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用苦豆子油擦剂对非特应性慢性湿疹皮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马拉色菌的影响

    作者:袁小英;毕淑英;马红雨;张国强

    以往研究表明,非特应性湿疹皮炎患者皮损局部金葡菌及马拉色菌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人[1,2],我们在临床尝试使用外用苦豆子油擦剂治疗非特应性湿疹皮炎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目的旨在检测外用苦豆子油擦剂治疗前后皮损处金葡菌及马拉色菌的变化情况.

  • 蒙药朱如拉及线叶菊抑真菌实验研究

    作者:王星;张秀丽;柳莉

    目的 观察蒙药朱如拉、线叶菊对临床常见致病性真菌的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药基混合法和琼脂扩散法对常见致病真菌进行蒙药朱如拉、线叶菊体外抗菌活性、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体外抑菌试验显示,朱如拉醇提水提物混合和朱如拉加线叶菊醇提水提物混合联用对糠秕马拉色菌小抑菌浓度测定(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为3.125 mg/ml,朱如拉水提取物混合和线叶菊醇提取物混合对糠秕马拉色菌MIC均为6.25 mg/ml;朱如拉线叶菊联用对红色毛癣菌MIC为6.25 mg/ml.结论 蒙药朱如拉、线叶菊对真菌均具有抗真菌作用,尤其对红色毛癣菌和马拉色菌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有潜力成为一种有研究价值的抗真菌新药.

  • 派克墨水染色快速检测马拉色菌

    作者:郭晓莉

    为提高马拉色菌的检测率,我们对10%氢氧化钾溶解皮屑后直接镜检,与派克墨水染色后直接镜检2种方法作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陈宇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94例随机分成两组:伊曲康唑组48例,予以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m/d,连续14 d;氟康唑组46例,予以口服氟康唑胶囊150mg/d,连续14 d.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 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伊曲康唑组的总体有效率为87.5% (42/48),高于氟康唑组的82.6%(38/46),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0 2,P=0.378 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 =0.168 8,P=0.700 9).结论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马拉色菌相关皮肤病临床分析

    作者:王洁;胡利发;杜华;徐彦春;任润霞

    目的 探讨马拉色菌相关皮肤病的特殊临床症状及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与马拉色菌相关病例的特殊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及治疗.结果 7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患者的皮损中发现大量马拉色菌菌丝相,经在含脂质的培养基上培养生长出马拉色菌,抗真菌治疗有效.1例表现为甲营养不良的患者甲屑中发现有大量马拉色菌菌丝.结论 在非花斑癣患者的皮损中发现大量马拉色菌菌丝可能与其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其他营养脂类制剂有关.马拉色菌可以引起甲真菌病.

  • 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观察分析

    作者:王宏义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马拉色菌毛囊炎随机分为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氟康唑组应用氟康唑进行治疗,伊曲康唑组则应用伊曲康唑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氟康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伊曲康唑组为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氟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伊曲康唑组为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均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应用。

  • 长春地区马拉色菌感染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宇;赵雅玲;王旻;吕莎;单百卉;李涛;王爽

    目的 研究长春地区患者感染马拉色菌的菌种构成及易感因素.方法 收集2013-2014年就诊的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和脂溢性皮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菌株鉴定,问卷调查马拉色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 175例病例中花斑糠疹72例、马拉色菌毛囊炎59例、脂溢性皮炎44例;发病高峰出现在7-9月,男女比例为1.87∶1;主要致病菌株为合轴马拉色菌78株(54.55%);多汗、油性皮肤、摄入辛辣食物为重要易感因素.结论 马拉色菌属在长春地区感染以合轴马拉色菌为主,加强多汗、油性皮肤者的预防,减少摄入辛辣油腻食物对预防马拉色菌感染及减少发病率有明显作用.

  • 马拉色菌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致病性论述

    作者:陈义;宋道阳;张克佩

    马拉色菌(Malassezia)是人类及温血动物皮肤上的常住菌群.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孢子相转化为菌丝相并致病.现已证实,花斑癣和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所致.其他可能导致的疾病有: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甲真菌病等.本文介绍了马拉色菌及其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其所致疾病研究的新进展,对其致病机理及相关疾病做了综述,以期对马拉色菌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所帮助.

  • 马拉色菌对三种唑类抗真菌药的体外药敏试验

    作者:黄欣;温海;徐红;朱元杰

    目的:探讨马拉色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对酮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对临床分离的马拉色菌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制订的M27-A方案中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检测7种马拉色菌标准株和42株临床分离株对酮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42株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包括5个种,分别是合轴马拉色菌、糠秕马拉色菌、钝形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用M27-A方案中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测定3种唑类抗真菌药对7种马拉色菌标准株和42株临床分离株的敏感性由高到低分别为: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结论:马拉色菌属的各菌种对酮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存在差异;M27-A方案中酵母菌微量稀释法可用于马拉色菌的体外药敏试验.

