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脏血管周细胞瘤1例

    作者:施伟

    患者 女,44岁.“双侧腰部疼痛2年余”入院.患者于约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腰部疼痛,为间断性胀痛,凌晨4~5点发作,持续时间约为1h,疼痛发作时可忍受,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无发热畏寒.CT平扫显示右肾上极见突出于肾轮廓外约3.2cm×1.8cm类椭圆形包块,密度均匀,CT值约46HU;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CT值约68HU),其内见片状低密度影,静脉期持续强化(CT值约140HU),排泄期强化减退(CT值约56HU),病灶宽基底与肾脏皮质分界不清(图1,2).遂以“右肾占位”收入院.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 MRI 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潘杨军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 MRI 表现及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周细胞瘤9例及脑膜瘤11例,均行 MRI 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血管周细胞瘤一般形态不规则、少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溶骨性破坏、信号混杂、强化程度及时间较脑膜瘤长、内见流空血管、易复发及转移;脑膜瘤形态规则、常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增生硬化、信号较均匀。结论 MRI 对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鉴别有较重要的价值。

  • MRI对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管彬;何川东;房义忠;张顺源;贺国庆;钟唐力

    目的 提高对颅内血管周细胞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 8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MRI主要表现为等长T1、等长T2混杂信号影,多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外形多呈分叶状;半数以上的肿瘤与硬膜窄基底相连;肿瘤内常可见血管流空信号.结论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根据MRI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 脑膜瘤残留经伽马刀治疗后并发血管周细胞瘤1例

    作者:张协军;黄国栋;纪涛;李维平;高永中

    1临床资料
      患者57岁男性,因“右侧肢体乏力、感觉障碍3个月”于2012-08入院。患者7 a前曾在外院行左额叶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膜瘤,复查头颅MR示病灶残留,先后2次行γ-刀治疗,近3月来,出现右侧肢体乏力,伴右上肢感觉障碍,且逐渐加重,无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抽搐及意识障碍。体检:神志清楚,语言流利,GCS 15分,左额顶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长约12 cm ,颈软,右下肢活动欠灵活,肌力Ⅳ级,右上肢感觉减退,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头颅M RI平扫+增强见左额顶叶交界处团块状低T1、高T2信号,多囊变,周围见水肿,增强后实质部分强化(图1)。考虑脑膜瘤复发,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左额占位切除术,术中见部分肿瘤突出到脑皮层表面,肿瘤与周围脑组织有明显的分界,沿着肿瘤边界分离肿瘤,肿瘤血供丰富,呈鱼肉样,质地较韧,瘤内有多个囊变,肿瘤周围有明显的质地较韧的胶质增生带,分块全部切除肿瘤,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患者恢复好,病理检查提示为血管周细胞瘤。

  • 膀胱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秀涛;陈忠;吴嘉;李凡;王涛;杜广辉;杨为民

    目的探讨膀胱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膀胱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1周痊愈出院,病检结果为膀胱血管周细胞肿瘤(中间型)。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血管周细胞瘤极为罕见,术前诊断困难,需经病理证实才能确诊,治疗上应按照恶性肿瘤进行切除,术后需长期随访。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fMRI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分析

    作者:邓晓娟;肖华亮;王舒楠;罗清雅;张玉龙;张伟国

    目的 回顾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s)的常规和功能MR成像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以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7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HPCs(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s),应用3.0T MRI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和MRS,分析其特征性的MR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HPCs 7例均为脑外肿瘤,可幕上、幕下及跨幕上幕下生长.病变体积均较大[平均(6.3±1.2)cm],形态不规则,多数呈分叶状(6例),以窄基底附着硬膜上,肿瘤内及肿瘤中央显示血管流空信号4例,囊变和坏死6例.T1WI、T2WI及T2WI-Flair均呈混杂信号,增强呈明显强化,瘤周有轻-中度水肿.DWI呈混杂高信号[ADC值(1.15±0.36),PWI显示瘤体实质部分呈明显高灌注,rCBV (7.52±1.93),rCBF (8.73±1.78),MTT(1.62±0.29).瘤体液化坏死区呈低灌注或灌注缺失,瘤周水肿呈低灌注.MRS显示实性区域Cho峰显著增高,NAA峰明显减低或缺如,Cho/NAA及Cho/Cr比值均明显增高,MI峰及Lac峰高耸,MI/N MI(正常侧MI),Lac/Cr明显升高,未见Ala峰显示.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瘤内富含鹿角状血管,将瘤细胞分割成小叶状,瘤细胞呈卵圆形,由丰富的网状纤维围绕.7例均显示CD34(+),5例EMA(-),5例PR(-),5例SMA(-),4例GFAP(-),4例S-100(-).Ki-67≤5%3例,≤10%2例,≤20%2例.结论 颅内HPCs的形态学表现以及DWI、PWI和MRS均有一定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多种MRI技术联合应用对其诊断及鉴别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吴冰;王贺元;刘乃杰;李淼;吴琼;赵丛海

