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Meta分析

    作者:李慧;梁伟雄;郭新峰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全面收集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资料,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利用RevMan4.1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并进行分层分析、异质性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痊显率)效应值OR=3.65,95%可信区间为[1.70,7.83];降低远期病死率效应值OR=0.21,95%可信区间为[0.08,0.5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中风后遗症期治疗效应值OR=4.01,脑梗塞治疗效应值OR=4.45;漏斗图图形不对称;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有一定疗效,对脑梗塞、尤其是脑梗塞急性期有较确切的疗效,并可降低中风患者的远期病死率.通过异质性评价与敏感性分析发现异质性的原因可能是试验设计类型不同和纳入标准不同.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现有的研究结论尚有一定局限性,欲得出公认的结论,还有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陈倢;梁伟雄;刘琼;秦劭晨;黑赏艳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及外文数据库如PubMed、 Web of Science、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等(从数据库建库到2014年12月)有关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涉及766例患者。 Meta分析显示:(1)对于恢复期患者,疗程4周的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常规治疗(内科常规治疗或内科常规治疗+吞咽功能训练)总有效率高于不联合治疗组(P<0.01);(2)对于急性期患者,疗程4周的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不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无差别(P=0.05);(3)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肺部并发症作用尚不确定。【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常规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内科治疗)有利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时机、疗程、并发症等的疗效评估等仍然需要设计合理、报告规范的大规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的验证。

  • 醒脑静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促苏醒作用的观察

    作者:靳清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疗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促苏醒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两组于伤后1个月按GC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两组在促醒后1个月内对意识好转率作比较.结果:治疗组预后恢复良好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P<0.0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1个月内清醒40例,对照组25例(P<0.01).结论:醒脑静在治疗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时,能加速促醒和提高生存质量.

  • 昏迷患者醒脑开窍针法促醒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万军;张冲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疗作用.方法 对32例昏迷患者采用Glasgow昏迷评分,随后给予醒脑开窍针法针刺介入治疗,6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后 Glasgow昏迷评分有所增加,治疗前后Glasgow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苏醒率为78.13%,总有效率为84.38%.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对于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

  • 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癫痫的临床病例分析

    作者:路小映;张宁;赵亚男;张亚平

    目的:对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癫痫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间,我院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法治疗癫痫症的患者40例,将疗程暂时设定为10天,每个患者给予三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患者中治愈患者37人,好转患者2人,无效患者1人,总有效率为98%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能够有效的治疗癫痫患者,且与西药治疗相比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依达拉奉、纤溶酶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柳晓莉;李卫华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依达拉奉、纤溶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和纤溶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依达拉奉和纤溶酶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牛津残障评分(OHS)及临床疗效;治疗1d、3d、7d、14 d后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CR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NIHSS、OHS评分均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NIHSS、OH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d、7d、14 d时,观察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依达拉奉、纤溶酶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 针刺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基底节区出血随机对照观察

    作者:郜静;李鑫;沈文

    目的 观察针刺综合疗法联合西药在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急性期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针刺综合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意识障碍的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Glasgow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且3项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期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

  • 机械通气纯氧雾化吸入中药治疗中风昏迷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江涛;刘金民;吴疆;白赟;李得民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纯氧雾化吸入中药治疗中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昏迷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子机械通气及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中药雾化吸入;7d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ZH评分)、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G-Pes评分)、NIHSS率中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组促醒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方面结果相近.结论 中药外治法参与中风昏迷急危重症的抢救,使用方便快捷,效果明显.

  • 醒脑开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45例疗效观察

    作者:徐顺贵;奚肇庆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合活血化瘀法配以西医常规处理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颅内血肿吸收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合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能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程度和病死率.