  • 马拉色菌与特应性皮炎

    作者:金艳;陈海蓉;张宏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发现马拉色菌可能诱发该病,综述马拉色菌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体表分布、针刺反应试验、血清IgE水平、斑贴试验、细胞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马拉色菌感染的治疗等方面对马拉色菌与特应性皮炎及其相关性的研究,从而为诊断和治疗特应性皮炎提供理论基础.

  • 马拉色菌的药敏研究现状

    作者:郭晓莉;冉玉平;周光平

    随着马拉色菌新的分类方法的建立,针对马拉色菌属各菌种的药敏试验逐渐开展,发现各个菌种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目前马拉色菌的药敏试验方法尚未标准化.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马拉色菌的新分类法进行的药敏研究.

  • 花斑癣及其色素改变的研究

    作者:蔡永伟;许爱娥

    花斑癣是夏季常见病之一,发病时和病愈后常表现为色素减退斑或色素沉着斑,治愈后色素改变常需数月甚至数年后才能恢复正常.近,根据新的真菌分类原则,有作者认为致病菌是马拉色菌属中的球形马拉色菌.文中就花斑癣致病菌及其引起临床色素改变机理作进一步阐述.

  • 马拉色菌与汗斑

    作者:陈炜;刘维达

    汗斑是由嗜脂酵母马拉色菌所引起的皮肤真菌感染,一般认为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也有报道提出汗斑的致病菌为球形马拉色菌.汗斑常发生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它是一种条件致病感染,免疫缺陷患者尤为好发.马拉色菌细胞壁中的脂质成分可诱导人体产生免疫逃逸.目前鞍治疗汗斑以唑类药物为主,它们作用于真菌的麦角固醇代谢环节.

    关键词: 马拉色菌 汗斑
  • 部分马拉色菌在Dixons琼脂上产生沉淀

    作者:

    关键词: 马拉色菌 琼脂
  • 加强直菌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冉玉平

    1 皮肤真菌病是皮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学科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皮肤真菌病的发展更是与皮肤科医生密不可分.皮肤真菌病学是皮肤病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皮肤真菌病在临床占有相当的比例,皮肤癣菌感染所致的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念珠菌感染所致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阴道炎;马拉色菌所致花斑糠疹、毛囊炎等,都是皮肤科医生发现致病菌首先开展实验室研究.

  • 皮肤垢着病伴马拉色菌感染1例

    作者:卢伟;卢洁;陈金;万慧颖;余梅

    近年来有关皮肤垢着病伴马拉色菌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 管型毛发2例

    作者:胡凤鸣;沈剑鸣

    毛发管型是指头发毛干被黄白色管状物所包绕的毛发疾病,我们收治了管型毛发2例,现报告如下.

  • 系统性马拉色菌感染1例

    作者:吴曰铭;李君;周炳华;许晏;刘素辉;徐琦

    报告1例系统性马拉色菌感染.患者男,45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全身关节疼痛、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结节及双肺纵隔病变.从患者的皮损组织、前列腺液分离并鉴定出马拉色菌.诊断为系统性马拉色菌感染.采用泼尼松、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效果显著.

  • 山苍子油及其分别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及氟康唑联合抗马拉色菌的体外药敏试验

    作者:黄云丽;李红宾;许雪;李玉叶;董天祥

    目的:研究山苍子油是否具有抗马拉色菌的作用,明确山苍子油分别与3种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及酮康唑联合抗真菌效力.方法: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出的M27-A方案,测定山苍子油对临床分离的87株优势菌株的小抑菌浓度(MIC)值,同时测定山苍子油分别与3种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的MIC值,并比较3种抗真菌药物与山苍子油联合用药前、后的MIC值.结果:山苍子油对临床分离的87株马拉色菌MIC均值为(3130.76±846.75) mg/L,糠秕马拉色菌的MIC均值明显低于合轴马拉色菌和厚皮马拉色菌(P<0.05);山苍子油分别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及氟康唑联合用药的MIC值比单用时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山苍子油对马拉色菌可能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不同马拉色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山苍子油能够增强3种唑类药物的抗真菌效果.

  • 应用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学的特征鉴定马拉色菌

    作者:刘小平

    马拉色菌(Malassezia)是寄生在人类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其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与花斑癣、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及龟头炎等常见皮肤病的发病有关.目前马拉色菌鉴定主要依靠其在培养基中嗜脂性,菌落形态、孢子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来鉴定.但一般实验室均不具备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以标准株作对照用传统微生物表型鉴定方法(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学特征),将254株来源于皮肤科门诊就诊者的马拉色菌进行菌株鉴定,旨为不具备分子生物学鉴定水平的临床实验室能常规开展,寻找较为简单而行之有效的鉴定方法.

135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