    目的 报告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2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进行探讨.结果 颅内及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患者各1例,其MRI表现均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增强后明显强化.术中见肿瘤外观呈灰红色,质地硬韧,边界尚清,血供丰富.术后病理诊断为血管周细胞瘤(WHO Ⅱ级).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较罕见,需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肿瘤(如脑膜瘤)相鉴别,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易复发和转移,术后应行常规放射治疗.

  •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

    作者:理东丽;许乙凯;郝鹏;谭相良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血管周细胞瘤(HP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不同病理分级SFT/HPC的MRI表现.结果:41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幕上31例,呈分叶或浅分叶状31例,边界清楚34例.肿瘤信号不均,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10例、等信号21例、高信号10例.21例行DWI扫描,其中肿瘤呈低信号15例、高信号6例.病理分级为Ⅰ级的肿瘤在T2 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Ⅱ级和Ⅲ级的肿瘤在T2WI上以等、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显示肿瘤的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其它征象: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27例;病灶与脑膜关系密切22例,其中9例可见脑膜尾征;肿瘤表面及内部有流空血管征28例;可见瘤周水肿28例,主要为轻度水肿;伴颅骨骨质破坏12例.对不同病理分级SFT/HPC的MRI征象进行比较,Ⅲ级肿瘤中边界不清的出现率明显多于Ⅰ级和Ⅱ级(P值分别为0.005和0.011);Ⅱ级、Ⅲ级肿瘤的流空血管和瘤周水肿的出现率均明显多于Ⅰ级(P值均小于0.0167).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0个月),14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3例伴有颅外转移,2例Ⅱ级SFT/HPC术后复发进展为Ⅲ级.结论:颅内SFT/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分级间的表现也有一定差异,术前MRI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 ADC及DCE-MRI对鉴别诊断血管瘤型脑膜瘤与血管周细胞瘤的价值

    作者:陈晨;任翠萍;赵瑞琛;程敬亮

    目的 探究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动态增强(DCE) MRI对鉴别诊断血管瘤型脑膜瘤(AM)与血管周细胞瘤(SFI/HP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AM及18例SFT/HPC患者的MRI资料,通过分析其年龄、性别、A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峰值(SImax)、达峰时间(Tmax)、大对比增强率(MCER)和早期强化率(EER),比较两种肿瘤的差异.评价ADC及DCE-MRI鉴别诊断AM与SFT/HPC的效能、ADC值和DCE-MRI与年龄的相关关系.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校正t检验、卡方检验及秩和的统计学方法和Pearson相关.结果 AM与SFT/HPC的ADC、MCER[(0.91 ±0.03)×10-3mm2/s vs(1.20 ±0.05)×10-3mm2/s,(304.59±34.43)% vs(179.88 ±27.54)%]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后,鉴别AM与SFI/HPC的ADC、MCER阈值分别为1.03×10-3mm2/s、226.7%.AM 6例Ⅰ型,10例Ⅱ型,1例Ⅲ型;SFT/HPC 5例Ⅰ型,9例Ⅱ型,4例Ⅲ型.而两种肿瘤的年龄、SImax、Tmax、E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年龄与ADC值、SFT/HPC年龄与ADC值均有呈线性相关. 结论 AM ADC值小于SFT/HPC,AM MCER值大于SFT/HPC,ADC较MC-ER更具价值,这些参数有助于鉴别诊断.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