  •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健敏;黄彬城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梗死急性期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脑梗死急性期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牛津残障评分(OHS)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OHS总分均较前下降,BI总分均较前升高,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健敏;黄彬城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脑梗死急性期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牛津残障评分(OHS)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OHS、BI总分,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电针治疗对促进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醒脑开窍中药联合软通道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迟大鹏;姜晓东;顾九馥;郎铁成;蔡体平;魏金;胡文斌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中药联合软通道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收集并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组术后第2日开始鼻饲醒脑开窍中药汤剂(干预3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中药联合软通道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苏醒、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醒脑开窍外治法在中风昏迷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江涛;刘金民;吴疆;白赟;李得民

    中风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醒脑开窍法对中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明显,是对中医药干预中风病急危重症的有益补充,该法丰富了中医卒中单元内容,拓展了中医急症学科的范畴.

  • 头针耳针结合醒脑开窍法对脑出血昏迷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梅麟凤;方向东;朱伟芳;唐春林

    目的:观察头针、耳针结合醒脑开窍综合疗法治疗脑出血昏迷患者促苏醒及言语、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出血致重度脑损伤患者随机抽取56例分成两组,综合治疗组36例,单纯体针组2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良好率69.4%.对照组良好率4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头针、耳针结合醒脑开窍综合疗法对脑出血昏迷患者促苏醒及言语、肢体功能恢复有更好疗效.

  •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6h及再灌注损伤时活体海马[Ca2+]i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德敬;景政;辛铭金;宋少军;荆雪宁;王美芝;庄振利;马玉侠;王舒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6h时间窗及不同时间再灌注损伤时活体海马片Ca2+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醒脑开窍针法对神经细胞内Ca2+的调控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6h/再灌模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实时观察大鼠海马CAl区活体脑片中锥体细胞内[Ca2+]i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脑缺血6h时大鼠海马CA1区活体脑片中锥体细胞内[Ca2+]i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脑缺血6h时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Ca2+]i明显升高,再灌注后,神经元内[Ca2+]i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升高,到再灌注6h,达到高峰,此后虽有下降,但仍高于缺血前水平,再灌注24h时又出现第二次钙高峰.结论:在临床脑缺血迟6h有效治疗时间窗内,采取多靶点、多水平、多通道的干预措施,对脑损伤的转归至关重要,阻止缺血半暗区可存活组织发生进一步不可逆损害.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Ca2+]i超载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其抑制程度,醒脑开窍针刺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从而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继发神经元的损伤,维持钙稳态.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琦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对照组传统针刺法进行比较.结果:醒脑开窍针刺组自发谈话、理解、复述、命名能力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且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治疗中风后失语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各咽障碍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吴霞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法组(治疗组)30例和传统针法组(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根据洼田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1).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改善情况均有统计学意义(f<0.05),两组治疗后组间症状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症状改善方面醒脑开窍针法优于传统针法.

  • 醒脑开窍法结合华佗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

    作者:齐红梅;董红伟

    目的:华佗夹脊穴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患者60例纳入研究,对其进行3周的针灸康复综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法评定法Berg平衡量表、FCA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Fugl-Meyer、Berg、FCA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醒脑开窍法结合华佗夹脊穴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章燕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神经和肌肉电刺激理疗仪治疗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梗塞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神经和肌肉电刺激理疗仪,同时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困难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吞咽困难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针刺结合神经和肌肉电刺激理疗仪的治疗方法相比于单纯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具有疗效优势.

  • 张虹教授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医案1则

    作者:刘畅;李桂芳;刘群蕾;周薇;叶小琪;张虹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在分娩过程中臂丛神经受到过度牵拉而致伤,常遗留严重的伤侧上肢功能障碍、肌肉萎缩.本病致残性强、治疗棘手,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然而药物治疗收效甚微.中医认为过度外力牵拉会引起人体局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肌肤经脉失于濡养而发生痿证.有研究表明针刺治疗本病的效果是明显的,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而“醒脑开窍针法”诸穴相配能够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促进臂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从而达到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张虹教授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神经干刺激的方法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疗效显著.可做为临床常规首选的治疗方法加以推广.

362 条记录 16/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