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沈敏鹤用阴阳平衡观指导治疗三焦肿瘤经验

    作者:吴霜霜;戚益铭;阮善明

    阴阳乃天地之道,性命之本,阴阳失衡,百病由生,癌瘤亦随之而生.吾师沈敏鹤,善从三焦肿瘤分别立论,审症求因,别其阴阳,以药性之偏纠人体之偏,以平为期.理上焦之积,清润宣通平调气阴;调中焦之积,升降出入非平不安;治下焦之积,滋阴补阳以平为常.并倡导顺应四时阴阳,情志有节,饮食有度,三因制宜,以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秘.

  • 心衰水饮证的三焦论治

    作者:戴雁彦;张立山

    水饮是心衰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因素,祛除水饮是心衰治疗中重要一环.文章阐释水饮和气虚血瘀一样,贯穿于心衰发病的始终,是心衰的重要病理因素,而水饮的产生又与三焦密切相关,即与肺脾肾三脏联系紧密.心肺气虚、中阳不足、肾阳虚衰,均可导致水液代谢失常,形成水饮内停.水饮证的治疗,当注重从三焦论治,即宣降肺气、健脾化湿以及温阳利水之法,上中下三焦并治.

    关键词: 心衰 水饮 三焦
  • 孙伟正应用猪苓治疗血液病经验与学术观点

    作者:罗正凯;郝晶;王小东;孙凤;孙伟正;赵伟

    孙伟正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从医四十余年,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孙伟正教授擅长使用猪苓治疗血液病,其认为从中医角度猪苓具有"解毒利湿而使邪有出处,通条三焦而脏腑自和"的功效.从现代医学角度,猪苓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减轻放化疗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等药理作用.文章对其临床运用经验与学术观点进行总结,为血液病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 从三焦论治尿潴留

    作者:刘建设;王国庆;霍银芳;高莉

    尿潴留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多发于中老年人,有些病例非常顽固,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运用三焦理论,辨证施治,取得较好临床效果,下面谈一点粗浅体会.

  • 针刺对代谢综合征糖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陈杰;邢海娇;李青;李梅;王少锦

    目的:观察针刺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将7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法配合西药组(针药组)37例和单纯西药组(西药组)39例.西药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连续40 d;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取穴膻中、中脘、天枢等,每日1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 d,共治疗30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糖相关指标和综合疗效.结果:针药组治疗前后比较,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糖负荷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西药组治疗前后比较,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TC、LDL-C、HDL-C、FBG、2 hPG、FINS、HOMA-IR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针药组优于西药组,BMI、TG、TC、LDL-C、HDL-C、FBG、2 hPG、FINS、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刺可以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纠正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状态,可提高疗效.

  • 《诸病源候论》痰病论括要与发挥

    作者:许大剑;潘桂娟

    分析《诸病源候论》全书痰病诸候并参以其他医籍之论,提炼和发挥该书的痰病思想:(1)痰病病因分为脾胃虚弱、气机不畅和瘀血阻滞等3种;(2)痰病病位为停于胸膈、伏于膏肓而成顽痰,为诸病根,难以祛除;(3)痰病病机总为痰停胸膈,伏于膏肓,三焦痞涩,气机奔逸;(4)痰病病候,类为浸渍脏腑、冲于经络、涩滞荣卫、内外合邪、流于胁肋等5种.

  • 基于《黄帝内经》《难经》再探“阴火”

    作者:何伟峰;李舒婷;黄显伟

    关于“阴火”理论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难经》以及李东垣相关著作的研究,认为李东垣之阴火理论是在继承《内经》《难经》基础上的一次理论整合与创新,并提出“阴火-三焦-脾胃-元气”模式,将阴火与脾胃、元气、三焦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对阴火理论概念进行了阐明.

  • 命门、三焦考

    作者:汪泳涛;宋红普

    命门是生命形成和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是生命活动整体的综合的反应,决定着先天体质和先天禀赋的强弱,是中医藏象学说中唯物史观的思辨结果;三焦一统六腑,彰显了通的特点,是正气流通、邪气传变的通道,是沟通表里内外上下左右而高度抽象的虚拟通道,为生命的整体观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命门 三焦
  • 试析《内经》三焦的歧义

    作者:马作峰;姜瑞雪;黄密;牛志尊;王平;张六通

    《内经》三焦的概念有四:作为六腑的三焦,作为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排泄的3个部位,经络学说中的手少阳三焦经和病症名称.三焦的功能散见于《内经》多个篇章,从《内经》原文可以推断三焦当有形有质.关于三焦的脏腑相合理论,既说“肾合三焦膀胱”,又说三焦“是孤之腑”,不与其他脏器合.《内经》有关三焦的歧义性,催生了后世众多医家针对三焦的学术争鸣,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丰富、完善了中医基础理论.

  • 《难经》命门元气三焦理论在HIV/AIDS中应用初探

    作者:杨凤珍;王健;烟建华

    1 近10年艾滋病中医研究概况近10余年来,中医对HIV/AIDS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在用于艾滋病治疗的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的开发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表明中药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具有很大潜力[1].