    作者:王长福;王斌杰;靳海英;贺祥;高艳恒;石晓莹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HPC患者14例术前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33~ 69岁,平均(48.2±3.6)岁.观察肿瘤发生的部位、形状、MRI信号表现及强度.结果 肿瘤发生于蝶骨嵴5例,大脑镰3例,颞叶4例,枕叶2例,直径3.4~6.1cm.肿瘤呈浅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境界较清.MRI平扫T1WI呈等及略低信号,T2WI呈等及略高信号,DWI呈低信号,其内有血管流空及多发灶性囊变坏死,增强后肿瘤呈明显强化,2例肿瘤显示脑膜尾征,8例肿瘤周围脑实质轻度水肿,3例肿瘤周围脑实质中度水肿,1例瘤旁颅骨小片状骨质破坏.结论 中青年患者,颅内以窄基底或宽基底与脑膜相连的浅分叶状肿块,其内有散在分布灶性坏死或微出血,T1WI呈等及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显示为稍低信号或混杂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且其内或边缘有血管流空,应高度怀疑HPC.HPC的MRI表现虽有一定特点,但确诊仍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唐菲;刘辉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颅内HPC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结果 5例颅内HPC,男3例,女2例;年龄37 ~ 60岁,均为单发病灶,4例位于小脑幕上,1例位于小脑幕下.MRI表现肿瘤呈分叶状,呈等T1,稍长T2信号,瘤体内可见囊变坏死、出血及流空血管,周围可见轻度水肿,位于小脑幕下的1例病灶可见第三脑室受压,并可见侧脑室明显扩张积水,5例病灶均表现为“窄基底”与脑膜相连.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其内及周边可见较多的血管,5例病灶均未见明显“脑膜尾征”,1例病灶侵犯颅骨,1例病灶累及静脉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5例CD34、波形蛋白及CD99均为(+),EMA,S100,GFAP均未见表达;Ki-67标记,其中2例为<5%表达,3例为5% ~ 10%表达;5例Syn染色均为(-).结论 颅内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 MRI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叶爱华;苗焕民;马新星;胡粟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的MRI表现,比较分析各征象及参数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HPC与17例AM患者的MRI表现,并定量分析肿瘤各序列的标准化参数,包括标准化T1值(NTI)、标准化T2值(NT2)、标准化ADC值(NADC)、标准化T1增强值(NCE),对两种类型肿瘤的MRI征象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PC多表现为分叶状、跨线/跨叶生长、囊变坏死明显、窄基底与脑膜相连,脑膜尾征较少见的特征.两者间NT1、NT2、NCE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AM表现为明显长T1、长T2信号,且其强化程度明显高于HPC,而两者NADC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M与HPC的常规MRI图像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结合T1、T2信号和T1增强信号值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枕骨大孔-第二颈段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翠;许春伟;张博;邵云;姜春婷;王怀涛;王海艳;吴永芳;李晓兵;张彤

    目的:探讨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血管周细胞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本例镜下观肿瘤细胞为梭形,血管丰富,形成弥漫的网状结构,鹿角状的血管将肿瘤细胞分割小叶状,瘤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边界不清,核呈圆形、卵圆形,病理性核分裂相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34(+)、FVIII(+)、S-100(?)、CEA(?)和GFAP(?).结论:血管周细胞瘤,非常少见,因此缺乏对其认识,从而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提高对血管周细胞瘤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健智;李璇;梁莉;张良运;毛荣军;刘文辉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对23例HPC进行观察并随访,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HPC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肿瘤压迫及颅内高压征,1例表现为颅内出血症状.镜下观察肿瘤细胞丰富,无特定的排列方式,瘤细胞形态一致,胞质界限不清,淡嗜酸性,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0~8个/10 hpf.间质有丰富的分枝状薄壁血管.免疫组化:Vimentin、CD34及CD99(+),Ki-67 1%~40%(+),部分病例E-Cadherin局部(+),CK、EMA、SMA、S- 100、GFAP以及PR均(-).网织纤维染色示单个瘤细胞被网状纤维包绕.结论 HPC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熟练掌握其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的运用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肿瘤容易复发和转移,术后需长期随访.

