芝;庄晓赛;宁彬;国小丽;高纯纯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冠心病、高血压病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住院的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评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SDS评分、B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NP、LVEF以及SDS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合并抑郁患者在进行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双心医学模式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焦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胡成燕;庄晓赛;宁彬;国小丽;高纯纯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焦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心理干预,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Zung 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 /SAS)评分、B 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NP、LVEF 以及 SDS、SAS 评分均有改善,而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焦虑患者进行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在心理问题得到治疗的同时,可以取得更好的整体临床疗效。

  • 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关系新研究进展——双心医学发展述评

    作者:刘梅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大量的证据表明,抑郁症或是抑郁状态对人的心脏有不良影响.现有证据验证了早期的临床医生的猜想,精神心理因素在心脏病发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心身机制联系对人的情绪和心脏形成内在影响.心脏病和精神心理疾病目前均为高发性疾病,现代的医生需要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病理生理学特点以及抗抑郁治疗和心脏病之间的风险关系.

  • 双心医学的中医研究现状

    作者:于成;耿淑萍;孙怿泽

    目的:总结双心医学的中医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双心医学提供借鉴.方法:回顾近10年中医研究双心医学的文献,对其进行总结提炼.结果:中医认为双心医学多从心、肝、肾、脾入手,侧重各有不同,偏重于肝者尤多.双心疾病的研究多为基础疾病对情志疾病的影响,而情志疾病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以及二者共同发病的机理阐述还相对较少,从双心医学角度来认识高血压合病焦虑、抑郁的研究亦较少,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结论:双心疾病实为形神兼病,“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失常为基本病机,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辨证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注重形神兼顾,双心同调.

  • 中西医在双心医学领域的干预探讨

    作者:韩丹;侯平

    双心医学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又称为精神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病学,多层次多角度治疗心血管病,同时重视精神心理疾患,提倡心血管和心理的双心健康,追求心身完整,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人文关爱环境、心理支持和治疗,从而达到“心身”协调,真正体现了疾病诊治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1].

  • 浅谈针灸在双心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杨婧;周旭井;张捷

    从双心医学的现状、中医对于双心疾病的认识以及针灸治疗双心疾病的特点及前景三方面探讨针灸在双心医学中的应用,发挥中医针灸优势治疗双心疾病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针灸 双心医学 应用
  • 浅谈双心医学中医治疗进展

    作者:牟鑫;颜红

    双心医学是一门由心血管医学与精神心理医学交叉而成的新兴学科,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双心医学改变了传统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模式,是对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共同关注,中医药关于双心医学的记载历史悠久,治疗经验颇丰,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广阔的前景,就中医药对双心医学的诊治予以简要综述。

  • 浅谈对"双心医学"的认识

    作者:刘海英;刘宽浩

    "双心医学"是一门由心血管医学与精神心理医学交叉而成的综合性学科.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伴发率高,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如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双心医学"改变了传统单纯的生物医学治疗模式,将其与患者的身心健康服务融合在一起.目前,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率高的非传染性疾病,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治疗及药学监护

    作者:弓小雪;苏昕;江沛;党瑞丽;郭玉金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通过参与1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治疗,分析讨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规范化临床治疗和双心医学在冠状动脉慢血流方面的应用.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评估患者病情、设计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并进行监护和调整,提高了冠状动脉慢血流药物治疗的效果,改善了患者预后.结论 对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治疗开展药学监护是很有必要的,可确保药物得到有效、安全的应用,减少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疏肝解郁安神法联合“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气滞血瘀型胸痹临床研究

    作者:王敏;徐新利;祝婕;赵肖华;杨椿年;帕力旦·吾布尔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安神法联合“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滞血瘀型胸痹伴焦虑和(或)抑郁的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双心组及中药组,每组50例.3组均给予冠心病规范化治疗,双心组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等非药物干预;中药组在双心组治疗基础上服用疏肝解郁安神中药膏剂,3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频率及长持续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或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中药组86.0%,双心组62.0%,对照组24.0%.中药组、双心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双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双心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长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和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双心组2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2项指标均优于双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双心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双心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2项评分值均低于双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安神法联合“双心医学”模式可明显缓解气滞血瘀型胸痹伴焦虑和(或)抑郁患者的心绞痛疼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 双心医学与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分析

    作者:陆艳菊

    目的 观察双心医学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门诊接诊的8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4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模式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治疗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0.9%v s 81.9%),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级~II级心功个体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对高血压/冠心病并心理障碍患者住院效果的影响

    作者:劳丽霞

    目的 探讨双心医学护理模式对高血压/冠心病并心理障碍患者住院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或冠心病合并有心理障碍患者共148例,随机将2013年的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的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心医学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效果,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1.12 d,冠心病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1.4 d;患者总体满意度提高1.6%,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2.1%;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得分高出9.06分.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双心医学模式对高血压或冠心病合并有心理障碍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配合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身心同治”,收到满意的效果.

  • 双心医学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及抑郁患者的效果研究

    作者:王瑾;陈云;杜艳芳;朱丹妮

    目的 探讨双心医学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及抑郁患者心理状态、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12月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确诊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0例,从中筛选出合并焦虑及抑郁患者200例,按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双心医学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及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及抑郁得分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双心医学模式可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及抑郁患者的心理障碍程度,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绞痛控制率,降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及疾病认知度,改善患者预后.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心身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刘勇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劳动能力和躯体健康已是长期共识,也产生了许多控制心力衰竭进程的药物疗法、非药物技术设备疗法等.然而,近十几年来不少循证医学研究发现CHF患者也存在明显的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异常或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给CHF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防治提出了新课题,使双心医学(心理心脏病学)的理念应运而生[1].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双心”诊治新进展

    作者:王瑞钰;胡兰(综述);罗素新(审校)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脏基础疾病的终末阶段,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精神心理障碍发病率高,慢性心力衰竭中合并焦虑、抑郁、惊恐等心理障碍的患者称“双心”患者,为了管理这部分患者,现代医学强调在治疗心脏器质性疾病的同时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方式实现“双心”同治,“双心”共治,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双心医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临床问题也日益凸显,现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障碍关于“双心”诊治的研究背景、治疗方法以及当前挑战等做一综述。

  • 双心医学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婧

    双心医学作为一门心脏病学与心理医学交叉的综合学科,在强调心血管疾病诊治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近年来,对双心医学的研究与讨论持续不断,但仍未达到供需平衡.现综述目前双心医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70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