  • 论四焦八系理论体系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仝小林

    古代由于解剖学局限,对人体的划分主要基于脏腑功能及大致部位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焦,缺乏对颅腔和位于颅腔内的脑及其所支配的神经系统的认识,一直以来,将脑系统的功能归属心主神明及其他脏腑.本文结合现代解剖学,将人体划分为四焦,即顶焦、上焦、中焦、下焦,每一部分包含相应脏腑体系,即顶焦包含神系、髓系,上焦包含心系、肺系,中焦包含肝系、胃系,下焦包含溲系、衍系.在三焦基础上补充了脑和其支配的神经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的内容,并对每一焦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辨证纲领进行了论述,以初步阐释四焦八系理论体系及其临床价值.

  • 三焦概念辨析

    作者:王志红

    三焦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认为首先应该区分三焦概念的三个层次:脏腑概念之三焦、部位划分之三焦、辨证体系之三焦.根据对三焦功能的认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和文字考证,认为脏腑之三焦是机体内客观存在的空隙,如脏腑间隙、组织间隙、细胞间隙乃至分子间隙所构成的空间和通道.

    关键词: 三焦 概念 脏腑
  • 也谈三焦府——兼与王峰先生商榷

    作者:梁海涛

    针对"三焦即胰腺"的观点,从文字、解剖、功能特性3个方面进行辨析,否定了三焦的胰腺定位,并介绍了"三焦膜腠说"生理学假设,认为三焦是气液流行的道路和气化的场所.目前对三焦形质的研究尚无定论,应更多地从功能性概念来理解三焦.

    关键词: 三焦 实质研究
  • 《内经》对延缓衰老的认识

    作者:刘树林;凌燕

    通过对《内经》相关衰老理论的总结,指出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与脾肾功能及营卫三焦气化密切相关,认为肾精直接耗损、脾不化生精微,以及营卫三焦气化失常是早衰产生的主要原因.更强调营卫三焦气化失职在衰老过程中的重要位置,指出即使脾肾功能发挥正常,但若营卫三焦气化失利,则五脏六腑亦不能正常得后天之养而衰老,为延缓衰老提出了新思路.

  • “三焦为元气之别使”发微

    作者:杨红星;王耀光

    三焦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难经·六十六难》中“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通常只是解释为“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路(或使者)”,笔者认为如此解释失之于粗浅.这句话实则暗示元气运行的道路不止三焦一途,还包括脏腑(以及从属于脏腑的经络)间流传这一重要途径.这既是《金匮要略》的题中之义,也是隐藏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难经》中的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三焦 元气 别使
  • 从三焦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作者:宋清江;刘文英

    人体的水液需要阳气的蒸化才能敷布周身,濡养脏腑,并正常地排出体外,即正常的水液代谢依赖于人体脏腑正常的气化功能,否则就会导致人体水液不正常的停留.伤寒或杂病的阳虚会导致气化不利、水液停留,当用温阳化气利水之法治疗;而湿热病导致的小便不利并非阳气不足、气化不利,而是阳气被湿热郁遏,不能正常履行其气化功能所致,故不用温阳化气利水之法,而用利小便、通气机、畅三焦之法治疗.

  • 三焦视域下四逆散证病位探析

    作者:吴汇天;徐光星

    四逆散病位在《伤寒论》中隶属何病篇,是个饱受争议的问题.故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经典为基础,后世医家的论述作为补充,对三焦与四逆散病机、条文、方药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探讨分析.后证明四逆散证病位当属少阳病,条文则应置于《伤寒论》少阳篇较为合适.

  • 从历史的分期重新检视三焦的实质

    作者:杨仕哲

    有关中医学中的"三焦"问题一直争议较多,而唯物观是现代医学理解人体构造的惟一模式,所以我一直尝试想找出三焦的解剖实质.于是就从医学史分期的角度,探查中医古籍文献发现先秦至晋是中医学体系的建构期.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有脏腑、经脉、人形、针灸、导引、按跷、汤药等学科,都已俱备成型.更令人惊讶的是,其中有关三焦的说法一致,都是功能性叙述而无解剖实质,这结果完全令人出乎意料之外.

    关键词: 三焦 气府 解剖
  • 吴瑭从三焦治湿法的深讨

    作者:金忠诚;王勇

    湿邪为病广,临床治湿法甚多,历代医论中具特色的是温病学创始人之一的叶天士和吴瑭.吴瑭以创三焦辨证施治温病著称于世.参研<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认为他对湿邪持三焦分治,以畅气机,为治湿邪之根本.现在临床常用的化湿、燥湿、利湿三种基本方法,即是针对湿邪在体内留滞三焦的部位不同而设立的治疗原则,湿滞上焦,以化湿为主;湿阻中焦,以燥湿为主,湿注下焦,以利湿为主,湿郁三焦,综合调理.

  • 从湿胜阳微探析焦膜病

    作者:严灵玲;王俊峰

    目的 从“湿胜阳微”探析“焦膜病”的治法.方法 “湿”与“水饮”为同一种阴邪,故从“水饮”方面阐释.结果 三焦病证从“水饮”而治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临床上遇到水饮为病的“焦膜病”时均可从“湿胜”与“阳微”两方面入手,分清主次,辨证用药.

358 条记录 3/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