  • 颈静脉孔区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分析(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漆军;刘巧俐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本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静脉孔区血管周细胞瘤,术前行64排多层螺旋CT(MSCT)和1.5TMRI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颈静脉孔区血管周细胞瘤术前CT与MRI均未作出正确诊断.肿瘤呈椭圆形,边界清晰,CT与MRI增强扫描肿瘤均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血管推挤受压变形,颈静脉孔骨质破坏扩大.结论 颈静脉孔区血管周细胞瘤CT与MRI检查缺乏特征性,但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改变,可为外科手术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诊断

    作者:吕婉虹;郭真真;刘德祥;孙学文;李淑明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7例,均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7例中,6例位于颅内脑外,1例位于左侧脑室三角部;肿瘤多呈分叶状;MRI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5例见明显囊变、坏死区;4例可见明显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内及周边可见较多的血管;5例窄基底与硬膜相连,1例宽基底与硬膜相连,2例见"脑膜尾征".结论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MR影像对比分析

    作者:王莉;曲海源

    目的:研究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与脑膜瘤的MRI影像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PC 13例及脑膜瘤102例,通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两组肿瘤的MR特征及临床指标差异。结果肿瘤形态(连续校正b=7.916)、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连续校正b=11.212)、肿瘤内囊变坏死信号(连续校正b=10.992)、肿瘤附着硬膜类型(连续校正b=7.593)、硬膜尾征(χ2=12.731)、肿瘤增强均匀性(χ2=10.093)等因素在HPC组与脑膜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性别(连续校正b=4.746)、T1WI信号强度(连续校正b=5.648)、T2WI信号强度(连续校正b=6.510)、肿瘤大径(双侧检验P=0.034)等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变量“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P﹤0.01,变量“肿瘤内囊变坏死信号”、“肿瘤附着硬膜类型”、“硬膜尾征”、“T2WI信号强度”P﹤0.05。结论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和脑膜瘤MR影像存在差异,充分掌握两者的影像特征可提高术前诊断率,为临床提供更多依据。

  • 颅内相似部位的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I影像特点对照初步研究

    作者:陈晓东;管修汉;罗泽斌

    目的 探讨相似部位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I特征,以提高鉴别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至201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周细胞瘤4例与相似部位的脑膜瘤5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左额区血管周细胞瘤1例,脑膜瘤2例;左枕区、左中颅窝底及幕下后颅窝血管周细胞瘤及脑膜瘤均各1例.影像表现分叶征9例(血管周细胞瘤4例;脑膜瘤5例),坏死囊变8例(血管周细胞瘤4例;脑膜瘤4例),血管流空效应4例(血管周细胞瘤4例),瘤周水肿7例(血管周细胞瘤3例;脑膜瘤4例),骨质变化4例(血管周细胞瘤2例,其中1例颅骨转移,1例为邻近骨质破坏;脑膜瘤2例,其中1例骨质硬化,1例骨质破坏),脑膜尾征5例(血管周细胞瘤1例;脑膜瘤4例).与脑膜瘤相比,血管周细胞瘤的分叶征、瘤周水肿程度及肿瘤内坏死囊变较脑膜瘤更加明显,另外血管周细胞瘤实质部分TIWI信号稍高,可见丰富肿瘤血管,少见脑膜尾征.结论 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I鉴别诊断因素中,肿瘤可见丰富血管影,分叶征程度、瘤内坏死囊变较脑膜瘤明显,颅骨转移等征象,对提高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 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及硬膜外血管周细胞瘤1例

    作者:邬迎喜;薛亚飞;赵天智;贺世明;吕文海;高国栋

    目的 探讨腰椎管内血管周细胞瘤(haemangiopericytoma,HPC)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腰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及硬膜外HPC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理诊断为HPC.术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随访20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腰椎管内HPC安全、有效,放射治疗可预防复发,术后需密切随访.

  • 鞍区血管周细胞瘤1例

    作者:赵忠赢;白杨;王世强;赵刚

    目的 探讨鞍区血管周细胞瘤(HPC)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HPC病人临床资料,行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送检病理.结果 病变镜下部分切除,病理检查结果符合HPC,术后病人未行放化疗,随访6个月肿瘤复发,并有远处转移.结论 颅内FIPC属恶性肿瘤,尽早手术辅助放化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73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